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不需要施舍的,他需要的是更重要的東西。成年人應該重視孩子這塊內心最重要的部分,他將是孩子長大成人後最重要的一筆財富。
可憐天下父母心,的確,父母為我們付出了很多,但是,這也不能成為父母能夠任意損傷孩子自尊心的理由。成年人需要受人尊敬,而作為孩子也同樣需要。
一個孩子是不是有尊嚴,不取決於家裏物質條件的好壞,而在於他們生長和教育的環境。
美國斯坦福大學的學生顧盼,就是一個自信自尊的中國女孩。
顧盼出生在一個特殊家庭。她的父母身材矮小,父親身高隻有1米3。顧盼從小就生活在別人的非議和嘲笑中。但是,她從不自卑,因為她有一個很有尊嚴的父親。
有一次,顧盼領著父母去中國教育電視台《知心家庭》演播室。當顧盼領著父母走進演播室時,在場的人都驚呆了。站在兩位矮小的父母中間,是一位個子高高的、眉清目秀、眼大有神的美麗女孩!她臉上帶著微笑,熱情開朗,青春洋溢。身材矮小的父母和清秀高挑女兒之間的極大反差,讓在場的人充滿好奇。
顧盼說:“我跟父親出去的時候,街上經常會有一些人對我們指指點點,我覺得非常不好受,並不是埋怨父親長得矮,而是覺得,為什麼這些人會以這樣的眼光看人。可是,我父親麵對這些目光,非常坦然。所以我覺得,我的開朗跟父親的坦然有很大關係。父母為了我的健康成長付出了很多,從小我就把父母的辛苦看在眼裏,也記在心上。我不會因為父親不能讓我像其他孩子一樣享受而自卑,因為父母給我的一切已使我感到滿足。”
女兒說著,顧先生不時地點頭,麵帶笑容地說:“我很開心!很多鄰居、朋友、同事羨慕我女兒成績好,長得漂亮。但是,最令我欣慰的是我女兒的為人。她沒有現在獨生子女那些普遍的弊病,比如:任性、自私、驕傲、自以為是、不能和人家融洽相處……我是一個殘疾人,身高隻有1米3左右,有時也招來一些奇異的眼光。但是我想,我對工作是兢兢業業的。我希望能好好地教育女兒,使她成為一個各方麵都比較優秀的人。我是一個有心人,很注意向別人學習,不斷改進。所以我能夠順利地走到今天。”
有人問顧先生,教育孩子的核心問題是什麼?顧先生說:“我教育孩子第一理念就是:育人先育德。我認為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培養,是品德培育的基礎。我從培養她良好的行為習慣入手,培養孩子的愛心。她才幾歲時,中國大熊貓瀕危,我就帶她去捐款。那時,我們杭州有一個‘援助孤兒’行動,我也帶她去捐款。我認為大人有愛心,孩子就有愛心。”
這位殘疾父親給予孩子的是精神上的財富!他身材不高,卻有著高大的人格。女兒從父親那裏接受了人格的教育。
正是父母給予了女兒這份人生的財富,顧盼擁有了健康美好的心靈和樂觀的心態。
貧困、殘疾家庭出生的孩子需要尊嚴,那些學習差的孩子也需要尊嚴,有時這些父母、老師眼中的“差生”,缺的不是分數,而是人格尊嚴。
一群全校聞名的搗蛋鬼,畢業前被集中打入“差班”。“差班”第一天上課,新班主任的開場白是這樣說的:
