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孩子培養成天才——奇 跡(3 / 3)

老師教給學生的知識是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的,知識結構是一環扣一環的,係統性極強,就像一條索鏈,少了哪一個環節都難以發揮作用,需要每一個環節都紮紮實實。時緊時鬆的教育,使孩子有些地方學得紮實,有些地方鬆懈,當孩子把所學的知識係統地用起來時,必然會出現問題。

對孩子學習抓得時緊時鬆,打亂了孩子的正常的學習節奏。緊時,孩子們一方麵要完成正常規定的作業,一方麵又要服從父母的安排,加重了孩子的負擔,使孩子很反感;鬆的時候,孩子感到父母不管了,可以放鬆放鬆,於是學習開始走下坡路。低年級的孩子,年齡小,大腦發育不完善,自製力差。到了初中後,他們的生理、心理發育迅速,他們麵臨外在的和內在的矛盾,情緒很容易波動,有時會過高估計自己,變得過於自信,有時候又過低地估價自己,對學習、對自己缺少信心。這兩種情緒都對學習不利。父母一方麵要不斷調整孩子的學習情緒,增進孩子的自信心、穩定感。一方麵要更加廣泛的關心孩子,了解孩子的變化。父母忽緊忽鬆地對待孩子的學習,容易引起孩子情緒的極大波動,使孩子不能持之以恒地麵對學習。孩子對父母的管教具有主觀能動的反應,忽冷忽熱地對待孩子,會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使用各種辦法對付父母。

有一位母親盼星星盼月亮隻盼自己的孩子能夠成才。

一天,她帶著五歲的孩子找到一位著名的化學家,想了解這位大人物是如何踏上成才之路的。知道來意後,化學家沒有向她曆數自己的奮鬥經曆和成才經驗,而是要求她們隨他一起去實驗室。來到實驗室,化學家將一瓶黃色的溶液放在孩子麵前。

孩子好奇地看著它,顯得既興奮又不知所措,過了一會兒終於試探性地將手伸向瓶子。這時,他的背後傳來了一聲急切的斷喝,母親快步走到孩子旁邊,孩子嚇得趕忙縮回了手。

化學家哈哈笑了起來,對孩子的母親說:“我已經回答你的問題了。”母親疑惑地望了望化學家。化學家漫不經心地將自己的手放入溶液裏,笑著說:“其實這不過是一杯染過色的水而已。你的一聲嗬斥雖出自本能,但也嗬斥走了一個天才。”

心靈感悟:

對孩子的學習和成長就像我們培育花朵一樣,要按時施肥和澆水,常抓不懈。調查發現,即使是處在反抗父母時期的少年學生,也渴望父母不斷關心自己的學習。父母每天可以抽出一點時間關心、了解孩子的學習和生活。如果沒有條件,可以階段性地、有規律地檢查孩子的學習情況。

“淘氣”的背後是創造

越來越多的家長認識到保護和發展兒童創造力的重要性;但許多家長由於對孩子的一些創造性表現不太了解,往往在無意中壓製了創造性的發展。

創造力是一個孩子智力和能力的標誌,是能否成才的重要因素。它取決於後天的培養。有的家長認為孩子聰明、智商高就一定會有所發明創造,其實不然。有的人智商很高,卻沒有任何創造性表現,終生平平庸庸。這是因為創造力的發揮除要求有正常的智力水平外,還必須具有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即興趣、意誌、性格、動作、情感。

如果你經常為自己的小調皮孩子弄的焦頭爛額,或是氣得不知所措。如果是,想必你是碰上了一個精力旺盛,像匹小野馬的既聰明又調皮的孩子。麵對這樣的兒童,不論性別,他們的好奇心正值顛峰,而恰恰是這種好奇心卻足以把父母搞得精神崩潰的。

麵對調皮的孩子,家長該做什麼呢?開始時,不要立刻限製孩子的活動。麵對孩子,父母此時能做的也許隻是需要一點點特別的關注。當你冷靜下來後,不妨試試下麵的方法!總有一個方法會見效的!

