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爺爺奶奶是營養師,做的飯菜香噴噴(3 / 3)

5.鐵

鐵是紅細胞中血紅蛋白的重要成分。血紅蛋白是運輸和交換氧氣的必要工具人體中如果缺少鐵,就會使血紅蛋白的製造發生困難,不僅可引起貧血,而且血液運載氧氣的能力也會喪失。兒童每天鐵的需求量約為l毫克,下麵是幾種適合補鐵的食物:

(1)動物肝髒

肝髒富含各種營養素,是預防缺鐵性貧血的首選食品。每100克豬肝含鐵Z毫克,而且也較容易被人體吸收。肝髒可加工成各種形式的兒童食品,如肝泥就便於年齡小一些的孩子食用。

(2)各種瘦肉

雖然瘦肉裏含鐵量不太高,但鐵的利用率卻與豬肝差不多,而且購買、加工容易,小孩也喜歡吃。

(3)雞蛋黃

每100克雞蛋黃含鐵7毫克,盡管鐵吸收率隻有3%,但雞蛋原料易得,食用儲存方便,而且還富含其他營養素,所以不失為一種較好的補鐵食品。

(4)動物血液

豬血、雞血、鴨血等動物血液裏鐵的利用率為l2%,如果注意清潔衛生,加工成血豆腐,對於預防兒童缺鐵性貧血倒是一種價廉方便的食品。

(5)黃豆及其製品

每100克的黃豆及黃豆粉中含鐵ll毫克,人體吸收率為7%,遠較米、麵中的鐵吸收率高。

(6)芝麻醬

芝麻醬富含各種營養素,是一種極好的兒童營養食品。每100克芝麻醬含鐵58毫克,同時還含有豐富的鈣、磷、蛋白質和脂肪,添加在兒童食品中,深受孩子歡迎。

(7)綠葉蔬菜

雖然植物性食品中鐵的吸收率不高,但兒童每天都要吃它,所以蔬菜也是補充鐵的一個來源。

(8)木耳和蘑菇

木耳和蘑菇中鐵的含量很高,尤其是木耳,自古以來,人們就把它作為補血佳品。此外,海帶、紫菜等水產品也是較好的預防和治療兒童缺鐵性貧血的食品。

6.錳

錳在健康人的體內含有l2~20毫克,主要集中在腦、腎和肝中,特別是腦垂體中的含量最豐富。如果缺錳,可造成兒童智力低下。兒童對錳的需要量約為0.2~0.3毫克/公斤。如發生錳的缺乏,應多吃水果、蔬菜和粗糧。

帶孫絕招:

冬吃蘿卜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藥方。

—諺語

讓孫子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

大多數家長對於長期以來的餐桌戰爭並不陌生。“你不吃完蔬菜/魚/水果,就不準離開座位。” 在年幼時建立起良好的飲食習慣對於一生的健康和快樂都至關重要。然而,沒人會認為這是一件簡單的事。

在愛思唯爾最新一期的《發育評論》上,研究人員探討了孩子選擇麵前食物及隨後塑造自身飲食習慣的方式。孩子對陌生食物持懷疑和抵製態度是很自然的,但家長卻想要知道如何才能讓他們“至少嚐一下”。本文作者認為反複暴露非常必要。孩子必須習慣於看到食物、品嚐它、感受它並最終了解它來自何處以及如何融入其日常飲食之中。那麼爺爺奶奶讓孫子養成健康飲食習慣有哪些小絕招呢?

1.讓孫子愛上喝白開水的5個小絕招:

“我不喜歡喝沒味道的水!”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經曆,當端著一杯白開水送到孩子麵前時,遭到他們堅決的拒絕。平淡無味的白開水怎能跟甜蜜的飲料、香甜的可樂相比呢?  其實,聰明的爺爺奶奶隻要掌握幾個小絕招,便能讓你的孫子(孫女)多喝水。

(1)爺爺奶奶要統一戰線

對於一些正確的事,一定要統一戰線,千萬不要發生跟爺爺要不到,跟奶奶要就有的“漏洞”。而且,家長一定要耐得住孩子哭鬧、撒嬌,如果立場不堅定,一旦有一,肯定有二。孩子的“拗”都是一時的,但養成好習慣卻可以受用一輩子。

