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篇 第五十八張小紙條:“過分關愛”不可取(2 / 3)

自己成為吸納孩子心裏話的“海綿體”,既能吸蓄過來,又能過濾引導,這才是一種有價值的愛。

其實你們根本不了解我

案例:

劉珊珊最近和父母的矛盾越來越大了,在與父母的一次爭吵後,他在日記裏這樣寫道:

我爸爸媽媽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你一撅屁股我就知道你拉什麼屎。其實他們根本就不了解我。

是!我曾經是因為玩電腦學習成績下來了!但我已經改了!我不是60分了,我根本就沒有在班裏倒數過!而且我一直都在努力,但他們為什麼總說我是全班倒數?就連老師都能看到我的進步,誇我認真努力,為什麼他們就沒發現?他們根本不了解我在學校的情況!我到底做成什麼才是棒的?為什麼他們不能像老師那樣給我點鼓勵和支持呢?

相信你自己也一定感覺到了,自從進入青春期後.你對父母的不滿和抱怨漸漸多了起來。你會覺得父母越來越不理解自己了!可是,當你在對父母發表意見的同時,他們也在承受著很大的壓力,原本那個乖巧的你漸漸變得叛逆起來.想要一手撐起自己的天空,討厭再受到父母的管束。他們漸漸地被你冷落了起來。其實,並不是父母變得越來越不理解你了,而是你自己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在你小的時候,父母在你眼中永遠是正確的、神聖的。但是,隨著你年齡的增長和知識的增加,你接觸到越來越多的人之後,就開始學著用自己的眼睛觀察世界,評判事物了。父母的觀點不再是一貫正確的金科玉律,因為你也有了自己的思考……於是,父母在你心中的形象不再那麼高大了.你發現世界上還有很多比你的父母更加偉岸的形象,他們代替父母成了你崇拜的新目標。你有了更了解自己的同齡人.父母不再是自己最知心的朋友。漸漸地,你與父母的關係不像小時候那麼親密無問了,仿佛有一條鴻溝橫臥在你們之間。

你會不自覺地拿周圍的其他人來和父母比較。但是在這個比較中你始終忽略了一個問題,那就是與你相處時間最長的是你的父母,而最希望你變得越來越優秀的人也是你的父母。因而,他們對你的管教和嘮叨也就多了一些,要求也更嚴格了一些。

當然.由於教育技巧的缺失,他們很可能在這個過程中忽略了你的感受。但是,既然你有這樣的抱怨,為什麼不願意將自己的想法告訴給父母呢?或許你會說,我說了,但是他們不聽。那你有沒有注意到自己說話時的語氣呢?是心平氣和?還是大吵大鬧?

而且,很多時候,你是鑽進了自己設置的小圈子裏,總覺得自己的想法很對,不願意接受父母的不同建議,而把他們歸結成了對你的不理解。所以,遇到父母的責備或者嘮叨時.還是要認真審視一下自己的觀點的。

誰都有可能犯錯,父母也是一樣的。如果你的觀點和做法確實是對的,那麼就堅持它吧,也不要為了自己的努力沒有得到父母的肯定而鬱悶不已,要知道,這不過是因為他們害怕你驕傲而故意擺出來的架勢。其實,對於你的每一點進步他們比你還要高興呢?隻要你不斷努力,總有一天會得到父母的肯定的。

爸爸媽媽請聽我說

案例:

上初二的小萍痛苦地說道: “我感覺我的家就像一座監獄一樣,我根本無法跟我的父母溝通,他們做什麼決定都不征求我的意見,不聽我的解釋。而當我和父母說心裏話時,父母總說關。那些幹什麼,現在你隻要好好學習就行了。不管我的想法是對是錯,尤其是爸爸,都會反對我。爸爸常說的一句話就是:

小孩子家懂什麼?一邊去,我吃的鹽比你吃的米還多。”難道我就真的沒有一次說對的時候嗎?”

也許你也在為此而感到困惑,為什麼在學校的班會或者小組討論中,你可以暢所欲言,而且很多時候,還得到了老師和同學的認可和表揚,而在家裏,卻失去了發表意見的權力?