“同學們,把頭抬起來!人生好比一場馬拉鬆,暫時的落後並不代表最後的失敗。從今天開始,我和你們一同起跑……”
猶如春風拂過荒原,猶如暖流湧向冰川,這些“差生”的心靈被強烈震撼,就在這堂課上,一顆顆“頑石”下定了痛改前非的決心。
從此,“把頭抬起來”成了這個班同學的常用語。現在,他們都已長大成人,每逢過年,他們之間還通過手機短信把這句話互相傳遞。他們說:“這普普通通的五個字,充滿了強烈的情感和人生的哲理,是它,改變了我們的人生道路。”
“把頭抬起來!”這五個字喚起了孩子們做人的尊嚴!他們知道了怎樣才是一個人應該對待生活的態度。隻有昂首挺胸,勇敢的麵對生活,才不會被生活的磨難嚇倒。
心靈感悟:
每個人都需要尊嚴。尊嚴是人生的豐碑,尊嚴的豐碑樹立起來,人生就會創造輝煌;尊嚴的豐碑一旦倒塌,心靈就會被踐踏。
愛孩子但不能溺愛孩子
天下的父母都愛孩子,卻未必會愛孩子。過分的關心溺愛,實際上是剝奪了孩子遭受適當挫折、困難和學習愛護別人的權利。這樣的孩子從小隻會享受,不知奉獻;心中隻有自己,沒有他人;情感世界中隻關注自己,不知體諒別人。
人生下來就有兩種基本需求:一是物質需求,二是精神需求。不少父母,對孩子的物質需求可以無限滿足,對孩子的精神需求卻非常漠然,結果不僅給自己帶來情感的折磨與痛苦,造成孩子心靈世界的荒蕪,甚至形成人格方麵的缺失,走上社會後與周圍的人格格不入,有的甚至會走向反麵。
孩子缺少愛會造成感情和心理上的缺陷,反之,過多的親昵與溺愛也會導致同祥的後果。過分親昵和溺愛屬於不良家教,溺愛是不理智的愛。“溺”的意思是“淹沒”。溺愛就是愛把理智淹沒了。溺愛孩子的家長,會無止境地滿足孩子的要求,這樣容易使孩子形成貪婪、懶惰、自私、任性的性格,適應社會能力差,依賴性強,易受壞人引誘,以至走上邪路不能自拔。
“鐵石心腸的人大都生長在那些父母過分溺愛子女的家庭裏,父母對他們百依百順,一味遷就,對他們沒有任何要求的家庭。”這樣的家庭往往以溺愛開始、以寒心和憤怒告終。
有句西方諺語是這樣說的:“愛孩子是連母雞都會的事。”愛孩子是人之天性,是做長輩的一種責任。但是這裏的關鍵是對孩子怎麼個愛法?是讓孩子吃苦經受鍛煉呢,還是嬌寵慣養?這不僅是方法問題,也是對孩子的教育態度問題。作為有識之士,他們選擇愛孩子就是幫他們從小立下誌向,從優越感中擺脫出來,吃些苦,受點難,經受磨煉,使他們逐步養成良好的性格和品質,而不應該嬌寵放任,使之成為“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小皇帝”。要曉得,嬌寵放任不是在愛孩子,而是在害孩子。古往今來,社會上有幾個長輩溺愛、嬌生慣養的孩子是能夠成大器的?而成才的往往是哪些勤奮、曆經磨難的孩子。因為磨難磨礪了他們意誌,因為他們懂得磨難而更加珍惜自己的一切,這是一種不竭的前進動力!所以,我們要在這裏說隔代教育不能溺愛孩子,溺愛孩子隻會把孩子引向歧途。隻有嚴管孩子,才是真正愛孩子。
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致使家長們會毫無原則的去溺愛孩子呢?
