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大自然給孩子一顆善良、溫柔的心,是大自然激發了她豐富的想象力。
隨著農村小城鎮建設的發展,農村孩子的遊戲區域也從泥土地逐漸向水泥地過渡,直接與田野接觸的機會少了。雖然他們生在農村,長在農村,與大自然貼得那麼近,卻很少有機會與大自然親近。現在的農家孩子不認識禾苗,分不清麥苗和小草,不知芋艿長在哪兒的十分普遍,其實孩子非常向往農村綠色的田野,流淌的小溪,走動的家畜,父母們應該把孩子從水泥地中解放出來,讓他們投身到泥土的芳香中,充分發揮農村自然環境的特殊作用。春天,萬物生長,野外遍地草色青青,野花飄香,一片生機盎然,這正是孩子們走進田野,親近大自然,了解小草,野菜生長變化的大好時機。讓孩子身臨其境感受自然,這樣做非常的直觀,大大激發了孩子觀察的興趣和願望。還可以一改傳統的父母提問孩子回答的方法,讓孩子主動地觀察,推理得出結論;夏天,大自然一片生機勃勃,帶領孩子走進大自然傾聽大自然那美妙的聲音;淙淙的溪流水聲;風吹樹葉的沙沙聲和知了的鳴叫聲;雨點落到石頭,瓦片上的滴答聲;雞,鴨,狗,羊,牛等不同動物的叫聲;泉水的叮咚聲;鳥兒扇動翅膀的刷刷聲……所有這些都讓孩子們心曠神怡,從而萌發幼兒傾聽的欲望和興趣;秋天,田野一片金黃,帶孩子們去撿稻穗,拾落葉,在勞動和享受勞動成果的過程中,使孩子獲得愉快的美感體驗和自豪感,有時還可以帶著孩子到野外寫生,畫畫,用自已的畫筆描繪大自然秋天的美;冬天,大自然一片靜悄悄,讓孩子們自己感受冬天裏的動、植物與夏天相比有哪些不同,遇到下雪天,可帶領幼兒觀察雪,了解雪對農作物的作用並向孩子們介紹雪可給麥苗當棉被的道理等等。
孩子都有強烈的好奇心,但僅靠這種自發的、無序的好奇心無法係統、準確地發現種種自然現象,掌握其規律。因此,家長要隨時提醒孩子注意重要的、特別的、帶有規律性的自然現象,如暴雨、雷電、彩虹、台風,或如季節更替、花開花落等等。讓他們觀察不同季節中的蟲獸、草木,不同時空的日光月色、雲淡霧濃,引導他們仔細思索其間變化。對於小學生,還可以讓其常寫觀察日記,培養觀察興趣和能力;對於幼兒,則用請他們回答問題的方式,思考分析一些淺顯易懂的自然現象。有可能的話,還可以用諸如編故事、做遊戲的形式,把自然現象融入其中,幫助孩子理解,以培養孩子觀察力。
較之於城市孩子,農村的孩子對大自然無疑更親切、更熟悉。他們熟知桃樹的生長、開花、結果的全過程,是因為他們親手種了桃樹;他們了解兔狗、雞鴨、牛羊的生活習性,是因為他們自己親手喂養。隻有將自己徹底融入自然,才會真正體會到空氣、陽光、山水是那麼的令人珍視,讓人熱愛!因此,家長應盡可能地給城市孩子提供種一盆花、植一棵樹、養兩隻鳥的條件,提供去鄉下感受、去農村鍛煉、去田野勞動的機會。當孩子親身感受到在自己的勞動下,美麗的花草蓬勃生長,可愛的動物健康成長時,他們才會充分體驗勞動的愉快,與大自然融為一體。
總之,讓孩子經常融入到大自然中更能很好的促進每個孩子全麵發展。
帶孩子到郊外踏青不僅僅是呼吸新鮮空氣、活動筋骨,更重要的是讓他們在遊玩的過程中認識大自然。
1.識物:看到新奇的事物,孩子都會問“這是什麼,那是什麼”,爸爸媽媽一定要耐心地告訴孩子“這是小樹,那是花朵”,並讓孩子伸出小手摸一摸、聞一聞,告訴孩子樹葉和小草是綠色的,花朵有紅色的、粉色的……
