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篇 第六十四張小紙條:如何麵對厭學的孩子
案例一:
案例:正上初一的林林,不知是開始有自己的想法了,還是對學習真的失去興趣和信_了,他越來越反感學習。正趕上“非典”時期,學校放假了,可家長還要上班,孩子一人在家,這不是更“放羊”了?
家長說:“原來放學還知道看看書、做作業,可一上初中就連作業郝不做了,書也不看了。要麼看電視,要麼就坐在電腦前,不是上網就是打遊戲。反正就不看書做作業。你說他兩句吧,他就‘嗯’、‘啊’,說一會兒就去,可過半個小時你再看,他還在那玩兒呢。”
“我們盡量去和他做朋友,逮住機會就做思想I作,可怎麼說也沒用,道理他都聽不進去。問他為什麼不學,他說‘不為什麼,就是不想學’。弦子這麼大了,我們不可能,也不想整天監督著他學,可他根本理解不了父母的苦心” “怎麼一上初中學習就不怎麼好了,平常不學,考試前也不看書,真沒辦法。”
案例二:
有一位家長說,兒子去年進入預初,不適應那種拚命學習的環境,總是放學在外麵玩得很晚,一次孩子回家又很晚,他非常生氣,於是在孩子進門時,衝著他喊“你怎麼又去玩了?不是讓你一放學就回來做作業嗎?”原本就對新環境不適應的孩子立刻頂了句:“你再說我就不回家了”,並且果然扭頭就走,直到深夜再歸。這位家長焦慮地表示自己隻是擔心孩子的學習,可是孩子自從上了初中變得越來越不“聽話”,總跟父母對著幹,學校裏也不聽老師,我行我素,“真擔心他會學壞。”
部分學生厭學,差不多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包括一些所謂的優等生也不例外。為什麼會有許多的孩子有厭學情緒呢?
厭學是學生對學習生活失去興趣,產生厭倦情緒,持冷漠態度等心理狀態以及在行動中的不良表現方式。它作為一種心理狀態,不是特定學生所有的,而是許多學生在某種程度上共同潛在的問題。
小學的學習壓力較小,但進了初中,學習的任務日益繁重,不少家長選擇請家教,從預備班開始讓孩子收心。一些初中為了追求升學率,也提出“將中考提前”的口號,從預備班起就給學生施壓,而這些剛進入或者即將進入青春期的孩子們因此產生的叛逆心理,讓學校和家長頭疼不已。
心理谘詢中心專家表示,這樣的情況其實很多,剛上初中,12歲的孩子正巧是青春期。青春期的孩子總愛和父母對著幹,認為自己都行,不再像以前那樣完全信任家長了。
父母在了解孩子的情況後,先要讓他適應中學的生活,讓他知道自己已經是中學生了,不能像以前那樣瘋玩了。此外,在上初中前的暑假就要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將他從玩引到學習上,告訴他中學生活是什麼樣的,中學的學習是什麼模式的,提前適應。其次,青春期的反叛是正常現象,不能盲目地訓斥、打壓,要了解他們的心理,認可他們的思想。平等地進行對話,最好能將以前的命令式口吻改成商量式,慢慢改變他的情緒。中學對於他們是新的環境,要給他們留一點獨立的空間去思考、適應,不能再像以前,父母包辦。在和這些孩子交流時,特別要注意的是,“不要和青春期的孩子較勁”。
要想比較好的與孩子溝通,應建立一個平等溝通的環境――就是家長與孩子之間不能有“特權”。有些孩子並不是真的逆反,當他一表現出不同的意見,我們就給他帶上逆反的“帽子”,就更將他推向自己的對立麵,那他就會真的逆反了。中學和小學不同,教育小學生和中學生也是不同的。
孩子產生厭學情緒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家庭的原因 。首先,家長的期望值過高,給孩子極大壓力,孩子失去了學習中的快樂感,不自覺的把痛苦與學習結合起來。其次,父母全程陪讀,使孩子失去了學習的自覺性,不會獨立解決問題,體會不到獨立解決問題的快樂。再次,家長不關心孩子,平時不管孩子的學習,一旦考試成績不好,便棍棒交加,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2)個人的原因。①在剛轉學或升級等重大變故後,因適應新環境的能力較差而產生適應不良導致厭學。②缺乏學習的動力,沒有明確的目標,認為學習是為家長而學。③缺乏意誌力和克服困難的毅力,遇到一點挫折便退卻了。
(3)學校的原因。①厭學往往源自厭師,如果孩子喜歡要他學習的人,那他自然就喜歡學習。②學校管理出現疏漏,致使學校學習風氣不好,對學生的厭學思潮控製不力。
麵對孩子的厭學,家長應如何幫助孩子呢?