第一,大多數獨生子女的兩代家長都認為“孩子還小,等他們長大了,自然就會懂事了”的寵愛加溺愛意識所造成的。人性中有很多弱點,比如自私、懶散、好吃、好喝、好享樂、好表現……大家認為孩子還小,這些道理他們不會明白,等他們長大後再教育也不遲,這就為教育孩子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孩子的很多毛病,都是小時候養成的,就像生病一樣,病得輕的時候好醫,等到病入膏肓的時候,就無藥可醫了。到他們長大後,連自己都知道有這樣那樣的毛病時,已悔之晚矣。那時候,孩子們肯定會責怪大人,小時候為什麼不嚴格要求自己,如今導致自己有這麼多毛病,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呢。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的經驗認為,他的成功來自於自己在幼兒園時候,培養起來的良好習慣。這就告訴了我們一個經驗: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要從小培養起。
中國有句俗話,真的很有道理:“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因此,對孩子的養成教育要從小抓起。三歲小孩的表現就能體現出他們將來長大的樣子,七歲的小孩,就能看到他們老了以後的樣子。聽起來有些誇張,但很多的事實擺在眼前,讓我們不得不欽佩古人的長遠眼光。
第二,對孩子的教育缺乏度的把握。有些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願望太強烈,甚至還非常崇敬:“不打不成才”、“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訓言,對孩子過分嚴厲,這使孩子身心受到嚴重傷害,暴力傾向極為嚴重。孩子為了逃避罰責,從小便弄虛作假,滑馬溜嘴,對任何人都使用欺騙的手段,時間一長,就會形成品德上的偏差,不要說搞好學習,就是做人也成問題。
但是在他們不懂事的時候,這麼做的目的是出於保護自己,但不知道使用什麼方法,而欺騙是最簡單的一種。說到底,這是父母的失職造成的。
另一部分家長卻對孩子溺愛有加,所謂“含在嘴裏怕化了,捏在手裏怕破了”就是這種心態的準確表達。在這種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往往個人意識太強烈,難以合群,唯我獨尊,隻會要求別人順從自己,自私自利,而且會挺而走險。因此,對孩子的教育也要有科學的度的問題。
第三,隔代教育導致在教育孩子上的父母不作為,所引起的孩子成長迷惑症。隨著職業婦女的增多,使得這種現象尤為突出。特別是麵對競爭日益激烈的現代社會,這已經成為影響孩子教育的瓶頸。隔代教育畢竟存在著諸多教育方麵的失誤。一是老人的隔代親情懷,容易導致對孫輩們的溺愛;二是老人教育孩子的力不從心,容易讓孩子的某些壞習氣滋長;三是老人與時代滯後的思想意識,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畢竟父母與孩子的關係與祖輩的關係,是有一些差別的,對孩子的認識也是不同的,更容易在教育孩子問題上出差錯。當然,也有個別祖輩,在教育孫輩問題上,比父母更明智,但畢竟隻是少數。因此,要避免不正確的隔代教育帶來的負麵影響。
第四,社會不良環境對孩子成長的汙染。社會上的黃、賭、毒和一些低級下流的思想意識以及錢權崇拜,也在不斷浸蝕著孩子們沌潔的心靈。比如:孩子見義勇為了,但大多數成年長人顯得極其冷漠;孩子拾金不昧了,卻被大人斥責為憨包、傻蛋。而作為孩子保護傘的父母,並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如果父母的德行過關,教會孩子如何分辨好壞,如何做才是正確的,那麼怎麼會教育出品行不端的孩子呢!
有一件事震動了全國,某高校學生劉海洋用硫酸潑熊事件。大家怎麼也無法理解,連一個小學生都不能忍心做出來的事情,一個名牌大學的學生竟然能做出來?這太讓人不可理解了。
