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第十張小紙條:青春期的心理特征與調試(1 / 3)

第二篇 第十張小紙條:青春期的心理特征與調試

對許多進入孩子來說,進入青春期似乎是突如其來的事,似乎一夜之間,連續不斷的變化就開始發生了。

在父母這一方麵,孩子所開始經曆的對父母本身也是一件令人措手不及的事。很多父母對當青春期孩子的家長完全沒有準備。在相當程度上,做青春期孩子的父母比做兒童期的父母更為困難。如果誰以為現在可以鬆一口氣了,那就大錯特錯了,青春期孩子比兒童複雜,更需要父母的關愛和耐性。一方麵他們認為自己長大了,應當享有更多的自由與決定權,他們對事物有足夠的了解和認識,不需要聽取父母的訓斥;另一方麵,青春期有關的種種變化,讓他們惶惑不已,極為需要引導與解疑,甚至僅僅是來自成人的理解。而令人擔憂的是大多數父母不但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將會怎樣,也不明白這些年中他們所要扮演的角色有多麼重要。

父母應當知道青春期的孩子在“期待什麼”,並協調自己與孩子的要求。那些真正理解孩子的長處和弱點,並對青春期的到來有所警覺的父母,在孩子成長為一個堅強、自信的成年人過程中,能夠為孩子提供更好的更關鍵的幫助,對付這段時間裏自然會發生的焦慮和挫折感。父母的幫助可以徹底改變孩子的生活。父母應當創建一個對少男少女的成長同樣適合的良好氛圍,這需要父母有足夠的準備和對孩子的充分了解。

與青春期顯而易見的身體變化相比較,情感與智力方麵的變化更難以捉摸和為父母們所理解。做父母的應當明白,青春期的孩子為什麼情緒像六月裏的天氣,說變就變。這是因為,對於處在青春期的孩子來說,這個世界上一切事物似乎都改變了麵孔,失去了合諧性。

由於身體的奇妙變化,青春期的女孩子在對周圍世界的感知方麵也產生了很大變化。這一時期孩子的情緒可以用兩個詞來概括——抵觸與困惑。青春期孩子十分需要情感慰藉,表麵上他們虛張聲勢,而內心裏還是害怕一個人被拋下。不管他們多麼趾高氣揚,在情感上和物質上還是非常依賴於父母:有時,依賴性如此之強烈的事實甚至使他們自己都氣憤。他們通過責備父母像對待孩子一樣來對待他們來轉移對自己的怒氣。但另一方麵,他們內心深處還是感謝父母的無所不在,在母親與孩子之間這種感覺更明顯。

一個l2歲的女孩子說:“我同媽媽經常爭吵,但現在我感到他更親切,因為他也有過我這種經曆,同媽媽呆在一起很自在。當我說:‘媽媽,你猜發生了什麼?’他會用心去聽。”

除了身體上的變化,青春期特有的思維方式和看問題的角度,也會影響孩子的情緒,極端地看世界的方式經常扭曲青春期少女的視線,使他們變得很過激。例如像在評價父母的相互關係方麵。

這一段時間,張女士總是感到女兒低沉,似乎有什麼事情讓他怒氣衝衝,時時都有爆發的危險。這種局勢使張女士也變得敏感起來,小心翼翼不心惹出不愉快的事情來。但有時仍忍耐不住,不由要問孩子一聲:“你這是怎麼啦?有什麼心事嗎?”孩子卻總是不耐煩地回一句:“你看我有什麼不正常嗎?我覺得很好。”這樣談話隻好不了了之。

令張女士十分奇怪的是當自己同丈夫之間有一些“交往”時,孩子總是用異樣的眼光來看著他們,裏麵的氣憤是不難看出的。他回想這種“交往”隻是些很日常的事情,例如丈夫坐在沙發上舒舒服服地看雜誌,張女士卻在一邊打掃衛生,收拾房間;丈夫吸煙,張女士會很幹脆地說:“到陽台上去吸,不要把房間裏薰得都是煙味。”他不懂這裏有什麼不對, 而且,一向如此麼。終於有一天,張女士迫使孩子講出了心裏話。原來他認為父親從來不幹家務活兒,都是母親的事情,他很生母親的氣,因為他自甘做父親的奴隸,也很生父親的氣,因為他毫無羞愧之感地享受母親這種服務;而母親不讓父親在屋內吸煙,在他看來十分專橫,不尊重父親的權利。認為自已是不會做這樣的事情的。