選擇玩具。比如大皮球,讓孩子用力去踢,消除他們長時間的壓抑心情。再有就是用音樂化解孩子的情緒,培養孩子對音樂的興趣,即使再凶猛的野獸都會為音樂所軟化。

接觸大自然。一開始的時候,可以去一些環境能吸引孩子興趣的地方,用外界豐富多彩的大千世界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在大好的自然環境中放風箏、蕩秋千或是踢踢足球,戶外活動可以讓小孩子徹底地釋放所有的精力。

讓調皮的孩子多多動手。比如和父母分享一些做菜的技巧,共同製作他最愛吃的巧克力餅幹,當他發現將所有準備的食物混合,竟如同變魔術般地變成美味的餅幹時,可是會大大地引起他的興趣,借此此舒解他的旺盛精力。

帶著你家的小朋友一同上市場,他會很興奮地幫你推著購物車,幫父母算帳,這對充滿好奇心的兒童來說,會有令人驚喜的效果。這樣既增加了孩子的自信心,同時又起到培養良好情緒的效果。

沒有一個孩子不淘氣,隻有程度不同。那些看似挑戰、不聽話的舉動常惹火家長,但這正是孩子聰明的表現,此時的家長一定要走出“聽話教育”的誤區。

常言到:“淘氣的男孩是好的,淘氣的女孩是巧的。”過分聽話的孩子往往是缺乏獨立性的表現,千萬不要認為孩子聰明就是學習成績好、聽話守紀律,而忽略了對孩子的創造力及其潛能的開發與培養。頑皮是孩子的天性,是任何一個孩子生理、心理發展到一定程度出現的必然現象。頑皮的孩子往往比較聰明,有個人主見,意誌比較堅強,家長隻要善於引導,頑皮的孩子更有可能成為一個極具創造力的人。

當孩子對周圍事物發生興趣並努力想探個究竟的時候,家長對於孩子的刨根問底,不僅不應表示厭煩,而且還應予以鼓勵和回答。有些問題,家長一時回答不了,可以弄懂了再告訴他。許多著名的科學家,他們的創造發明能力就是萌芽於幼時的好奇心。家長們一定要珍惜孩子這智慧的嫩芽。在回答孩子發問時,最好是不直接給他答案,而指點他通過什麼途徑可以得到答案,比如通過實驗、找書本等,讓孩子自己去求答案。幼小的孩子,家長可以和他一起做實驗、讀書。這樣,可以培養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還可以培養對書本的感情,對學習的興趣,認識讀書的意義和好處,即麼,他上學讀書時就不會覺得枯燥乏味了。

對於孩子拆毀玩具、用具的行為,不要濫加責罰,要具體分析。對於其探索精神予以肯定,但同時又要注意教育他愛惜物品,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有些孩子拆卸玩具、用具,是出於好奇,想弄清其內部結構、工作原理;有些孩子還別出心裁把玩具改作他用,這是他創造力的萌芽,隻要不是成心毀壞,不應橫加指責,而應當給予正確指導。但也要注意,有些孩子拆毀用物,純屬破壞行為,如砸椅子摔碗等,對此,家長切不可姑息,須嚴厲批評製止之。總之,對孩子的“越軌”行為,一定要客觀地分析其動機,著眼點在肯定、發揚其積極方麵,在此前提下加以正確引導,孩子感到你理解他、尊重他,他就會聽你的話,用正確的手段去探索事物的。

這一點是許多父母常犯的忌。粗暴的教育方法對孩子是十分有害的,它會破壞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感情,使孩子變得暴燥、冷酷、攻擊性強,在外尋釁鬧事,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家長們切不可濫施拳棒。在男孩子教養上,還應注意不要把男孩子磨得不男不女。有些人認為把男孩子當女孩子養容易成活,不但取女孩名字,還穿女孩服裝,隻讓他和女孩子一起玩,處處把他當女孩子來培養。這對孩子心理的發展、性格的培養都是不利的。身體是男性,心理卻傾向女性,這是變態的。絕不應把男孩子有意識地磨得不男不女,男孩子應有男孩子的性格特點:剛毅、決斷、主動、積極、富於進取精神等。

