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應知的經典教子故事
很多優秀的孩子都是怎樣培養出來的呢?看看這些經典的成功教育故事吧。它或許可以給你的教育方式提供一些啟發,告訴你其實教育這回事真的需要一些方法。
1。無拘無柬的童年生活
1978年的早春二月,當萬物還在初春的寒意中生長之時,一個叫胡嘯的男孩悄憤楚來到了這個春寒料峭的人間。
胡嘯的出生並沒有讓他的父母親胡安英和江海珍高興。此時,胡安英正在進行一項科學研究,而江海珍是一名電腦室的打字員。按兩人的工作來說,當時是不宜要孩子的。果然,小胡嘯剛生下來時,除了胖外沒有一點嬰兒的可愛之處,而且,他是在睜著懵懵的大眼睛看過周圍好幾眼後才哭出聲的。
胡嘯五個月就被停止吮吸媽媽的奶汁了。五個月後江海珍把兒子放在了農村婆婆家,這樣可以使夫婦倆安心工作。
小時候的胡嘯沉默寡言,但是很喜歡聽奶奶講故事。五歲時他的性格稍微活潑了一點.常常和村裏比他大的孩子去玩,上樹、爬牆頭、在河裏捉魚、逮青蛙等等。他奶奶
很寵他,任他在野外瘋跑。
六歲時.胡嘯和同齡兒童一樣,背起書包上了學堂,但因胡嘯是在一種無人管教的環境中長大的,所以有時很任性,經常欺侮比他小的同學,氣得老師都沒有辦法。
胡嘯雖然很調皮,但他很擅長講故事。他的班主任周老師很賞識他的想象能力。沒事時.師生倆就聊天,周老師也講一些故事給他聽。
一年後.胡嘯被父母帶到了省城,過慣了農村那種自由散漫生活的胡嘯,初次過城市的有規律的生活,便不時地暴露出他的陋習。
由於兒子很小就不在身邊,所以胡安英夫婦就像欠了兒女什麼似的,為了補償對胡嘯的愛,就盡量遷就他。漸漸地,他們夫婦發現,兒子身上的毛病太多了。於是,胡安英夫婦開始有意識地糾正他的壞毛病。
上小學時.胡嘯的成締屬中等.但作文很好.而他卻不願寫作文。為了糾正兒子懶惰的壞毛病,父母就為他訂了好多的作文書,“強迫”他寫日記;並與他學校的老師聯係,讓 他每周寫一個小故事。
開始,胡嘯當然不接受。在老師和父母的催促下,胡嘯慢慢地對寫日記有了興趣。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習慣,直到現在,他仍一天都不間斷地寫日記。
2.自由翱翔的初中時代
胡嘯上中學後,學校離家有一段距離,那是一所有學生宿舍的學校,因此,胡嘯麵臨走讀還是住校的選擇。
“你是不是考慮到住校了?”媽媽說。
“媽,我怕不適應呀。”胡嘯搔搔後腦勺,憨憨地回答。
“任何事情都是從不習慣到習慣,從不適應到適應的。”爸爸開始糾正兒子的觀點.“將來你上了大學,難道每天還要從千裏之外的學校趕回來嗎?”胡嘯聽了,笑起來I‘·爸爸,看你說的,好吧,我住校,這樣對自己上大學住校也是一個鍛煉呀。”
就這樣,胡嘯在第二天就把需要的東西運到了學校,媽媽幫他收拾了床鋪.一家三口共進了午餐,胡嘯就帶著一絲不舍看著父母離開了。
父母很放心地離開兒子的原因是因為胡嘯從小愛看書。這樣,他就有足夠的時間來讀書了;他們學校還有圖書館。
果然,沒幾天,胡嘯給父母寫了一封信,信的開始他先抱怨了宿舍的地方小.床又硬又窄,晚上睡不安穩,宿舍衛生特別差;因為沒有媽媽準備早點了,還得餓著肚子上學。另外,洗澡時人特多,要等上好長時間,水小,還有點涼,.….等等。
應該說,信中的描述可能有點誇張,胡嘯的爸爸認為,這是兒子為了引起他們的同情,好允許他退宿才等不及周末回家當麵說的。從信中看出,兒子確實經受了很大的考驗。隻要他能堅持下來,就說明他克服了自己身上的不能獨立的缺點。於是,他父母經過商量,就給兒子寫了一封回信。
很簡單,除去一些激勵他的話後,讓他多參加課外活動,多讀一些書,尤其是名人小時候的書,這樣就沒有時間來考慮眼前的困難了;又鼓勵他多與同學交流+與性格舍得來的同學交朋友。
胡嘯兩天後回家了,他當時還沒收到父母的信,貪婪地享受完家裏豐盛的美食後,開始不停地大訴其苦,父母就鼓勵他堅持下去。
兩天後,胡嘯要返校了,雖然他有些不樂意,還是在父母的叮嚀聲中上了返校的公共汽車。
這樣,一直到周五,父母收到了胡嘯的第二封來信,這次信的內容與上次開始成為鮮明的對比。他在信中高興地先說他看了父母的信後,就仿效去做,先是閱讀了大量的文學名著以及寫那些名人小時候苦難的文學傳記,因為住校的業餘時間多,他還和最要好的幾位朋友相約,每天早上6:00起床去晨練,使他有足夠的時間吃早點,還可以背外語單詞。他說他的朋友曉東愛彈吉他,沒事時,曉東彈,他唱,日子一下子就過去了……
從胡嘯的第二封信來看,他的心情和生活有了質的飛躍,整整三頁的信紙,沒一句抱怨。