很明顯,年輕的青春期孩子沒有注意到人際關係中的一些微妙差別,隻是看到了事物的極端。既然孩子的世界觀被她帶偏見的視角所混淆,更正他從觀察中所得出的一些結論是很重要的。實際上,他提出的一些激烈的論斷是對現實的探究,是一種提問。

然而正是這種半成熟的狀態使孩子與父母都感到迷惑。典型的青春期孩子在獨立與依賴中搖擺,一方麵他們希望父母能像對待成人那樣給他們足夠的自由,另一方麵又依賴於父母,不願承擔責任。這也許令人困惑或惱火,但卻是正常的,一位母親曾訴說:“孩子一分鍾前還聲明我是世界上最壞的媽媽,下一分鍾他卻像一個嬰兒一樣鑽進我的懷裏,真令人難以琢磨。”

青春期的主要心理困惑有:

(一)自信心下降

與男孩子相比,女孩子帶著一種優越感進入了青春期。眾所周知,小學時代女孩子的學習成績、社交能力均強於男孩子,女孩子一般在小學時行為乖巧,受人稱讚,自我感覺甚好,並對未來充滿自信。盡管這樣,升人初中後,女孩子對他自己的這種良好感覺開始消失。從60年代起,大量研究記錄了女孩子們這種自我崇拜的喪失。許多女權主義者希望通過擴大婦女的生活角色範圍和追求,增加女孩子對未來的信心和青春期女孩子的自信心,但無濟於事。而且,因角色變換而不可避免地帶來的一些其它困惑,使問題變得更糟。

有關專家曾進行了一項研究,調查了9到15歲之間的男孩子和女孩子。研究表明8、9歲的女孩子可以用“自信、決斷且傲視一切”來描述。事實上,約67%的男孩子說“我現在很自信”,而女孩子這樣說的為60%;可是到16歲時,隻有29%的被調查的女孩子說“我現在很自信”,而男孩子卻將近有50%。這種差距的拉大和其它調查結果使研究人員得出結論:隨著年齡的增長,男孩子和女孩子在許多方麵都經曆到一種自信心的喪失或惶惑,但對女孩子來說,這種喪失更明顯和具有持久性。

消極的感覺表現在女孩子對未來不如男孩子那樣敢於幻想。總的來說男孩子更富於想象力,渴望擁有名聲好的職業並尋求新的挑戰。與此相反,女孩子則一般選擇低挑戰性的目標,麵對新的經曆和可能的困難,他們有更多的恐懼,對未來更為不確定和擔心。有些女孩子幻想通過幸運或依賴他人的力量擺脫這些問題,但這是沒有多少可靠性的。沒有正確的引導,許多女孩子的青春期甚至成年都會在這種自我懷疑與失望中消磨掉,無所成就。

(二)與父母的衝突

青春期對孩子來說是如此困難重重的另一個原因,是由於孩子與父母的關係造成的。青春期少男少女的基本任務都是成長為能夠照顧自己的青年人。盡管幾乎所有孩子都以某種方式與父母保持情感上的聯係,但幼年時代的戀父母情結將逐漸讓位於某種形式的自立。與女孩子相比,男孩處理這些情結更得心應手。女孩子比男孩子則更關心人際問的相互關係,並為培養同父母和朋友間的關係而耗費大量心血。這一特點,使他們感到難以從父母身邊獨立出來。雖然父母有時會以為孩子急不可待地想離開他們,事實上,在心理上孩子還是非常依賴父母的,這種若即若離的情況,使孩子與父母的關係格外複雜。

不但女孩子難於脫離父母而獨立,同與兒子的聯係相比,父母也傾向於與孩子保持更長久、牢固的聯係。這種確保獨立和維持聯係的鬥爭,給l3—19歲間的青春期的少女與父母的關係帶來了許多衝突。

(三)身體上的變化

青春期孩子對他們生長變化的身體感到非常苦惱。青春期內男孩子和女孩子都經曆到身體的巨大變化,但女孩子的生理變化遠比男孩子複雜得多。這就造成“演變為女性”比“成長為男性”充滿更多的艱辛。