其實,家裏和學校的情況的確有所不同。在學校裏,你麵對的是自己的同齡人和有意識地培養你獨立能力的老師,而在家裏.你麵對的卻是從小看著你長大,疼你、愛你、恨不得事事都為你安排妥當的父母。在他們眼裏,你永遠是個孩子.因而.他們也就覺得沒必要聽一個小孩的想法了。而且.他們還擔心過多的考慮會讓你耽誤自己的學習,畢竟在他們看來,學習對於你來說才是最重要的。

雖然了解了自己之所以沒有發言權的原因,但並不代表你就要因此放棄表達自己看法的權利。這不僅對於你能否成為一個有主見的人來說至關重要,而且,你往往比較了解自己的發展情況,適當地發表意見還能讓自己的人生路走得更順暢些。

那麼,你就需要學會一些讓父母認同自己想法的小技巧。直白的表達是不行了,那我們可以采取一些迂回的戰術,先和父母發展成朋友般親密的關係再說。假如,每天父母回家.你用溫暖的笑容迎接他們;對父母的詢問和教導認真聆聽並積極地做出反饋;用一些簡單的行動去體貼父母,

比如吃飯時給父母夾菜。把你對父母的愛與關心表達出來.如果覺得不好意思,也可以采用寫紙條的方式,比如“這兩天工作一定很累,注意休息”, “今天的菜很好吃,媽媽我愛你!"這樣一來,會讓爸爸媽媽感覺到你長大了,懂得心疼人了,感到暖洋洋的,很舒服。

當和父母搞好了關係之後,他們也就不會對你的想法立馬狠心地駁回了,你就可以勇敢地表達自己了。包括你對自己的期待是什麼,你對自己的定位是什麼。慢慢地,你的父母就會了解:你是有自己想法的,你在漸漸長大,他們就會考慮並且尊重你個人的一些想法。

上麵是做子女的應該做的,那我們的家長呢?又該怎麼處理這方麵的問題呢?

生活中,絕大多數父母對孩子在生活上十分關愛,可真正將孩子作為有人格尊嚴的人看待的父母並不多。孩子學習和生活上有什麼問題,在向父母訴說時,稍不如意就打斷孩子的話,輕則斥責,重則打罵,孩子隻能將話咽回去。孩子說話得不到父母的重視,他們隻能把自己的秘密埋藏在心裏,做父母的就很難知道孩子所思所想,這樣對孩子的教育就會無的放矢,無所適從。孩子的說話權得不到父母的尊重,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與父母產生對抗情緒,以致雙方相互不信任,溝通困難。一份調查顯示:80%的兒童心理衛生問題和家庭有關,特別是與父母對孩子的教養和交流溝通方式不當有關。

父母不讓孩子把話說完,一方麵不利於孩子表達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麵使孩子產生自卑情緒。孩子對著父母訴說內心的感受,是提高表達能力、增強社會交往能力的極好機會。將孩子的這一機會剝奪,孩子的表達能力得不到提高,在社會交往中就會出現表達困難,進而產生自卑情緒。而一個缺乏自信的人,很難談得上心理健康,更難成為一個成功的人。

孩子雖小,但他們也有獨立的人格尊嚴,他們有表達內心感受、闡述自己看法的自由。父母應耐心地聽孩子把話說完,孩子說得有理,應該讚賞,孩子說得不合理,可以進一步交換意見,直至解開孩子心中的疙瘩為止。隻有這樣,才能建立健康、和諧的親子關係。

孩子是一塊沒有被汙染過的璞玉,他們是否成器,關鍵要看父母如何去雕琢。他們雖然年紀小,但他們也有獨立的人格尊嚴,也有認知世界的獨特視角,更有表達自己內心感受的自由。如果父母一味地將自己的喜怒哀樂強加給他們,剝奪了他們將話說完的權利,再有思想的孩子也會被抹殺得日漸平庸。

第六十一張小紙條:賞識教育走進家庭

案例:

孩子考了第一,母親因害怕孩子自滿,沒有給予表揚,不想給孩子造成心理陰影。昨日,這位母親給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理谘詢熱線打來電話,述說懊惱。

李女士稱,孩子今年上初二,初一時,他曾有次考了年級第一,但李女士當時沒有流露出內心的高興,隻說了句“你這成績也就一般”,不想這給孩子造成挫敗感。慢慢地孩子不再願做作業,心思也不再放在學習上,母親不知如何是好。

