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篇 第七十二張小紙條:如何擺脫自戀情結(2 / 3)

也有人說就業好,早日進入社會積累經驗和自食其力。升學還是就業成了我們升學兼就業班學生的兩難問題。俗話說,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可有一天,魚和熊掌都擺在了你麵前,任你挑選其一,你會選什麼?

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後期以來,由於高校一再擴招,加上國家關於職業學校“學生繳費入學,畢業不包分配、自主擇業”政策的調整,“普高熱”急劇升溫,中等職業學校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衝擊,生源數量和質量大幅度下滑,出現了招生和就業的雙重困難。

麵對這種嚴峻的形勢,廣大職業教育工作者積極行動起來,開拓進取,進行了許多有益的嚐試和探索,其中普遍采用的做法之一就是大打“升學牌”,讓更多的學生通過普通高校對口單獨招生考試和普通高考升入高校進行深造,以出色的升學成績作為品牌來吸引考生,從而對招生工作起到了積極的拉動作用,而那些升學工作規模較大、成績較好的學校,也因此而大大緩解了就業的壓力。

與此同時,職業學校還積極苦練內功,大力加強學生綜合素質及職業能力的培養,做好就業指導工作,拓寬就業渠道,以高就業率來拉動招生。由此引發了一些關於就業與升學關係的爭論,不少職業教育工作者出現了思想認識上的困惑,有的甚至因過分強調升學而步入了誤區。

分清主次輕重

近年來,隨著對口單獨招生名額的不斷增加及招生考試方法的改變,一些因為中考失敗而無奈選擇職校的學生,則“因禍得福”,通過對口升學而圓了“大學夢”,從而使人們認識到,與普通高考的競爭相比,對口單招的競爭實際上是較低水平、較低層次的競爭,這對那些中考成績處於中遊的學生來說有不小的吸引力。

後來,隨著“普高熱”的不斷升溫,不少學生和家長對高學曆文憑有著更強烈的渴求,而對口單招逐年擴招的現狀也對他們產生了極大誘惑,因而,對口升學也理所當然地成為那些成績中等或偏差而又想升學學生的首選,在中等職業教育步入低穀的今天,對口升學工作在不少學校仍搞得如火如荼就是明證。“雙學籍”的綜合高中辦學模式出現以後,組織生源質量相對較好的學生參加普通高考已成為一些職業學校新的選擇,這無疑更加拓寬了升學渠道,將職業學校的升學工作推向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從中等職業學校升學工作發展的過程來看,對口單招的出現及普通高考向職校生開放,從根本上改變了中等職業教育是“斷頭教育”的狀況,為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開辟了繼續深造的通道,最大限度地滿足了他們接受高等教育的願望,尤其是在如今中等職業教育處於低穀的時候,這對於擺脫“招生難”的窘境,提高生源質量,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調動學生內在學習動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優化辦學資源,促進職業學校良性發展、及早走出低穀都起到了積極地促進作用。?

進行科學分流

鑒於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存在參加升學與直接就業的不同需要,學校必須要對其進行科學的分流,以便有針對性地實施教學,進行分流時,首先要將要升學與不升學的學生進行大類分流,其次,還要對兩大類學生分別進行專業分流,升學類的學生還要根據具體情況確定是否參加普通高考。

這裏有兩點需要進行說明。一是學校進行分流時,主要的依據應該是學生和家長的意願,而決不能僅僅單憑成績“一刀切”,尤其是進行大類分流時,對那些成績較好但無意升學的學生決不能力勸、更不能強製其參加升學班,“強扭的瓜不甜”。對於成績較差的學生有升學願望的,學校也可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允許其跟班試讀,再視其發展情況而定。二是在升學班級應當實行動態機製。有些原來不想升學的學生後來想要升學,若條件許可,也可以給予他們再選擇的機會。對於那些參加升學學習確實力不從心的學生,應勸其退出。而那些學習成績和行為表現“雙差”的學生應予以淘汰。?