盡管每個人的成長發育有差異,女孩子一般比男孩子早兩年進入青春期,有些甚至不得不在更年幼的時候來麵對這些巨大的變化。另一方麵,女孩子的這些變化遠比男孩子的要戲劇化一些。8~l0歲以前的男女少年的身體,除生殖器官以外幾乎完全一樣,在這一年齡階段,性別區別非常小,不會給男女孩子帶來任何心理上的異樣壓力。但其後情況開始變化,男孩子發育時,可能體重增加,長個兒或變強壯,但基本的體形不變。女孩子則不這樣,胸部開始發育,腰和臀部變化都很明顯,身體由單薄筆直的直線體開始出現曲線。另外,每月一次的月經是男孩子在青春期內不可能經曆的劇變,有些女孩子形容沒有比來月經更窘迫和沮喪的事情了。

(四)社會行為準則的變化

進入青春期,父母便有意識地開始用“大人”的標準來培養孩子,有的觀念比較開放,有的則趨於保守,但總的來說孩子們感到一種變化,他們在行為上受到約束,不能再像從 前那樣“胡作非為”、“肆元忌憚”。父母經常要以成人的 名義要求他們約束自己,尤其要他們注意自己給別人的印 象,在言語裏透露出對他們的未來的擔憂。

陳旭今年14歲,自從升入高年級以來,他似乎一下增強了對自我的意識,並且隨著視野的寬闊,頗有豁然開朗之感,自身視點的提高,使他對從前深感崇敬的事物有了很平常的感覺,對一貫尊崇的父母,似乎也有了可以平視甚至俯視的資本。陳旭的父母發覺孩子常常攻擊他們的觀點,

有些是十分細微的小事也窮攻不舍,一定要自己占了上風才罷休。父母先是覺得好笑,後來這種情況經常出現,不由氣憤起來,狠狠教訓了“不知天高地厚”的陳旭一頓。這一來,陳旭的確沉默了一段時間,但眉眼間常常露出“不屑一顧”的神情,對父母的言論很為“鄙夷”。但父母也不好說他。

後來他們從朋友那裏學到一些竅門,開始以理解的心情和幽默的態度對待陳旭的青春期特有的挑剔。他們知道陳旭現在十分需要自我肯定,對任何輕視他的言行都很敏感,為此避免開他的玩笑,承認自己可能已經思想過時,快成“老古董”了,很想聽聽新一代的想法。這會使孩子鬆弛下來,甚至感到自己過份緊張的可笑。父母的後退反而使陳旭能夠更客觀地評價父母,他們有經驗、有更多的實用常識等。

有時孩子會激動地說,不用你管,我會照顧自己。父母會擺擺手說:“0K,我們撤出。”過後當孩子為了某件事又來找父母幫忙時,父母會開玩笑地說:“噫,我們已經撤出了,我相信你自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的。”當然這隻是玩笑,提醒孩子一下他的過激,絕無報複他的意思。

了解了這個時期孩子情緒變化的原因和內心經常出現的波動,父母就應當幫助孩子正確確分析,使他能夠平穩地度過這一生理上的特殊時期。

許多父母認為到了青春期,孩子更傾向於向同齡人尋求認同和建議,而對父母的話置若罔聞。其實在任何年齡,友誼都是培育孩子社交才能和自信心的重要因素。這與同父母的關係並不衝突,父母應當理解孩子的需要。到青春期時,與父母之間堅強的愛的紐帶是孩子情感正常發育的關鍵,隻是表現與內容都不同。兒童時代,孩子對父母的情感依賴表現得更為直接和明顯,父母是孩子模仿的原形,他們對父母的舉止亦步亦趨,不加區別地效仿,使父母感覺與孩子的各方麵都相當密切,能夠十分有效地影響孩子的成長。但到青春期後,所有這些都改變了。

一旦孩子體驗到青春期身體和情感的變化,他便開始尋覓其它的聲音和共鳴。以父母為生活中心的時代已經結束,孩子們需要建立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新生活,這使他們感到既興奮又恐懼。為了感到自己是一個有價值、的確很重要的人物,證實自己的變化和許多異常的感覺不是孤立的,他需要用與同伴間的聯係來打破孤獨感,發展與同齡人之間的密切交往以擴展自己的支點。同時為了成長為強壯的自信的成年人,他也需發展與那些同他有同樣經曆的孩子之間的友誼。這些友誼不但教會他如何在將來建立和維護成人間的友誼,也有助於他了解自我。