要讓他的調皮引導到開發他的開發和探索性上,也可帶他參加一些團體活動,讓他感覺一下正確的玩法和遊戲。

在現實生活中,淘氣、出格的孩子總是招致不少父母的抱怨:“東摸摸,西抓抓,總是想淘出個新花樣,一刻也不得安寧。”在這些父母看來,淘氣的孩子絕不是好孩子,事實上,這些父母的觀念是錯誤的。

從英國著名教育家斯賓塞的教育論斷中,我們可以看出,孩子的淘氣往往是創造力的前奏,父母不要認為孩子聰明就是表現為學習成績好、聽話、不搗亂,其實頑皮是孩子的天性,頑皮的孩子往往比較聰明,因為他膽大、有主見、意誌比較堅定。

如果父母抓住適當的機會,注意孩子創造力及其潛能的開發與培養,給予適當的引導,那麼,頑皮、淘氣的孩子就會產生一種創造潛能,進而進發出驚人的創造力。

因發明用蒸氣凝聚使帶電粒子的行跡顯現的方法而獲得192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威爾遜,小時候是個極其頑皮、極其淘氣的孩子。一天到晚,威爾遜的手腳總是不停地做這做那,沒有安靜的時候。威爾遜的古怪想法特別多,一會兒一個“壞主意”,經常把家裏弄得亂七八糟,異想天開地弄些小亂子是他最擅長、最喜歡幹的事情。為此,威爾遜的父母很討厭威爾遜,認為他將來也許就是一個遊手好閑、沒有出息的壞家夥。父母對他的前程自然也不抱任何希望,從而放棄了對威爾遜的培養,任其搗亂惹事。

當地有一位學識淵博的牧師對小威爾遜很感興趣,他認為威爾遜是個極其聰明的孩子,牧師還對威爾遜的父母說:“威爾遜的淘氣頑皮並不是成心搗亂,他的這種頑皮好奇是出於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時是又得不到適當的引導所致。如果能幫助他定好他的發展誌向,他就會投入到自己的興趣和追求中去。現在的小威爾遜隻是缺乏正確的引導罷了。”

牧師的話,讓威爾遜的父母很受啟發。他們開始轉變對威爾遜的看法。通過細心觀察,他們找到了威爾遜的興趣所在,對他感興趣的問題展開討論,加以引導。威爾遜的命運也隨著父母教育方法的轉變而發生了根本性的轉折,他喜歡上了學習,後來又把成為物理學家當做他自己的誌向,最終實現了他的夢想。

事實上,許多榮獲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在少年時代都是一些“淘氣包”,他們還經常冒出一些奇思怪想,甚至沒少闖禍。因為他們總想做一些別人沒有做過的事情或者實驗,因此由實驗導致的爆炸也非常多。1962年諾貝爾生理學與醫學獎獲得者克裏克,197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庫柏,1981年諾貝爾生理學與醫學獎獲得者休伯爾,1991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恩斯等人,都曾是爆炸事件的“肇事者”。令人欣慰的是,這些科學家的父母並沒有像我們想象的那樣去嗬斥孩子,而是采取一種寬容的態度,既讓孩子從中受到了教訓,又保護了孩子的好奇心和創造意識。

1941年,當15歲的休伯爾在院子裏用砂糖等原料造一顆“炸彈”時,不幸發生巨大的爆炸,導致警車呼嘯而至。緊張的休伯爾擔心父母會責罵自己,但父母並沒有處罰和責罵他,更沒有禁止他繼續做實驗,而是對他說:“既然是做科學實驗,就必須要講科學、要嚴謹,容不得半點僥幸和想當然。”父母的話極大地激發了休伯爾的創造信心。後來。休伯爾專心於科學研究,並以嚴謹的科學態度取得了巨大的研究成果,榮獲了諾貝爾獎。

西方國家很重視對頑皮、淘氣孩子的行為研究,他們認為,頑皮、淘氣、好反抗的孩子,往往有很強的創造能力,也具有堅強的意誌。所以,才能以自己的判斷力去決定事情。

美籍華裔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說:“我想一個家長有一個淘氣好玩的孩子,是幸福而不是一個問題……我認識許多非常成功的人,他們不是乖孩子,而正因為他們不是‘好孩子’他們後來有了大成就。他們的膽子比較大,敢於突破和創新,這確實產生了一些非常成功的人,比如比爾·蓋茨。他們所創造的財富,對整個世界的影響是巨大的。”