綜上所述,主要看你自己是否有興趣,關鍵是思考一下自己想成為怎樣的人。

經濟學角度分析:如果你去念大學,那麼你就放棄了兩三年的賺錢時間,而這些年你可能掙到的錢就是你的機會成本(所謂的機會成本就是你為了一個選擇而放棄的最大的代價)。而如果你不去上大學,你以後因為學曆低而少掙的錢就是你不上大? 學的機會成本。兩個比較一下,哪一個成本更高就放棄哪一個,可以選擇一個成本相對較低的。

如果你很渴望繼續深造,可以選擇升學。之前的理論知識和技能知識較好,有決心和毅力學習,家庭有一定經濟條件,能吃苦,可以考慮升學。以後可以再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學校和專業,升學可以積累更多的知識,提升自己,學曆提高,為今後的就業打好良好的基礎。

如果你不是很想學習,可以先就業。雖然學曆對找工作有幫助,但是你不想學習就不同了,那樣可能會影響你的發展。在社會上,如果想學習了可以參加自學考試、函授學習、遠程教育,一邊工作一邊學習。

第七十四張小紙條:遠大誌向和今天的行為

案例一:

沈亞能夠成為一名出色的會議組織者與他的父母從小對他的培訓密不可分。當他還隻是小學二年級的學生時,母親就將他帶入家庭的旅遊計劃的製定與實行中。

首先他們全家一起討論到哪裏去旅遊,如果大家觀點不一致,便要試著統一觀點,照顧到各自的興趣。最使沈亞得意的是,有一次他居然把父母和哥哥的計劃否決了,全家最終選擇了他的目的地。

目的地確定後,就要估計預算,包括詢問機票與旅館房間價格和其它費用,通常母親總是試圖將費用降低,這就需要想其它方法“通融”,包括降低日常生活中的某些費用,例如少去一些當地的小型遊樂園,用免費公園代替;在買衣服上節省一些;少到餐館進餐等。有一年甚至連哥哥生日派對都取消了,為的是彌補旅遊資金的不足。每一項可能節省下來的開支都加在一起,直到能夠滿足母親的預算為止。

為了買到減價機票和訂到便宜房間,一般都提前四、五個月製訂計劃。開始沈亞隻是參與討論,後來開始承擔大部分工作,包括找不同航空公司尋價,給旅店打電話,購買風景指南等。到了中學沈亞同哥哥包攬了一切,而且還開始加入應急計劃,如果當時父親有公事請不下假怎麼辦?一個人生病又怎麼辦?曾使母親倍感煩瑣的旅遊安排,在他們變成了一個有趣的計劃遊戲。

案例二:

武珊總是想成為一個新聞記者,他在從父、母親、學生貸款、暑假打工所得的錢的幫助下,完成了大學前三年的學業,但是並非生活富裕的父母已經做了他們所能做的。他還能得到另外的貸款,但是不足以使他畢業,而且假期工作也很難找到,隻有幾個加工熟食的地方工廠正雇人去削皮、去骨,晚班是10塊錢一小時。對武珊來說,作為一個素食者,這種工作並不吸引他,但選擇是一清二楚的,接受工作或者放棄自己的計劃。

他接受了工作。每晚6點他就得走到剛被砍頭的、掛在鉤子上的、還在滴血的雞啊、鴨啊旁,把這些東西搬進屋子。然後套上發套和手套,係上圍裙,穿過鐵門進入冷藏室,接下來的6個小時裏他就得盡可能快地用凍得通紅的手指把這些肉剁成塊。

有一天,工作結束時,他的朋友同他一起去進行最後的檢查。當朋友為他打開工作室的門時,發現門鈕上有血跡,朋友十分驚訝,不知姍蒂怎麼能忍受這樣的工作環境。而武珊對此已經習以為常,他不喜歡看見血跡,但這是工作需要。盡管這一經曆不太愉快,卻使他堅定了完成學位的決心。開學時,武珊重返校園,夏日艱苦的工作使他對未來又充滿了希望。