當孩子脫離父母而求助於朋友時,許多父母都有一種被拋棄的感覺。實際上青春期的孩子,還的確能使父母感到落伍、過時和無足輕重。不過,盡管有這樣的情況發生,父母應該記住,雖然孩子喜歡花很多時間與同伴相處在一起,但這並不意味著他不需要父母,實際上,需要得更多。對許多孩子來說,青春期若充滿了拒絕、傷害和蔑視,甚至會留下終生的傷痕,如果此時父母能夠給予他正確指導,可以幫助他避免不必要的傷害,順利度過青春期這一成長的難關。

第十一張小紙條:別忽視青春期的營養搭配

青春期營養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青少年生理發育尚未成熟,基本的營養需要不如成人穩定,個體差異較大,並有著許多不同的生長類型。青春期是人生突發生長時期,此加速增長現象女孩早於男孩約1~2年,女孩一般在10~12歲,男孩子在12~14歲。體重的增加女孩可持續至20歲,但身長則一般到17歲時即停止增長,但男孩則持續增長時間較長。青春期組織成倍地增長,營養素的供給起著關鍵作用。

青春期正處於生長發育的旺盛時期,對各種營養的需求量遠遠高於成人,因此營養問題顯得更為重要。

營養素的功能在於構成軀體,修補組織,供給熱量,補充消耗,調節生理功能。

(一)青春期少女的特點與營養

女孩子進入青春期後,生理上將會發生巨大的變化。特別是12~17 歲的少女,正值青春期的初期,此時身體變化極大,體重也會增加,其外觀也有很大程度的改變。一般來說,身高要增長10 厘米左右,體重約增加7~8 千克,除淋巴組織外,各個器官都要增大,月經要來潮,整個身體每天消耗的能量為成人的1.25 倍。因此,青春期少女必須攝入大量的碳水化合物,還必須攝取足夠的鈣、鐵、維生素A、硫胺素、核黃素、煙酸、抗壞血酸等。如果這一期間營養不良,少女便會出現身體矮小、推遲發育或發育不良、月經來遲,以至弱不禁風或呈現畸形。

青春期少女的飲食調理

少女在飲食上應當注意要粗細均衡、幹稀飯均衡、豆米合食、菜肉搭配、豆製品及水產品合食,如此安排才能取長補短,提高營養素的利用率。

◎ 供給充足的優質蛋白

少女在青春期應多吃些優質蛋白質,如乳類中的奶酪、蛋類中的雞蛋,還有小麥、玉米等。在這些蛋白質食物中,含有人體必須的氨基酸,且種類齊全、數量充足、比例合理,能促進少女的正常發育,提高其抗病能力。

◎ 補充鈣、鐵、鋅、碘等微量元素

青春期的少女骨骼生長迅速,特別需要補充鈣和磷。應多食富含鈣、磷的蔬菜、豆類、海產品及乳類。每天喝一杯牛奶或豆漿可獲得較多的蛋白質和鈣,也有利於防止少女晚發性佝僂病和骨質軟化症。隨著少女體格的增大,血容量也在擴增,因此必須供給大量的鐵,用來製造紅細胞,防止缺鐵性貧血的發生,尤其是月經已來潮的少女,更要增加食物中的鐵含量。當少女缺鋅時,會影響其生殖器官的生長發育,必須每天從動物肝髒及植物和豆類食物中攝入7~18毫克。碘缺乏時,會使少女甲狀腺腫大,因此每天應多吃些紫菜、海帶等海產品。其他礦物質及微量元素也應攝取足夠的量,這樣才能滿足少女發育的需求。

◎ 補充各種維生素

少女們都希望自己皮膚健美、頭發柔軟黑順。要達到這一點,除先天條件外,後天的飲食營養也十分重要。維生素A對皮膚大有益處,它多存在於動物肝髒、魚類、乳製品、蛋類、胡蘿卜和菠菜中。維生素B1、維生素B2可以消除皮膚斑點、減少皺紋,它多存在於穀類、動物內髒、瘦肉、蛋類中。維生素C 對骨骼、牙齒、肌肉及血管的發育都十分重要,它主要來源於各種青菜和水果。而要防止“少白頭”就應多吃水果、胡蘿卜、葵花子、花生、芝麻、黃豆和魚肝等。

