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不要自己打敗自己(1)(3 / 3)

自己是自己最大的敵人

在麵對挫折時,不相信自己的意誌,永遠也做不成將軍。

驀然回首,成長途中,總是用充盈著淚水的雙眼遙望寂靜的夜空。黑暗中找不到屬於自己的那顆星星,喟然長歎這一路上的迷茫、惆悵。

人生在世不如意十之八九,人人都不會按自己意誌使生活為之轉移,當然現實往往是殘酷的,同時也打破了你理想的夢幻,將你置於絕望的穀底。信念隨之灰飛煙滅,因而也沉淪下去。

記得著名詩人艾青曾說過,人生路上,關鍵的隻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是啊,看你如何去把握這幾道坑,其實摔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摔倒之後不能爬起來繼續追趕。人總是在風雨中不斷地強大自己,我們看到的不再是秋天繽紛的落葉,而是歲月積累的年輪。

學習上的對手是一道道難題,一個個未知的知識,尚未開竅的我們總是被它搞得筋疲力盡,卻可能絲毫未得。生活上的對手是一場場遭遇,一重重突如其來的創傷,尚未成熟的我們總是被它無情地擺弄,前進的路途總會充滿迷霧。思想上的對手是一縷縷難解的情愫,一團團無力的迷惑,尚未透徹的我們總是被輕易地摧殘,生活的陽光似乎總是被烏雲所阻隔,難以到達我們的心。

人生的對手有無數,每個對手都是自己的一麵鏡子,從中我們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及弱處,進而不斷地修正自己的人生方向。

這些對手都是實實在在的存在,但更有一個無形的對手潛身於暗處,它可能幫助你攻克前進道路上的荊棘,也可能在你前進的路途上設上障礙,使你寸步難行。

那就是你自己。

關於失敗,讓人有太多後退與放棄的理由。心力交瘁的為一個夢想苦拚苦打了許久,甚至規劃了所有的將來。當有一天突然發現它破了,碎了的時候,驚覺原來那個夢想是那麼的遙不可及,連當初信誓旦旦的口號也是那麼的虛弱無力,於是就會滋生出一萬個理由來讓自己頹廢。

人生不怕屢戰屢敗,隻怕沒有上戰場的勇氣;對付屢戰屢敗的最佳方法,就是屢敗屢戰。人生本來就是一場長期的戰鬥,直到蓋棺論定;但這個人的成敗也不是由別人來下定論,而是由你自己來定。

法國著名科幻小說作家儒勒·凡爾納在他聞名之前曾有過這樣一段經曆:他的第一部小說《氣球上的星期五》接連被15家出版社退回,他氣憤,痛苦,還有著將稿子付之一炬的念頭。後來在妻子的鼓勵下,他抱著試一試的想法走進了第16家出版社。出版商赫爾哲經理閱讀完他的著作後,不僅答應他馬上出版。而且與他簽訂了為期20年的出版合同。曆經艱難挫折之後的多次嚐試,使他戰勝了自己,最終迎來了人生成功的開端。

這樣的人值得敬佩:受到極大的打擊與挫折,卻不灰心,也不逃避,仍然抬著頭,盡所能地去做他所可以做的事;不因打擊而倒下去,也不退後,甚至不停下來,繼續努力,繼續前進!

人生就是一條曲折而多石子的道路。因為它是曲折的,所以能使人感到無奈;因為它是不平的,所以能使人遇到挫折而跌倒。其實,要想走好這條人生路,就要像小孩初學走路那樣,不怕跌倒,不怕痛,跌倒了就爬起來,繼續向前走。如果一個人在這人生路上遇挫跌倒了,還沒有爬起來,就已經害怕下一次跌倒的痛,那麼這個人最終結果可想而知。

當我們處在“欲渡橫河水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的時候,就要像愛迪生、安徒生他們那樣,不屈服,從挫折中奮起,繼續向前走,正如張海迪說:“命運要我一百次倒下,我也要一百零一次爬起來繼續向前走”,這是新世紀的猛士。拿破侖說:“在我們最困難的時候,就是離成功不遠了。”

在麵對挫折時,不相信自己的意誌,永遠也做不成將軍。

春秋戰國時代,一位父親和他的兒子出征打戰。父親已做了將軍,兒子還隻是馬前卒。又一陣號角吹響,戰鼓雷鳴了,父親莊嚴地托起一個箭囊,其中插著一支箭。父親鄭重對兒子說:“這是家襲寶箭,佩戴身邊,力量無窮,但千萬不可抽出來。”

那是一個極其精關的箭囊,厚牛皮打製,鑲著幽幽泛光的銅邊兒,再看露出的箭尾。一眼便能認定用上等的孔雀羽毛製作。兒子喜上眉梢,貪婪地推想箭杆、箭頭的模樣,耳旁仿佛嗖嗖的箭聲掠過,敵方的主帥應聲折馬而斃。

果然,佩戴寶箭的兒子英勇非凡,所向披靡。當鳴金收兵的號角吹響時,兒子再也禁不住得勝的豪氣,完全背棄了父親的叮囑,強烈的欲望驅趕著他呼一聲就拔出寶箭,試圖看個究竟。驟然間他驚呆了。一隻斷箭,箭囊裏裝著一隻折斷的箭。

我一直刳著隻斷箭打仗呢!兒子嚇出了一身冷汗,仿佛頃刻間失去支柱的房子,轟然意誌坍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