劉海洋生活在一個單親家庭。劉海洋的家中隻有三個人:媽媽、姥姥和他。他剛剛出生時,爸爸媽媽就離異了,他從未見過爸爸。媽媽把一切的心血就傾注在劉海洋這唯一一個兒子的身上,一心想讓兒子考上名牌大學。母親對兒子的“愛”達到了極致。劉海洋從小被媽媽寵慣了,早上幾點鍾起來早自習,晚上學習到深夜,一切全是由媽媽操辦的。劉海洋自從上了中學,每天要到晚上十一二點才能睡覺。因為沒有父親,他從不違背媽媽的意願。人家孩子很早就會騎車了,唯獨劉海洋不會。上中學時,他也是班裏唯一一個不會騎自行車的人。因為媽媽怕他出車禍,不讓他學。媽媽有一次出差,告訴他先吃麵包,後吃餅幹,後來麵包長毛了,他都不吃餅幹,繼續吃麵包,就因為麵包還沒有吃完。從小到大,媽媽把兒子該做的一切都替兒子做了,致使劉海洋“生活能力非常差”。以至於都上了大四了,仍舊把髒衣服帶回家讓媽媽洗。他的一位同學說:“在大學,劉海洋穿衣服都成問題,有時會把扣子扣錯,有時衣領一半裏一半外……”“軍訓時,背包打完了,東西照樣掉下來。”有一次,他走在校園裏,不小心撞到電線杆上,腦袋流血了,他竟然站在那兒不知所措,同學們告訴他趕快去衛生所去,他才知道應該要去。劉海洋就是這樣一個生活自理能力極差的孩子,但是學習成績卻非常好,他是以高分考入了全國名牌大學的。
劉海洋的朋友都說,劉海洋就是太聽話了,甚至失去了自我意識。他小時候有個口頭禪“媽說……”,鄰居就給他起了個外號叫“媽說”。在母親的嚴格控製下,劉海洋從來也沒有機會張揚自己的個性。他長到21歲,隻有兩次是自己拿主意:一次報考大學時,他提出要報生物係,但媽媽非讓他報電機係,最後他還是放棄了自己的願望,上了電機係;第二次就是用硫酸潑熊,他並不是有意傷害熊,隻是聽說熊的嗅覺非常的靈敏,他就想試一試,所以將硫酸放到容器裏扔到北京動物園的熊山,結果造成6隻熊受到嚴重的傷害。
劉海洋製造的“傷熊”事件,讓大家注意到了一個一直被中國的家長忽視的問題,那就是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很重要的。“嚴重的個性壓抑就會帶來巨大的個性膨脹,受到壓抑的個性最終會為自己的伸展找到缺口,劉海洋就是這樣的問題,傷熊或傷人都是一個發泄口而已。”
作為單身媽媽,劉海洋的媽媽試圖彌補離婚和缺乏父愛造成的對孩子的傷害,以至給予孩子的補償“超負荷”。可是卻無法預料,正是自己給孩子的極致的愛,造就了兒子心靈世界的冷漠。她始終關注的是兒子的學習成績,對他的感情世界一直漠不關心。“傷熊事件”發生之後,她最關心的不是熊的傷情如何,也不是兒子在心理和精神方麵出現的異常情形,而是兒子的學籍能不能保留。這太令人感到悲哀了!
《戰國策·趙策》觸龍說趙太後有這麼一句話:“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意思是做父母的愛子女,必須為他們的將來打算。眼前的寵溺會毀掉孩子的將來,讓他們變成一個一無是處的人。
心靈感悟:
孩子是父母的鏡子。問題出在孩子身上,“病根”非常可能出在自己身上。
對孩子的教育切忌急功近利
隨著社會文明化程度的不斷提高,不少年輕父母都想把自己的孩子教育成最出色的人才,因此,越來越重視對於子女的教育,尤其是早期教育。然而,由於家長們缺乏早期教育和幼兒教育的專業知識,所以在孩子早期教育方麵存在很大的盲目性,缺乏科學性、合理性,致使有些家庭的早期教育步入誤區——有些家長迷信什麼“快速培養”、“神童方案”、“成才秘訣”等學的教育觀點,“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幾乎成了某些無知父母的家教聖經。於是,各種“育子秘方”“神童經驗”也就大行其道,令家長們真假難辨,趨之若鶩。
中國人做什麼都講究趕早不趕晚,在教育上表現得更為突出。現在多如牛毛的奧數班、鋼琴班、外語班等,為孩子提供成為“天才”的早期服務。而家長則抱著“輸什麼也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觀點,逼著自己的孩子參加各種輔導班。這陣勢,仿佛我們的孩子個個都具有成“家”的天分一樣。
其實,教育是循序漸進式的知識積累。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在什麼年齡接受什麼樣的教育,是符合人的天性和教育的規律。但我們的教育似乎唯恐孩子落在別人的後麵,總是想盡一切辦法讓孩子提前接受複雜的知識。須知,這種拔苗助長式的教育方式既違背了教育的規律,也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在對孩子進行早期教育的過程中,切忌那種急功近利的想法。很多人都認為早期教育和才能教育就是要將孩子訓練成神童,這種看法是錯誤的,至少是片麵的。
