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孩子培養成天才——奇 跡(1 / 3)

笨孩子培養成天才——奇 跡

牛頓曾經是被人瞧不起的“差等生”;愛迪生曾經是不受老師歡迎的“糊塗蟲”;達爾文更是個愛“說謊”的“討厭鬼”……那麼,是什麼樣的奇跡改變了這些孩子,使他們成長為聞名於世的科學家?

良好的環境有助於成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教育好子女,把子女培養成人,給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使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習慣,做父母的責無旁貸。

優良的家庭風氣,是良好家庭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有效的教育手段,對孩子有重要的影響作用。樹立良好的家風,要求家庭成員有良好的論理道德觀念,要形成和睦互助、敬老愛幼、謙讓有禮、積極上進、努力學習、誠實守信、熱愛勞動、勤儉持家的好風尚。

俗話說:“3歲定終生。”一個人的認知能力在生命早期就逐漸形成,而這也會在無形中影響他們將來的學識多寡、事業發展,甚至健康狀況。盡管對於決定這些的是基因還是環境,科學家們還有一定的爭議,但是環境對人的影響作用卻是毋庸置疑的。

在研究中,哈佛大學的社會學家們對芝加哥郊區2000名6歲至12歲的兒童,進行了長達7年的分析研究,並總結了影響孩子智商的“幾種不利因素”,包括福利狀況、家庭收入、失業、單親家庭、種族成分和孩子數量。結果發現,在良好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孩子學習成績更好,智商也相對更高。這裏的良好環境,主要指家庭的物質生活狀況良好、父母和睦、子女和諧。

因此,為了孩子美好的將來,在給他們物質支持的同時,也要給予他們一個和諧的家庭氛圍。

每個孩子的個性發展與形成,取決於他所處的環境的影響,這裏所說的環境,主要是指家庭環境和地區環境。

家庭環境的影響往往會對一個人的命運產生決定性的作用,這一點已成為共識,但人們往往忽視了地區環境的影響,其實地區環境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對孩子行為的培養、性格的形成有著極其重大的意義。

一般來說,孩子是在家庭裏受父母的撫育而長大成人的,但是其成長卻與周圍的社會環境非常有關。一直在家庭裏同母親和奶奶遊戲的嬰幼兒,當很快到能夠同附近的小朋友一道玩耍,或者能夠上幼兒園時,其生活範圍就會更加擴大。由此,就會給孩子的成長發展以極大影響。

不僅是孩子,父母也會由於孩子的緣故與一向沒有交往的鄰居等互相接觸而成為知己。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說孩子是起到了連接家庭和社會的紐帶作用。

當然,也有不少像在農村所看到的那種本來與近鄰的關係就好,是通過大人的友情關係使孩子們建立了友情的情況。

總之,家庭和所處的環境,或多或少都要發生一定的關係。而且這種關係如何,對孩子的人格形成有相當程度的影響,孩子既不會像在真空管裏那樣隻是在家庭的小圈子裏生活,也不會像魯濱遜漂流那樣去生活,他們從出生之日起就與社會環境結成了一定的關係。

特別指出的是,這裏所說的地區環境,並不是指山地或者海邊之類的地理環境。同時,也並不是指由風雨、寒冷、山川之類的自然和自然現象所構成的自然環境。與家庭和孩子結成了一定關係的地區環境,是指社會角度方麵的地區社會或共同社會。

毫無疑問,地區環境是由地理條件、家庭、職業以及其他條件所形成的某種社會性的環境,它構成了地區社會的生活環境。

而且,作為生活環境的地區社會是具有各種社會特征的。作為其特征的特定製度、習慣、生活方式和價值觀等越是標新立異其地區環境就越具特色。

因此,孩子在具有怎樣的地區環境的家庭裏生活,這對其成長,特別是對其性格的形成是有著重大意義的。

在選擇家庭以外的地區環境時,父母是選擇的主體,母親用她特有的敏感與細心,更是選擇的決定者,一般說來,在選擇地區環境時要遵循以下原則:

首先,是地區環境中人的選擇。這又可分為兩個方麵,其一是與孩子同齡人的選擇;其二是與孩子不同齡人,也就是對大人的選擇。

與孩子的同齡人,如孩子的玩伴、同學也是影響孩子的一大因素,除了父母,孩子與他的玩伴和同學相處的時間最長,一同玩耍或是一同學習,在這過程中,孩子的夥伴的言行舉止不可避免地就會影響到他們,我們經常看到幾位要好的夥伴其行為與性格極其相似,也就是這個道理。因此,要注意與孩子相處的同齡人的選擇。相比之下,孩子身邊的其他大人對孩子的影響就不是很明顯,但這種影響仍然存在,一個品格高尚的長輩會對孩子的個性發展起著良好的引導和熏陶作用。因此,這一點也不容忽視。

其次,就是地區環境中非人因素的選擇。這主要包括地區環境中的文化氛圍、社會風氣等等。一個良好的文化氛圍,會對孩子的修養有所促進,一個良好的社會風氣,也會對孩子各種優秀品質的培養起著促進作用。

特別指出的是,地區環境中非人環境對孩子的影響是隱性的、細微的,比起人的影響來說不容易被察覺,這就更需要母親去發現,去利用周圍環境的有利因素,幫助孩子走上健康成長之路,這一點,我國古代戰國時期的大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孟子的母親擇鄰而居的故事,就很能說明問題。

孟子三歲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

起先,他家住在離葬死人的地方不遠。孟子小時候很淘氣,看見人家出殯,他認為好玩,跟著去看熱鬧。他的母親看見兒子這樣貪玩,很為兒子的前程憂慮。她想,搬搬家,兒子也許就不會玩了。

於是,她把家遷到了一個集市的旁邊,誰知不久,孟子又跑到集市上玩去了,常常玩到天黑還不回家,母親勸說了多回,孟子都把她的話當作耳邊風,每天吃過飯就往集市上跑。

孟子的母親沒有辦法,隻得又一次搬了家。這一次,她吸取了前兩次的教訓,把家搬到了學堂的附近。每天,學堂裏朗朗的讀書聲傳到孟子的耳朵裏,他好奇地跑去偷偷地看看,他發現先生在學堂裏給學生講些自己過去不知道的事情,覺得特別有趣,孟子非常羨慕他們。不久,孟子的母親驚奇地發現,兒子的舉止文明了,對大人也有禮貌了,她認為這次搬家是搬對了。如果沒有孟母的搬家,孟子可能會一直沉溺於玩耍之中,就不可能成為大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

誠如貝多芬所言:“我們應該記住這一點,給孩子提供一個充滿美德和善行的成長環境。把美德、善行推薦給你的孩子們,能給人們帶來幸福的隻有它,而不是財富。”

心靈感悟:

家庭以外的地區環境對孩子的成長是多麼的重要,而環境的選擇需要父母特別是母親的細心與慧眼。

天才源於後天的培養

首先,父母應當為孩子提供一個充滿讀書氣氛的家庭環境。例如:父母以身作則,在勞動之餘、閑暇之時看書閱讀,讓孩子從小受到熏陶,在這樣的環境中受到潛移默化而對書籍產生興趣。

其次,為孩子提供各種閱讀材料,如:圖畫書、童話故事書、兒歌等書籍雜誌,內容可豐富一些,範圍可廣泛一些。另外,路標、店名、廣告標語、簡單的玩具說明書都可作為孩子的閱讀材料。

最後,從孩子稍能聽懂母親說話時,父母就要開始給孩子讀故事書、念兒歌,接著就讓孩子試著跟讀,經過多次練習,孩子就能背出故事,並能將背出的故事與圖書上的文字對應起來。慢慢地,孩子發現自己能讀書了,他就會對讀書產生興趣。隨著識字量的增加,孩子就能自己閱讀那些有趣的圖畫書。

