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肯——母親的作用(1 / 3)

林肯——母親的作用

從平民到總統,林肯的經曆確實比常人坎坷得多,也曲折得多。

林肯是美國曆史上一位偉大的總統,深受人民的愛戴。

林肯有兩位母親,一個是他的生母,一個是他的繼母,林肯不幸年少失母,但又有幸得到一個深愛他不惜一切支持他的繼母。林肯的成功離不開他的兩位偉大的母親。

林肯是一個性情中人,他的人性中有著偉大的並促使他成功的東西,那就是他善良的品質、正直且富有魅力的性格,他的人格魅力強烈地吸引著他的民眾,甚至征服了他的政敵。馬克思曾把林肯與美國第一位總統華盛頓相提並論,不管是在政績上還是在人格上。

林肯是美國曆史上傑出的資產階級政治家,第十六位總統。他出生於肯塔基州一個拓荒者的家庭裏,他的父親托馬斯·林肯為兒子取名為亞伯拉罕.林肯。

1818年10月5日,他的母親南希死於乳毒病。不久,也又有了一位對於他終身都有影響的繼母——薩利·布什。

林肯受教育的時間很短,全部加在一起也還不到一年,但他與一般西部農民不同的是,他勤於讀書,努力吸取知識養分。因此,盡管他種過地、劈過柵欄木條、駕駛過平底船,做過小店雇工,如此等等,這些都豐富了他的閱曆。隻要有機會,對於一個不擇手段獲取知識的人,就能脫穎而出。

他從21歲發表政治演說,至25歲競選州議員成功,從此在政治舞台上摸爬滾打至52歲而就任總統,從社會的最低層麵爬到社會的最高位置。可以說,在這一過程中,他的繼母自始至終都是他最有力的支持者。

1。第一個母親:品質的培養

也許大多數人的童年都是美好的,然而艱難與貧困客觀上更能鍛煉一個人適應生活的能力,也能夠讓他養成艱苦奮鬥的作風。在他還是兩歲的孩子時,他們全家就重新 開始了拓荒生涯。

隻有五歲的林肯,已經是一個勤快的孩子,確實成了父母的好幫手,凡是提水、劈柴乃至下地鋤草都逐漸駕輕就熟,帶個口信跑跑腳什麼的就更不在話下了。

林肯的母親南希是一個性格善良、甚至有些羞澀的婦女。在決定事情時她由於膽小,通常是不采取主動的,但是林肯五歲的時候,她突然變得膽大起來。

“孩子必須上學”.她說。

林肯的父親托馬斯開始反對:“讀書對於像我們這樣的人家是不要緊的。另外,你需要他們在家幫忙,他們很快就是個好幫手了。”

在善良的母親的堅持下,姐弟兩個都進入兩英裏遠的一所學校。

“你們今天學了什麼?”盡管很累,但南希還是要常常問。兩個孩子就高聲念他們學拚的詞.然後朗讀包含著這些詞的句子。

童年的林肯,常常會因遇到了什麼奇事或聽到了什麼奇談而興奮得兩眼發光:“媽,你看,我們發現這條小黃狗在路邊叫得可憐,他有隻腿斷了。爸說,我們可以用木塊把它固定起來。我叫它哈尼。爸說我可以把他喂起來,如果你同意的話。”

善良、正直,富有同情心的南希從兒子的心聲裏由衷地感到了欣慰。

一次,小林肯拉著她的袖子,天真地問著他不知從哪聽來的名詞:“媽,什麼是解放?那是什麼意思?”

南希屏住了氣,用目光注視著兒子:“解放,孩子,意思就是自由。你知道自由是什麼意思嗎?那就是一個人屬於自己而不像奴隸一樣屬於別人”。

孩子嚴肅地點了點頭。

“這是每個人應當有的權利,不管是什麼膚色。這一點一定不要忘了。”