2.學會想象:孩子們的小腦袋裏裝滿了問號,看到“不可思議”的事情就會不停地問“為什麼”,爸爸媽媽可以先讓孩子自己去想象,然後再把正確的答案告訴他。
3.愛護生命:看到可愛的花朵和小草、地麵爬著的螞蟻、天上飛著的小鳥……你要告訴孩子,它們都是有生命的,不要傷害它們。孩子懂得了珍愛生命,知道了小草是不能踐踏的、花朵是不能摘的、小螞蟻是不能踩的、小鳥是不能捕捉的……因為它們也知道“疼”的。
4.增強自信:如果孩子在走路時不小心摔了跤,而且隻是輕微的跌倒,爸爸媽媽不要馬上去扶,而是告訴孩子要自己起來,你是最勇敢的。等孩子自己爬起來了,而且忍住疼痛沒有哭,你要讚揚他:你是最棒的。
5.愛護環境:告訴孩子要保護環境,用過的紙巾、塑料水瓶、食品包裝袋等廢棄物不要隨意亂扔,應該扔到垃圾桶裏,也可以讓孩子自己去扔,並及時給予鼓勵,讓他親身感受愛護環境所帶來的快樂心情。
培養孩子一定要讓孩子們接觸大自然。很多父母常常苦惱孩子唯一的嗜好就是看電視,即使吃飯也是邊吃邊看,應該用一個取代電視的活動來調整,例如:看書、踏青、到戶外走走等。不過重要的是,父母本身都必須逃離水泥森林,例如放假不要隻在家打牌、看電視;也必須懂得尊重自然生命,看見昆蟲,如果隻想到“打死它”,那就糟糕了。
以下幾種活動,父母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和孩子的情況有所選擇。讓孩子有機會接觸更多大自然的東西,這對他們將來的心靈成長是非常有好處的。這會培養孩子們的愛心,觀察能力,欣賞能力,對自然的認知能力,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對大自然的熱愛。
對任何事物,隻有深入接觸過才會產生感情,因為人是很難對抽象的東西發生感情的。
賞鳥活動是個不錯的選擇。帶著孩子到賞鳥區來一趟鳥之旅,聽聽解說員分辨不同鳥的特征,認識鳥的習性。除了到野地賞鳥之外,也可以到鳥店、動物園的鳥園區,認識不同的鳥類,和孩子討論飼養與放生的意義。
傾聽觀賞大自然,讓孩子親身體會自然的美好。大自然單純的聆聽與欣賞,就是一種美。可以帶孩子到野外,讓孩子閉上眼睛,專心聽聽風聲、雨聲或是蟲鳴,鼓勵他尋找聲音的來源。另外,也可以帶著他用雙眼觀察自然,看看雲的變化,帶他上山體驗第一次看雪的經驗,或是看看花開花謝,聽聽孩子說說他看到的自然。
種植花草、養小動物,培養孩子的愛心。除了觀賞接觸自然之外,應該實際讓孩子懂得照顧自然。雖然身處都市叢林中,不過還是可以和孩子在陽台上種一些簡單的植物,例如栽種綠豆芽,並紀錄豆芽的生長情況。也可以讓孩子飼養寵物,如果空間允許,貓狗等很受歡迎,否則養小烏龜或小魚,也可以讓孩子有寄托。讓孩子學習自己照顧動植物,讓他體會生命成長的可貴。
經常看看與大自然相關的書籍或影片,在腦海中有一個大概的印象。基本認識自然之外,也需要多了解自然知識,因此親子可以一起閱讀相關書籍,電視上專屬的自然性節目也很受歡迎,全家一起討論,會讓自然之旅變得生動又有意義。同時,也要教導孩子如何分類動植物,比較相似或者相異的動植物,讓他們進一步有認知。
當我們忙忙碌碌走過人生的時候,忽然發現孩子沒有了童年。當一個孩子沒有童年的美好回憶的時候對生命是不會珍惜。天氣明媚,陽光柔和的照著我們,這對於我們來說是一個很好的利用空間。課間跑步後,孩子們沉浸在這片大草地上。他們有的抓蟲子,有的追逐、嬉戲,有的拿草編製飾品,還有的幹脆讓太陽給自己殺菌。
