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一識才篇

領導者應善於識別人才

東漢桓帝時期,有個叫郭泰的人,善於識別人才,特別是喜歡勉勵有發展潛力的人。他不願意為官,隻是在郡縣侯國之間四處周遊。

有一天,郭泰到了陳留,天突然下起了雨。他看見一群農夫正在大樹下避雨,有的坐著,有的蹲著,樣子大都很隨便。隻有一個四十多歲的人很恭敬地在樹下正襟危坐。郭泰見後很是驚訝,覺得這個人不一般,上前一問,此人叫茅容。郭泰請求到他家投宿。

第二天,茅容殺雞做飯,郭泰以為是要招待自己。沒想到茅容做好飯後,分了一半給母親端去了,將另一半放進了櫃子,然後用粗茶淡飯來招待客人。郭泰不禁肅然起敬,站起來恭敬地向茅容拱手說:“你的品德確實出眾,超過了普通人。我郭泰隻會減少母親的佳肴來招待客人,但你卻能保證母親的食物,我十分佩服你。”於是鼓勵茅容求學讀書,將來好做一番大事業。後來茅容果然成為一個品德出眾的人。

還有一次郭泰來到太原,看見一個人擔著瓦罐在路上行走,瓦罐不慎掉在了地上,摔得粉碎。這個人也不回頭看一眼,就徑直走了。郭泰看見後很奇怪,就追上去問他:“你的瓦罐碎了,怎麼不回頭看一眼啊?”這個人說:“瓦罐已經摔碎了,回頭看一眼又管什麼用呢?”郭泰認為這個人處事果斷,性格豁達,就問他叫什麼名字。這個人告訴他說,他叫孟敏,是巨鹿人,現在寄居在太原。郭泰鼓勵他說:“你這個人性格豁達,一定要注意學習,將來必定成大器。”在他的鼓勵下,孟敏開始努力學習,後來終於成為一名當代的名士。

智慧點評:

人才是企業的生命,沒有人才,企業的生命也就終止了。領導識人要有伯樂之眼、霸王之膽,敢於開拓、善於發掘。能從一件不引人注意的小事或者一個小的細節上發現人才,這是一種識人的基本功。

英雄不問出自何處

選拔人才,招攬人才,不能計較他們的出身。英雄不問出自何處,隻要他能助你成功,就是你想要的人才。

1946年,中學教師喬治·蓬皮杜成為戴高樂為殘疾兒童設置的慈善信用基金——“安娜·戴高樂基金”委員會的司庫,他辦事精明,深得戴高樂夫婦賞識。1947年4月,戴高樂組織法蘭西人民聯盟,並讓蓬皮杜擔任辦公室主任。從此,蓬皮杜成為戴高樂的得力助手。

1958年6月1日,戴高樂出任法國總理,蓬皮杜被任命為內閣辦公廳主任。12月,戴高樂被選為共和黨總統。陪同新總統前往的,既不是作為共和國第二號人物的參議院院長加斯東·莫內維爾,也不是即將就任總理的米歇爾·德勃雷,而是名氣不大的蓬皮杜。1962年4月9日,既非議員,也非前任部長,更非首腦人物的蓬皮杜,卻被戴高樂授命組閣。

在這個例子中,蓬皮杜的出身僅是一個中學教師,然而,卻被戴高樂授以重任,從一介平民一躍而升為總統的紅人。後來,蓬皮杜為戴高樂這種不計出身、破格提拔他的做法深為感動,於是對戴高樂盡心盡力,以報答戴高樂的知遇之恩。

漢朝劉邦手下掌握兵權的韓信,也是一個出身卑微的人。當劉邦授予韓信將軍稱號時,還有人向劉邦說起他的“胯下之辱”,這麼沒出息的人怎能拜為大將。但是,劉邦卻絲毫不為之所動,仍舊授予韓信兵權。在以後的日子裏,韓信果然為劉邦打下漢朝江山,立下了汗馬功勞。

智慧點評:

作為領導,對待下屬千萬不能以出身來論英雄、論等級,隻要有才能,就應當予以重任。這樣才能贏得眾人的信服,才能為你的成功奠定人才基礎。

人不可貌相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管理者不能因下屬的外表而迷了眼睛,應該由表及裏,通過現象認清他的本質,看準下屬的“廬山真麵目”。

當一個應試者衣冠楚楚的站在你的麵前的時候,或許你會賞心悅目於他的外表,但要記住:華麗的外表不能代表應試者能力的大小。公司需要的是有能力的人而不是時裝模特或電影明星。一個穿著普通的人也許會成為公司業務發展的棟梁之才。

一般情況下,管理者還容易犯的另一種觀貌識人的錯誤是過於注重文憑。當應試者亮出名牌大學的文憑時,有的人會因此被震懾住,而對於那些畢業於名不見經傳的學校的人往往根本不加考慮。在這個問題上,那些管理者心裏應該清楚:作為雇主,你將要看重的是他本人的才能,而不僅僅是他所畢業學校的名氣。如果一個領導很容易被應試者的文憑所迷惑的話,他往往會失去人才而得到一群庸人。

怎樣才能避免僅以外表識才的錯誤呢?作為一名管理者要想較多較好較快地識別和發現潛在人才,應注意以下幾點:

(1)聽其言識其心誌

潛在的人才大多尚未得誌,他們在公開場合說官話、假話的機會極少,他們的話,絕大多數是在自由場合下直抒胸臆的肺腑之言,是不帶“顏色”的本質之言,因而就更能真實地反映和表達他們真實的思想感情。

(2)觀其行看其追求

一個人的行為,體現著一個人的追求。任何一個人,一旦進入了自己希望進入的角色,就會為了保住這個角色而多多少少地帶點“裝扮相”,隻有那些處在一般人中的人才,他們既無失去角色的擔心,又不刻意尋覓表現自己的機會,所以,他們一切言行都比較質樸自然。管理者若能在一個人才毫無裝扮的情況下透視出他的“真跡”,而且這種“真跡”又包含和表現出某種可貴之處,那麼大膽啟用這種人才,十有八九是可靠的。

(3)析其能辨其才華

潛在的人才雖處於成長發展階段,有的甚至處在成才的初始時期,但既是人才,就必然具有人才的先天素質。或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膽略,或有出汙泥而不染的可貴品格,總之,既是人才,就必然有不同常人之處,否則就稱不上人才。一位善識人才的“伯樂”,正是要在“千裏馬”無處施展腿腳之時識別出它與一般馬匹的不同,若是“千裏馬”早已在馳騁騰越之中顯出英姿,又何須“伯樂”識別。

(4)聞其譽察其品行

善識人才者,應時刻保持頭腦清醒,有自己的獨到見解,不受“語浪言潮”所左右。對於已成名的顯露的人才,不跟在吹捧讚揚聲的後麵唱讚歌,反而應多聽一聽負麵意見;對於未成名的潛在的人才所受到的讚譽,則應留心在意。這是因為,人們大多有“馬太效應”心理,人雲亦雲者居多,大家說好,說好的人愈發多起來,大家說孬,說孬的人也會隨波逐流。當人才處在潛伏階段,“馬太效應”與他毫不相幹。再者,人們對他吹捧沒有好處可得。所以,人們對潛在的人才的稱讚是發自內心的,所以用人者如果聽到大家對一位普通人進行讚揚時,一定要引起注意。

通過以上四點,在實際工作中,可助你找到真正的人才。

智慧點評:

在識人的實際過程中,有些管理者往往被下屬的外表和漂亮的言辭所迷惑,委以重任,結果是事與願違。因此,不以表取人,而以才用人是管理者必須掌握的識人原則,否則你自己也是庸人一個。

善於識人之長

明代周元素是江蘇太倉一帶小有名氣的畫家,他有一個畫童叫阿留,跟隨他已有四五年了。十三四歲的阿留,大大的眼睛,厚厚的嘴唇,一副憨厚的樣子。

一天早上,周元素外出前對阿留交待說:“你在家看好門,有誰來了,記住他的樣子,等我回來再告訴我。”

晚上,周元素回來後問阿留:“今天有誰來找過我嗎?”