青春期的孩子經常試圖將自己定型為典型的成功角色,以尋求自己的人生目標。但是,他們並不清楚這樣的目標能不能在現實生活中實現,如果失敗,必然會失去的自信與自尊。

為此許多孩子的個性發展是不完整的,因此也就不能夠有效地抵禦各種誘惑,成為一個在各個方麵都能自立自足的人。要想保證我們的孩子有一個可靠的幸福的未來,我們首先要培養他們有一個完整的個性和區別於他人的有獨立特征的個人定義。

沒有理想的人,就沒有目標,沒有奮起直追的持久動力。張女士的苦惱:“我兒子今年上初二,成績不好,其他方麵也表現平平,他貪圖享樂,雖然也覺得看電視玩遊戲會玩物喪誌,可是總抵擋不了誘惑。有一次,老師布置了作文《我的理想》,他竟然不知道怎麼寫……”

理想的重要性毋庸置疑,那麼,作為父母,我們該如何科學地幫助孩子樹立遠大的理想,又不被孩子嫌“落伍”呢?讓我們來聽聽專家們的觀點。

上麵家長反映的問題,確是一個大問題,也是人們對80後、90後人群最擔憂的問題。如果沒有理想,就會迷失人生方向,麵對學習、生活、工作,都會十分慵懶,沒有動力甚至厭世。

那麼,在價值觀如此多元的現代社會,家長在幫助孩子樹立遠大理想方麵,應做哪些努力呢?

首先決定於家長對孩子的期望,以及家長自己的理想狀態。前者會影響你對孩子的教養方式,後者會直接成為孩子的樣子。有關調查表明,當前許多家長對孩子的期望,短視、片麵地局限在“考上好的大學”。對孩子隻有學業期望,而缺乏人格期望,開口閉口總是“我們什麼都不要你做,你把書讀好就行了”,這必然給孩子的發展埋下一枚不定時炸彈。

有些家長,自己喜歡吃喝玩樂,混混沌沌地過日子,潛移默化的結果,孩子就容易成為如此父母的鏡子。為人父母,要孩子有遠大理想,自己就該是個有理想、敢奮鬥的人,這是最簡單不過的道理了。同時,一定要把對孩子的期望調整到首先培養孩子的優良人格上。徐特立說過:“教育的作用,就是按照一定的社會形式,培養一定的人格,為一定的社會服務。”

其次,家長需要了解孩子青春期階段理想發展的基本特點。中學生的理想雖然逐漸穩定,但獨二代的理想往往富於幻想卻缺乏科學性,特別是行動大大落後於思想,受家長思想影響,理想更有重腦輕體和重實惠的特點。

家長了解孩子理想發展的基本特點後,可以抓住孩子產生積極情緒的有利時機,如進入新學校、新學期開始、月經初潮或首次遺精、考出好成績、在學校受到表揚、看了一本好書或好電影好電視之後。家長要及時與孩子交流,強化他們把積極感受轉化成目標理想。

第三,關心孩子的學業情況。我們都知道,學習是孩子的主要任務,家長最關心的也是孩子們的學習。學習的失敗與挫折會直接導致孩子學業落伍,而且還常常引發其它方麵的落伍。但是我們許多家長往往片麵理解孩子的學業,認為學業的好壞就是學科考試成績的高低。通常將自己孩子的成績與別人簡單比較,得出不如別人的結論。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負擔,唯恐考試時出現差錯。一旦考不好,就不敢讓父母知道成績,或是偽造成績,或是不敢回家,甚至做出傻事。

作為家長,關心孩子的學習情況,就要讓孩子認識學習的真正意義,培養其良好的學習心理品質,開發孩子的學習潛能,有效地指導孩子學會學習,從而幫助孩子提高學習效果並獲得學習上的成功。家長不能簡單從學科考試成績來衡量孩子學習的好壞,因為學習目標具有多元性,而不隻局限於掌握文化知識、本知識。應幫助孩子確立適合於他自己的學習目標,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培養濃厚的學習興趣,積極良好的學習態度與習慣,指導孩子探索一套適合於個人的、獨特的科學的學習方法與策略,同時糾正孩子的不良習慣等等。家長還要重視孩子的素質教育,不要兩隻眼睛僅僅盯著孩子的考試分數,多看看孩子的綜合素質。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