不要胡亂給孩子灌輸術語和公式,而要誘導他們自由地發揮出天才潛在的能力。而對於孩子來說,最佳的誘導方式當然是做遊戲。

孩子在遊戲中能學到多少知識、發揮出什麼樣的能力,是怎麼想象都不過分的。遊戲是所有動物的本能,在遊戲中,孩子的各種潛藏的天才會一一被激發出來。塞德爾茲對兒子的教育都是采取遊戲的方式進行的,針對孩子的各種潛能,他為兒子設計了五花八門的遊戲,比如繪畫遊戲、音樂遊戲、造型遊戲、語言遊戲、表演遊戲、智力遊戲、創造性遊戲、體育遊戲等等,盡力使兒子的潛能無一遺漏地發揮出來。

語言智能是指語言理解及表達能力,也泛指演說、書寫、解釋、修飾、記憶等方麵的能力。有較強語言智能的孩子表現為擅長運用口頭及書麵語言,喜歡口語或書寫的辯論方式。他們喜歡聽別人朗讀、講故事,聽相聲,喜歡提問(特別喜歡問“什麼”和“為什麼”),熱衷於與任何一個能成為他聽眾的人對話,永遠也不會滿足於簡短的答案。他們還喜歡閉上眼睛,在腦海中幻想他們所聽到的景象。

培養孩子的語言智能,家長可以和孩子玩玩字詞遊戲,做做各種填詞遊戲和感興趣的字謎;可以用錄音機錄下一段話,然後讓孩子聽這段錄音,以修正他的音色、音調和語法;常常與孩子談論事情或心事,引導孩子把自己的想法或意見表達出來;培養孩子學習另一種語言。

數學邏輯智能是運用邏輯和科學的方式思考的能力,也就是歸納、分析、推論、概括、計算、假設的能力。有較強數學邏輯智能的孩子,比較喜歡數學或科學類的課程,常常自己提出問題尋求答案,喜歡尋找事物的規律,對新的學科發展比較感興趣,喜歡發現別人言談行為的邏輯性缺陷,喜歡下棋或思考性的玩具。

培養數學邏輯智能有不少有趣的方法:玩利用謀略和邏輯的遊戲,如國際象棋、跳棋、多米諾骨牌等;誘導孩子對事件、故事、電影提出想法和批判;觀看電視中有關科學和數學的教學節目,或參觀科技館、天文館等場所,對科學問題展開思考及問答;買一套百科全書,充分利用其中的知識對孩子進行訓練;家長可以經常跟孩子玩帶有數字的遊戲,並利用生活中的各種機會來教孩子數學。

視覺空間智能是指能準確地看到周圍影像,並留意細節的能力。多用圖像記憶、應用觀察來理解,專注力佳,比較喜歡觀察。有較強視覺空間智能的孩子,傾向於運用圖像思考,喜歡畫畫、勞美活動、想象遊戲、視覺遊戲等。

在這方麵欠缺的孩子,可以多玩拚圖、魔方、迷宮等需要想象力的遊戲;多練習看地圖,辨識方位;家長要鼓勵孩子將思維應用畫圖展現,使別人了解他所要表達的意思;每天花幾分鍾觀察四周,享受各種細節,如陽光照射的角度、各種設施的形狀或其他任何能吸引目光的事物;多參加藝術性活動,如畫展、雕塑展等;最好能幫孩子布置一個色彩協調、美麗的生活環境,為他們提供足夠的視覺刺激;讓孩子用不同色彩的筆畫圖畫、寫筆記,或是用不同顏色的紙、卡整理筆記,讓色彩引導孩子的記憶線路。

許多人隻讓自己的孩子學習一門知識,他們認為學得太多就達不到良好的效果。然而,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其實,各種知識都是有聯係的,它們之間存在著某種相互影響的關係。僅學一門,隻能使孩子的視野局限在狹小的範圍之中。

報紙上曾報導了“神童”尼斯爾的事跡。這個隻有6歲的孩子在繪畫方麵有超人的天賦,能準確地描繪人體,並對人體結構以及光影都有極準確的把握,人們都在沸沸揚揚地談論著這個偉大的天才,幾乎都異口同聲地斷定這個孩子將會是一名藝術大師,因為他隻對繪畫有很高的天賦,在其他方麵卻很平庸,這足以說明他的天賦是先天性的。

