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第十張小紙條:青春期的心理特征與調試(2 / 3)

每天喝奶,遵循“2+1”原則

補鈣是預防骨質疏鬆的根本,而補鈣還是應該以膳食為主。在所有補鈣的食物中,首選的就是牛奶,大量證據表明,長期按量服用牛奶,骨質疏鬆症會減少。

不過,要讓牛奶的營養功效得以發揮,就必須要有科學的飲用方法。牛奶不能一次性大量飲用,更不能把它作為日常解渴、充饑的飲品。一般來說,比較科學的方法是每天喝“2+1”袋奶,即兩袋250毫升的牛奶,外加一杯120毫升的酸奶。注意兩袋不要集中在一次喝,要分早晚各一袋;牛奶也不要空腹喝,放到一餐食物的最後來食用最好;將牛奶加熱後飲用,比喝涼的更容易耐受。

當然,“2+1”也不是固定不變的,比如,普通成年人,保證每天500毫升的奶攝入量就已足夠;青春期的孩子正處在長身體的階段,對鈣的需求量遠高於其他年齡段,所以確保每天兩袋牛奶,一杯酸奶就很必要。

維生素D是鈣的最佳搭檔

除了奶製品,還有其他一些輔助鈣質吸收的營養素也得重視。比如多吃動物性食品、魚蝦等海產品,以及綠色蔬菜,以保證鎂、鋅和維生素K的攝入;每天吃一個雞蛋、二三兩瘦肉、一二兩豆製品以確保蛋白質足夠。需要提醒的是,蛋白質也不能攝入過量,尤其是老年人。因為蛋白質攝入量過高可增加尿鈣的排出量。

此外,作為鈣的“最佳搭檔”,維生素D是必然不能忽視的。維生素D能促進鈣、磷的吸收和骨骼的鈣化,維持骨骼和牙齒的正常生長。食物中的維生素D主要存在於魚肝油、深海魚(如沙丁魚)、動物肝髒、奶油以及蛋黃等動物性食品中。但需要注意的是,這些動物性食品往往膽固醇含量很高,血脂高的人不宜多吃。維生素D發揮作用需要紫外線的“幫忙”,因此,每天(尤其是冬天)在戶外曬15分鍾到30分鍾太陽,可以促進維生素D的生成,提高補鈣效果。

粗糧吃太多也會影響鈣吸收

當膳食中鈣、磷比例適宜時,如對成人來說,1∶1或1∶2的比例就能促進鈣吸收;但物極必反,磷攝入過量也會影響到鈣的吸收。這種問題經常出現在攝入粗糧過多的人身上。由於近幾年來,社會上對於粗糧有利身體健康的宣傳較多,所以很多人就自然地認為,多吃粗糧總沒壞處。實際上,粗糧含磷量高,如果吃多了,可能導致體內鈣、磷比例失衡,影響鈣吸收。專家指出,比較簡單的衡量方法就是,控製每天的粗糧攝入量不超過主食攝入總量的1/3。

第十三張小紙條:異性相吸是自然現象

女生李萍和男生黃亮,今年16歲,同班同學。李萍自幼聰明伶俐,性格開朗,能歌善舞,成績優良。因為班級工作的需要,他經常與班長黃亮商量班級工作。在不斷的接觸和交往過程中,李萍覺得和黃亮在一起工作得心應手,彼此有一種默契感,相互之間的共同語言也較多,不知不覺對黃亮產生了一種好感。時間一長,李萍發現在家裏複習功課,不知怎麼竟然會看不進書,心中還有一種莫名其妙的空虛感,似乎隻有看見黃亮時心裏才感踏實,學習起來效率也較高。有一段時間,他也竭力想改變這一局麵,與班上其他男生進行正常交往,但總覺得這些男生不是太粗魯就是太俗氣,長相也不如黃亮英俊。此時班內流傳“李萍和班長談戀愛”,他聽到後大哭一場,感到很委屈。

男孩、女孩進入青春期之後,性問題往往成為最突出的一個問題,隨著身體的發育,第二性特征的出現,男女青少年會逐漸意識到兩性之間的關係。起初因為對身體所發生的急劇變化不能理解、羞怯,雖然感到異性很神秘,但表現為彼此疏遠,甚至互不理睬。

