原始母卵一之【達拉斯號】(2 / 3)

“好吧,命令艦船調整航向,目標為該行星的高空軌道!”江永恒命令道。

15個小時後,一支21人組成的救援隊很快降臨到這顆代號為“α”的土黃色行星上,搜救隊由11名護衛隊員和10名普通艦員組成,其中最顯眼的是3名女隊員。

3名女隊員中有2人是“達拉斯”號的艦員,王若男,女漢子,機修師;萊斯?李,金發美女,實習醫師。

另一位女隊員則是一位叫詹妮弗的女生物學家,隸屬費雷達生物研究院,是搭順風車準備回天門行星的,聽說此次搜索救援行動,便強烈要求參加,並順便“考察”,盡管這個黃禿禿的星球一看就是缺氧少水,基本跟生物搭不上一點關係的。

人類的科技發展,來源於人類孜孜不倦的探索與研究,其中最原始的動力就是人類的求知欲與好奇心。

人類可以生存、繁衍、並將腳步逐步踏入宇宙,可以在不斷探索中發展、壯大,是因為人類可以製造和利用各種工具、升級和進化各種工具:簡單的、複雜的、大眾的、高精尖的。

人類利用工具保護自己,發展自己,人類社會自有文字記載以來,在身體上就沒有再進化過,但是人類的科技和知識,卻無時無刻的不斷進化,這些具體體現在不斷進步的先進工具上。

護衛隊員主要裝備武器,負責所有成員的安全,10名艦員則是攜帶各種輔助工具,負責搜索和回收。

穿梭機由於行星上惡劣的氣候偏離了目標點一定距離,所有搜救隊員登上了全封閉式磁懸浮裝甲車,駕駛著可以抵禦小型炸彈的裝甲車,頂著這顆行星上特有風暴向目的地行進。

狂風吹起的石頭叮叮當當的敲打在車壁上,讓人心煩意亂,不過確實和艦載雷達掃描的報告一樣:環境惡劣,不宜生存。

一路上無驚無險,在高科技設備的指引與保護下,搜救隊一行在2個小時以後找到了他們的目標:一艘被半埋在砂石與山壁中的大型人類艦船。

這艘船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殘破而又完整。殘破指的是,由於迫降,飛船的頭部撞擊在山壁上已經撞毀,飛船的下半部分被風沙、碎石掩埋,裸露在外麵的上半部分,也被風沙侵蝕的殘破不堪,外部已經看不到任何飛船番號的字樣。

而說它完整,則是由於整個飛船除了頭部撞擊損壞以外,其餘的整體結構基本沒有損壞,可以說,如果飛船裏麵的能源足夠,完全有可能有幸存者。

這個推斷讓搜救隊的成員們有些興奮,他們希望自己能夠親手救出一些幸存者,那樣他們可以在聯邦的宣傳下成為英雄,可以使他們所有人迅速的功成名就並獲得不菲的獎金。

機械師們在認真檢查後,操作工程裝甲強行打開了飛船尾部的緊急出口,在留了兩個護衛隊員在出口處警戒後,隊長徐承武帶領其餘人進入了飛船內部。

一路上,徐承武不斷嚐試著用長短波通訊與飛船內部聯係,都沒有回應,飛船內部的死氣沉沉也證明了失事船的能源匱乏。

沒有能源,就沒有適宜人類生存的環境、沒有氧氣、沒有合成食物,這種情況下,有幸存者的可能性幾乎為零,這使得搜救隊員們的熱情下降了不少。

抵達上層儲備倉後,已經無法在順利前進,飛船的所有通道都被自動鎖閉。徐承武例行公事的問道:“博士,有沒有探測到生命反應?”

“沒有。”詹妮弗歎了一口氣,飛船的內部溫度為-70℃,任何碳基生物都不可能在這種環境下生存。

“這是一艘B2大型科考船。”隊中的電子工程師說道:“我已經讀取了此船的結構圖,根據電腦分析,幸存者的最後活動的區域可能是艦橋、急救艙、生活區、逃生艙,不過能源艙也要派人去看一下,如果能源的話,我們可以嚐試重新啟動飛船的常規係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