這件事引起了一個教育學家的注意,一天,這個教育家訪問了這個孩子以及他的父親。

孩子的父親對教育家的到來感到很高興,一再誠懇地要求教育家指導他的兒子。

尼斯爾的“畫室”牆壁上掛滿了各種畫作和裝飾品,房間的地板上擺放著各種各樣的石膏模型,一幅巨大的人體解剖圖高掛在最主要的一麵牆上。有一個身材矮小的男孩在畫架前坐著,他便是尼斯爾。

孩子的父親拿出許多參展證書和獲獎證書說:“這些都是尼斯爾的。”這是兒童美術大賽的參展證明,有區域性的,也有全國性的。

但教育家卻發現尼斯爾始終坐在那兒一動不動,兩眼無神而茫然地盯著前麵的牆壁。

他奇怪地問這位父親:“尼斯爾在幹什麼?”

這位父親說:“他一定是在思考。”

“思考?為什麼一定要以這種方式思考?”

“恕我直言,報紙上的那些報道並不完全真實,他們說我兒子的才能來自於天賦,我可不這樣認為。正如您所說的那樣,孩子的才能來源於後天的教育,我對此是深信不疑的。所以,我為了讓兒子成為一名偉大的畫家,一直對他要求很嚴。你也看見了,他無時不在考慮繪畫的事,可以這樣說,他的那些成績完全來自於努力和勤奮。”他解釋道。

“那麼,除了繪畫以外,尼斯爾還在學習什麼?”

“繪畫已經占用了他所有的時間,不可能再學其他的東西。何況,我認為隻有用心一處才能有所成就。既然想成為畫家,那麼就應該有所犧牲。”

他這樣一說,教育家才明白了為什麼尼斯爾會有那麼一種古怪的表情。可以毫不客氣他說,他的那種表情完全是白癡的表情。事實上,這個孩子在父親長期的“強行教育”下,已經變成了隻會畫畫的機器,幾乎對其他的事一竅不通,他既不會認字也不會書寫,更談不上有其他的愛好。尼斯爾所受到的教育完全是舍本求末。教育家判定,他不可能成為一個真正的藝術家。

果然,幾年後尼斯爾的“天才”便不複存在了,人們也沒有見到他們所期望的這位“天才”有任何的成就,他的才華就這樣過早地夭折了。

一個小學校長在他的校園裏巡視,當他走到教學樓後麵一條正在鋪築水泥的小路前時,他發現還沒有完全凝固的水泥麵上有兩隻玻璃球。他繞過去,盡量靠近那兩隻玻璃球。他想,一定是孩子們在課間玩耍時一不留神兒把玻璃球彈到了這裏,如果現在不趕快把它們摳出來,等水泥完全凝固了,那玻璃球就成了永遠的鑲嵌物。他彎下腰,準備伸手去摳玻璃球。突然,有兩個男孩吃吃地笑著,手拉手從他身邊飛快跑過,跑出幾十米後,又警覺地回頭,似乎是擔心會遭到校長的批評。校長愣了一下,猛地意識到了什麼,他擺擺手,示意那兩個男孩過來。

男孩吐著舌頭不情願地走過來,手緊緊捂著口袋。校長微笑著對他們說:你們能不能借給我一樣東西?倆人齊聲問:什麼東西?校長說:你們口袋裏的東西——玻璃球。兩個男孩驚訝萬分,低著頭,不敢迎視校長的目光。口袋裏一陣脆響之後,十多隻玻璃球交到了校長手裏。

校長俯下身子,像個淘氣的孩子,把玻璃球一隻一隻按到了水泥路麵上。兩個男孩連忙向校長認錯,承認原先那兩隻玻璃球是他倆按進去的,並表決心說“再也不敢了”,校長聽了爽聲大笑起來。他說:“為什麼要認錯呢?我表揚你們兩個還怕來不及呢!你們看,水泥路麵原本多麼灰暗、多麼單調,但是,鑲上了幾個玻璃球就顯得多麼精神、多麼漂亮,告訴你們的同學,讓大家把玩過的玻璃球、小貝殼、彩石子全都拿來,砌出你們自己喜歡的圖案——心形、圓形、三角形,什麼圖形都可以,咱們要把這條路鋪成一條五彩路!”……