隨著性機能的逐漸成熟,很快,男孩、女孩便開始對異性產生好感,渴望了解對方,接觸對方;同時越來越強烈地希望自己能具有魅力,被異性喜歡。此時表現為男女之間接觸增多,互相關心,後期還具有排他性。有些學者將青少年這一時期的情感變化,歸結為三期,即:異性疏遠期、異性好感期、異性向往期。由此可見,向往異性,是人之本能,是一種很自然的現象。少男、少女對異性的渴求沒有錯誤,是心智發育正常的標誌。

雖然男孩、女弦對異性的向往是一種自然現象,是一種很純潔的感情,但他們正處於性朦朧期,缺乏必要的性知識。此外,男孩、女孩雖然生理上發育迅速,逐漸接近於成人,但在心理上還很幼稚,情緒敏感而不穩定。由於生理成熟較早,這種生理上與心理上的不協調就越發明顯。

據有關統計,中學階段是異性交往的敏感時期。這一時期異性交往比童年時代的異性遊戲來得複雜,比成年時期的婚戀生活來得微妙,比任何年齡的同性和異性交往都難以駕馭。心理學研究表明,異性交往在初一和初二階段處於較低的水平,到初三尤其是高中階段才有較大發展。純薄原因,主要是:性生理性心理發展所致。隨著性生理發育和性心理發展,青少年對異性逐漸產生興趣和傾慕,出現接近異性的行為,對友誼與早戀界線認識模糊。一般說,正常的異性友誼是建立在與大多數同學廣泛接觸的基礎上的,交往的內容是積極向上、健康進步的;而早戀是立足在一對一的接觸上的,交往的內容多是情感性的。一些中孩子正是混淆了這一區別,而把正常的異性交往視為早戀。由於受到社會上早戀現象的影響,加上青少年生長發育普遍有提前傾向,使得早戀現象極為常見。

正常的男女同學之間的異性交往,有助於雙方學習進步和個性發展。青少年在異性交往過程中,一定要遵循兩個原則,把握六點分寸。

兩個原則:青少年進行正常的異性交往時,第一,遵循自然原則。所謂遵循自然原則,是指在與異性交往中,言語、表情、行為舉止、情感流露等要做到自然、順暢,既不過分誇張,也不閃爍其詞:既不盲目衝動,也不矯揉造作。這一原則集中體現在:像對待同性同學那樣對待異性同學。像建立同性關係那樣建立異性關係,像進行同性交往那樣進行異性交往。第二,遵循適度原則。它是指異性交往的程度和方式要恰到好處,應該為大多數人所接受。既不為異性交往過早地萌發情愛,又不因回避或拒絕異性而對交往雙方造成心靈傷害;既不過多地參與異性之間的“單獨活動”,也不在異性麵前如臨大敵,拒不接納異性的熱情與幫助。

六點分寸,也即正確處理異性交往的六點忠告:①不過分拘謹;②不過分隨便;③不過分冷淡;④不過分親昵;⑤不過分嚴肅:⑥不過分違俗。盡管我們並不讚成異性交往都必須集體地進行,但過分的單獨約會容易誘發早戀因素,所以,異性交往要“入鄉隨俗”。

所以,這一時期,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應引導他們正視自己身體與心理上的變化;幫助他們理解什麼是友誼、什麼是愛情;學會同學之間特別是兩性之間的正常交往;懂得在兩性關係上應該遵循的道德規範,培養自製能力,這對他們的身心發育,性格、人品的形成,以及日後的婚姻、家庭都會大有好處。

同時家長們千萬不要把這種異性之間的自然吸引,說成是早戀,一味地加以批評、指責、禁止,這樣隻會引起孩子們的反感,增強其抗拒意識,適得其反。因為父母、老師不理解,打罵、歧視,孩子們感到委屈、痛苦,有的憤然離家出走;有的投向異性的懷抱;有的精神負擔極重,不能自拔,罹患了青春期精神病;個別的甚至輕生,這些都是應該吸取的教訓。實際上,正常的男女交往應該鼓勵,這對消除孩子們的性緊張,使他們的身心能夠健康發展是有好處的。