胡嘯上初二時,可能是因為他讀的書較多的緣故,加上父母曾對他想象力的糾正培養,他被學校的“嫩芽”文學社吸收為“小編輯”。
不久,市裏舉辦作文大獎賽,胡嘯居然獲得第一名,題目是:我第一次住集體宿舍。後來,胡嘯又在省舉辦的“中學生演講”中獲第二名,他一下子成了學校的小名人。“嫩芽”文學社還向他每期約一次稿子呢。
可就在胡嘯初二第一學期考試時,雖然總成績在全班是第四名,但他的數學成績竟然沒及格。老師擔心他出現偏科現象,找他談過幾次話,胡嘯卻不以為然。因為當時因他的作文屢屢獲獎,已經成為學生心目中的“作家”了,“作家要什麼數學成績”。胡嘯回家後這麼對父母說:“搞文學的,有幾個數學好的。”父母看到兒子這副滿不在乎的樣子.覺得他如果一味地偏科,對他升高中、考大學都沒好處。
於是,父親針對偏科的“三好學生”的兒子,開始向他灌輸“糾正”的學習法。“兒子,今天爸爸要和你談談‘作家學好數學錯了嗎’。”這天是周六,晚飯後。爸爸破例沒急於看《新聞聯播》。
胡嘯聽到這話,先是一愣,接著說:“我對數學不感興趣。”
“嘯嘯,快上初三了,即將麵臨中考,中考要考數學的。”他媽媽迫不及待地說。胡嘯低下了頭。
他爸爸向妻子使了一個眼色,繼續說:“你不是喜歡王蒙和畢淑敏的作品嗎?這有他們的兩本專集你看看吧,記住,讀一位作家的作品,先看看他的人物傳記。”
王蒙和畢淑敏是當時文壇上很火的作家,但他們在上學時都是數學尖子。父親讓胡嘯看這書的目的就是糾正他“作家要什麼數學好”的那種觀點。他爸爸認為胡嘯已上了初二,不能像小時候那樣老是說教了,要讓他自己去感悟、體會。
胡嘯拿著書進了自己的書房。第二天,他在把書還給父親時,還交了一份學習計劃。學習計劃中,他列了十條學習數學的計劃;並規定了學習目標,那就是一定要學好數學,做一個像王蒙那樣的“全麵”作家。
從此,胡嘯不再拒絕看數學複習書了。他回到學校,虛心請教那些數學好的同學。父母又專門到書店,為他挑選提高數學成績的複習書。胡嘯還找到數學老師,讓他課餘為他開點“小灶”,多出一些練習題做。
就像胡嘯的父母說的,胡嘯腦子並不笨,他也是一個很聽話的孩子,雖然他身上有一些毛病,但隻要給他指出,他會盡力糾正的。所以,胡嘯的數學成績在一次小測中.居然考了98分。當胡嘯把這個喜訊用電話告訴父母時,他還打趣地說:“爸,媽。這回我也成了數學好的‘作家’了吧!”
胡嘯上初-下學期,可能是因為平時太愛讀書了,也可能是他上初二後。隨著科目的增多,學習的時間較長,不注意體育鍛煉,有一陣子,老愛生病,藥幾乎沒斷過。對此,
父母和老師都很著急,他病愈後,父母就建議他以後多參加一些體育運動。
“現在課程這麼緊張,還參加體育運動?”胡嘯很吃驚。
“隻要你掌握好了學習時間,有益的體育運動是能調節頭腦的。”父親說:“要不,為什麼有那麼多‘德、智、體’全麵發展的好學生呢。”
“嘯嘯,我看你平時也晨跑什麼的,就是沒掌握好度呀,其實,當你在體育項目上取得一定的好成績時,也是會有成就感的。”媽媽也這麼說他。
胡嘯沉思片刻後才說:“我其實挺愛體育的,隻不過上初二後,我把晨跑當作機械的運動了,以後,我也在體育上下下工夫。”
胡嘯幹什麼都風風火火的,說幹就於,他為此又重新製訂了學習計劃,這就有一點時間在運動場上活動了。
在初二的冬季越野賽中,胡嘯報了名,他還報了短跑和擲鉛球兩個項目。雖然他沒在越野賽中拿到名次,但這卻鼓舞了他。而他在擲鉛球比賽中,得了個全校第三名。後來他對父母說,當他拿到擲鉛球的獎——一個日記本時,他的心中不知有多麼高興。
胡嘯在初二升初三時,真的成為“德智體”全麵發展的“三好學生’,了。
初中畢業前,市重點高中曾想特招他直接入高中。胡嘯拒絕了,他想讓自己再經受
一次考驗。
青春而充滿熱情的初中時代就這麼緩緩的流走了,短短的三年時間,卻成為胡嘯生命中最難以忘懷的光陰。
中考臨近了,胡嘯暫時告別了他愛看的小說,潛心地鑽進書中。麵對他人生中的第一次重大的升學挑戰,胡嘯顯得很平靜,那種坦然讓人覺得他有一種大將風度。在這說緊張也不是很緊張的氣氛中,胡嘯順利地通過了中考,拿到了高中的錄取通知書。
3.你的柔情我明天會懂
順順利利地,胡嘯上了高中,各科成績依然出類拔萃,依然是老師眼中的好學生。同學眼中的好班長、好朋友。
一轉眼,胡嘯上高三了。許多上過高三的人,都認為這是一個黑色的季節。其實.胡嘯本身的情緒並沒有變得更緊張,而是周圍的氣氛讓人有點不堪重負。不管父母還是學生本人.都希望能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學,所以,高三是最關鍵的一年,這就使正青春年少的孩子們遠離了屬於他們年齡的歡樂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