南希心裏輕鬆了。雖然她無法確知這番話對這個幼小孩子所產生什麼興趣,後來的曆史卻證明,她的這番話足以影響一個國家的進程,這番話對於這個孩子心靈的震動是無法形容的。

就是這個令人尊敬的母親,她給予自己的孩子以崇高的品質。

如果說未來的總統是一枝花草,那麼在還沒有開花的時候,是極易混雜在草中的,

然而他作為花的特質卻拯救了他。即使在相當困難的時候,他也沒有放縱自己,他的斷斷續續的教育使他對書發生了濃厚的興趣,那些書如《魯濱孫漂流記》、《伊索寓言》、《聖經》、《辛巴特水手》,還有《天路曆程》,讓他著了迷,他隨時將書帶在身上,一有時間就津津有味地沉醉其中,尤其是聖經,他看過多遍,他對《聖經》內容極為熟悉,盡管他不是教徒,卻能熟練地引用其中的句子或故事。這些為他將來的演說才能打下了基礎。

他很少有無所事事的時候,每當那樣他就會向別人問一些問題,這是他獲取知識的又一方法,這種方法與讀書同樣管用。‘‘三人行,必有我師、擇其善者而從之”,關於奴隸製,關於聯邦政府,關於宗教,關於民族矛盾等等,凡是所不理解的就是他需要知道的。當大人們談話的時候他就在一旁聽著,並為他所不懂的概念動腦筋。這常常使他輾轉 反側、難以入睡,他實在不願放棄那種獲得知識的機會,因而總是用心揣測、向人詢問,然後如他所說的“直到我會用自己以為對任何人都是通俗易懂的話來解釋它為止。”

離開那所學校後,林肯就再沒有長時間地進過學校,事實上如他後來所說他在學校受教育的時問全部加起來不到一年,他的知識歸功於他長期勤勉不倦地自學和思考。

他靠自己的勞動得到的真正屬於他的第一本書是帕遜·威姆斯寫的《華盛頓的生平》,他讀起來愛不釋手,直至深夜,眼睛再也睜不開來的時候才把書塞在床鋪下。不言而喻,這本書對他的影響是多麼巨大,此後一生都受到了華盛頓的指導,他也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2.第二個母親:偉大的愛與幫助

孩子的心向往愛,他們都希望得到愛,無私的愛。這愛對於他的成長有莫大的作用,促使他也成為一個充滿愛心的人。

僅有愛還是不夠的,孩子的心靈也渴望知識、渴望理解、渴望尊重。

而林肯的繼母薩利.布什確實體會到了這一點,也切實做到了這一點。

南希——林肯的生母去世一年後,薩利帶她的三個孩子來到了這個家庭。

“你的確是個結實的孩子”,剛一見到林肯,就對他說“難怪別人那樣誇你。”

自從薩利來後,家務事就不用林肯操心了。他又可以抽出更多地時間來讀書了。看到他如此愛讀書,薩利就給他找到更多的書,這些書可樂壞了林肯,他又可以重新徜徉在書的海洋中了。從這些書中,他獲得了大量的知識,能取得以後偉大的成就,他不能不感謝他的第二個母親——薩利·布什。

林肯的生日到了。薩利可犯愁了,有些為難,要找到一種東西來驅散壓在這孩子心上的那種與他年齡不相仿的憂傷,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後來,她突然想起來了,她走到梳妝台前,拉開抽屆,在裏麵那些東西中翻找著,找到了!她把那件東西拿出來送給了他。

林肯瘦長的手指把那件禮物握在手中,眼裏露出了她從沒看見過的喜悅:“哎,謝謝,謝謝您,太太。”他還是不肯叫她“媽”,但她也並不在意。這是一本舊的韋伯斯特編的《英語綴字課本》,是薩利的姐夫送給她的。

那天晚上朗讀聖經以後,林肯伯弓著背伏在桌上,迫不及待地把綴字課本讀了一遍又一遍,一直讀到蠟燭要熄滅時,他還不想去休息。一本課本對於一個渴求得到知識的少年是比什麼都重要的。薩利深深懂得這一點。

林肯手指按著書頁,抬頭看著薩利,激動但有點下意識地微微一笑,簡單地說了聲“謝謝,媽。”薩利激動地流出了眼淚,她終於得到了這個倔強的孩子的認同。

母子倆有了共同語言,孩子愛著繼母,而繼母也繼續用無私的愛心來關心他、幫助他。

1823年秋末的一天,他裝著一肚子新聞去見薩利:“媽,您猜怎麼啦?人家說,阿澤爾·多西要辦一所學校。我真希望也能去。”薩利很高興,她決定支持兒子。

湯姆回來後,她故作不在意地說:“人家說阿澤爾·多西要辦一所學校,我想讓艾伯也去,家裏我忙得過來。”

