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要另一角度看困難(2)(2 / 3)

關於困境的思考看起來是抽象而難於理解的,但這不等於在困境的麵前不知所從。相反,我們卻在無數次的打擊、無數次的外力衝擊下成長起來,思想慢慢地成熟,我們的經驗因此而增長,成功也隨之而來。

1997年。吳文強從某國有企業下崗。麵對一無所有的困境,他也曾一度迷茫。迫於生活的壓力,他不得不出外謀生。1999年。吳文強為某飲料做市場調查,早上6點多鍾就得出門,晚上回來還要繼續整理資料,通常要忙到淩晨才能睡覺。經過近兩年的磨煉,他產生了自己幹的想法。經過充分的市場調查,吳文強勉強籌到了一萬多元,與初中同學小劉在湛新市場租了一個檔位,做起化妝品生意。經過幾個月的磨合,生意沒有虧本,但也沒有贏利。以前從事過繡眉、美甲等工作的小劉提出了開展這方麵業務的想法。很快,這門手藝開始在圈內流行,吳文強的生意於是也一天好過一天。看到生意紅火,檔主提出要加租,吳文強於是幹脆再次籌錢買下了鋪位。從此,他的生意更好了。2002年,吳文強和小劉走上了結婚禮堂,也就在這年,他們的連鎖店鋪開進了赤坎世貿大廈。

2003年,吳文強已擁有20多萬元的資產,他的第四家店鋪也在國貿大廈開張營業了。在談到現在與以前上班有什麼不同時,吳文強說,其實下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二次創業的勇氣。人要有自信,要敢於嚐試新的東西,把一切當作從零開始,隻有這樣才能邁向光輝的前途。

逆境對人才成長的確有諸多不利,然而如培根所說,“奇跡多是在厄運中出現的”。女畫家梁丹豐,豁達地走過人生的風風雨雨,麵對困境。反而使她更堅強,她說:“不要為逆境所敗”,在逆境裏,隻有一個選擇,那就是往上爬,別再往下墜,人的本領往往從艱難中鍛練出來。

縱觀古今中外,多少非凡的人才,逆境中成長,逆境中發展,華羅庚堅信“一分辛苦一分才”,身居金壇這一窮鄉僻壤而不為所限,一舉攻充世界數學堡壘,從而為中華民族爭光。居裏夫人則深知“我們應當有恒心”,在核物理領域中不停歇地前進,從而兩次取得了諾貝爾獎金,成為馳名全球的女科學家。門捷列夫為了寫《有機化學》一書,三個月不離開書桌。馬克思在大英博物館圖書室的座位上留下了兩個深深的足跡。一盞孤燈之下,司馬遷雖身受宮刑,卻能走出困境,用自己畢生的心血寫成千古絕唱——《史記》,成了曆史上有名的作家;一方書案上,孫臏雖雙腳致殘,但仍走出困境,嘔心瀝血地用手中的一筆一紙寫出了為後人傳頌至今的《孫子兵法》。是的,他們才是真正的英雄,是我永遠有頂禮膜拜的精魂,他們在困境之中保持著堅韌和頑強,最終走出了困境,迎來了成功……諸如此類,不勝枚舉。這一切難道還不足以說明在困境中也能成功,在困境中同樣能謀求發展,也更能達到光輝的頂峰。

美國克萊斯勒汽車公司的首腦人物李·艾柯卡,當初在福特汽車公司當職員時,曾因工作不被信任而遭辭退。也就是這次辭退,大大激發了他的自尊心,從此奮起,終於事業有成。

遭遇困境是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不可避免的。但困境並不等於絕境,重要的是你麵對困境要有足夠的勇氣和信心,要勇敢地接受嚴酷現實的挑戰,在困境中找到出路。從另一個角度看,困境是一種激勵,也是一種機遇,抓住機遇,就是成功的開始。

每個人都不願意遭受挫折、失敗,但它們常常還是不期而至:學習上的失誤,生活中的不如意,有時甚至遇到天災人禍。這些都是讓人避之不及的。但別忘了,困境是把雙刃劍,它可以是一塊絆腳石,讓你摔倒之後從此一蹶不振,更可以是一塊富有彈性的跳板,讓你短暫地陷入低穀後跳得更高更遠,這就是在困境中謀求發展。

有道是,天有不測風雲。寓意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注定坎坎坷坷,充滿荊棘。如果每個人都能調整好心態,把困境看成是一種閱曆,一種財富,那麼在困境到來之後,他就不會沮喪恐慌,不會怨天尤人,不會亂了陣腳。在和困境作鬥爭的同時,會悟出許多平時無法體會到的真諦與感受,從而走出低穀,對人生寄予厚望。

走彎路是正常的

人生就是這樣,不可能會一帆風順,到處都有坎坷。彎路讓我們走得更長,更苦,但讓我們懂得更多。所以,我們要笑對彎路,更要笑對彎路中的挫折帶給我們的考驗。

人生的彎路,均是走過方知其彎,因此你若不是能掐會算,未卜先知,就難保不偏離目的地,七拐八繞。本來一裏的路程卻走了十裏,或是走了一程又一程卻又回到原地。甚至倒退到距目的地更遠的彎路。因此,就有許多人為多走了冤枉路而抱怨、生氣,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很多人都希望走直線,不願意走彎路。然而人生的道路就像線條一樣跌宕起伏,形態萬千。走了彎路的人就會知道,繞不過的這些彎路,走起來辛苦,卻能練就人的意思,能讓我們創造出更多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