賞識,其本質是愛。學會賞識,就是學會愛。中國家長最愛孩子,也往往最不會愛孩子。

家長們要明白一個道理:孩子心靈深處最強烈的需求和成年人一樣,人性中最本質的渴求——渴望得到別人的賞識。但是我們的家長在實際教育自己的孩子時,往往是違背了這一規律,致使家庭教育效果不盡人意。在孩子學說話、學走路時,父母都是天生的教育家,本能看到孩子的優點。當孩子上學後,父母開始懷疑孩子了,認為孩子不行,目光總盯在孩子的缺點上。習慣於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比較,尤其是拿自己孩子的缺點與別人孩子的優點比較(這是大錯特錯的家庭教育行為)。總覺得別人孩子是天才,自己的孩子是蠢才;別人的孩子是金子,自己的孩子是沙子。總認為提醒孩子看到別人的成績,能激發自己孩子的上進心,結果卻事與願違。正確的方法是:永遠不和別人家的孩子比,隻要你的孩子今天比昨天有進步,你就應該祝賀他、肯定他、鼓勵他。一個孩子長大要經受人們無數次評價,不管別人說什麼,父母的評價永遠是基石。

孩子的無形生命好比一棵果樹,果樹有果枝(優點),有瘋枝(缺點),父母的目光如果一直盯在缺點的瘋枝上,瘋枝就會越長越壯,最後顆粒無收。父母的目光如果一直盯在優點的果枝上,果枝就會越長越壯,最後必將是桃李滿樹。(孩子自我意識形成的三個關鍵時期:三四歲、十歲左右、十四歲)。

家長如果靜心反思一下,在一天、一周內,你對孩子說的話中,有多少是肯定的話、相信的話、激勵的話、讚美的話,如果統計一下的話,反麵的語言一定會比正麵語言多。調查結果顯示,家長常說的3句話是:(1)聽話(2)好好學習(3)沒出息。全是要求的話,傷自尊心的話,而沒有教育激勵的話,讚美的話。特別是單元考試、期中考試、期末考試後,當家長看到試卷後,你對孩子的態度是怎樣的呢?家長要知道,你的態度會影響孩子的發展,你如何看待“你的孩子”,就會如何對待他們,你如何對他們,他們就會如何回應你。

按常理,每個人都會因對自己的肯定性評價而產生愉悅接納的情感。可是,為什麼會出現表揚失效呢 ?

一、青春期心理發展的特點對表揚功效的影響

青春期的孩子處於人生的第二次生長高峰,其最大特點在於生理上蓬勃成長、急劇變化,由此帶來心理發展的動蕩性、可塑性等特點。這些身心發展的特點是對孩子施加教育影響的依據,教育者如果缺乏對這些特點的認識,就可能導致表揚失效。

1.自我意識高漲。

由於生理發育的成熟、成人感的產生,他們希望從父母及其他人那裏獲得獨立,希望成人把他們看成 “大人”。凡事他們希望自己有決定權,想擺脫成人的控製。在年幼的時候,出於對家長權威的遵從,就算家長站在權威者的角度對孩子進行表揚,孩子也會欣然接受。可是到了青春期,孩子自我意識高漲,反感居高臨下式的對話。如果家長還是像以前一樣站在權威者的角度表揚孩子,他們不僅不認為這是對自己的肯定,反而會認為這是老師控製自己的方法,是老師為了使自己聽話而采取的“軟計策”。因此,為了擺脫老師的控製,孩子也就不把老師的表揚當一回事,表揚就失效了。對自己進行評價時,青春期孩子表現出評價的獨立性隨年級的升高逐漸加強。在年幼的時候,個體的自我評價具有很大的依附性,成人的評價就是他們自己的評價;到青春期時,隨著個體自我意識的增強,成人評價所產生的影響力逐漸減小。在青春期以前,孩子依附於老師的評價,老師的一句表揚可以讓他高興很長一段時間,產生明顯的激勵效果。到了青春期,孩子聽到老師的一句表揚,不會立即變得高興,還會與自己的評價進行對比。如果老師的評價與自己的評價一致,表揚就能夠發揮激勵作用;如果老師的評價與自己的評價不一致,孩子可能會懷疑老師的評價,懷疑老師的表揚,這時表揚就失效了。所以常有孩子在聽到老師的表揚後說: “老師誇我還不是為了安慰我,能有什麼用,我還不是隻考這些分?