大自然並不像大家想的那麼無關緊要,相反,它是人們獲得聰明才智的源泉,也是培養人們獲得生存能力的基地。大自然是個無窮無盡的知識寶庫,是孩子的良師益友。在金色的季節裏,我們可多讓孩子接觸大自然,可以使孩子學到知識,開闊視野,發展美感,激發幼兒對大自然變化的好奇,並鼓勵幼兒進行有目的觀察。大自然就在我們身邊,田野、山川、花鳥、蟲魚、名勝、古跡——無所不包。老師也要倍加愛護孩子的提問和好奇心,鼓勵他思考和發問,盡力解答他的問題,引導他觀察探索。家長要自覺防止不耐煩的敷衍應付,以免挫傷孩子的積極性。
現在的孩子缺乏想象力和創造力,動手能力差,與他們遠離大自然、遠離綠色不無關係。看來,大人們不應該讓孩子長期生活在人造的環境中。否則,孩子們可能失去幸福感和安全感。研究表明,親近大自然的孩子,情緒比較穩定,遇到壓力也容易緩解。
心靈感悟:
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讓孩子多多接觸大自然,會讓孩子更快的學到書本上無法學到的知識,也能培養出一個適應能力強的孩子。
站在孩子身邊,陪他(她)度過困難
孩子最信賴的人就是父母,如果孩子碰到什麼困難,一定會尋求父母的幫助。而挫折是一種珍貴的資源,也是一種人生的財富。甚至可以說,痛苦是快樂之門。父母要在孩子碰到挫折和困難時陪伴在他們的身邊,教會他們如何麵對麵前的一切。
幾乎每一個孩子在生活中都會產生挫折感,隻是程度不同、結果不同罷了。其中,比較常見的挫折,如學業失敗、師生關係緊張、同伴關係惡化、班級地位偏低、個人形象受損等等。
不要以為孩子在家裏就一定平安順利,實際上,家庭也常常成為傷害孩子心靈的地方。例如:過高的期望、專製的安排、無語家庭、溺愛放縱、疏忽照料等方麵,也讓孩子備感挫折。
那麼,該如何麵對孩子受到的挫折呢?
毫無疑問,父母與教師都是非常重要的教育者,但能否抗挫折的關鍵還是取決於學生本人。盡管許多中學生還是未成年人,但命運也是掌握在自己手裏的。因此,要想成為一個真正的人,關鍵在於培養孩子的健康人格,而健康人格的核心就是自信,就是心理健康。
快樂的人生,也會有痛苦,有的人能直麵挫折,化解痛苦,而有的人卻常常誇大挫折,放大痛苦。不一樣的選擇,不一樣的人生之旅,而要讓我們心裏的戈壁荒原開滿鮮花,就隻有直麵挫折,而不是放大痛苦。一枚貝殼要用一生的時間才能將無數的沙粒轉化成一粒並不規則的珍珠,雨後的彩虹綻放刹那的美麗卻要積聚無數的水汽。如果把這些都看成是一次又一次挫折,那麼是挫折成就了光彩奪目的珍珠和美麗的彩虹。
孩子的幼兒園評選“微笑天使”,沒有評上,非常非常傷心。父母足足花了兩三天的時間才撫平她那顆受挫的小心靈。其實這個時候孩子最需要父母的愛。同時,作為家長,我們要平和地對待孩子的榮譽,孩子得了獎固然可喜,但父母也沒必要心花怒放,適當還可低調點,但孩子失敗了,受挫折了,這時要引起重視,特別是當孩子已經盡力而為了,我們可以適當地獎勵她,鼓勵她,讓她知道父母並不是因為她的優秀而愛她多一些,而是時刻關心她。孩子從父母的關心中,會增強對生活的了解,對事物的認知。
生活就像一張膠片,上麵印滿了美麗的未來。可是陽光想從盒縫中溜進來,潮濕想從盒底漫上來時。你該怎麼辦?是任他們把你的生活侵蝕得遍體鱗傷,使成功的美好不複存在,還是把膠片盡快浸入顯影液,化為動人的相片呢?