“有,來了好幾個哩。”阿留一邊用手比劃著,一邊一口氣講下去,“有個矮矮胖胖的,有個瘦瘦高高的,有個漂漂亮亮的,還有個拄著根拐杖。”

周元素聽明白了,笑笑又問:“還有沒有其他人來過?”

阿留嘿嘿笑著回答:“我怕來的人多了記不住,老頭子走後,我就閂上了大門,沒再出去過,不知道有沒有什麼人再來過。”

周元素沒再說什麼,他是個很寬厚的長者,也了解阿留就是這麼笨的一個人,至少在這方麵他毫無長處可言。

不僅如此,以後阿留還鬧出了不少生活中的笑話。例如有一次,周元素家的一張床折了一條腿,他讓阿留出去樹林裏找根合適的樹杈拿回來修床。阿留拿了把斧頭就出去,在樹林裏轉來轉去,足足找了大半天,結果還是空著兩手回來了。這時,周元素和家人都在廳堂中,他問阿留:“怎麼到現在才回來?我們都在等你呢。”隻見阿留非常認真地說:“因為找不到一根合適的樹杈,我在樹林裏轉了又轉,所以才費了這老半天的時間。”

周元素說:“那麼多的樹杈,怎麼說找不到呢?隨便找一根把它砍下來,不就行了嗎?”

阿留伸開兩根手指頭,向上伸了伸,說:“您不知道,樹杈都是朝上長的,沒有像床腿那樣向下長的。”

周元素一家人聽了,笑得前仰後合。

但阿留也有長處,周元素寫字、畫畫時,一定要阿留為他磨墨、調顏料。他把墨磨得很濃,用他磨的墨寫的字,在日光、燈光下可以反射出光澤。至於調顏料,阿留對色彩的辨別力似乎特別強,周元素吩咐要什麼顏色,阿留總能調得恰到好處,從來不會出差錯。

周元素寫字、畫畫時,阿留站在一邊專注地看著。周元素畫花鳥,有時阿留對他說,這朵花的顏色再重些,那隻鳥的尾部可增加點什麼顏色,周元素采納阿留建議後,效果往往好得多。

一天,周元素鋪開紙張,動手作畫,阿留在一旁看得很專心。周元素半開玩笑半認真地對阿留說:“你是不是也看出點什麼名堂來了?你能畫幾筆嗎?”

阿留竟然很認真地回答說:“這有什麼難的!”

“噢?那你就畫給我看看吧!”周元素說著把手中的畫筆遞給了阿留。

阿留卷了卷袖子,開始在紙上畫起來。不一會兒,一幅出水芙蓉圖畫好了:滿塘水蕩漾,一片小小的荷葉在微風中搖動,一隻蜻蜓正準備在荷葉上停留。整幅圖,取意於楊萬裏的詩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周元素拿起畫來,仔細端詳。這幅畫意境開闊,構圖勻稱,濃淡相宜,確是一幅好畫。周元素要不是親眼看到了阿留作畫的全部過程,無論如何都不相信,這樣一幅畫會出自這個看起來有點傻乎乎的小畫童之手。

接著,周元素要阿留再畫一幅。阿留沉思一會兒,很快又畫了一幅,那畫麵上是微風吹拂著一株才舒展開眉眼的柔柳,燕子斜著身子從天空掠過,向著柔柳飛過來。雖然畫麵上隻有一株柔柳、一隻燕子,但使人感受到了暖暖春意,感受到了充滿情趣的盎然生機,筆法老道,布局合理,完全像出自一位老練的畫家之手。

周元素把家裏人都叫了來看阿留作畫。阿留又畫了一幅青鳥翠竹圖,大家都紛紛稱讚:

“阿留真是心有靈犀一點通!”

“阿留真有靈氣。”

阿留看著大家,隻是憨憨地笑。此後,阿留在太倉一帶,也成了一位小有名氣的畫家。

智慧點評:

周元素善識人之性,用人之長,使一個在別人眼中傻笨得出奇的阿留,成為遠近聞名的畫家。若周元素隻是嗬斥阿留生活中的無能,隻看到其短處,不見其長,怎麼能充分發揮他的才能?