2.思維品質發展的矛盾性。

青春期的孩子由於逐步掌握了係統知識,不滿足於老師、父母或書本上關於事物現象的解釋,獨立思考的能力就達到了一個新的的水平。孩子喜歡懷疑、辯論,不再輕信成人的 “權威意見”,而且經常獨立地、批判地對待別人的意見,如果家長在表揚孩子時,總是千篇一律地采用套話,可能造成孩子對老師的表揚不信服,覺得老師的表揚是空洞、缺乏切實依據的。由此,表揚也就失效了。

青春期孩子思維還表現為片麵性和表麵性。他們分析問題常從自己的某個角度得出片麵的結論,固守自己的意見,例如,青春期孩子喜歡頂嘴,不喜歡聽與自己不同的意見。要對這時的孩子進行說服,改變他們固守的錯誤觀念,沒有鐵一般的事實是無效的。因此,家長對孩子表揚,如果不結合充分的事實論證,也可能因為孩子的固執己見而不能發揮出激勵作用。

3.情緒、情感明顯的兩極性特點。他們愛憎分明,對周圍的人要麼非常喜歡,要麼非常討厭,似乎隻有兩個極端。如果家長在某個問題上沒有處理妥當,事後也不采取補救措施,孩子就會把對這個問題的不滿擴散到對家長的不滿。例如,一位新來的家長在信息掌握不全麵的情況下,錯誤地批評了某個孩子,事後也沒有進行解釋,從而造成孩子對這位家長的不良印象。從這以後,整個班級的孩子事事都不信任這位家長,把他的話當成耳邊風。孩子不能親其師,也就無法信其道了,家長的表揚也就產生不了激勵作用了。

4.社會性能力發展的強烈需求。青春期孩子十分重視同齡人對自己的評價和看法。他們開始時將同齡人的評價和成年人的評價同等對待,慢慢表現出更重視同齡人的意見而忽視成人的意見。因此,這個時期家長對孩子表揚所產生的影響力要弱於青春期之前家長對孩子表揚產生的影響力。如果家長對某一孩子的肯定性評價並沒有得到班級內其他孩子的認同,受表揚的孩子得到的激勵作用也大打折扣;為了避免被其他同學孤立,他寧可不要老師的表揚,而要其他同學的認同,表揚也就因此失效了。

二、對於青春期孩子該如何有效表揚

如果還像對待年幼孩子那樣對青春期孩子進行表揚,表揚的激勵作用就會失效。應充分考慮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發展特點,對表揚方式進行調整,以使表揚的激勵作用發揮出來。

1.表揚注重引導而不是控製。表揚對行為具有控製作用。但是人具有主觀能動性,,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識高漲,應注重表揚對孩子行為的引導,而不是控製,這樣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為此,家長多一些和孩子平等交流的機會,了解孩子自己對自己的評價,在此基礎上給出真誠的表揚。其次,表揚要尊重孩子的接受能力,不能過於拔高。再次,在表揚的同時,家長還應為孩子提供幫助其能力發展的反饋信息,引導孩子繼續進步,表達對孩子成長的關心。

2.表揚要有不同的側重。隨著青春期學業任務難度加大,孩子之間學習水平和能力水平的差異日漸明顯,有的孩子顯得自卑,有的孩子顯得自負。針對自卑的孩子,家長應表揚其能力,幫助孩子增強自信心;針對自負的孩子,家長應側重表揚其努力,幫助孩子形成努力踏實的學風。家長的表揚一定要結合確鑿的事實說明,讓孩子信服表揚中的歸因取向。

3.言語表揚與非言語表揚相結合,突出非言語表揚。

對於敏感的青春期孩子來說,他們認為非言語信息比言語信息更真實,更願意接受非言語傳遞的信息。家長通過親切的微笑、關愛的撫摸、滿意的點頭、讚許的眼神,遠比口頭表揚更能激發孩子的內驅力和積極性。因此,對青春期孩子的表揚應采用言語表揚和非言語表揚相結合的形式,突出非言語表揚的形式。言語表揚不要過於頻繁,非言語表揚可以時常給予孩子,因為非言語表揚的持續性和一致性才能使孩子體會到老師發自內心的鼓勵。