在對孩子進行早期教育的過程中,切忌那種急功近利的想法。很多人都認為早期教育和才能教育就是要將孩子訓練成神童,這種看法是錯誤的,至少是片麵的。
人們常常聚在一起,議論某人天賦的高低,但滑稽的是,她們所謂的天賦並不是通過對出生不久的嬰兒進行測試,從而得到這個嬰兒有沒有天賦的結論;而是要等到小孩子長大到五六歲,或者是更加大一些的時候,看看身上都具備了哪些能力,從而來判斷他們天賦的高低。這種做法實在是不可取。
如果一個從小就被判定為“神童”的人,最後長大成人了,變成了一個平凡普通的人,那麼人們就會說:“其實他的天賦還是很一般嘛,都是多多的練習才讓他當初有了那些成就。”如果一個小時候平凡愚鈍的孩子,在長大後,能力出色,佳績輝煌,人們又會說:“這孩子真是天才,大器晚成的孩子都是這樣的。”
這兩種態度都非常可笑,但卻真實的存在於我們的周圍。這樣做不僅不能讓有天賦的孩子充分發揮,還會抑製那些有潛在天賦的看起來遲鈍的孩子。愛因斯坦不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嗎?幸運的他有位善良聰慧的母親。其他的孩子不見得都有這麼好命。
西方國家教育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不強迫孩子學習,不強迫孩子讀書,也不強迫孩子學習規矩。很自然地,孩子一天一天地成長,終於有一天他會看書了,會書寫了,會守規矩了,不知不覺地,孩子喜歡上了學校,喜歡上了閱讀,喜歡表達自己的感受。這樣的教育不急功近利,即能夠讓孩子踏踏實實、健康快樂地學習和成長。這才是孩子需要的,父母應該做的。
反過頭來了看看我們的教育,造“童星”,為國爭光、不達目的不罷休等等,非常急功近利。看到某一個孩子成名之後,很多家長步其後塵,讓孩子放棄學業,夢想一夜成名。有的家長,不惜“拔苗助長”。有的老師,為了提高學生分數,采用的教育思路依然是:“時間+汗水”,“書山+題海”、“硬灌+死讀”等。再看看貼在某些學校教室裏標語:學習,學習,再學習!苦幹,苦幹,再苦幹!學生被培養成了“小事,大事,天塌下來不關我的事;小名,大名,地陷進去隻圖金榜名”的性格,事不關己高高掛起。這種教育的背後仿佛隱藏著一種殘忍,對孩子的成長顯然沒有好處。如此急功近利的教育方式,真是應該值得我們好好反思了。
童年的孩子是純真的天使,他們的眼裏看到的應該是麗日藍天,他們耳朵聽到的應該是花開的聲音,他們心裏感受到的應該是溫馨和自在。有了這樣的童年底色,才能滋長出自信樂觀開朗向上的品格之果實。過早的適應成年人的生活法則,對於孩子稚嫩的心靈和尚未長硬的翅膀來說,不啻是一種戕害和摧殘。與其拿孩子的遍體鱗傷,換取眼前的風光,不如讓孩子有一個平凡而快樂的人生。
一個朋友講了這麼一件事:
我有一個學生,是個很不錯的孩子,頗具音樂素質,練習也很認真。可是有一天,這個學生的母親在專程來拜訪我時卻對我說:“老師,請問,我家的孩子到底能不能成器?”
這種問話,我早已聽到過不下百次了。因此,我決定好好勸說她一下。
“不,你的孩子成不了器。”我笑著回答說。
“啊?什麼?您——您是說……”
聽了我這樣的回答,那位母親不由得大吃一驚,說話都變得結巴起來。
我深知,幾乎沒有一個家長不望子成龍的,這本身沒什麼錯,但在他們的這種想法裏,往往深藏著功利主義的教育態度。這就是:能成器的就讓他學下去,否則還是算了吧,免得又花精力又費錢,甚至幹脆放任不管。正因為如此,我才開玩笑地這樣回答這位家長。看到她吃驚得話也說不出來,臉色也變得蒼白,一副著急樣子,我才接下去繼續對她說:
“不過,你的兒子會成為一個非常優秀的人。那樣不是也很好嗎?你不能因兒子成不了器就認為他沒用,就產生不讓他學下去的想法。能不能成器這種想法的背後,實際上就隱含著自己的孩子將來有用沒用的意思。說得難聽一點,實際上就是隱含著將來能不能指望靠他來光宗耀祖,以至贍養自己這樣一種不健康的思想。要知道,他可是你的兒子,不是冰箱、洗衣機之類的日常用品,要越有用才越有價值。你說是不是?”
“是,哎,話是不錯的——可是……”看來她並沒有徹底想通。
於是我進一步開導她:“我們做父母的,最重要的一點是把孩子培養成一個具有美好心靈的人,這也就等於將他領上了一條幸福生活之路,這就足夠了。再有其他要求就過分了。你想想,作為一個人,如果能健康成長,如果有一條光明的人生之路,難道還不足夠嗎?相反,如果不能把孩子培養成一個高尚的人,那麼孩子就隻能走另一條我們不願意看到的道路。如果孩子不能獲得健康和幸福,我們做父母的能心安理得嗎?”