湯姆有些不耐煩了:“上那麼多學有什麼用呢?他現在比大多數農民和木匠都懂得多。”

“他是個獨特的孩子,湯姆,誰估計得到,說不定他會成為一位比木匠或農民強得多的人呢?” 一

湯姆生氣了:“這樣生活不好嗎?這個冬天這孩子還可以掙些錢。我們需要錢。”

“我知道,可是一個農民或木匠懂得怎樣計算是有好處的,還有……”

終於,湯姆被說服了,林肯也進了多西的學校。這對於他的影響是具有決定性的。

不管是在以後的生活中,還是在他走進社會、步入政壇,薩利始終是林肯身後最強有力的支持。

從一位平民到總統,可以說,林肯經曆了許多令他難以忘懷的痛苦過程。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備受艱辛的人,改變了美國曆史的進程,不可否認,這與他勤奮刻苦的精神、不屈的鬥誌及良好而珍貴的繼母家教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林肯從小就是勤勉好學的。從五歲起,他就要幫父親在農場幹活了,直至以後他從來就沒有脫離過勞動,這一過程,給了他一個最偉大的品質——勤勞,當上總統的林肯,每天都是勤懇而忙碌地工作著。他在勞動的過程中也不失時機地攻讀,努力吸取著有益的養分。

最終他成為一個博學多才的人:

林肯的性格中有著天生軟弱的成分,但他又是一個永不屈服於外界壓力的人.無論是種地、劈柴、駕駛平底船、做雇工,無論是遇到何種不可預測的挫折,經曆無數的坎坷。他始終保持著積極向上的心態,失敗了重新再來,跌倒了可以重新站起。

林肯生來就是一個天才的演說家,他的演說振奮人心,充滿鬥誌,被稱為經典。演說是一個優秀的政治家必要的武器之一。

林肯生活在一個拓荒者的家庭,可以說是不幸的。但是,他又同時擁有兩個偉大的母親,他的母親對他的教育與影響導致了他的成功。

林肯曾說過一句話:“我的一切,都發端於我天使般的母親。”

於是有人問:“你指的是哪個母親?”

“兩個。”他肯定地回答。

那就是他的生母——南希·漢克斯和他的繼母——薩利·布什,兩個勇敢堅強的母親、優秀的母親、偉大的母親。

林肯的生母養育他度過艱難的童年,培育了他正直、勤勞的品質,努力讓他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繼母則用全身心的愛和高瞻遠矚的目光,教育他、幫助他、支持他成為一代偉人,美國人民傑出的兒子。

誠然,每個孩子不可能都成為偉人、成為總統,但我們要相信:隻要以一種高尚的愛去感化他、激勵他、幫助他,他一定會成為一個健康而優秀的人才。

托賓——家長幫孩子抓住機遇

托賓於1918年出生於美國伊利諾伊州一個小康家庭。在小的時候,他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會成為一名經濟學家。事實上,他以前的誌願是當一名新聞記者,或者涉足政治領域。進入經濟學研究領域,並做出如此突出的貢獻,在托賓看來,是一件始料未及的

托賓畢業於哈佛大學,於1947年獲得博士學位,此後在哈佛大學做初級研究員,後任教於耶魯大學。他的主要著作包括有:《美國企業準則》《國家經濟政策》,經濟學論文集:《總體經濟學》《十年後的新經濟學》,主量經濟學論文集:《消費與計量經濟學》等。

有趣的是,當托賓獲得198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之後,在記者會上,許多記者都要求托賓用盡量通俗的語言來解釋他的獲獎理論,於是托賓就說:“知道吧,不要把你所有的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裏。”不想次日,所有報紙的新聞標題都是“耶魯經濟學家因為提出‘不要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裏’而獲得諾貝爾獎”。真是令人啼笑皆非,但也不

