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篇 第六十四張小紙條:如何麵對厭學的孩子(2 / 3)

尊重孩子的隱私權

案例一:

小菊,1 6歲,下麵是他的自述:我很氣憤地寫信向您反映一件事,我的日記本被人偷看了,而且偷看的人居然是我的爸爸、媽媽。更讓我氣憤的是:他們是撬開我的抽屜的呀!

我喜歡寫日記,我把自己內。深處的話都寫在日記裏,這是我的秘密。但是爸爸媽媽這樣不尊重我!我氣極了,質問他們,他們居然說:“看看有什麼了不起的,你人都是我們生養的。”我真的很生氣!

對了,差點忘了告訴你,我是初三孩子,我總感到進了初三以後,我已經長大了,成熟了,有好多事我不再願意像以前那樣都告訴父母7,而是傾訴在日記本中,而且我越來越感到日記本、抽屜是自己的領地,我把它們全鎖了起來,可想不到他們居然會那樣!

老師,你說我該怎麼辦?

案例二:

小江,l 5歲,下麵是他的自述:我是初三孩子,我有一個很大的煩惱,那就是媽媽經常私拆我的信件。

我有不少朋友,比如小學裏的、外麵輔導班裏認識的、一起排練節目的,等等。平時學習太緊張了,我們就寫信聯係。可是信一寄到家,我媽媽就要拆開來,先看看,然後才肯給我。我說了他好幾次,他就是不聽。我感到自己已經不再是過去的小孩子了,應當擁有自己的交友領域了,所以我感到媽媽這樣做是不尊重我。

那天,媽媽拆看了我的來信後,一邊把信扔給我,一邊說:“哼,你現在什麼也不告訴我了,我看你瞞得了我。”天哪!我有什麼東西要瞞著他呀!

老師,您說我媽媽這樣做,我該怎麼辦?

處於十四五歲花季的少男少女,為什麼十分反感父母偷看他們的日記、私拆他們的信件,為什麼總愛在家中自己使用的抽屜上鎖上一把鎖?似乎有什麼不宜公開的秘密,或者有什麼見不得人的事情。家長正是因此而擔心。

其實,這是他們獨立意識和自尊意識的一種體現。進入青春期的中孩子,心理上出現了一些新變化: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對父母的依賴減少,獨立意識強烈,成人化傾向明顯,希望別人尊重他們的自主性、獨立性;隨著生活領域的擴大,知識信息的增多,他們的內心變得敏感起來,感情變得細膩起來,許多想法開始在內心翻騰,原先敞開的心扉開始漸漸關閉,有了自己的隱私;而且,即便有不少話想說,但觀點已經與長輩不一致了,於是他們與父母的心理溝通明顯減少,轉而向“心愛的比記本”大量傾訴內心的“秘密”,或者在信件中訴說內心的感受。

因此,他們往往會把日記本視為不許別人染指的珍寶,並用“鎖”勾畫出他人不可隨意進入的內心世界的“警戒線”。這種獨立意識和自尊意識的體現,是少男少女走向社會的前奏曲,刺處於青春發育期的孩子的身心健康關係重大。然而,有的父母往往出於對孩子的關心和愛護,千方百計‘地窺視、探測孩子的隱私,沒想到這種“愛心”卻侵犯了孩子的隱私權,成為阻礙其心理健康成長的絆腳石。

怎樣解決這樣的問題昵?問題發生的關鍵,在於孩子與父母都沒有把握好隨著成長而帶來的一些新情況,因此雙方必須共同做出努力,妥善處理這一家庭交往問題。

孩子大了,心中自然會有不願告訴他人的秘密。盡管孩子內心世界的秘密有正確的也有錯誤的東西,但畢竟是孩子成長成熟的表現,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正常現象。父母對此應該予以尊重,千萬不能因為子女不再像以往那樣和自己說心裏話,或給抽屜上鎖而心急、焦慮,更不要采取“偷看”之類的方法。否則,隻會給青春期孩子的心靈蒙上沉重的陰影。因為青春期的孩子本來就敏感、自尊,很難忍受別人的誤解和偏見。試著去了解他們,與他們溝通、閑聊,加強家庭內部的民主、溫馨氣氛,才是減少子女對日記本的“感情依賴”,鼓勵他們與家長共享心靈的良好方法。

當然,有許多家長其實是懷著一種矛盾的心情翻看孩子的日記的——知道翻看日記本是不妥的(所以會偷偷地去看),但又無可奈何,生怕孩子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響,“學壞了”。那麼,注重平時的交流,特別要在充分尊重孩子人格與隱私的基礎上,平等對話,交流情感,循循善誘,讓子女主動敞開心扉,恐怕是避免這種矛盾的最好辦法了。至於私拆孩子的信件,更是錯誤的。因為無論是《憲法》,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都明文規定,公民(包括未成年人)的通信自由不容侵犯,未經允許拆看他人信件是違法的,不允許的。