不以個人好惡識人才

作為一名管理者,對下屬的看法,不能以個人的好惡來決定其好壞。因為人的興趣、愛好、性格各有所異,不能隻憑自己的愛好,以己之見來斷定某人是否有用。有的領導往往感情用事,看到某人的脾氣和誌趣與己相投,便不再注意這個人的其他方麵,就把他當成了人才。這樣,往往會出現隻有情投意合才被重用,搞自己的“人才小圈子”,而埋沒了很多為領導者所“不了解”的人才。

劉備在得到諸葛亮之前,隻憑個人的喜好作為識人標準,憑個人的印象和臆測選識人才,並自認為自己已“文有孫乾、糜竺之輩,武有關、張、趙之流”。殊不知,天下之廣,人外有人。隻憑個人感情來評判人,結果往往會走入迷津。他常歎自己思賢若渴,身邊無人才,以至於第一次見到司馬水鏡時竟無端埋怨說,我劉備也經常隻身探求深穀中的隱賢,卻並沒有遇到過什麼真正的人才。司馬水鏡引用孔子的一段話,批駁了劉備的錯誤觀點,說:“孔子說過‘十室之邑,必有忠信’,怎麼能說無人才呢?”繼而又指出,荊襄一帶就有奇才,你應該去訪求,這為三顧茅廬拉開了帷幕。所以,僅憑個人意誌、個人印象來肯定或否定某個人,隻能空懷愛才之心,不會得到真正的人才。

唐高宗時,大臣盧承慶專門負責對官員進行政績考核。被考核人中有一名糧草督運官,一次在運糧途中突遇暴風,糧食幾乎全被吹光了。盧承慶便給這個運糧官以“監運損糧考中下”的鑒定。誰知這位運糧官神態怡然,一副無所謂的樣子,腳步輕盈地出了官府。盧承慶見此認為這位運糧官有雅量,馬上將他召回,隨後將評語改為“非力所能及考中中”。可是,這位運糧官仍然不喜不愧,也不感恩致謝。原來這位運糧官早先是糧庫的混事兒,對政績毫不在意,做事本來就鬆懈渙散,恰好糧草督辦缺一名主管,暫時將他做了替補。沒想到盧承慶本人恰是感情用事之人,辦事、為官沒有原則,二人可謂“誌趣、性格相投”。於是,盧承慶大筆一揮,又將評語改為“寵辱不驚考上”。盧公憑自己的觀感和情緒,便將一名官員的鑒定評語從六等升為一等,實可謂隨心所欲。這種融合個人愛憎好惡、感情用事的做法,根本不可能反映官員的真實政績,也失去了公正衡量官員的客觀標準,勢必產生“愛而不知其惡,憎而遂忘其善”的弊端。這樣,最容易出現吹牛拍馬者圍在領導者左右,專揀領導喜歡的事情、話語來迎合領導的趣味和喜好。久而久之,領導者就會憑自己的意誌來識別人才,對他有好感的人便委以重任;而對與領導保持距離、印象不深的人,即使真有實才,恐怕也不會委以重任。所以說,偏愛偏惡對人的識才與任用是片麵的,對事業將會帶來不良後果。

最典型的事例要算是秦始皇以自己的愛憎標準來判定“接班人”,致使江山斷送的那段曆史了。秦始皇偏愛幼子胡亥,偏惡長子扶蘇,這與他重法輕儒有關。秦始皇非常信仰法家學說,他喜讀韓非的《孤憤》,是因韓非的思想對他進行統一戰爭很有作用。韓非指出,國家強弱的關鍵在於“以法為教”、“以吏為師”。由於秦始皇崇信法家思想,蔑視以“仁愛”為核心的儒家思想,更容不得其他思想的存在。恰恰在這個關鍵問題上,扶蘇與之意見相左,他堅持儒家思想,建議以仁義治國,以德服天下。這引起秦始皇的不滿,趕扶蘇去做監軍。因趙高學法,而趙高又是胡亥之師,所以,始皇寵信胡亥。不可否認,秦始皇以法治國對統一中國是起了決定作用的。但愛憎要實事求是,不能偏愛、偏惡。任何學說,都有其產生的客觀原因,有其合理的部分,都必須隨時代的變化、條件的更新而向前發展,或被其他學說所吸引,或兼容並蓄。而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仍嚴刑峻法;加之,私欲膨脹,至胡亥更甚,民不聊生,暴秦終被推翻。正是秦始皇不講德治,對長子的直諫,不采其合理之言,反而責為異端,對那些以法為名、實為害民的胡亥、趙高等愛之、用之,使其以讒言陷害扶蘇得以奪權篡位,致使秦傳至二世而亡。所以說,識人才,絕不能僅憑自己的愛憎,輕易斷言。