沒有一個孩子不淘氣,隻是淘氣程度不同而已。父母要善於從孩子淘氣的行為中去發現孩子潛在的創造性。

孩子在反抗成人時,需要有勇氣、信心和意誌,所以這也間接地鍛煉了孩子這方麵的能力。父母應當容許孩子提出自己的反抗。並對合理的反抗做出回應,對不合理的反抗加以拒絕並做出解釋,孩子才會在頑皮、反抗中學會判斷是非,挑戰權威,並爭取自己的合法權益。

不能總讓孩子事事都聽父母的,過於聽話的孩子往往缺少思考的能力,這樣的孩子性格畏縮,將來會是一個缺乏主見和創造力。

一個小學生,聽老師講蚯蚓有很強的再生能力,即使被截成兩段也可以活下去,並可能分別生長成兩條完整的蚯蚓。小學生很好奇,一定要弄個明白。於是挖來蚯蚓切成兩段,放在窗台上養起來。她母親發現後非常生氣,狠狠打了她一巴掌,並把蚯蚓扔出窗外。

對這個報道,國家教育部一位領導同誌曾經沉重地說:“這位母妻可能沒有想到,她這一巴掌造成什麼樣的後果。我覺得這一巴掌,很可能就打掉一個科學家。”

有時,孩子的頑皮、不聽話可能正是對父母不正確教育方式、方法的一種反抗。有的父母過於壓抑孩子,有個性的孩子當然要反抗。

或用其他方法來反抗父母作為實現自己獨立性的需要和自己意識的體現。有的孩子因父母過於寵愛,自然把父母的話當成耳邊風而不加理睬,有的孩子因父母給孩子提出過高的期望,違背了孩子的興趣和願望,孩子因此進行反抗。

心靈感悟:

對孩子的頑皮、淘氣或反抗,父母應多從積極方麵去思考,要善於看到孩子本質、積極的方麵,借鑒一下他人對自己孩子的看法。從而對孩子的發展方向做出一個正確的估計,然後再加以引導。

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

一位科學家說過:一切智慧的根源在於記憶。根據“用進廢退”的原理,早期教育可以使記憶力發展的時間大大提前。尤其是嬰兒時期,每天重複輸入相同的詞彙,不斷地刺激孩子大腦裏的詞彙庫,可以促使孩子的記憶力迅速發展。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遠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並推動著進步。想象才是知識進化的源泉。”

孩子的想象是非常豐富的,但有不少教師不斷地“規範”著孩子們那富有個性的想象,孩子們被調教得規規矩矩、小心翼翼,不感越雷池一步,成為一個模子出來的複製品。他們那輕靈善飛的想象翅膀,在陳舊教育觀念繩索的捆束下,失去翱翔的自由,漸漸的萎縮、退化,直至喪失功能。

也許,孩子的想象有時候給人的感覺很可笑,或者不切實際,但是成人們是否想過,瓦特正是有了“為什麼蒸汽能把壺蓋頂起來”的思考,才有了後來蒸汽時代的到來;萊特兄弟正是有了“人能否長上翅膀,像鳥一樣在天空中飛翔”的異想,才有了人類飛翔天空的現實……可是看看當今的孩子們,他們的想象力究竟還剩下多少呢?

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在某個學校的考試中,有這麼一個問題:“雪化了是什麼?”這個問題對於稍微有點常識的人而言是非常簡單的,但是老師在後來的閱卷中發現,有一個孩子給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答案:“雪化了是春天。”然而,這個別出心裁的答案被打上了一個鮮紅的大叉,究其原因,它與標準答案不符。

好一個跟標準答案不符!它如同一把堅硬的銼刀,毫不留情地磨掉了孩子們的想象力。但閱卷老師也是言之鑿鑿:這道題目考的就是學生對於物理知識的掌握程度,雪化了當然就是水,雖然這個學生的答案非常有想象力,也很有詩意,但是他的答案與標準答案不符,不管他的想象力何等豐富,我們也隻能給他判錯。

今天,如果父母還相信“想象力比知識更為重要”,那麼就請留意孩子的想象瞬間,並用智慧加以引導吧!