多少年過去,當年的孩子又有了孩子。當他們滿懷信任地將自己的孩子再度送進自己的母校時,總忘不了牽著孩子的手,帶他們來走這條五彩路。那些美麗自由的圖案附著少年花樣的夢想,被一條緞帶般的甬路闡釋得很具體很透辟。不再年少的心澎湃著,激蕩著,在分享不盡的一份包容與睿智麵前,再一次領受了生活的美好,再一次吸取了奮進的力量。

學校應該成為一個能包容孩子五彩夢想的樂園,而不是刻板單調。

心靈感悟:

片麵的教育隻能讓孩子拚命地學一樣東西,將全部的寶貴童年都一門心思地集中一處,這樣做的結果當然是能夠在某一領域取得突出的成績,但在其他方麵卻猶如白癡。難道,這樣的孩子能夠稱得上“天才”嗎?如果是那樣的話,隻能說明這是人們對天才一詞的誤解。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古人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在好的環境生活,有利於自己的發展。結交朋友也是一樣,多和比自己優秀的人來往,更有助於青少年成才。朋友,對我們就像讀書一樣。真正的朋友總不忍坐視我們的頹喪,而時常鼓勵我們,使我們增加勇氣。

假如腳上的一隻襪子臭了,另一隻襪子沒有理由不臭的啊。假如和幾個誌同道合的朋友在一起,即使你的行為不怎麼好,但這些都隻是暫時的,因為在你的朋友潛移默化下,不久的將來,你一定也會變得高尚的;假如和許多行為、舉止十分卑鄙的人在一塊,不用說,不過多久,你做事和說話就會和那一幫人相似。這說明環境,它能改變人的一切。

孔子說:小時候培養的品格就像是生來就有的天性,長期形成的習慣就像是完全出自自然。人的性情本來很近,但因為習染不同便相差很遠。所以對自己的習染不可不謹慎呀。

人的一生看似和許許多多的人在打交道,但彼此多為匆匆過客,真正讓你投入精力或讓你傷腦筋的,其實也就是你身邊的那幾個人,是他們影響著你的利益得失,左右著你的思想感情。你整天琢磨的對象,耗費的精力,也隻不過是在這幾個人的身上。

無論你的圈子有多大,真正影響你、驅動你、左右你的,一般不會超過八九個人,甚至更少,通常情況隻有三四個。你每天的心情是好是壞,往往也隻有跟這幾個人有關,你的圈子一般是被這幾個人所限定的,所以更要慎重選擇你身邊的朋友。

人是永遠要和最近的事物打交道的因為,你和他們的關係往往也是致命的。比如在你的圈子裏,本來大家看似一莫一樣,不分彼此高低,都是朋友,可是一旦有誰突然被提升、被獎勵、被重用,最讓人牽動人新的,很有可能就是你或是你身邊的那些朋友。

也就是說,與你關係最緊密的人,也是最先導致你是否快樂還是痛苦的原因。你的生活永遠都是被這幾個人所牽扯著的,你的許多想法也一定是和這幾個人有關。你每天要怎樣行事,怎樣說話,怎樣考慮問題,往往也是針對這幾個人的。總之,是這幾個人深深影響著你的生活。你琢磨的大部分事情,都是和他們有關。甚至可以說,你日夜不停的琢磨著的世界,其實也隻是由這幾個人所組成的世界。

因此,有時他們可能會對你產生良性影響,也可能是對你妨礙最大的人。你生活中的許多調整,許多安排,包括你的言談舉止,不得不說是常常為他們而設計的,反過來的,通常也是這幾個人決定著你的生活。一個舉止行為優雅大方的人,他周圍的人也一定不會差到哪兒去。因為人和人之間是會互相影響的。

所以孟母才會擇鄰而處,所以古人才會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因為人太容易受周圍環境的影響,而隨波逐流了。如果無法控製自己的行為,那麼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周圍的人的行為來影響自己,人總是喜歡模仿別人的。

從前有隻狼,它的脾氣與眾不同,不像其他狼那樣隻在森林裏覓食,而是專門到附近的村子裏偷東西吃。

有一天,這隻狼悄悄溜進村裏,遇見一隻看門貓,就勾引它說:“你要是跟我到處去玩,可以得到許多好吃的東西。”

貓聽了,歎了口氣說:“唉,我在這個主人家裏,飯也吃不飽,也沒啥樂趣。好吧,我跟你走。”

貓跟著狼離開了家,剛出村,貓問狼:“我們現在到哪兒去?”