1、教育孩子如貸款買房
如果把教育孩子比喻成分期付款買房,那麼,我們可以清楚地知酋:首期款付得越多,尾款就越少,還起來就越輕鬆:反之,還起來就;目對困難。問題是,過了關鍵期再想投入也難達到理想的效果呀!需要指出的是,這裏的投入不僅僅是金錢、精力,更是教育方法和家長均思想以及教育的技巧。
2、家長孩子都有責任
家長和孩子雙方麵都有責任,但家長的責任多一些。原因之一,作業壓力太大,而且重複的背誦,來來去去的考試讓孩子厭煩,感覺不到學習的樂趣;原因之二,爸爸媽媽在孩子學習上的嘮叨讓孩子心煩意亂,進家門就有抵觸情緒,不願學習;原因之三,也許是身體不舒服,注意力難集中,孩子也著急,找不出解決辦法,應該先暫停休息調整一下;原因之四,孩子在學校的人際關係出了點問題,進教室覺得有壓力;原因之五,遇到了人生的困惑,找不到說知心話的人;原因之六,是不是爸爸媽媽的要求太多、太高,讓孩子覺得難以達到,使他想到放棄;原因之七,沒有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原因之八,爸爸媽媽的教育方法讓孩子難以接受。
3、營造和諧家庭氛圍
孩子厭學可能隻是一時的,也可能是一直持續的。無論是哪一種,都不是生來的。家長應該責無旁貸地與孩子共同麵對問題,而不能一味地責備孩子。
首先,我們要能夠放下“架子”,坦誠、平等地與孩子進行有效溝通,找出問題所在。
其次,針對問題,與孩子共同協商解決辦法。
第三,督促孩子認真執行協商的解決辦法,不斷發現孩子的優點,稍有進步,就及時鼓勵,讓孩子嚐到學習的甜頭,讓孩子有成就感和愉悅感,逐步培養學習興趣。
第四,營造和諧的家庭氣氛,減少孩子對包括學習在內的生活上的抵觸情緒。
4、給孩子更多的關心
家長應該給孩子比平常更多的關心和關注。對於正在上小學、初中,自控能力稍差的孩子,家長要給予身體和學習上的關注。這種關注不是陪在身邊監督,而是一種協助,比如清晨可以叫上孩子一起打打球,溝通一下感情,趁孩子盡興的時候布置一下當天的學習:上班時不妨給家裏打個電話,詢問一下孩子的身體,和孩子商量一下晚飯吃什麼,勸孩子不要老在屋子裏學習,去外麵透透氣,最後再適當詢問一下學習進展,提醒孩子日寸間的緊迫性;晚上回家盡量談孩子感必趣的話題,多聽孩子說,飯後不妨檢查一下孩子的學習成果,幫孩子複習,多鼓勵、幫助和誇獎。任何一個孩子都渴望得到家長的認司。對於麵臨高考的孩子,家長更多的是關心。孩子很累,厭學是難免的,這時候,也許一句鼓勵、一頓豐盛的晚餐、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一杯熱騰騰的牛奶、一次傾心交談,都能讓他們重新燃起鬥誌。
5、不要把孩子困在家
不要把孩子困在家裏,鎖著門小讓孩子出屋更容易讓他反感,這樣孩子在家更不會去自覺地學習。不妨和孩子“約法三章”,給孩子自由的空間,在保證健康的前提下讓孩予出去走走,和同學、朋友去公園玩玩,閑暇時看看電視、上上網,但要保證當天計劃的學習任務能順利、有效地完成。
最重要的是充分信任孩子自己在家時的學習能力。孩子厭學,家長是很著急,但卻不能時時刻刻查孩子的“崗”,更不該特意請假在家陪著孩子,這種方法也許對剛上小學的孩子適用,但孩子一旦有了自己的想法,家長的管製就不起作用了。
其實,不愛學習的孩子本身就很有壓力了,和孩子好好談談,讓孩子定一個假期的學習計劃,而後就需要家長給孩子以充分的信任、鼓勵、獎勵和支持,當然,每天總結性的檢查工作還是必不可少的,要讓孩子帶著驕傲的笑容把孩子…天的學習成果交給你,而不是皺著眉頭應付差使。
總之,要讓孩子從苦學、厭學變為喜學、樂學,需要家長循循善誘,耐心指點。
第六十五張小紙條:給孩子一點自由的空間
在我們一衣帶水的鄰邦日本,該國政府和教育機構問卷調查顯示,有一成中小孩子處於抑鬱狀態。研究人員選取了北海道千歲市的616名小孩子和122名初一孩子,結果發現,31人患有輕度的抑鬱症和躁鬱症。日本一位兒童教育學專家指出,生活節奏緊張,無處撒歡遊戲的兒童正遭受著抑鬱的侵襲。
和日本一樣,我國的孩子也麵臨著巨大的壓力,這與許多因素有關。首先是學習任務重,孩子們放學後除了要做學校的作業,還要做很多課外題。其次許多孩子沉迷於網絡世界,缺乏和人打交道的能力,一旦遇到人際麻煩,就不知如何處理,這會令其走入抑鬱的死胡同。最後孩子缺乏宣泄壓力的途徑。孩子戶外活動越來越少,而運動和遊戲恰恰是宣泄壓力的好方式。於是,壓力不能及時排出也會造成抑鬱。
在日本政府和教育機構的調查問卷中,研究者發現,不肯上學的孩子卻沒人抑鬱或躁鬱。當然我們不能因此反對孩子上學,但從中我們卻可以獲得有益的啟示———想給孩子減輕壓力,最好多給他們一些自由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