作為父母,應該允許孩子有“奇思妙想”。孩子雖然沒有成人那麼多的知識經驗,但卻可能更富有想象力,因為他們更少固定的“答案”與“思維模式”。想象力成長所需要的土壤是寬容的、放鬆的、自由的與多樣的。因此,如果孩子對一個你早已認為不是問題的問題思考時,請允許他的“奇思妙想”。

留給孩子想象的“空間”,不要限製他們的思維。現在大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周圍有太多相對孩子而“博學”的成人,很多時候,隻要孩子問,成人就會趕快回答,生怕破壞了孩子的“求知欲”,生怕被孩子“看扁了”,結果孩子習慣於得到一個“標準答案”,而懶得去思考,更不要說去想象了。

如果一個人在小時候想象力得不到發展,那麼他非但不能成為詩人、小說家、雕刻家、畫家,而且也成不了建築家、科學家、數學家、法學家。盡管有人認為當數學家和科學家用不著想象,但這是不符合事實的。想象對於任何人都是必要的。

因此,凡是年幼時充分發展了想象力的人,當他遭到不幸時也會感到幸福;當他陷於貧困時也會感到快活。所以說,世界上最不幸的人就是不善於想象的人。

有人認為神話沒有任何價值,予以排斥,但我卻非常歡迎它們。據我觀察,同樣是眺望天空的星星,懂得神話的孩子的感觸與不懂神話的孩子就完全不一樣。另外,由於孩子缺乏社會生活經驗,不懂得善惡的區分。為了讓他們分清善惡,最好的方法就是給他們講述傳說和兒歌。

正統的隻是在學校裏可以學到,可是想象力卻沒有地方可以學。這是一種天生的財富。作為父母不能剝奪孩子的這筆財富,而是要好好珍惜。任何一個孩子都是極具想象力的天才,他們天馬行空、稀奇古怪的想法也許正是想象力的火花。然而,無數充滿奇思妙想的孩子長大後卻成了思想貧乏的人,對此父母和老師應負有一定的責任。

想象是人特有的才能,是人智慧的生命線,它不僅引導人發現新一的事物,探索新的奧秘,而且激發人做出新的努力,看到可能帶來的未來結果,因此,想象也是人一切希望和靈感的源泉。

當然,想象也是人的一種思維活動,它能對人腦中已有的表象進行再創造,從而創造出新的形象。無論多麼神奇、古怪的想象,都必須建立在已有信息的基礎上。想象在發明創造中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直接推動了人類的進步。

馬可尼發明了無線電,是驚人想象的實現。這個驚人想象的實現,使得航行在驚濤駭浪中的船隻一旦遭受到災禍,便可利用無線電發出求救信號,由此拯救千萬生靈。

電報在沒有被發明之前,也被認為是人類的想象,但莫爾斯竟使這想象得以實現了,電報一經發明,世界各地消息的傳遞,從此變得非常便利。

萊特兄弟在發明飛機之前,就經常想象自己能夠騎上一隻大鳥飛向天空,結果,經不斷努力,他們終於發明了飛機,實現了坐上“大鳥”飛上天空的夢想。

斯蒂芬孫通過想象發明了火車機車,使人類的交通工具大為改觀,人類的運輸能力也得以空前地提高。萊特兄弟通過想象發明飛機,實現了人類長久以來想飛越歐洲大陸的夢想。

著名理論物理學家、196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蓋爾曼說:“作為一個出色的理論物理學家,想象力很重要。一定要想象、假設.也許事實並非如此,但是,這樣可以使你接著往前研究。”

著名的法國作家巴爾紮克一拿起筆來寫作,就像著了魔似的,常常對他要寫的東西達到產生幻覺的地步。

有一次,一個朋友到巴爾紮克的家去。他敲了敲門,聽見巴爾紮克好像正在和什麼人激烈地爭吵:“你這個惡棍,我要給你點顏色瞧瞧!”這個朋友急忙推門進去,看見屋裏隻有巴爾紮克一個人。原來巴爾紮克在痛罵作品中一個他正在揭露的人物的卑劣行為。