(2)家長自己首先別喝

自己喝著飲料卻要孩子多喝水,最沒有說服力,孩子也會覺得不公平。家長應該以身作則,盡量避免喝飲料。孩子喜歡向家長學習,如果看到爺爺奶奶口渴了就倒杯水喝,自然就學著喝水。家長最好不要買、也不要在家裏儲存飲料,讓孩子渴了就隻能喝開水。就算偶爾讓孩子解解饞,也要當場就喝完,不要買個半打一箱的,讓孩子打開冰箱就有。

(3)讓孩子明白“為什麼不”

家長在拒絕孩子的同時,要讓他們知道為什麼,比如可樂太甜了不健康,喝多了會變成大胖子,就長不了高個兒了。如果一味地拒絕,也許會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孩子可能會認為,不是不能喝,是你不讓我喝,為什麼其他的家長就讓孩子喝飲料!這時,可以試著跟孩子有個約定,如一個星期可以喝一次可樂,或周末的時候可以喝珍珠奶茶等等,讓孩子解解饞。但是一定要幫孩子建立偶爾喝飲料可以,但平常要喝沒有味道的水才是正常的觀念。

(4)自然而然達到目的

想辦法讓孩子喝水,但要給得自然,不要刻意。可以在孩子寫作業的桌上或是玩耍的地方準備一瓶水,當他們感覺渴了的時候,隨手就能拿到水來喝。非正餐的時間,當孩子向你要零食吃的時候,請他們先喝水再吃。此外,經常在孩子的麵前喝水,用行為來教育他們喝水是很自然且必要的事。

(5)白水加“料”更誘人

可以在白開水中加些天然的“配料”,檸檬片、蘋果片、山楂片等,讓水看起來很漂亮,而且有淡淡的水果味,這樣會增加孩子喝水的樂趣。

2.讓孫子愛上蔬菜的15個攻略:

無論怎麼乞求、賄賂、用盡渾身解數,挑剔的小家夥就是不願吃一點蔬菜。有沒有想過,是你向孩子“介紹”蔬菜的方法可能不對呢?不妨試試我們的吃菜攻略吧!

(1)蔬菜也能變得很有趣。一堆煮熟的菠菜對挑剔的孩子來說不具備吸引力,而一顆造型別致的甘藍“樹”卻有可能受他們喜愛。另外,盡早讓孩子擺脫勺子,試著用筷子夾菜吃,也會增加他對吃蔬菜的興趣。

(2)蔬菜越嚼越有味。孩子到了兩歲就會討厭糊狀的食物,那就別再把他當baby,讓他大口咀嚼蔬菜,越吃越有味哦。另外還要避免過度烹飪,用蒸、微波烘烤代替炒菜,或者直接提供生的蔬菜(但要保證衛生)。這種方法還不會損壞蔬菜中的維生素。

(3)帶孩子去買菜。孩子們樂於看見他們選中的食物成為餐桌上的一部分,所以幹脆帶著他一起去買菜,認識不同的水果和蔬菜。每到一個地方,讓他為家裏挑些新的產品。

(4)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一定要讓你的盤子也盛滿蔬菜。我們在調查中發現,孩子盤中的蔬菜量與媽媽盤中的有直接的聯係。如果你是個挑食的父母,就請先改改自己的壞習慣,即使你再不喜歡胡蘿卜,也應該讓你的孩子吃,而不要對此發表任何負麵的評論。

(5)保持耐心,避免嘮叨。在孩子嚐試一種新食物時,你有可能會變換10種做法(然後希望他喜歡它)。如果孩子對這些蔬菜掩之以鼻,就先暫停提供蔬菜大餐,在下周或下下周再隆重推出它。有時候還需要用點小智慧,比如把孩子不喜歡的西紅柿切碎放在他的三明治裏,等他反應過來時,已經覺得味道好極了。

(6)種個蔬菜花園。在你家院子裏,或陽台的花盆裏騰出一小塊地方,讓孩子撒上蔬菜種子,定時澆水,最後他會心滿意足的吃掉收獲的食物。或者帶他到農場參觀,告訴他食物從那裏來。

(7).讓孩子幫廚。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孩子也喜歡這種樂趣。兩三歲的孩子能撕萵苣,剝豌豆,甚至洗蔬菜,再大點的孩子還能幫你拌沙拉。別小看了你的小幫廚,他工作的時候是很吹毛求疵的。