這下子,她終於明白了,於是口服心服地對我說:“老師,您教導得對。我真是個不稱職的母親,請原諒我。”
我笑了,說:“現在讓我來回答你剛才的問題吧。你兒子的小提琴學得相當不錯,如果以後我們共同努力地培養他,使他的境界能夠不斷地升華,他一定會成大器的。”
教育孩子不應先確定是要把他培養成音樂家還是畫家,不能先入為主地有一個既定目標。最首要的一點,是以把孩子培養成為正直高尚的人作為目的。至於他將來到底是做學者,還是做政治家、企業家,這應該讓孩子長大後自己選擇。
與此相反,那些打小就指望孩子能成為音樂家或畫家,把孩子培養得隻會畫畫或隻會音樂的家長,都是些急功近利的人。人既然有這樣神奇的腦髓,在我們培養孩子的時候,無論是想讓他成為什麼樣的人,首先都要使他的腦髓發育起來,同時還必須注意體育和德育。
人隻有盡量全麵地發展,保持人生的平衡,不然就不能成為真正幸福的人。幸福的童年、快樂的教育給與孩子的是一種樂觀向上、追求快樂、幸福的人生態度。這種態度能夠讓孩子以樂觀、堅強、寬容麵對自己今後人生所經曆的種種問題。
因此,在幸福快樂中度過的童年與在書本知識、冗長的說教中渡過的童年相比更能讓孩子受益一生。
心靈感悟:
家長朋友們,對孩子進行教育過程中,切忌那種急功近利的想法。如果那樣,隻能適得其反、事與願違。
讓孩子參與家庭生活
孩子是一個家庭的一員,雖然他(她)或許在大人們的眼中還不懂事。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每天都在從父母那裏學習著這個社會的生存法則。父母的一言一行都被孩子們深刻的記在腦子裏,這些會成為他們長大成人後的潛在習慣,甚至會影響到他們如何教育自己的子女。
有些家長每當客人光臨時,總是以某個理由將孩子支走。這可能是家長為了防止孩子在客人麵前吵鬧而影響大人說話,或是怕孩子在客人麵前有失禮行為讓客人掃興,其實,這樣做是失掉了一次很好的教子時機。其實在會客的過程中,可以教會孩子們如何招待客人,讓他們學會待客的禮儀,應有的待客之道。這些都是孩子將來需要用到的,誰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個缺乏禮數,不會待客的人吧。
作為家長,應該理解孩子的好奇和求知心理,讓孩子參與會客,大大方方出場,大大方方對話,大大方方表現自己。如此,不僅能讓孩子學到一些書本上所學不到的知識,如學點文明禮貌、風度涵養、進行待人接物、應對進退的訓練,而且能鍛煉膽量和語言表達能力、使孩子獲得更多新鮮消息,造就靈敏的即興反應,培養流利的口才辭令,從而達到豐富閱曆,增長見識的目的。因此,家裏來客人時,不必將孩子支走。
如果讓孩子參與家庭的“經濟管理”,會增強孩子對家庭的責任感。讓孩子知道,父母每月掙的錢,有多少要用於日常開支,多少要用於臨時性事務,還剩下多少要留下備用。孩子們懂得了這些,會自覺地為家庭理財出主意,想辦法,再加上正確引導,就會使孩子走出高消費的誤區。那麼,那個一到商場就向父母要這要那的小皇帝、小公主就不見了,換來的是一個可愛懂事的乖寶寶了。
那麼讓孩子參與到家庭中的大事小事中來,讓他們盡早的了解到家庭中每個人的責任,生活的規則,生活的艱辛與快樂,這是最好不過的事情了。而且孩子們往往也非常樂意接受這種方式,他們會感覺到自己“在這個家庭中是非常重要的一員,可以發表自己意見。”這種方式對於培養孩子有主見的性格是很有好處的,並且可以培養他們對問題的分析處理能力。這樣,比對他們頤指氣使的蒼白說教要有力度得多。
家庭中繁雜的活計是大家都很頭疼的事情,那麼就應該讓孩子們懂得珍惜父母的勞動成果。不能任性的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比如把父母為他整理好的房間弄亂,把自己的玩具、書籍亂放等這些小細節。
