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高速公路不是筆直的,設置了許多彎路呢?原來,公路過於平坦,司機易於產生駕駛精神疲勞感,快速反應能力減弱,及易造成交通事故。故而,直線公路段都加以限製。設計了許多半徑很大的彎路,來調節司機的心理狀態,從而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
生活中,人們總是希望自己的生活、工作都一帆風順,然而事實又是如何呢?事實總是不能隨心所欲,事與願違。沒有一個人生道路是平坦的,總是溝溝坎坎,困難重重。
每一個人都不可避免地要遭遇失敗。失敗可以毀滅一個人,也可以成就一個人。對於一個意誌堅定的人來說。失敗恰好可以更好地磨煉他、刺激他,最終把他推向成功的高峰。一個人如果害怕失敗,則會一事無成。失敗的經曆並非都是壞事。正如英國小說家、劇作家柯魯德·史密斯所說:“對於我們來說,最大的榮幸就是每個人都失敗過。而且,都能從跌倒的地方爬起來。”
如果說高速公路的道路上的彎路是人為的設置。然而,人生道路上的溝溝坎坎,彎路重重,是不以人們的意誌為轉移,不是人能所左右的。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沒有一個人生活的道路是一馬平川。貧窮、厄運、失敗、挫折、磨難、困苦、艱辛無時無刻困擾著我們的生活。人生路漫漫,何來平坦之有?
愛迪生曾經說過:“在困難麵前,隻有放棄的人才是真正的失敗者。”確實如此,隻要你不放棄,就沒有失敗。
傑克現已年過六十。他是一個石油開采者,他一生中每打十口井,就有九口是枯井。可是他依然從逆境中走了出來,成為身價超過五億美元的富翁。傑克回憶自己的經曆說:“當年我被學校開除後,就跑到德克薩斯的油田找了一份工作。隨著經驗逐漸豐富,我便想當一名獨立的石油勘探者。那時候,每當我手裏有錢了,我就自己租賃設備,做石油勘探。兩年裏,我一共開采了將近三十口井,但全部都是枯井。當時,我真的是失望極了。”他陷入了困境,都快四十歲了依然一無所獲。但是,他沒有被困境嚇倒,反而更加勤奮努力。他研讀各種與石油開采有關的書籍,吸取了豐富的理論知識。等理論知識掌握得非常充分的時候,他又卷土重來,進行石油開采。這一次他遇到的不再是枯井,而是冒油的油井。
挫折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有的人成功了。是因為他們能夠堅強地麵對挫折;而有的人失敗了,是因為他們在困難麵前,一蹶不振。如果傑克沒有走這麼多“彎路”的話,也不可能成功。所以說,我們就不要因為自己走的彎路多而抱怨,而應該感謝它給了你成功。
人生彎路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沒有彎路的人生就不是圓滿的人生。人們在困難中才感到幸福的存在;在厄運中更感到自由的價值;在困惑中讀懂毅力的力量;在屢次失敗中更明白怎樣才能成功。
人生的彎路,是培養人們才幹,鍛煉人們意誌的勵石;是催人奮進的催化劑。正所謂: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有時,彎路也是一種財富,它使人們更豐富、更能從容應對今後的溝壑與風雨。
現實生活中,我們因為不知道前方的路會如何,會走很多彎路,在彎路中也會遇到很多挫折,但我們不應該生氣,因為我們獲得的比別人更多。詩中說:“應知天地寬,何處無風雲,應知山水遠,到處有不平。”它闡明了一個基本道理,挫折本是生活的組成部分,每一個人都會遇到,不是遇到大坎坷,就是遇到小挫折。
然而,很多走了彎路的人就會因為多走彎路而生氣,認為走彎路是錯誤的。但是走彎路的人經曆了重重磨難。雖然可能有些人沒有成功,但是他們還是得到了許多經驗,那些經驗是一生都受用的。而那些成功的人呢,他們早已深知了成功的艱辛與困難,就會更加努力。相反,那些貪圖金錢,想快速得到成功而去走捷徑的人呢,雖然也有很多人成功了(因為那些走彎路的人要遇到許多困難,而走捷徑的人遇到的困難可能很少也許沒有,所以成功的比例也高了),但是成功來得快去得也快。多走一些彎路,未必就是浪費時間,或許會有另一種收獲。
劉誌與張偉是同一所大學畢業的,他們成績也差不多。
劉誌是一個安於現狀的人,他不想吃苦,就找人托關係,很快就找到了一家好的單位,有了好的待遇。他以為自己已經可以不用努力了,享受著舒服的日子。
而張偉則不同了,他沒有向劉誌那麼做,他隻找到了一個普通的公司,當一個不用再普通的職員,和劉誌的待遇相比差了許多。但是,他仍舊再不停地工作著,沒有一點休息的時間。“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因為工作負責認真。他被調到了一個好的單位裏。但是,他並沒有因此滿足,反而更加努力的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