4.直接表揚與間接表揚相結合,側重間接表揚。直接表揚,尤其是當眾表揚,能夠凸現孩子在其他同學中的地位,這是樹立自信心的好方法。但對於青春期孩子來說,他們渴望與人交往,在同齡人中找到歸屬感,不想成為太與眾不同的人。因此,當眾直接表揚會給他們帶來人際壓力,宜采用直接表揚與間接表揚相結合的方式,側重含蓄的間接表揚。例如,家長給孩子向其他同學介紹學習經驗的機會,家長給孩子自主安排課後作業的機會等等,都是間接的表揚方式。當然,不論家長采用哪種表揚方式,都應該采用孩子可以接受的方式。隻有這樣,表揚才能有效。

得到別人的認可、得到別人的承認,是人的八大需求之一,並且這一需求是人們的至深渴求,所以,遵循這一規律,不斷地激勵別人,不斷地滿足人的需求,會收到意想不到的奇效。我在教育李楠時,也是盡量避免批評,多從正麵進行積極評價,激勵的言行使他高高興興地,心甘情願地接受我們的教育,主動去做事。我們教育孩子,始終堅持以鼓勵為主,戴著放大鏡看他的優點,收到了好的效果。

第六十二張小紙條:當更年期遇到青春期

中國父母是愛孩子的冠軍。然而在青春期,孩子對父母的抵觸情緒,是許多家庭中經常遇到的問題。麵對母親為他們做的一切,孩子不但不能體會到愛,反而覺得是一種負擔;不僅不知感恩,更不知珍惜。那麼如果子女的青春期正好趕上母親的更年期時,情況又會如何呢?

案例一:

小雪,高二年級的一位女生,是班級裏的衛生委員,工作認真負責,在老師的印象中,是一個乖巧聽話的女生。一天晚上,老師突然接到了小雪母親的電話,他顯得有點氣急敗壞,時常由於哽咽而說不出話來。原來,小雪的家是一個典型的男主外女主內的家庭,父親經營著一家小企業,長年累月在外奔波,因此家裏的裏裏外外全落在了他母親的身上,包括對孩子的教育。而其母親文化水平不高,由於兩代人在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的差距(即代溝),母女倆關係緊張,經常會“針尖對麥芒”,發生激烈爭吵。當晚,矛盾又一次激化。

第二天,老師找到小雪談話。

老師: 今天怎麼了, 有點不高興?

小雪: 沒什麼,隻是高興不起來。

老師: 跟同學吵架了?

小雪: 不是,跟同學處得好著呢。

老師: 那是別的什麼人惹了你?

小雪: 老師,我就實話跟你說了吧。我昨天晚上跟我媽吵了一架,早上他做的飯我看了都覺得惡心,沒吃,到現在氣還順不過來。

老師: 哦,有這麼嚴重,到底怎麼回事,能談談嗎?

小雪: 他這個人挺煩的,愛嘮叨,什麼事都愛管。有事不跟他說吧,就一個勁地問,說吧,可剛一開口,話還沒說完,他就又想當然地把你教訓一通。昨晚就是這樣,我想去買支筆,跟他說了聲,很小的一件事,可老師,你猜他什麼反應?

老師: 什麼反應?

小雪: 他一下子拉長了臉,好像我要去做什麼壞事似的,硬生生地扔下一句話:去買筆?不能明天去啊?我看你是想溜出去玩吧?!老師,你說氣不氣人?他的語氣,嘿,甭提聽了有多不舒服了。簡直無理取鬧嘛!

老師: 好像是有點令人不舒服。但你有沒有考慮過,也許你媽媽更多的是擔心你晚上出去不安全才不讓你去的?

小雪: 不是這麼回事,那時才七點鍾左右,不存在安全問題。他就這樣,我都已這麼大了,還老把我當小孩子管,總愛對我發號施令。我稍不從他,他就一番數落。他不知道,這樣一來,他越讓我往東,我就偏偏往西;他嘮叨得越厲害,我就越不願聽他說話,有時明明他說的是對的,我也故意反其道而為之。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