孩子在幼兒期時是好奇和好模仿的,他們在看到家長整理房間、洗衣服、洗菜時,會有一種新奇感,也會產生濃厚的興趣,非常樂意模仿家長做這些家務活。你洗衣,他就在旁邊玩肥皂;你包餃子和麵,他就伸手去揪一塊麵玩。這時,我們可以吩咐孩子做一些十分簡單的事情,如拾起娃娃,把報紙拿給爸爸,給媽媽拿雙拖鞋,把自己的垃圾、廢紙等丟到廢紙簍中等。
如果從孩子的幼兒期開始,就讓其參加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他們就會自然而然地愉快地參加家務勞動,而且沒有辛苦的感覺,更不會認為是額外負擔。從辛苦的勞動中體會父母對他們的愛,這是任何書本都無法教會他們的東西。
懷特·戴維·艾森豪威爾(1890~1969),美國第34任總統。艾森豪威爾靠自己的努力考入西點軍校,並以優異的成績畢業。
在服役期間,艾森豪威爾就顯露出了卓越的軍事才能,因此他受到賞識而步步高升,1941年還是上校,到1945年他已是五星上將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後,杜魯門總統任命他為陸軍總長。1948年艾森豪威爾退役,任哥倫比亞大學校長一職。1952年競選美國總統獲勝,1956年連任。
艾森豪威爾的父親戴維·雅科布·艾森豪威爾一生艱難,後來做了一家煤氣公司經理,情況才稍有好轉。母親艾達·伊麗莎白·斯托弗是個虔誠的教徒。
艾森豪威爾從小受父母的教育和影響,形成了百折不撓、奮勇向前、勇於同困難作鬥爭的精神品質。所以,他在任何時候、任何環境中都能保持一個強者的形象。
艾森豪威爾的父母曾兩次受騙,經濟遭受巨大損失,但母親每次隻是微微一笑,然後是加緊工作。
艾森豪威爾的父母相親相愛,在艾森豪威爾的記憶中,他們沒有吵過架,美滿和諧的家庭生活對艾森豪威爾產生了良好的影響。
艾森豪威爾的父母從不溺愛孩子,而是根據他們所信奉的宗教“河上兄弟”派的傳統,嚴格教育孩子。他們教給孩子各種文化知識,培養孩子做家務的習慣,包括做飯、打掃衛生等。
一次,艾森豪威爾的弟弟染上了猩紅熱,家裏的事情頓時緊張起來。媽媽向艾森豪威爾交代了一件“大事”,就是給全家人做飯。
艾森豪威爾小小年紀哪裏會做飯。況且,此前他根本沒做過飯。但是他想,好多事情都是逼出來的,母親把這件事交給自己了,於是下定決心把飯做好。因為弟弟得的是傳染病,所以父親和幾個兒子擠著住在樓下,媽媽則和鄰居一位大媽一起照看弟弟。兩個哥哥在外麵做工,所以燒水做飯的事情就自然而然地落在了艾森豪威爾頭上。
剛開始,母親手把手地教他,怎麼切菜,怎麼生火,母親會每天吩咐他做什麼飯,每當吃飯之前,他都會在廚房裏忙活一陣,還真的能行!或許是從來沒有做過飯的原因吧,他感到做飯還有幾分新鮮有趣,所以做得極其認真仔細。由於沒做過飯,所以手藝不精,他做的飯菜,常常讓家裏人吃得直皺眉頭,還叫嚷著難以下咽。
後來,越做越熟練,還練就了一個拿手好菜,就是會做一種湯,家裏人都非常喜歡喝。艾森豪威爾真是高興極了。
艾森豪威爾的父親戴維是個很有學問的人,他精通英語和德語,能流暢地用希臘文讀書,但他並不讓孩子與西部開拓者的孩子有任何不同之處。
在教育方法上,艾森豪威爾的父親製定了嚴格的家教,用來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比如:他們要求孩子必須早晨六點鍾起床,晚上九點睡覺:每個孩子幹任何事情都要幹好,誰不認真都要返工重做,出現錯誤要受到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