給孩子自由發展的空間

教導專家陶行知認為,孩子的成長和發展需要有一個寬鬆的、開放的、積極的引誘環境,需要在父母的熱切期看和期待中來迎接孩子的成長。孩子的發展,要遵照本性,不能任意抹煞孩子的發現願看和玩樂心態,要讓孩子自由的發展。

孩子的成長不僅包含他身體增長,更重要的是他的語言、精力、氣質、思想以及為人處事的才幹都將得到不同程度的進步和發展,可為了使孩子的成長敏捷一些,我們父母往往采用一些過於積極的教導辦法,請家教、報特長班,疏忽孩子的喜好。

不可否定,孩子多把握點知識,多學點本事,本沒有什麼壞處,但要害是要孩子自己願意。否則,隻能適得其反,不但不能使孩子按照自己的願看發展,還可能極大挫傷孩子的積極性。這是得不償失的。

父母靠得太多,關注孩子的太多,采用的強迫辦法和管束太嚴厲,這不利於孩子自由、健康、快樂的發展。所以,對於孩子的發展必定要因人而宜。

當然,對孩子也不能不管不問,而是讓孩子成為一個“相對屈服”的人,而不是盡對的屈服。所以管要必定要有原則,對於孩子怎樣做人,怎樣與人相處的事情,必定要大管特管。要讓孩子成為一個品格優秀的人,父母要引領著孩子找朋友玩,給孩子自由來往的空間和選擇作崇高人的權力,並讓他在成長中有必定的挫折和磨礪,這會更有利於孩子的發展和成長。

當孩子的發展門路不平坦的時候,不必埋怨,要有一種期待的心態。在恰當的時候,當孩子求助於父母的時候,當他們渴求父母增援的時候,父母應該伸出增援之手,促使孩子更好的戰勝艱難,不斷前進。

無論如何,自由發展的空間對於孩子是十分必要的。

案例:

有個孩子在一篇題為“我的自由時空”的作文裏寫道:

我的外公是一位藝術家,我的父親是上海醫科大學的物理學教授,我的家如同一個人文與科學的夢幻組合,一個用親身的閱曆告誡我為人要真摯坦蕩,對世間萬物都心懷愛與感激,即使身處逆境也要發現身邊的美;一個則用嚴謹的數學語言讓我堅信這個世界必有規律可循,求真務實善於開拓的科學精力是人們尋找安全感的良方。

有一段時光外公告訴我,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月滿則虧,萬物皆有必定之理;而父親告訴我世界可以用偶然來描述,甚至每個人都隻不過由於偶然才成為自己。當我將兩句話完全地懂得而發現其中的一致時,我認為對未知世界布滿了摸索的自信。我認為這種感到永遠不是來自於灌輸,而是啟示式的引誘。父親從孩子園接我回家,總帶我在路邊的咖啡館小坐片刻。在那兒,他讓我試著把不同質地的咖啡勺浮在咖啡中,就這樣讓我懂得了阿基米德的發現。

我的家庭氣氛首先是民主,從我記事起,對家中的事務就有發言強求我做什麼,他們對我采用認同和尊敬的態度。記得高中畢業填高考誌願時,家裏渴看我考醫科大學,而當我欲報考華東師範大學心理學係時,父母所做的僅僅是確認我是否真的做了慎重的考慮,而後便全力支撐我的選擇。

我從小寫作文就不愛打草稿,做數學題也不愛將全部步驟都寫上,我認為隻要捉住重點就可以了,能用簡單的辦法完成一件事何樂而不為呢。而這種“偷懶”的做法父母也認可了,他們的態度使我的個性在寬鬆的家庭環境下得到充分的發展。

在別人看來,我一帆風順,一沒有閱曆過次國家考試就直升到逐一大學,學得也輕鬆,以至於考前還有空往數星星。但是,沒有人可以不受挫折,隻要讓成就感大於受挫折感,人就會在挫折衷進步。

良好的家庭教導必有擅上進行教導的父母。上述故事中的主人公就是在看重教導、懂得教導、氣氛民主的家庭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家庭教導不僅為他開拓了一個融知識與才幹為一體的多維空間,而且使他學會了寬容和謙讓、懂得和融洽,使他的求知欲得到了看重和滿足,人格得到了健康的發展。

由此可見,作為家庭教導的實施者——父母,必需樹立精確的成才觀、人才觀、教導觀,必需進步自身的素質,才幹使家庭教導由經驗育人向科學育人轉變,由片麵看重書本知識向看重教孩子怎樣做人轉變,由簡單命令向同等溝通轉變,使家庭教導真正發揮應有的作用。

很多父母會劃分出一個孩子的房間,而且在孩子的房間裏,安置最奢華的照明設備,可是孩子卻喜好在餐廳做作業,這就是由於沒有認清空間的意義。孩子所需要的,並不是單純的獨立房間,而是一個能安心遊玩,安心做作業的空間,那個空間必需讓他有待下往的願看。

不過火“教導”孩子的本質,就是讓孩子形成良好的自主性,而自主性的確立。除父母應有的開放型的教導辦法外,更重要的是給孩子一片自己的“空間”。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