狼回答說:“我帶你到前麵的村子裏去吃雞吃鴨。”

貓十分高興,流著口水對狼說:“給我一隻雞吃吧,我有生以來還沒嚐過雞肉。”

狼聽了哈哈大笑說:“你想吃幾隻都行,隻要你幫著我逮雞。”

“到哪兒去逮?”

“前麵村裏。”

狼把貓帶到前麵的村子,對它說:“我們趁黑摸進去,別讓人發覺。”

“雞在哪兒?”

“在雞窩裏。”

“是農民養的雞嗎?”

“是。”

“怎麼能去偷呢?”

“為啥不能?”

“農民會把我們打死的。”

“不用怕,我偷他們10多隻雞,從來都沒挨過打。”

“怎樣才不會挨打?”

“必須趁農民發覺之前,當他還沒有跨出屋子,就得趕快逃跑。”

“抓著雞就跑嗎?”

“是的。你能行嗎?”

“抓雞倒不成問題,就怕別的時候不一定行……”

“為什麼?”

“不曉得往哪裏跑。我不熟悉這個村子的路。”

“往森林裏跑就成。何必這樣蠢,你跟在我後邊好了。”

這樣,狼帶著貓躡手躡腳來到雞舍跟前,狼打開門,低聲對貓說:“跟我進來。”

狼和貓剛邁進雞舍,腳就踩到農民事先布置好的捕獸器上,狼和貓嚇得大叫一聲,拚命掙紮。房主人聽到響聲,點起火把來看,見是狼和貓。

農民對他的妻子說:“你看,貓跟狼在一起來的,這麼可愛的貓,同樣也會變成小偷。”

交友一定要慎重,本性雖然不是壞人,要是經常跟一些壞人在一起,難免會受到影響,做出跟壞人一樣的事情,或許不是自願的,或許是因為無知,但事情做了就無法改變。

要和人相識,並不像通常所想象的那麼困難,就是要結交地位較高的人也如此。尤其是年輕人,可以無所顧慮地和地位較高的人親近。

美國有一位名叫阿瑟·華卡的農家少年,在雜誌上讀了某些大實業家的故事,很想知道得更詳細些,並希望能得到他們對後來者的忠告。

有一天,他跑到紐約,也不管幾點開始辦公,早上7點就到了威廉·亞斯達的事務所。

在第二間房子裏,華卡立刻認出了麵前那體格結實,長著一對濃眉的人是誰。高個子的亞斯達開始覺得這少年有點討厭,然而一聽少年問他:“我很想知道,我怎樣才能賺得百萬美元?”他的表情便柔和並微笑起來,倆人竟談了一個鍾頭。隨後亞斯達還告訴他該去訪問的其他實業界的名人。

華卡照著亞斯達的指示,遍訪了一流的商人、總編輯及銀行家。

在賺錢這方麵,他所得到的忠告並不見得對他有所幫助,但是能得到成功者的知遇,卻給了他自信。他開始仿效他們成功的做法。

又過了兩年,這個20歲的青年成為他學徒的那家工廠的所有者。24歲時,他是一家農業機械廠的總經理,為時不到5年,他就如願以償地擁有百萬美元的財富了。這個來自鄉村粗陋木屋的少年,終於成為銀行董事會的一員。

華卡在活躍於實業界的67年中,實踐著他年輕時來紐約學到的基本信條,即多與有益的人相結交。會見成功立業的前輩,能轉換一個人的機運。

懷特是美國印第安納州小鄉鎮上的鐵道電信事務所的新雇員。16歲時他便決心要獨樹一幟。27歲他當了管理所所長。後來,先是西部合同電信公司,接著成為俄亥俄州鐵路局局長。

當他的兒子上學就讀時,他給兒子的忠告是:“在學校要和一流人物結交,有能力的人不管做什麼都會成功……”