我們需要沉澱自己,以排除外界的紛紛擾擾,以期待衝印滿含成功與幸福美麗的未來。但是孩子還不能明白這些道理,所以父母一定要陪在孩子的身邊,開導和勸解,讓他們的心靈得到安慰。
在困難的時候要看到光明,提高自己的信心和勇氣。要戰勝困難,首先在精神上要有信心。一個人隻要精神不倒,誌氣不滅,又有什麼困難不能克服,有什麼敵人不可戰勝?
如何對待困難,像麵鏡子,映出一個人的意誌,又像人生考題,生活中的必修課,麵對困難、壓力又是檢驗一個人智力與品格情操最好的方法與方式。
人作為社會生活中的存在物,必須與周圍的環境進行能量、信息的交流,以使自己與外界的環境保持平衡。但可能由於你性格或行為等方麵的內因或外因的影響,有效的交流並不一定能順利地進行,這時候,人就會遇到一些挫折,產生煩惱。青少年時期是人的生理、心理逐漸走向成熟的時期,但可能由於你社會經曆尚少,人生經驗不足,難免會遇到一些困難和挫折。麵對這些困難和挫折,你要保持冷靜,理智地思考,既要分析困難和挫折產生的內在原因,也要分析困難和挫折產生的外在原因,通過自我調控,實現自我平衡,從而得到更健康、更和諧的發展。
那麼要怎麼樣麵對挫折才是最正確的呢?要有一個正確的挫折觀。挫折本是生活的組成部分,每一個人都會遇到,不是遇到這種,就是遇到那種;不是遇到大坎坷,就是遇到小挫折。人的一生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對此,我們要有一種達觀的態度,而青年往往一廂情願地把事情想得非常美好,非常順暢,仿佛到處都是一片光明,這是不切實際的幻想。丟掉幻想,站在堅實的大地上,才會在挫折麵前思想開朗,心情坦然,鎮定自若。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對的,挫折也一樣,它能給人以打擊、痛苦;它也能使人奮進、成熟。“自古雄才多磨難”,古今中外那些在政治上、科學上、文學藝術上有所建樹的人,那些對人類作出了較大貢獻的人,幾乎無不經曆過挫折和失敗。
有位哲人曾說:失敗是人生的十字路口,從零開始,才可能有永遠的新天地。是啊,真正的勇士敢於麵對過去,他在失望痛苦的廢墟中重新站起來,從零開始,找到一條自己的路,為明天而奮鬥:隻有懦夫和愚人才會被淚水淹沒,從此沉淪下去,在往事中尋找出路,永無出頭之日。
愛爾蘭有一位作家克裏斯蒂·布朗。他很不幸,少年時就已經是一個身體、四肢都不能活動,隻有左腳趾能動彈的殘疾人。然而在他短暫的一生中,卻創作了五部小說、三本詩集。
布朗一出生就不幸患了嚴重的癱瘓症;到5歲時還不能走路,,不會說話,身體和四肢都不能動彈。父母為他四處求醫,但都無濟於事。但他的母親仍然給了他極大的鼓勵,用愛心支撐著他活下去的信念。在絕望之中的母親,一天忽然看見小布朗伸出左腳趾夾著粉筆在地上劃。母親十分高興,就開始教他用左腳趾寫字,同時還讓布朗讀了許多文藝作品。
後來,布朗又學會了用左腳打字、畫畫,並開始寫詩作文。當然他在寫作時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代價,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