(二)青春期男孩的生理特點與營養

男孩的青春期一般比女孩晚兩年。青春期時的男孩在第二性征上的表現尤為突出,如:喉結開始凸出,聲音變粗,乳房發脹等。處於青春期的男孩,身高增長的幅度遠大於同期女孩子的增長幅度,到18 歲時,身高約增長20~25 厘米,到20 多歲時,身高增長基本停止。在這期間,骨骼中的水分減少,礦物質沉積量增加,因此,青春期的男孩必須加強飲食營養,每日攝取足夠的營養素,以確保能維持正常的生理機能和滿足身體不斷增長的需求。

青春期男孩的營養需求

青春期男孩要想有一個好身體,除了積極地參加體育鍛煉外,還必須攝取充足的生長發育所必需的營養素,以滿足機體的健康成長並維持正常的生理活動。這就需要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質的食物,以提供整個機體所需要的能量。據研究,13~15 歲的男性青年,每人每天需要85 克蛋白質,16~20 歲的男性青年,每人每天需100克蛋白質。

變聲期的飲食調理

青少年在14~16 歲時,進入變聲期,表現為咽喉部充血、水腫,音調、音色逐步發生變化,變聲期的完成一般需要半年至一年的時間,變聲後男女音色區別特別明顯。為了保證在變聲期有一個好嗓子,應注意飲食調理。

①攝取足量的膠原蛋白和彈性蛋白質。因為發音器官主要是由喉頭、喉結和甲狀軟骨構成,這些器官是由膠原蛋白質構成的。聲帶也是由彈性蛋白質組成的。含有彈性蛋白質的食物有豬蹄、豬皮、蹄筋。

②宜攝入富含B 族維生素和鈣豐富的食物。維生素B2、維生素B6 能促進皮膚的發育,也有利於聲音的發育。鈣質還可以促進甲狀軟骨的發育。

③應避免過多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大蒜、胡椒粉、煙酒,以防刺激聲帶黏膜,引起急、慢性喉炎和咽炎。

④進食時宜細嚼慢咽,切忌狼吞虎咽。吃魚時更應注意,以防魚刺刺傷咽喉。應多吃些軟質食物和精細食物,不宜吃粗、硬食物,以防損傷咽喉。

⑤適量飲水。飲水可減少或清除喉腔的分泌物, 從而減少細菌的滋生, 有力地防止了咽炎的發生。此外,在變聲期切勿大聲呼喊、疲勞過度或睡眠不足, 更不能情緒波動過大,以防咽喉充血,從而導致聲帶損傷。

另外,因為孩子用眼多,維生素A供應充足有助於保護視力,又可預防呼吸道感染;維生素B與機體能量消耗有關;維生素C可促進鐵的吸收。寒冷季節還應考慮維生素D製劑的補充,以提高鈣的吸收。孩子的飲食除注意以上幾點外,還應考慮此期的特點:

(1)青少年喜歡結伴行動,互相模仿,在飲食習慣上也常相互影響,容易發生飲食無節製,暴飲暴食、偏食、忌食、挑食、愛吃零食以及節食怕胖等行為,因此應幫助他們改掉這類不良習性。

(2)大多數中孩子需在學校或居民區搭夥,故應重視管理集體飲食,注意做到膳食平衡,保證營養素的充足供給。

(3)家庭膳食要量夠優質,菜譜應多樣化,每日供應肉蛋類葷菜100~150克,牛奶或豆漿1瓶、糧食500-750克、蔬菜為300-500克。三餐不足時可補充點心,供應富含能量和蛋白質的肉包子、蛋糕等,但不宜多吃零食,如糖果,瓜子等。

第十二張小紙條:青春期也需要補鈣

? 10月20日是“世界骨質疏鬆日”,了解骨質疏鬆,重視骨質疏鬆,預防骨質疏鬆,遠離骨質疏鬆。專家稱,補鈣應該從青春期開始。

現在青少年的身體狀況普遍較以前好了許多,但雙峰現象仍很嚴重。雙峰現象即由於單純高營養和不規律的飲食所導致的兩種傾向:一種是過度肥胖造成的"小胖墩",一種是過度消瘦造成的"豆芽菜"。究其根源就是家庭對獨生子女過分嬌慣,使其過量攝入零食和含糖較高的食物,造成兩個極端:吸收較快的孩子脂肪過量堆積而肥胖,吸收不良的孩子過分消耗體質而消瘦。避免這種現象的關鍵是一定要合理地均衡膳食。在膳食平衡的過程中,補充鈣就成了關鍵。