你也許會覺得這句話太武斷了,但是,請別誤會,把有能力的人作為自己的榜樣並不可恥。朋友與書籍一樣,好的朋友不僅是良伴,也是我們的老師。

薩加烈也說了同樣的話:“如果要求我說一些對青年有益的話,那麼,我就要求你時常與比你優秀的人一起行動。就學問而言或就人生而言,這是最有益的。學習正當地尊敬他人,這是人生最大的樂趣。”

不少人總是樂於與比自己差的人交際。這的確可以得到自慰。因為,在與友人交際時,能產生優越感。可是從不如自己的人當中,顯然是學不到什麼的。而結交比自己優秀的朋友,能促使我們更加成熟。

我們可以從劣於我們的朋友中得到慰藉,但也必須獲得優秀的朋友給我們的刺激,以助長勇氣。

大部分的朋友都是偶然得來的。我們或者和他們住得很近,因而相識;或者是以未曾預料的方式和他們相識了。結交朋友雖出於偶然,但朋友對於個人進步的影響卻很大。交朋友宜經過鄭重地考慮之後再決定。

心靈感悟:

事業成功的人,有賴於比自己優秀的朋友,不斷地刺激自己力爭上遊。青少年要想立誌成才,也必須不斷地結交優秀的人才,以此來勉勵自己、激勵自己不斷取得進步。

成功靠的是勤奮

成功是“百分之一的靈感,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對人的成長而言,勤奮所起的作用遠遠大於天賦。

成功靠的是什麼呢?有人說成功靠靈感,有人說成功靠運氣。我認為成功是靠勤奮得來的。

成功是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和百分之一的靈感得來的。愛迪生就是因為有了堅持不懈的信念與不怕辛苦,不怕流汗的精神才有了這樣偉大的成就,而他在背後流了多少汗,受了多少苦,也隻有他自己才知道。

俗話說:“師傅領進門,學藝在自身。”學習是一個很艱難的過程,單單是靠按部就班的課堂學習,是永遠不夠的。魯迅在學習時代,一直堅持做讀書筆記,為我們留下了大約1000萬字的寶貴的知識財富,從而成為文學大師,一代風範。

還有一句古話叫做:隻要功夫下的深,鐵杵也能磨成針。隻要我們下的功夫深,無論再難到達的地點最終還是可以達到的。但如過我們沒有下苦功夫,就算再簡單的事也很難做到。

在艱難的人生道路上,遇到失敗,別灰心,莫喪氣,要振作,要奮鬥。失敗是暫時的,鼓起勇氣,成功就在前麵。

想要成功是絕對離不開勤奮的,再聰明的天才,也是非常勤奮的人。勤奮可以讓普通的人變聰明,但是懶惰可以讓聰明的人變愚蠢。

在南朝時,有個齊人叫顧歡。他非常聰明,六七歲時就能推算四時節氣和六十甲子。鄰居們都誇他,說他長大一定會有出息。

有一年秋天,稻穀熟了,爸爸讓小顧歡去看稻田,還特意囑咐他:“可別讓麻雀把稻子給吃了。”小顧歡滿口答應,還沒等爸爸說完,就一溜煙跑了出去。他來到了稻田邊,那金燦燦的稻子在陽光的照耀下,象一粒粒金豆子。在稻田上空有一群麻雀。小顧歡見麻雀嘰嘰喳喳怪好玩兒,突發奇想,坐在田埂邊寫起了《黃雀賦》。

晌午,爸爸來叫小顧歡回去吃飯,看見稻田裏的稻子被麻雀吃掉了一大半,原先鼓鼓的穀粒,刹那間變成了空殼兒,稻杆東倒西歪的。爸爸火冒三丈,破口大罵:“你瞧瞧你,稻子都快給麻雀吃光了,你在幹什麼?”小顧歡戰戰兢兢地回答:“我……我在寫《黃雀賦》呢!”“哦?《黃雀賦》?讓我看看。”爸爸說。小顧歡用發抖的小手把寫的文章遞給爸爸。爸爸看了看,歎了口氣,說:“可惜我們家窮,不能讓你讀書啊!”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