第十四張小紙條:正確走出早戀的情感誤區

《少年維特的煩惱》中有一句話:“哪個少女不懷春,哪個男子不善鍾情。”進入青春期以後,大多數青少年朋友迎來了性感情的急劇高漲,渴望了解性知識,向往異性,願意和異性在一起。這是很自然的,是性成熟的一種外在表現,是無可非議的。問題的關鍵在於怎麼處理這種感情,是讓理智戰勝感情,使之成為一種高尚的友誼,升華為你學習工作的動力;還是感情戰勝理智,陷於早戀中不能自拔。

案例一:

我是一名高中女生,卻因為心中喜歡一個男生而煩惱和憂愁。我是通過上網認識這個男生的,他調皮、仗義,是學校裏的“大哥”,可能因為和我性格中的“叛逆”相吻合,才想接近他。

其實,我也不是他的女朋友,但是卻莫明其妙地欣賞他,我擔心自己會陷進去無法控製。可上課遇到難題時,我就想他。我真覺得自己無可救藥了,因為我什麼道理都懂,就是不由自主,我該怎麼辦?

案例二:

我是一個來自農村的男孩,自上高中以來一直努力學習,所以高二進了年級的提高班。但就在這個時刻,我注意到了一個女生,雖說隻是一麵之交,但我也說不清怎麼就喜歡上他了。難道這就是早戀嗎?

感情的衝動使我上課經常走神,晚上獨自時就想這個女生……理智上我知道應該克製,但是我卻不能讓自己把全部精力用到學習上去,我時常自責,我該怎樣才不至於留下終身懊悔呢?

其實處於青春期的年輕人對異性產生朦朧的好感是很正常的,而相對較弱的自我控製能力使他們即使是在上課的時候,也可能讓思緒如脫韁的野馬一般隨意遐想。上述兩位同學的困惑主要是不知道如何去麵對自己的感情,這種感情的萌發並不像有些人所形容的“早戀毀前途”那樣可怕。

對異性的關注之心既然產生了,就沒必要去刻意壓抑和否定,內心的交戰往往是自己打敗自己。刻意忘記恰恰說明你還在惦記著,不能釋懷。同時也不必慌張,以順其自然的態度接受它即可。

理解自己並能麵對問題時,心境就會相對平靜一些,此時再根據不同的情況去處理那些隨情感而生的問題,自然就會輕鬆許多。

當發覺自己“喜歡”上一個人時,完全可以和他(他)接觸,更多地了解對方並使對方了解自己。隻是作為孩子,我們應該適度地調配用在這方麵的時間和精力,否則便是一個不稱職的孩子。但從學習的廣義來看,情感方麵的經曆也是人生必須要上的一課。

中孩子已經步入青春年華,隨其第二性征的發育和性心理的發展,加之社會其它因素的影響,早戀現象在中學校園日趨突出。而他們當前的重要任務是完成學業,獲得更好的發展空間。中孩子早戀對其身心發展及學業的影響弊遠遠大於利,因此,正確的走出早戀的誤區是每個青春期少男、少女都應該明白的道理。

認清危害

愛是神聖的、美好的,但早戀卻是不可取的,早戀有很多弊端。

盡管早戀也能帶給極少部分孩子上進的動力。但是,有更多的事實證明早戀會帶給孩子許多弊端。美國科研人員的研究顯示,在17歲前便談情說愛的少年人,由於無法應付初戀帶來的情緒困擾,將為日後患上精神疾病埋下隱患。美國康奈爾大學及北卡羅萊納大學一些社會學者聯合進行的研究指出,不論這些少年人真的有特定戀愛對象,還是自我陶醉地迷戀偶像明星,都有可能因為不懂得處理這段感情而導致日後出現憂鬱症及酗酒型的精神病。這項曆時4年的研究發現,女孩子比男孩子更容易被男女的感情關係所傷。研究顯示,感情糾葛使女孩子發展成憂鬱症的機會增加了三分之一。這一研究結果可以解釋為何在美國和英國,年輕女子患上憂鬱症的機會是年輕男子的兩倍,而患相思病的男孩子則比女孩子有更多轉向犯罪及酗酒的機會。研究同時指出,女孩子容易受感情傷害,並不是因為女孩子對男女之事較感興趣,事實上,女孩子對男女感情的興趣比男孩子少。