又有一天,另一個朋友去看望巴爾紮克。突然,巴爾紮克走到他麵前,激動地痛斥說:“你,你,使這個不幸的少女自殺的就是你!”他的朋友大吃一驚。原來,巴爾紮克所說的少女是他正在寫的一部小說中的人物。

再比如,唐代大書法家張旭,看了舞蹈家公孫大娘輕盈的舞姿、矯健的步伐、飛快的劍法,不禁如醉如癡,產生創造想象,把舞蹈神韻改造成書法神韻,創造了名垂千古的“張草”書體。著名音樂家貝多芬受到一位盲姑娘的感動,在靜謐迷人的月夜,他想象自己麵對月光下的大海,大海時而水平如鏡,時而波瀾壯闊,由此創作了世界名曲《月光奏鳴曲》。

對於軍事家、企業家等人來說,想象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天,劉邦想試試韓信的智謀,他拿出一塊五寸見方的布帛。對韓信說:“給你一天的時間,你在布帛上盡量畫上士兵,你能畫多少兵,我就給你帶多少兵。”旁邊的蕭何很是為韓信著急,誰知韓信卻毫不遲疑地接過布帛走了。第二天,韓信按時交上了布帛。劉邦一看,一個兵也沒有,但是卻不得不佩服韓信的智謀。原來,韓信在布帛上畫了一座城樓,城門口戰馬剛露出頭來,一麵“帥”字旗斜出,雖未見一個士兵,但是卻可以讓人想象到城樓後的千軍萬馬之勢。於是,劉邦就將兵權交給了韓信。

一般來說,想象包括無意想象和有意想象。無意想象是無自覺目的,不需要付出努力的一種想象。例如,隨著別人的講述而不由自主地想象故事情景,看到天上的雲朵而想象那是什麼動物在奔跑等。有意想象是有自覺目的,需要人做出一定努力的想象,它是人智力的一部分,能直接促進人智力的發展。例如,按老師的要求,想象地球怎樣繞太陽旋轉,月球怎樣繞地球旋轉;想象三個平麵怎樣相交於同一條直線等。無意想象的極端是夢;有意想象的極端表現就是科幻小說中的人物和故事情節的安排。

有意想象又包括再造想象、創造想象和幻想。再造想象是根據詞的表述或條件的描繪(圖樣、圖解、說明書等),在頭腦中形成這一事物的形象。例如,畫家、演員根據《西遊記》這部書中對孫悟空、豬八戒、唐僧等人物形象的語言描繪將其再現於圖紙和舞台上,靠的是再造想象。創造想象的特點是不依據現成的描述而獨立地創造出新的形象,《西遊記》的作者吳承恩及其以前的民間藝人對人物的塑造靠的是創造想象。幻想在《新華字典》中的定義為:以社會或個人的理解和願望為依據,對還沒有實現的事物有所想象。各種科學幻想小說就是這樣一種形式的文學體現。例如很多文學作品中的“外星人”等。

心靈感悟:

年幼的孩子。通常具有豐富的想象力。當你的孩子第一次向你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問題時,一定要認真對待,說不定這就是他們走上成功之路的開始呢。

挫折教育

適當的讓孩子受些挫折,對孩子是非常有好處的。經曆過挫折的孩子往往會變得更加堅強,勇敢。麵對問題時,不再懦弱不前,而是會勇敢的麵對。

人生起起伏伏,會麵對許多挫折和失敗,麵對這些要許多的勇氣和良好的心理素質。而讓我們擔心的是我們的下一代,尤其是各方麵表現優秀的學生,父母、老師都嗬護著,每天都過著小皇帝小公主一樣的生活,像生活在溫室的小花,禁不起風吹雨打。假如他們遇到了挫折該怎麼辦呢?