鈣是我們人體骨骼與牙齒生長的重要物質。鈣缺乏會影響骨骼的形成,引起兒童佝僂病或成人的骨軟化症。 青春期人體發育迅速,身高突增,進入生長的第二高峰期,對鈣的需求量增加。一般來說,人體身高每增加l厘米,體內平均鈣量就要增加20克。男孩子比女孩子身高增長的更多,且增長時間也長,所以對鈣的需要量就更多。青春期男孩子每天攝人鈣量應為l000~1200毫克。

有人說,女孩子多吃鈣,長大了骨盆硬,生孩子會難產。而實際上,難產的原因是胎位不正、骨盆狹窄、宮縮無力、妊高症等。這些病症均與缺鈣有關。骨盆狹窄是兒童期骨骼發育不良引起的骨盆畸形,也可因重度佝僂病引起。胎位不正、宮縮無力與體力和神經肌肉的收縮力有關,妊娠後期重度缺鈣,會使肌肉收縮無力,引起滯產。妊高症、產後缺鈣乳汁和新生兒佝僂病均與妊娠晚期低鈣有密切關係。

某醫科大學調查,妊娠期分娩後骨質疏鬆發病率為43.6%~48.7%,同時伴有腰酸、背痛、小腿抽筋、體形改變,這些症狀從妊娠中晚期開始延續到產後二年,而且,很多佝僂病兒是由於母親缺鈣引起,所以,女孩子必須要補充足夠的鈣。 流行病學和人體骨密度測量學研究結果證實:老年人骨質疏鬆和發生骨折的最重要因素是低骨量,青年時期達到的骨高峰值(骨鈣貯存量)和中年以後骨量丟失的速率是決定老年人是否發生骨量減少和骨質疏鬆的兩個關鍵因素。就性別來說,男性比女性具有較高的骨高峰值,男性12歲以後骨密度值顯著高於女性。中年以後女性特別是絕經期後婦女,骨質流失速率較快,所以骨質疏鬆及骨折發生率女性多於男性七倍,女性比男性更需要補鈣。

另外,人體的骨密度一般在30~35歲達到高峰。此後,骨中的鈣就會逐漸丟失。骨密度的峰值取決於青春發育期鈣攝入的多少。骨密度峰值越低,將來患骨質疏鬆的可能性就越大。由此可見,補鈣不僅關係到目前的生長發育,還關係著將來的健康與幸福。

奶和奶製品是食物中鈣的最好來源。不僅含鈣量豐富,而且易於吸收。蝦皮的含鈣量也相當高,每50克蝦皮含鈣可達l000毫克。經常吃一些海帶,不僅可以補鈣,還能補充對我們人體同樣重要的碘。此外,豆製品、芝麻醬以及一些綠葉蔬菜中也含有較多的鈣。

青少年還需要有一定的運動負荷,運動可以刺激青少年骨骼生長,促進骨質形成,提高骨密度。對於中、小孩子的調查表明,我國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鈣。這說明,以我國目前的膳食結構,尚不能滿足生長發育期的青少年的需要,除飲食外,還需要額外補充一些鈣製劑。

由於各種鈣劑的吸收率主要決定於人體鈣的營養狀況,鈣的營養狀況越差即體內越需要鈣時,攝入鈣的吸收和利用率就越高,且各種鈣劑的吸收率也相差不多。因此,在選擇鈣劑時主要選擇含鈣量高,副作用小,對胃腸道無刺激作用,價格合理,可長期服用的鈣劑為好。目前市麵上鈣劑種類很多,傳統鈣劑有碳酸鈣、葡萄糖酸鈣、醋酸鈣、氯化鈣等,以碳酸鈣的鈣含量最高,達40%。另外還有以天然生物原料如骨粉、牡蠣殼粉等生產的鈣劑,但這些原料常受鉛、汞、鋁等汙染,長期服用對身體不利。所以從元素鈣的含量和價格來評價,碳酸鈣是較理想的。目前市場上有鈣爾奇-D,每片含碳酸鈣1500毫克,其中可被人體吸收的元素鈣達600毫克,並添加了維生素D,更有利於鈣的吸收,是一種較好的鈣劑。青少年每天補充一粒,加上奶製品及其他膳食中的鈣,基本可滿足身體生長發育的需要。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