專家發現,一個有感情煩惱的青少年,注意力會不集中,學習成績及跟家人的關係也會變差。具體危害方麵表現為在學習上注意力渙散,上課走神,精神恍惚;在思想上:衝淡對理想的追求,胸無大誌;在情感上:好衝動、易轉移,早戀隻開花,不結果;在意誌上:自製能力差,易做出越軌的事。困惑方麵表現為:擔心影響學習,擔心家長老師知道,單相思,不知如何把握雙方的關係,少數人不知如何表達自己的情感,不知如何拒絕異性等。

由此可見,早戀既耽誤學業,又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針對早戀,其實是中小孩子思想道德教育中的老問題了。老師年年講,月月講,家長們隻要看出點苗頭,就像防小偷似的監聽電話,偷看日記,甚至跟蹤,然而,在中學裏早戀卻有越來越普遍的趨勢,有些早戀孩子還為“愛”使自己的身體和精神受到了極大傷害,因為無知而懷孕、因為懷孕而偷偷采取極端行為。早戀,老師孩子們戀愛了,老師、家長的心就懸起來了。家庭教育其實是對小孩影響最大、最潛移默化的教育,但是麵對孩子們的“情不自禁”,大多數家長或老師對於早戀問題一概封殺。一般地,如果孩子“戀情”被發現,學校會把家長請來協助教育,但家長一般是兩種反應,要不就是因為工作忙無暇理會,把所有責任往學校推,要不就是緊張得不得了,當眾對孩子又打又罵。

專家認為孩子“早戀”現象不能輕視,這是一個非常嚴肅地社會問題,全社會都有責任來麵對這個問題。

孩子早戀發生的原因分析

1、生活越來越富裕,食物及保健品促使孩子身體的早熟。尤其是女孩子在生理上比以前成熟早。

2、孩子的心理發育跟不上身體的發育速度,他們的心理上缺乏自控能力。他們開始對異性產生興趣,要表現自己,想引起別人的注意,但又不知道掌握分寸,不懂得適可而止。

3、相互吸引,由於男生具有心豁達,剛健的一麵,因此許多女生之間不願講話就會和個別男生談心,而女性具有溫柔體貼的一麵,男生在遇到一些情況時也希望得到女生的安慰,長此以往,也可能引起中孩子早戀。

4、從眾心理影響,一個班隻要有一兩對孩子早戀,如果老師不加以及時引導,就可能漫延,這主要是孩子的從眾心理,攀比心理造成的。

5、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如今社會隨著科技的發展,給人類帶來了方便的同時,也帶來了許多負麵的影響。社會上各種媒體經常播放一些未成年人戀愛的鏡頭,在孩子們心中留下了一種深刻的印象,由追星而到模仿,最終誤入泥沼。

6、社會道德輿論對於異性間交往越來越開放。

7、破罐破摔,有極少數中孩子由於成績不理想自認為升學無望,而平時表現又不好,經常受到老師及家長的批評,於是破罐破摔,以早戀來打發時光,如此等等。

8、相當數量的孩子“早戀”的直接原因是社交範圍狹窄。獨生子女的原因致使家長對孩子包的較多,不願意讓孩子離開自己的視線,走出家門尋找夥伴。造成孩子孤獨感較重。

9、家庭往往隻看到孩子的物質需要,卻忽視了孩子對愛的渴求,對性的引導。

10、因為有心事不合適向父母、同性說,隻好找異性傾訴,慢慢就變成了男女朋友。

11、平時沒事幹,無聊,就想到“戀愛”好玩。

12、隨著離異家庭的增多,問題少年也不斷增多。在初中,從初一到初三,各年級單親家庭子女出現了很多早戀同學。遞條子、寫情書、送信物、定約會,處於早戀的“水深火熱”之中。有些離異家庭的孩子缺少父(母)愛和家庭的溫暖,他們從小缺少異性的關愛,上中學以後,隨著生理的成熟異性吸引越來越強,一旦有異性對其多一份關心或照顧,久而久之,很容易導致早戀,並從同齡人那裏尋求安慰。

13、社會的發展,物質條件的改善、娛樂場所的增多,在客觀上方便了中孩子的單獨交往。電話、電腦的普及,網吧、遊戲機房、迪斯科舞廳等的誘惑,以及一些不良社會風氣都對校園的平靜產生了衝擊。

14、傳統的教育方式,現實的情況是應試教育已讓老師們的精力主要放在追求升學率、分數上,老師們又還有多少精力去細致地、有針對性地去與孩子溝通呢?

