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愚蠢與聰明本質不同(2)(1 / 3)

有一位大師,幾十年練就“移山大法”,許多年輕人慕名前來學藝。三年過去了,徒弟們卻從來未能學得一句移山口訣,也未能一睹大師的移山絕技,可謂失望至極。

一天,眾徒弟遠望高山集體發難:“從師多年,勤勤懇懇,師傅為何不教我們移山大發呀?”大師說:“好吧,今天為師就教你們移山大發。”話音剛落,眾徒雀躍。大師說:“仰望高山,閉幕凝神,疾步奔走,謹聽吾令!”眾徒依法行事。少許,大師道:“好了,請徒兒們睜眼細看,是否已經臨近高山?我的移山大法就是——山不過來,我就過去啊!”至此眾徒方如夢初醒。

山不過來,我就過去。八個字振聾發聵,足以讓整天抱怨“命運不濟、世道不公、懷才不遇”的才子們汗顏。有太多的事情,就像大山一樣,是我們無法改變的。至少是我們暫時無法改變的。移山大法啟示人們,如果事情無法改變,我們就改變自己。如果別人還不喜歡自己,那是因為自己還不夠讓人喜歡:如果自己還無法說服他人,那是因為自己還不具備足夠說服他人的能力。

要想事情改變,首先得改變自己。隻有改變自己,才會最終改變別人。隻有先改變自己,才會最終改變屬於自己的那個世界。山,如果不過來,那就讓我們過去吧。

想想我們所麵對的人生,到底喚山不來,該不該去就山呢?

其實,隨著外在環境的變異而調整適應能力,要比一廂情願地拋出自我的呐喊等待回響,來得有智慧多了。

能這樣認知的人,他的生活一定過得多彩多姿。

有位攝影師,年年給大會拍照。人數少則幾十人,多則上百人。可是有個問題總是困擾著他:照片上總有人閉眼。為了統一步調,攝影師按照常規做法,高聲叫道:“大夥請注意,我喊一、二、三,喊三的時候,千萬不要閉眼睛!”可是不管怎麼強調,哢嚓一聲照下來,總會出現閉眼的。這些人看了照片,自然不高興:我90%以上的時間都睜著眼,你為什麼偏偏在我閉眼的時候照呢?這不是出我的醜嗎?

後來,這位攝影師換了一種思路,大獲成功。他請所有參加拍照的人都閉上眼,聽他的口令,同樣喊一、二、三,在“三”字時一齊睜眼。果然,照片衝洗出來一看,一個閉眼的都沒有。全都顯得神采奕奕,皆大歡喜。

毋庸置疑,任何人遇上災難和不幸,情緒都會受到影響,這時一定要控製好情緒。當做任何嚐試都無法再改變什麼的時候,不要生氣,我們不妨學著適應。有時,一種來自於適應後的融入,反而更能激發出生命的潛能。等到你具備了一定的條件與能力時,該適應你的,自然就會臣服了。

有一位女士,結婚兩年以後生了個小孩,不幸的是孩子生病死了,她的先生還把她拋棄了。她萬念俱灰,準備投海自殺。這位女士上了一個老頭的船,船行至深海,她準備跳海。老頭這樣跟她說:“兩年前的你與今天的你有什麼區別?”女士說:“兩年前我是單身貴族,一個人吃飽全家不餓。沒有先生的嘮叨,也沒有孩子的煩惱。現在我是一無所有。”老頭說:“我看你現在和兩年前一樣。兩年前你沒有先生,現在也沒有;兩年前你沒有孩子,現在也沒有。而且你人也沒怎麼變,還是那麼年輕。”女士幡然醒悟,微笑道:“我不跳海了,咱們回去吧!”

不能改變別人,就改變自己;不能改變事情,就改變對事情的態度。否則,你就屬於與自己過不去的人,就屬於不聰明的人。

有位哲人說得好:

如果你不能成為大道,那就當一條小路;

如果你不能成為太陽,那就當一顆星星。

決定成敗的不是尺寸的大小,而在於做一個最好的你。要做最好就意味著改變,許多事情我們無法改變,但我們能夠改變自己的心,改變自己的情緒。生命是自己的畫板,需要自己著色,不要用一種色彩把所有的遮擋;學會改變,才能繪出燦爛。山不過來,你就過去。

做自己的事,讓別人去說吧

如果一個人一生總是被他人的評價所左右,把精力全部消耗在了應付環境之中,以致沒有餘力去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這個人是很可悲的!

不能被別人的舌頭壓死,走自己的路,什麼事做到仰不愧於天,俯不愧於人,問心無愧就好。

自從義青禪師投入圓通老禪師的門下之後,每天不僅不按照規定到禪堂參禪做功課,反而整天躲在禪房之內睡大頭覺,其他的門徒見狀,實在看不慣義青的這種“行為”,因此,就紛紛向圓通老禪師打“小報告”。

圓通老禪師接獲門徒們的報告之後,就來到義青禪師的禪房,向他說道:“我這裏並不是讓你吃飽睡,睡飽吃,什麼事都可以不用做的地方。”

“那麼,您這裏除了睡覺、吃飯之外,難道還有什麼事可以做嗎?”義青禪師問道。

“當然有啊!你可以去參禪!”圓通老禪師答道。

“如果您已經‘吃飽’,難道還會為眼前的‘山珍海味’有胃口嗎?”義青禪師用帶有禪味的語意答道。

圓通老禪師聞言之後,雖然能理解義青的語中禪意,但還是說道:“可是,其他門徒已經對你的所作所為,私下議論紛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