“滴水成河,聚沙成塔”,要教育培養孩子對挫折的承受能力也非一日之功。這需貫穿於整個成長過程中,從小就要重視,從點滴細微小事抓起,不少父母錯認為孩子幼年時尚不懂事,挫折教育得待長大些才可行之。對幼兒作耐受挫折的理論說教,他們確實難以領會。但在生活實踐中讓他們經受鍛煉考驗,那卻是事半功倍的挫折教育。如幼兒不慎跌倒,是讓他強忍著痛自行爬起,還是由成人好言安慰著扶起?當孩子間發生爭吵糾紛時,是讓他們自行調解緩和矛盾,還是由成人介入作評判處理?這不同的方法中,就隱含著對孩子不同的教育,前者是讓孩子自行化解挫折,後者卻使孩子學會依賴於他人。

“挫折教育”其實就是使孩子不僅能從外界給予中得到快樂,而且能從內心激發出一種自尋快樂的本能。那父母應該如何培養孩子的抗挫能力呢?

首先,父母要樹立挫折教育意識。許多父母都認為,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應該對孩子保護有加。這種觀念直接影響了孩子。其實,一個人受點挫折,尤其是早期受一些挫折,很有好處。家長應正確看待挫折的教育價值,把它看成是磨煉意誌、提高適應力的好方法。

其次,父母要有意地給孩子設置一些挫折障礙。對孩子來說,在成長的道路上難免要遇到苦難、阻礙,如果孩子平時走慣平坦路、聽慣順耳話、做慣順心事,那麼一旦他們遇到困難,就會不習慣,從而束手無策,情緒緊張,容易導致失敗。所以父母不妨在平時學習和生活中有意地給孩子設置些障礙,或對孩子的要求說“不”,以此給孩子“加點鈣”。

第三,父母要鼓勵孩子克服困難和挫折。有的孩子在逆境中易產生消極反應,往往會垂頭喪氣,采取退避的方式。要改變這種現象,就必須在孩子遇到困難時,教育孩子勇敢麵對挫折,向困難發起挑戰。例如,當孩子登山怕高、怕摔跤時,就應該鼓勵孩子說:“別怕,你行的!摔一跤算什麼?”當孩子一次次戰勝困難時,他們便會增添勇氣,激起戰勝困難的願望,害怕的心理就會消失,自信心就會增強,抗挫折能力也就培養起來了。

第四,在孩子失敗後,要溫情地鼓勵孩子。生活中的不如意太多了,對孩子來說,家人的溫情與支持是信心的來源。人是有感情的動物,我們多麼希望孩子能一切順利,但是挫折卻像影子一樣跟隨著孩子的一生,我們隻好把它當作生活裏正常的一部分,以一顆平常心去對待。因此,當孩子麵對挫折的時候,父母更應看重孩子的心靈,用溫情去溫暖孩子,對孩子進行引導,避免挫折對孩子的心靈造成傷害。

第五,引導孩子多讀一些偉人傳記。讀得多了,就感覺到人生的過程就是不斷戰勝困難、戰勝挫折的過程。和偉人比起來,我們遇到的困難和挫折實在算不了什麼。偉人是在大海洋裏與大波大浪搏鬥,而我們的挫折,真的像在公園裏劃船時遇到一點小浪。

應為孩子提供獲得成功的機會。要根據孩子的個性特點、能力水平提適當的要求,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通過成功自我激勵,體驗成功的喜悅,獲得信心。再根據孩子實際水平,設置一些經過努力能夠克服的困難,使孩子在克服困難中不斷前進,正視“挫折”。

另外,不管什麼原因,當孩子不能麵對挫折時,父母應以樂觀的情緒感染孩子,如“唷,這點小事,怕什麼,讓我們一起來想辦法。”鼓勵孩子自己動腦動手克服困難,不斷提高抗挫折能力。

不經曆風雨,怎能見彩虹,隻有勇於麵對挫折的孩子,才能在競爭激烈的生存環境下頑強的生存下去。樂觀的孩子不是沒有痛苦,而是能很快從痛苦中解脫,重新振奮。父母和家長應認真培養孩子在“黑暗中看到光明”的自信心和技巧。“挫折教育”說白了就是使孩子不僅能從別人或外界的給予中得到幸福,而且能從內心深處激發出一種自找幸福的本能。這樣在任何挫折麵前才能泰然處之,永遠樂觀。

心靈感悟:

挫折與困難是孩子的另外一個老師,他的麵目嚴厲,但教給孩子們的卻是必不可少的東西。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