托賓還非常關心社會福利的議題,為切實改善人民的生活起到了積極作用。

托賓的父親是一名新聞記者。他的言傳身教甚至一度使托賓有了當一名記者的誌願。說來也巧,托賓走上成為經濟學家的路,還與他的父親有著相當密切的關係。

托賓的父親熱愛閱讀,他是托賓故鄉的地方圖書館借閱最多的人,而且由於職業關 。係,酷愛搜集報章雜誌的各種信息。

有一次,他在《紐約時報》上看到這樣一則消息,哈佛大學向美國中西部五個州,提 供每個州兩個名額的新生獎學金.據哈佛校長稱,此舉是為了擴大哈佛學生在地緣上 和社會階層上的涵蓋麵。

父親於是就跟托賓商量了一下.覺得報一個名又沒有損失,申請一下,說不定通過了呢?於是父子二人就填寫了申請表格=此時.托賓正在準備前往故鄉的伊利諾斯大學注冊,這所大學也是很好的學校.離注冊還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但是,沒有想到的是,托賓竟然一舉通過了哈佛獎學金考試=從而順利進入了哈佛大學進行深造。

無論如何,父親的那一次意外發現給托賓帶來了深刻的影響。因為哈佛當時已經是北美首屈一指的經濟學研究中心:這為托賓將來走上經濟學之路,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作為家長,應該時刻為孩子著想.即使是看報紙,也應該隨時留意與孩子相關的各種信息。

由於孩子年幼,所以需要家長的幫助和引導。孩子們不懂得抓住的機會,就應該由家長去幫他們抓住。否則,錯過一個機會,就有可能使孩子走上不同的生活道路。托賓的生活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試想.如果托賓就讀於經濟學方麵不是有那麼強大實力的伊利諾斯大學,還會成為一個經濟學家嗎.這很難想象。

一個真正合格的家長就是隨時隨以孩子為自己的關注焦點。時刻關注孩子的生活。這一點是相當重要的,尤其是當孩子漸漸成長,機會越來越多的時候,家長一定要跟孩子一起睜大眼睛注意尋找.找到適合孩子的機遇,並鼓勵他們去嚐試。孩子需要的不僅僅是管束自己的家長,更需要的是人生道路上來,為他的前途出謀劃策。最困難的其實是與孩子做朋友,但是一旦與孩子成為明友的家長就是相當成功的了。孩子會和你推心置腹,無話不談,會與家長達成真正意義上的默契和協調,這樣一來,家長與孩子的關係就被超越為一種比友誼更為高深玄妙的東西了。很多時候,這種關係的建立是困難的,由於孩子常常被家長的權威壓製.以容易產生一些抵觸情緒,這就是家長與子女關係隔閡產生的原因:如何消除這種隔閡就是家長所應該注意的問題了。因為隻有家長這方麵積極努力。向孩子傳遞一種善的信號,才能使孩子充分感受到家長的善意。由此開始,二者的關係才可蓮、到改善。

有的家長常常把與子女的關艱僵.雙方都處於一種非常尷尬的境地,都遲遲很難辦了。其實最關鍵的應該是家長端正自己的態度,要隨時考慮孩子不同年讚階段的心情和狀況。這樣一來,因地製宜、因時製宜使家長和子女的過程達到步:

有的家長則非常善於處理自己與子女之間的關係,他們會做出一些友善的小舉動使孩子明白自己的心情,也表現出自己對孩子的理解。這樣的家長具有很強的溝通能力。 、

其實家長對孩子的愛,孩子是會感受到的,隻要家長持續不斷地付出,孩子總會有所回應。

川端康成——孤兒如何成才

川端康成端康戍是日本現代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充滿了濃鬱的日本民族氣息,且具有一種唯美主義的特征,表達了作者本人相當敏銳的感受能力及其豐富的情感世界。他的一生創作了100多篇中短篇小說和大量的隨筆及文藝評論。其中最為著名的有《伊豆的舞女》、《雪國》、《古都》和《千隻鶴》。他的作品基本都是以愛情為主題,川端康成筆下的愛情都有一種哀傷的情緒,充滿一種得不到的憂傷之感。

