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不要自己打敗自己(2)(1 / 3)

結果不言自明,兒子慘死於亂軍之中。

拂開蒙蒙的硝煙,父親揀起那柄斷箭,沉重地啐一口道:“不相信自己的意誌,永遠也做不成將軍。”

把勝敗寄托在一隻寶箭上,多麼愚蠢,而當一個人把生命的核心與把柄交給別人,又多麼危險!比如把希望寄托在兒女身上;把幸福寄托在丈夫身上;把生活保障寄托在單位身上……

自己才是一支箭,若要它堅韌,若要它鋒利,若要它百步穿楊,百發百中,磨礪它,拯救它的都隻能是自己。

人常常怯弱,在心理上感到自卑,於是在行為上變得踟躕。實際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但由於怯弱,常把自己的優點埋沒。人要想自信地對待世界,豁達地生活,保持心理上的健康,保持意誌上的執著,關鍵是戰勝自我。

戰勝自我,是除去心理的卑怯;戰勝自我,是拋棄心理的折磨;戰勝自我,是人思想的升華;戰勝自我,是心理障礙的超越;戰勝自我,是潛意識的覺醒和複活;戰勝自我,是一輪朝陽的圖騰與噴薄;戰勝自我,你便趟過了人生泥濘的沼澤,你的眼前便是坦途和開闊。

戰勝自我,是為了自己不倒。自己不倒,他人又能奈何,這不是阿Q式的自慰,這是強者的哲理與思索。自己不倒,信念的旗幟便永遠豎著,人生之樹將永遠長青蓬勃;自己不倒,生命的風帆便永遠高揚著豪邁與執著,人生將奏出更加雄壯的凱歌。

所謂失敗,其實就是自己的一種感覺,是在通往目標的過程中,由於自己的行動多次受阻而產生的絕望感,是自己在自己心中滋養起來的障礙。如果我們在挫折之後對自己的能力或“命運”發生了懷疑,產生了失敗情緒,想放棄努力,那麼我們就已經失敗了。麵對困難,許多人望而卻步;而成功的人士往往非常清楚,隻要敢於和困難拚搏一番,就會發現,困難不過如此!

我們的人生就如打牌一樣,拿到什麼牌不重要,如何把手中的牌打好才是最重要的。困難和挫折在所難免,遇到了挫折就把它當作一次跋山涉水。“無限風光在險峰”,不飽嚐痛苦的尋覓,哪能領略成功的甜蜜。我們更應該用自己本身的力量去挑戰挫折,渡過難關,這是一種快樂,這種快樂是勝利的快樂。正因為這種勝利來得很艱難,正因為和痛苦戰鬥的時候,十分困難和艱險,所以最後勝利的凱歌將會更加動人、響亮。

人生道路上幾多歡樂,幾多哀愁,幾多失落,幾多沉浮,每一個人都難逃其命運的選擇。但主宰自己命運的,掌握自己命運的隻有你自己。

渴望成功,就不能害怕失敗

人生的旅途中,擁有諸多的失敗經曆,便成為擁有諸多精神財富的富翁,這是一筆世界上最為昂貴,用金錢無法購得、無法衡量的寶貴財富。渴望成功,就不能害怕失敗。

以下是一個人的簡曆:

22歲生意失敗;

23歲競選州議員失敗;

24歲生意再次失敗;

25歲當選州議員:

26歲情人去世:

27歲精神崩潰;

29歲競選州長失敗;

34歲競選國會議員失敗;

37歲當選國會議員;

39歲國會議員連任失敗;

46歲競選參議員失敗;

47歲競選副總統失敗;

49歲競選參議員再次失敗;

51歲當選美國總統。

這個人就是阿伯罕-林肯,一個美國曆史上最偉大的總統。“失敗”是個消極的字眼,但是不可避免,我們每個人在人生的道路上,都會或多或少地遇到它。

見過這樣的簡曆嗎?我想估計沒有吧,現在的大學畢業生也要寫個人簡曆,但不可能滿是“失敗”這兩字兒吧?

失敗是可怕的,它的力量是無人知曉的,它完全可以把一個人的精神徹底摧毀。但失敗是我們完全可以戰勝的,失敗了站起來,我想我們會有一天挺起胸膛向失敗說“不”的時候。

戰勝失敗之後得來的果實是更加香甜,更加讓我們回味無窮……

愛默生曾說過:“一心向著自己目標前進的人,整個世界都給他讓路。”我們之所以害怕失敗,就是在於我們從來就沒有想過自己也可以成功,也可以站在萬人注目的成功舞台上。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有一個完整的人生,而一個完整的人生就意味著成功和逆境並存。尤其是逆境,你也無法預料它們什麼時候會出現。人類社會就是在與種種逆境的鬥爭中誕生和發展起來的,似乎是因為上帝創造人類的目的之一就是讓他們承受諸多的苦難,所以人生注定有無數的艱辛相伴。當你麵對逆境的時候,你會做怎樣的打算呢?

當你麵對逆境的時候,你的選擇是最關鍵的。

一個女兒對父親抱怨她的生活,抱怨事事都那麼艱難。她不知該如何應付生活,想要自暴自棄了。她已厭倦抗爭和奮鬥,好像一個問題剛解決,新的問題就又出現了。

她的父親是位廚師,他把她帶進廚房。他先往三隻鍋裏倒入一些水,然後把它們放在旺火上燒。不久,鍋裏的水燒開了。他往一隻鍋裏放些胡蘿卜,第二隻鍋裏放隻雞蛋,最後一隻鍋裏放入碾成粉末狀的咖啡豆。他將它們侵入開水中煮,一句話也沒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