事實上,以自己偏愛、偏惡的標準來識別人才時,這種管理者大多心態不正,最根本在於其為人做事沒有原則,以感情用事,隨心所欲。這樣的領導自覺不自覺地以誌趣、愛好、脾氣相投作為唯一的識才尺度,實際上,這是一種把個人感情置於企業利益甚至社會利益之上的錯誤做法。從近處來講,許多與他誌趣不投的有才之士,他視而不見,感情上有抵觸情緒,結果使企業的人才流失。從長遠看,以個人的好惡識別人才,沒有客觀標準,沒有原則性,在管理上,就會隨心所欲地處理問題,管理製度本身就會失去約束性和原則性,在領導者周圍就會出現一群投其所好的無能之輩,左右企業,長此下去,勢必會嚴重影響企業的發展。

智慧點評:

領導者識別人才時,必須把個人的感情置之度外,拋開自己的愛好與誌趣,以整體利益為重,這才是治國安邦、勤家敬業之根本。

要有識別真正人才的眼光

楚文王年輕的時候,特別喜歡打獵。他一直希望能夠擁有一隻超凡脫俗、勇猛無比的獵鷹跟隨左右,在打獵時助自己一臂之力。於是他命人在全國各地張貼告示,懸賞重獎獻上優秀獵鷹的人。

有一天,一個人風塵仆仆地來拜見他,獻給他一隻獵鷹。這隻獵鷹體態矯健,渾身的羽毛光滑油亮,像一匹褐色的緞子,沒有一絲雜色,腳爪鋒利得閃出道道寒光,樣子威武神駿,果然不同於一般的獵鷹。楚文王很是高興,想早些看到新得的獵鷹一試身手,於是就帶著它到雲夢澤去打獵。

楚文王叫人挖下了許多陷阱,裏麵埋上尖刺,又布下了大量用來捕捉動物的夾子和羅網,然後下令放火燒荒。一時間,濃煙滾滾,火光衝天,大小飛禽走獸爭相奔逃。這樣沒頭沒腦的一陣亂穿,被火燒傷的、被煙熏倒的、掉進陷阱的、被夾子夾住的、被網罩住的動物不計其數。趁著這有利的時機,獵鷹們紛紛豎起了頸上的羽毛,拍打著雙翅,競相衝出去捕捉獵物,到主人麵前邀功請賞。但不知為什麼,這隻剛被獻上的獵鷹卻伸著脖子,瞪著眼睛呆滯而漠然地瞧著眼前這一切,一點也沒有準備去搏擊的意思。

楚文王非常失望,將獻鷹的人叫到跟前說:“我的那些鷹已經為我捕獲到了很多獵物了。隻有你獻的這隻鷹連動也沒動過,寸功未立。你好大的膽子,竟敢拿這種下等的蠢物來欺騙我,真是太不像話了!”