15、男女同學之間的正常交往遇到粗暴幹涉和無端猜疑,致使他們產生對抗心理,甚至會弄假成真,走上早戀之路。

那麼,已經早戀了怎麼辦?相愛的男女雙方,一旦麵臨分手,將會是一個很痛苦、很難的事情。此時雙方不妨麵對麵地坐下來,回憶一下早戀後各自的變化,以及它對各自學習和生活的影響,在認識上取得早戀弊大於利的共識。然後,要捫心自問,長大後我要做什麼?樹立起遠大的理想並為之努力奮鬥,這會有助於我們擺脫這時的感情困擾。其次,就是豐富自己的生活,廣交良師益友,這會使自己從個人情感的小窩裏走出來,把愛融於生活,融於集體中。到那時,就會發現,天更高,海更藍,生活更美。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相愛過的男女從此要變為陌路人,彼此依然可以是知心的好朋友,所不同的是,花前月下的卿卿我我,變成了學習上的互幫互助。再過幾年,當各自走入了社會,當雙肩能夠擔負起家庭責任的時候,如果對方仍然是自己愛的選擇,那麼,彼此將成為世界上最幸福的伴侶。

正如古人說“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什麼時期最適宜做什麼事,若把握了這一黃金時間就最有成效。一旦讓機會溜走,失之交臂,就難以彌補,有的甚至是終生不能彌補的。

因此,在這裏提醒中孩子朋友們:此時此刻,學習與愛情不可兼得,切不可輕言愛。

第十五張小紙條:告別單相思

案例:

麗娜自從上了初中以後,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總想和異性接近,對異性的一言一行都十分的關注。班上有些男女同學在談戀愛對他有一種他自己也說不清楚的影響。前不久,他們班與初三某班開展了一次籃球賽,他作為班裏的活動委員直接參與了此次球賽的策劃、組織工作。

在比賽中對方班級某男生長得英俊瀟灑,在比賽場上屬於主力隊員,那名男生在球場上的一舉一動深深地吸引了他。麗娜不知不覺地就暗自喜歡上了那名男生。從此,他一發而不可收拾。上課時無心聽講,而是老在想像他在球場上的舉動和情形;下課時,他總是走到那名男生的教室周圍,希望那名男生能夠注意到他;課外活動時,他常常到球場上看那名男生是否在打球。

有一天,這名男生從教室出來看見麗娜並對他報以微笑。從那天起,麗娜便更加心神不寧,無心學習,幻想有一天他們能成為朋友,一起談心。同時,麗娜漸漸地不願與同學們在一起,惟恐大家發現他心裏的秘密,學習熱情開始下降。他一看書,腦子裏就是那名男生的影子。學習成績眼看著往下滑,父母問他為什麼,他不敢說,老師也找他談話,但還是沒能幫他解決問題。他自己也知道初二非常關鍵,如果基礎打不好,上初三就會很吃力,但是他又不能自拔。他感到很壓抑和苦悶,備受心理挫折的煎熬。

單相思又稱影戀,是指一方對另一方一廂情願的傾慕與愛戀。單相思是“愛情錯覺”的產物,單戀的一方依賴於幻想中不能自拔而形成的畸形愛情。這種愛情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愛情,真正的愛情是互相的,單相思是對方或者根本一無所知,或者無法投入的愛。

單相思在青少年中並不少見,如男孩或女孩長時間對某個異性產生好感有時就有可能發展成為單相思。單相思的對象可以是同校、同班的同學,自己熟悉的人,也可能是影視、體壇明星。

