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不要自己打敗自己(1)(2 / 3)

1997年8月,當泰國陷入嚴重的經濟危機時。泰國中央銀行關閉56家信貸公司。一位基金經理,損失約百萬元,一夜之間破產,並且還欠下了大筆的債。但他卻沒有被這樣的災難打倒,也沒有灰心,他開始在曼穀街邊賣三明治。他以前的下屬40位職員當中,一半依舊跟著他,這樣下屬的薪金隻有過去的四成而已,幫助他在曼穀街頭和兩家醫院的食堂賣三文治。他承認靠賣三文治所賺來的錢,永遠無法還債,但他卻可以因此說服他的債主,與他重新訂下償還部分債務的條件。

這樣的人值得讓人敬佩:受到極大的打擊與挫折,卻不逃避,不灰心,仍然擒著頭,繼續前進,盡自己的所能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不因打擊而倒下去,也不退後,甚至不停下來,繼續努力,繼續前進!

我們來看一個這樣的例子:英國有一位名叫約翰·克裏西的作家,他年輕時創作很勤奮,得到的卻是接二連三的沉重打擊……743封退稿信。但這麼多次的拒絕並沒有把他打倒,相反,挫折磨煉了他的意誌。他說:“不錯,我正在承受人們所不敢相信的大量失敗的考驗,如果我就此罷休,退回來所有的稿不就變得沒有任何意義了嗎?但我一旦獲得了成功,每一封投稿信的價值全部都要重計算。”於是,他越挫反倒越勇,在經受了一次又一次挫折後,終於迎來了巨大的成功。到他逝世為止,一生共出版了564本書。這是一個多麼了不起的人啊!正如巴爾紮克說的:“世界上的事情永遠不是絕對的,結果完全因人而異,苦難對於天才是一塊墊腳石……對於能幹的人是一筆才富,對於弱者是一個萬丈深淵。”是的,每一個人遭到挫折後,態度不同,選擇的道路不同,結果當然也是不同的。對於我們來說,失敗與挫折並不是那麼絕對的,有時可以變成好事,促使我們前進。從這個角度看,挫折、失敗的教訓也是一種十分可貴的資源。

挫折孕育成功,失敗乃成功之母。隻要我們堅信,世上無難事,隻要肯登攀,那麼就像拿到了一把鋒利的斧頭,砍開這遍地荊棘,輝煌的成就最終是屬於你的。

沒有經曆過失敗的人,可以說他的人生是不完整的。或者會遇到更大更深刻的失敗,或者一事無成,或者自始至終就生活在失敗的圈子裏。失敗是一個怪圈兒。它怪就怪在,失敗是每個人都不可避免的,有的人經曆失敗後,比過去更加聰明、更加理智、更加完善、更解其中滋味了:而有一些人經曆過失敗以後,比過去更加沉淪、更加混沌、更缺少自知之明、走不出失敗的陰影。失敗是人生路上的另一道風景、另一種財富,追求事業成功的過程往往伴隨著失敗。沒有徹底品嚐過失敗的辛酸,也就體會不到真正成功時的喜悅!失敗在所難免,失敗後還會有什麼樣的結果就取決你自己了,麵對失敗,如果明知“此路不通”,還要按自己以前的計劃硬走下去,這樣的人與成功就像兩道平行線,兩者是不可能相遇的。而有一些人失敗後,認為自己不適合這種路,經過細心地選擇,走了另外一條路,最後獲得了成功。

不必擔心舞姿不美,歌喉不亮,需要的隻是一種氛圍。在沒有陽光時,你便是陽光,在沒有快樂時,你便是快樂。生活本是經曆成功與失敗的過程,當你麵臨挫折時,千萬不要灰心,選擇另一條路,等待你的可能是一片屬於你的天空。在社會中,每個人都需要有一支用信念製成的筆,我們用它來譜寫生命,用它在人生畫布上留下浪漫的詩行。

記得卡耐基說過:決定我們幸福與不幸,快樂與否,不在於我們是誰,我們在什麼地方,我們有什麼,我們正在做什麼,而在於我們怎麼想。對,就是這樣,在失敗與挫折麵前,你應該有信心,況且你沒得到的隻是一個小小的勝利,而大的獎杯還在等你去拿。我們應用信念與堅毅開辟出一條閃光的大道,用頑強與不屈,踏出一行堅實有力的人生軌道。

常言說:“失敗乃成功之母”,“失敗是最大的財富”。無數成功者的足跡無不證明著這句古訓。但反觀我們的周圍,還有不少人一提失敗一詞便談虎色變,心存“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陳舊觀念,過著平平庸庸的日子。

所有這一切一切的痛楚和傷感,或許會讓你身心疲憊,覺得天意弄人,無力再與這難以逃避的命運相抗爭,但請相信,沒有傷心哪來的快樂,沒有苦澀哪來的甜蜜,沒有的失敗哪來的成功?人總是要從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中站起來,到最終當你回首曾經走過的路經過的坎坷,是不是不知不覺中發覺自己長大了成熟了?那是什麼讓你改變了呢?是失敗!失敗讓你更堅強,隻有讓自己變得更堅強才能迎接更殘酷的挑戰!正所謂不經曆風雨怎能見彩虹?

也許,你曾經因為失敗而悲傷,也許,你曾經因為覺得自己無用而失落。你為什麼就看不到自己放射的光芒呢?隻要你拋開記憶、忘掉過去,展現在你麵前的仍是一片豔陽天。不管成敗,你雖然不是最偉大的。但你卻是唯一的,誰也無法代替你的地位。請你昂起頭大步向前走去。

生活在不斷充實,因為我們擁有自信,所以能在暴風雨中經曆住任何考驗。成功的秘訣很簡單,無論何時,不管怎樣,也決不允許自己有一點點灰心喪氣,隻要有了信心,我相信你的那一片失敗的天空在風雨過後總會出現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