獻鷹的人辯解說:“我獻的這隻鷹如果也隻和普通獵鷹一樣,隻有捕捉野兔山雞之類獵物的能耐,那我怎麼敢把它獻給大王呢?請您耐心地等待顯示它才能的機會吧。”

楚文王的怒氣還未消,突然看見雲霧中有一隻巨大的飛禽在滑翔,全身潔白。它速度奇快,看不清形狀,閃了幾閃就不見了。這時候,那隻獵鷹雙眼光芒四射,展翅如一道閃電般衝向天空,霎時也消失在人們的視線以外。

過了一會兒,天空中下起了“大雪”。待人們定睛細看,才發現是一片片潔白的羽毛。然後,一股殷紅的鮮血像雨一般傾注下來,大家都被這奇觀驚呆了。最後,一隻碩大無比的鳥掉落下來,兩翅蓋住了大片土地。粗粗一量,竟然有十幾裏寬。

大家一時都不認識它究竟是什麼鳥,有一位博學多識的人終於認了出來,就告訴了楚文王說:“這就是大鵬啊!”楚文王大喜,於是重重賞賜了那個獻鷹的人。

智慧點評:

真正有才能的人會在關鍵時刻發揮出強大的作用。而正確的用人之道,就是充分發揮一個人長處的優勢,避開一個人短處的劣勢,因才施用。

善於發掘人才

發掘人才是給公司尋找人力資源的重要途徑,管理者應當牢記這一點,因為發掘不了人才,就等於不能使用人才,就等於浪費人才。有時候,公司或辦公室有一個重要的職務,但卻找不到具備這項專長的合適的人,這時,作為管理者的你就要主動在下屬中發掘需要的人才。

公司的生命在於人力,而最大的人力來源於管理者有效地發現所有下屬的才智,使其各盡所能。但是由於有些領導經常使用自己信得過的下屬,而疏遠那些尚待發現的人才,致使某些工作難以展開。

發掘人才,既需要眼光,也需要耐心,二者缺一不可。

一個不善於發掘人才的管理者,隻會埋沒人才,給公司帶來經濟損失。因此,發掘人才是體現管理者眼力和能力的標誌之一,不應漠視。

同時,管理者不應該以“雞蛋裏挑骨頭”的方法去識別人才,而應該以“矮子中拔將軍”的眼光發現人才,因為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管理者懂得這個道理,就應用其長而避其短,準確地篩沙拾金。

以前有一個木匠出身的人,連自身的床壞了都不能修,可見他鑄鑿鋸刨的技能是很差的。可他卻自稱能造房,許多人會對此將信將疑,後來在一個造屋工地證明了這位木匠的能力。隻見他發號施令,操持若定,眾多工匠在他的指揮下各自奮力做事,有條不紊,秩序井然。眾人大為驚歎。對這人應當怎麼看?

如果先看他不是一位好的工匠就棄之不用,那無疑是埋沒了一位出色的工程組織者。這一先一後,看似無所謂,其實十分重要。從這個故事我們可以悟出一個道理:若先看一個人的長處,就能使其充分施展才能,實現他的價值;若先看一個人的短處,長處和優勢就容易被掩蓋和忽視。因此,看人應首先看他能勝任什麼工作,而不應千方百計挑其毛病。

在識人所長的同時,也要能容其所短。短處包括兩個方麵:一是人本身素質中的不擅長之處;二是人所犯的某些過失。一方麵,越有才能的人,其缺陷也往往暴露得越明顯。例如,有才幹的人往往恃才自傲;有魄力的人容易不拘常規;謙和的人多會膽小怕事等等。另一方麵,錯誤和過失是人在所難免的。因此,如果對賢才所犯的小錯也不能寬恕,就會埋沒賢才,那麼世間也就幾乎沒有賢才可用了。

智慧點評:

人各有所長,亦各有所短,隻要能揚長避短,天下便無不可用之人。從這個意義上講,管理者的識人、用人之道,關鍵在於先看其長,後看其短。

管理者隻有通過揚長避短,才能得到自己所需的人才,否則你就會怎麼看怎麼不順眼,結果沒一個中意的,這樣肯定對自己的企業或部門沒有任何益處。

使用有能力的人

摩根的成就舉世公認,他的成功秘訣之一就是采用有能力的人。摩根手下的人才可謂多矣。例如薩繆爾·斯賓塞和查裏斯·柯士達,在摩根集團中,他們為摩根出謀劃策,立下了汗馬功勞。

薩繆爾·斯賓塞是個土生土長的美國南方人,比摩根小10歲,顯得十分精明幹練。他出生於喬治亞州,在南北戰爭時是南軍的騎兵之一。戰後,他在喬治亞大學攻讀工程學。在當時情況下,學習工程學簡直是件很稀罕的事。