經分析,麗娜現正處於青年初期,它是走向獨立生活的時期,是個人開始獨立決定自己生活道路的時期,也是個體在生理、心理發展上接近成熟的時期。青年初期的個體在性發育方麵已經成熟,並進一步意識到兩性關係,身體的發育已經接近成人的水平;抽象邏輯思維高度發展,並開始形成辨證邏輯思維;不僅關注外在客觀世界,而且關注自己的主觀世界,希望能了解和把握自己內在的心理活動,並能獨立自覺地按一定標準評價自己的生活道路,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觀。

麗娜正沉溺於“單相思”的情感挫折當中,這反映出處於青春期青少年的主要心理特點之一——性意識開始廣泛而深刻地影響他們的同伴關係,尤其是異性之間的關係。如,他們開始對異性注意,願意與異性交往等。因為這種心態的變化是由生理和心理的急劇變化引起的,如果對他們的身心變化不予理解和正確引導,必然會給他們帶來內心的挫折感。

麗娜產生對異性的向往心理是由於生理上的不斷成熟所導致的,這屬於正常現象。青少年期間的少男少女正處於鍾情、思春的朦朧狀態,他們對異性的關注具有明顯的好奇性、實驗性、模仿性和盲目性。

歌德說過:“少年男子哪個不善鍾情?妙齡少女誰個不善懷春?”。但由此過早地涉足愛河,甚至產生“單相思”這種心態則存在一定問題。因為愛情是以互愛為前提的,不了解對方就盲目喜歡是一種衝動的行為。此外,要想得到對方的喜歡,不是靠一方強烈的追求所能達到的,而應以自身的魅力、人品、氣質、才華等來吸引對方,通過這些分析使麗娜認識到自己的“單相思”是一種脫離實際的危險想法,不能以此來折磨自己。

單相思的最大特點是長時間處於不能自拔的對對方的幻想中,比如:

1.愛情錯覺。由於單戀者對愛慕的對象產生了主觀錯覺,對方一個不經意的眼神、表情、動作和話語都會讓單戀者臉紅心跳,留下深刻記憶而久久不能忘懷。甚至會聯想成對方的暗示和有情於己的特意做法。

2.極度關注。單戀者一般都會對單戀對象的關注細致人微,比如對方的學習、生活、愛好、服飾、發型等,對對方的一舉一動都非常留意。

3.產生幻想。單戀者很容易長時間的出神、發呆,幻想與愛慕者待在一起,相互愛戀,甚至約會,會幻想幾年,甚至很多年以後的事情。

長時間處於單相思的誤區中,常常使男孩女孩精神不振,坐立不安,無法專心地投入到學習和生活中去,使原本亮麗的青春失去原有的色彩。那麼如何才能盡快走出單相思的誤區,步入學習和生活的正軌呢?

走出困境的具體方法:(以麗娜為例)

1.合理的宣泄。麗娜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敢於向谘詢員傾訴內心痛苦這就是一種合理的宣泄。此外,還可以把自己的苦惱訴之於日記或向自己的好朋友傾訴,總之,通過一些合理的宣泄手段可以達到調整機體平衡的目的。

2.可以采取自我安慰法。對麗娜來說,他可以認定這名男生隻有瀟灑的外表,但學習不努力,學習成績不好。就算他的成績不錯,也還可以找到一些與自己不能認同的內在品質,如自私、待人不真誠等。總之,要想方設法地找的缺點,以達到自我安慰的目的。這也就是心理學上講的“酸葡萄”心理。此外還可以設想如果自己不和這名男生交往,自己的精力就會完全集中到學習上,學習成績就會提高。

3.采用轉移的方法。建議麗娜把注意力從“單相思”分散到自己感興趣的活動和集體活動中,麗娜是班上的活動委員,是一個開朗活潑的女孩,因此他應多開展並參加這些活動,通過豐富的生活來填補內心的空虛與無聊。

4.升華的方法。這是遇到挫折時常用的也是最高層次的辦法。教育麗娜應該把一時的情緒失落所造成的心理不平衡,變為發奮讀書,努力為班級工作的動力。以此變失為得,使自己早日成熟起來,用高尚的理想和情操來主宰自己的生活和學習。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