1933年,他與人共同創辦了《文學界》雜誌,為日本文壇培養了一批新人。並且,在他自己的創作中始終嚐試著將西方現代派文學和日本古典文學傳統相結合。這種嚐試 ,在後來的村上春樹等人那裏也有表現,但川端開了先河。

1968年,他因為《雪國》《古都》和《千隻鶴》這三部作品而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金。他的作品至今仍然受到我國讀者的喜愛。與後來為我們國人所熟知的村上春樹相比,川端的作品更加古典,也更具有日本民族的特色,對日本的風土人情有著更多更深刻的展現。川端康成是日本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人。

川端康生於1899年,出生於大阪。他的父親和母親都有較高的文化素養,川端本來應該有一個優越的童年,但是,天有不測風雲,就在他不到三歲那年,父母相繼去世,川端康成成了孤兒。他的祖父和祖母不顧生活的艱辛;毅然將川端康成帶回故鄉農村進行撫養。

由於川端從小體弱多病,使祖父祖母頗為費心。等到了適學年齡,川端又膽怯靦腆,不敢去上課,常常以生病為名缺席。有時候竟然會缺席長達兩個月。祖父祖母這時候也不責怪他,隻是非常耐心地給他鼓勵,讓他勇敢,因為上課可以學到很多有趣的東西。他的祖母有時候也對他的課業進行輔導.使缺席過多的川端不至於與同學們有太大的差距。就在情況慢慢好轉,川端慢慢適應上學生活的時候,他的祖母又去世了。

這樣,就剩下川端與他雙且失明.常年臥病在床的祖父相依為命。每個月,川端的舅舅給祖父23元的生活費,為了省下錢來給酷愛閱讀的孫子買書,祖父努力克扣自己的食物,日子過得十分清苦。他們連煤油燈都不點,川端隻好在昏暗的光線下學習和閱讀。但是祖父並沒有被這種艱難的生活壓垮。他千方百計地教育川端要努力學習知識,並指導川端學習繪畫,還把家中豐富的藏書完全交給川端去閱讀,以拓展他的眼界。川端對祖父懷著相當深厚的感情.在他十五歲那年.祖父處於彌留之際,他就夜以繼日地守護在病榻前,一字一句地記錄下祖父箋情況.最終寫成了《十六歲日記》。祖父去世後,川端康成開始了獨自一人艱難的生活。

經過無數次的投稿和退稿.川端康成終於獲得礙了成功.這與他的祖父祖母堅毅性格給他的影響是分不開的。

朱光潛——創造良好的家庭氛圍

朱光潛,1897年9月生於安徽桐城。朱光潛先生是中國美學史上中西合璧的第一人。50多年來,他以廣博的知識、執著的追求獻身於中國的美學事業,成為溝通西方美學與中國當代美學的橋梁。他是中國美學史上美學史上一座橫跨古今、貫通中外的裏程碑。

通過追溯朱光潛先生的生平.我們發現.朱光潛先生之所以較早地用中國傳統的目光來研究西方的精神,還緣起他小時候所受的家庭文化氛圍的影響。

我們把家庭中父母等長輩努力提倡的倫理、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公德等各方麵內容稱為家庭文化氛圍。

一個人小時候所受的家庭文化氛圍的熏陶.必將對其一生產生深刻的影響,作為人生第一站的家庭.它對孩子的學識、人格等的影響是不可低估的。

盡管現代社會提倡孩子走出家庭:走向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中去鍛煉,以開拓其視野.提高其能力。這本身並沒有錯,然而,如果確實想讓孩子有較雄厚的發展潛力的話,就必須從夯實其基礎開始抓起。而家庭文化氛圍的創建,可對孩子起很好的引導作用。應該說這是夯實孩子基礎關鍵而簡捷易行的方法。

朱光潛的父親便是對朱光潛有直接重大影響的人。

朱光潛的父親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的教育,也受到西方改良主義影響的,幼年的朱光潛就是在這種氛圍下對東西文化有初步印象的。而這,對他後來從事研究工作起了重大的推動作用。

1。一副對聯構建的原始起點

在家庭文化氛圍起關鍵作用的是父母的特質,而這種特質將會在孩子身上得到最生動的反映。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