畢業後,他進入巴爾的摩俄亥俄鐵路。由於他非凡的才能,立即擔任了總裁室的特別助理,不久即被提升為副總裁。恰巧此時,這條鐵路由於赤字瀕臨破產,終於落入財產管理人手中。真是“受命於危難之際”他的上任,使這條鐵路起死回生,他的卓越管理才能在這裏得到了最充分的發揮,人們對他都十分尊敬。

而斯賓塞之所以成為摩根的左臂右膀之一,是在當債務人依賴摩根救濟時,摩根從他的經營與管理中很快就發現了他的過人之處,他覺得斯賓塞在某些方麵甚至已超過於自己。對於求才若渴的摩根來說,發現人才,任用人才是他的最大愛好,他絕不會放過任何一個人才。當他發現斯賓塞的過人之能時,他知道,他要的人才就在眼前,他要把他納於自己的麾下。

摩根很是欣賞斯賓塞的才華,將他提升為總裁。而斯賓塞也不辜負摩根的一番美意,負責償還了800萬美元的債務。因此,更加博得摩根的青睞。

另一位親信參謀——查理斯·柯士達年紀更輕,甚至比斯賓塞還小5歲,正是大展雄風的好時光。他是屬於德雷克歇·摩根商行的職員。

獨立戰爭前,柯士達的祖先就以紐約為生意據點,經營西印度群島的砂糖、咖啡及蘭姆酒的貿易行業。他的血脈裏繼承著祖先的一切優良傳統。他是個兢兢業業的人,屬於典型的勤勉型,每天早晨6點左右就出門上班,一直工作到深夜,甚至還將文件帶回家看。他為摩根所賞識並重用,是在華普利與摩根共組辛迪加投資銀行的時候,被摩根發現的。

當他接到摩根發出的“鐵路摩根化”的命令時,花上一個月的時間,調查這條鐵路。為了全麵徹底地進行調查,他披肝瀝膽,嘔心瀝血。他不僅乘火車觀察,甚至走下月台,靜坐在飛馳而來的列車旁,徹底察看枕木與鐵軌的狀態。當然,他也會開動火車頭一試。他能夠花最少的錢,賺回最大的利潤。他是摩根股肱參謀,他把工人當做自己的手腕一樣靈活運用,使得鐵路的“摩根化”徹底成功。

智慧點評:

沒有人勝任所有的事情,隻有使用有能力的員工,才可能完成超過自己能力的偉大事業。卓越的企業是由卓越的人組成的,任何一個成功的企業都是公司的員工水平超越了別的公司。

識別人才的真正價值

伯樂是春秋戰國時期秦國有名的相馬能手,他的相馬技能是天下有名的。

在伯樂暮年之時,有一回秦國國君秦穆公召見他時問他說:“您的年紀也很大了啊!在您的後輩人中有誰能夠繼承您尋找千裏馬呢?”

伯樂回答道:“對於一般的良馬,它的特征很明顯,是可以從其外表上、筋骨上觀察得出來。而那天下難得的千裏馬呀,看起來它與一般的好馬差不多,論其特征,也是很難捉摸,好像是若有若無,若隱若現。不過,千裏馬奔跑起來,又輕又快,刹那間從你眼前一閃而過,不一會兒遠馳得無影無蹤,讓人看不到飛揚的塵土,尋不著它奔跑的足蹄印兒。我的兒子們都是才能低下的人。對於好馬的特征,我可以告訴他們,對於千裏馬的特征,那隻能意會,不可言傳。僅憑自己相馬的經驗來判斷,他們是無法掌握的。不過,在過去同我一起挑過菜、擔過柴的人當中,有一個名叫九方皋的人。他的相馬技術很高,的確不比我低,請大王召見他吧。”

秦穆公便召見了九方皋,叫他到各地去尋找千裏馬。

九方皋到各處尋找了三個月後,回來報告說:“我好不容易為大王您尋找到了一匹千裏馬。不過,那匹千裏馬眼下正在沙丘那個地方。”

秦穆公問:“那匹馬是什麼樣的馬呢?”

九方皋回答:“那是一匹黃色的母馬。”

秦穆公便派人去取,看到的卻是一匹黑色的公馬。秦穆公聽說後很不高興,就把伯樂叫來。對他說:“你該怎麼說呢?太不中用啊!你推薦的人連馬的毛色與公母都分辨不出來,又怎麼能識出千裏馬呢?”

伯樂這時長歎一聲說道:“其實,這正是他所以超過我千萬倍的地方。九方皋相馬注重的是馬的內在素質,這說明他深得相馬的精妙之處,而忘了其他的地方,明察馬的內部而忽略了馬的外表,隻注意觀察它應該觀察的,而不去觀察它不需要觀察的!隻看到他應該看的,而漏掉了他不需看的。像他這樣的相馬,包含了比相馬本身價值更高的東西。”

秦穆公聽罷,有所醒悟。等到把那匹馬從沙丘那地方牽到秦穆公和伯樂麵前時,大家一看,果然是名不虛傳的、天下少有的千裏馬。

智慧點評:

看問題時要有所舍棄才有所專注,同時要將獲得的感性材料去偽存真,去粗取精。這樣才能把握住事物的本質。知人善任也是一樣的道理,隻有知道了人才的真正價值,才能發揮出人才的作用。

尋找最佳人選

美國西南航空公司是該行業中唯一一家持續贏利的公司,公司曾連續獲得美國交通部頒發的最佳顧客服務獎、最佳準點航班和最佳行李搬運獎。

該公司的總經理非常重視選人工作。他常常提醒公司的管理人員哪怕是隻有一個分公司要招一個人,也要把它作為事關整個公司前途的重大事情來抓。他堅信:“我們要雇傭素質最好的人,教他們所需要的任何技能。”隻有這樣,整個公司才能由最好的人組成,去完成最出色的成就。

一次,公司要在一個叫阿馬利羅的小鎮上找一個客機代理商。人事部門的經理在麵試完34個人卻還沒找到合適的人選後著急了,他找到總經理,抱怨為這34個人的麵試已經花了不少錢。可總經理卻說,為找到合適的人選,麵試340個人也是需要的。在他看來,企業需要各種人才。用人是要用人之長,而非用人之短。各種人才各有各的用處,把他們都放到相應的崗位上,各種人才相互配合,則能形成一種最佳的企業整體經濟效應。

美國通用電器公司的總裁韋爾奇被稱為世界上最會用人的經理,他說:“我最大的成就就是發現人才,發現大批人才。他們比絕大多數的首席執行官都要優秀。這些一流的人才在GE如魚得水。”

1999年1月4日,傑克·韋爾奇在GE全球500名經理人員大會上說:“GE成功的最重要的原因是能找到最好的人!”

的確如此,這位被稱為頭號經理的人,最關心的就是人事工作,他的最大成就是如何關心和培養人才。韋爾奇知道幾乎所有GE的高級管理人的名字和工作職責。GE的員工有34萬人之多。韋爾奇的工作信條是:隻有對他們有足夠的了解,才能信任他們,讓他們放心地工作。

韋爾奇說:“我不懂如何製造飛機引擎,我也不知道在NBC應播放什麼節目。這兩項都是GE的主要業務。我們在英國有一項有爭議的保險業務,我不想做那項業務,但是那個給我提建議的人想幹,我相信他,我相信他能幹好。”

韋爾奇選人的原則是:從不注重學曆和資曆。韋爾奇說:“關鍵是你能做好什麼!”

韋爾奇自1981年出任GE首席執行官以來,這一用人原則就不斷地得到加強。韋爾奇不隻是把下屬放到合適的位置上就了事。每年4、5月,他和三名高級經理一道前往GE的12個業務部門,現場評審公司300多名高級經理的工作進展,對最高層的500名主管則進行更為嚴格的審查。業務部門的首席執行官和他的高級人力資源部經理參加評審。這種緊張的評審迫使這些部門經營者識別出未來的領導者,製訂出所有關鍵職位的繼任計劃,決定哪些有潛質的經理應送到克頓GE的培訓中心接受領導才能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