(8)給孩子多種選擇。在孩子的盤子裏放入兩種或以上的蔬菜。飲食多樣化是獲取大量不同營養的鑰匙,對孩子來說,吃含一勺三種不同的蔬菜比吃三勺一種蔬菜營養更豐富。

(9)“沉浸”其中。孩子喜歡用胡蘿條,黃瓜片或青椒條,蘸著辣調味汁,豆沙,低脂沙拉醬,自製酸奶酪一起吃。還可以試著在充滿音樂的聚會上擺出你的蔬菜大餐。

(10)發揮蔬菜的裝飾作用。準備一盤普通的萵苣沙拉和不同種切碎的蔬菜,然後讓孩子這些蔬菜裏找些材料裝飾沙拉。也可以用這種方法做個蔬菜沙拉。

(11)全家一起吃飯。家庭用餐時間應該在家裏排首位。哈佛醫學院的調查表明當孩子與家人一起吃飯時,他會大口大口地吃更多的蔬菜。

(12)多表揚少賄賂。當孩子試著吃一種新的蔬菜時,別忘了表揚一下。但是不要就此允諾給他玩具或看電視時間,因為這種獎勵會進一步惡化孩子與食物的不正常關係。也不要利用餐後甜點作為哄騙孩子吃蔬菜的手段。因為食物既不是獎勵也不是懲罰。

(13)自製蔬菜燒烤。讓孩子試著將馬鈴薯、蘑菇、青辣椒和洋蔥串在一起進行燒烤,這種吃菜的過程會讓他感到很輕鬆,像做遊戲一樣。

(14)根據孩子喜好變換蔬菜的形狀。形狀對於小孩子來說確實能夠產生很大的變化。他可能不會喜歡胡蘿卜條,但他愛吃胡蘿卜粒;她討厭煮熟的豆子但摯愛凍豆子(記住:請等到孩子四歲再給他吃未經烹飪的冷凍食品)。

(15)蔬菜+調味品。最後一招,在蔬菜上塗抹一點軟奶酪或巧克力醬。不用擔心,一點多餘的脂肪無甚大礙,假如孩子能狼吞虎咽地把蔬菜吃掉,那就是值得的。

3.小心餐桌上的智力“殺手”

(1)含鉛食物

鉛是腦細胞的一大殺手,食物中含鉛量過高會損傷大腦,引起智力低下。有的孩子常吃爆米花,由於爆米花在製作過程中,機罐受高壓加熱後,罐蓋內層軟鉛墊表麵的一部分鉛會變成氣態鉛,應盡量少吃。皮蛋在製作過程中,其原料中含有氧化鉛和鉛鹽,鉛具有極強的穿透力,多吃皮蛋也會影響智力。

(2)含鋁食物

世界衛生組織提出,人體每天攝鋁量不應超過60毫克,要是一天吃50—100克油條便會超過這個允許攝入量,導致記憶力下降,思維能力遲鈍,所以,早餐不能以油條為主食。經常使用鋁鍋炒菜、鋁壺燒開水的家庭也應注意兒童攝鋁量增大的問題。

(3)含過氧脂質的食物

過氧脂質對人體有害,如果長期從飲食中攝人過氧化脂並導致其在體內積聚,可使人體內某些代謝酶係統遭受損傷,進而產生大腦早衰或癡呆。哪些食品中含有較多的過氧脂質呢?主要有油溫在200°C以上的煎炸類食品,及長時間曝曬於陽光下的食物,如熏魚、燒鴨、燒鵝等。還有炸過魚、蝦的油會很快氧化並產生過氧脂質。其他如魚幹、醃肉及含油脂較多的食品,在空氣中久置都會產生過氧脂質。這些食物,孩子不吃或少吃為好。

(4)過鹹食物

老年人,因為年齡增大,味覺也會隨之反映遲鈍,做的飯菜往往容易偏鹹,這不僅不利於老年人的身體健康,更是對兒童產生很大的影響。人體對食鹽的生理需要極低,成人每天7克以下,兒童每天4克以下。習慣吃過鹹食物的人,不僅會引起高血壓、動脈硬化等症,還會損傷動脈血管,影響腦組織的血液供應,使腦細胞長期處於缺血缺氧狀態而智力遲鈍,記憶力下降。

帶孫絕招:

吃得快,咽的慌,傷胃傷腸不消化,讀書學問一個樣。

—諺語

注重食物酸堿性的搭配

據有關專家指出,人要在血液呈弱堿性的情況下,大腦和體力才能保持最佳狀態,所以注意食物的酸堿搭配也很重要。

醫學研究發現,人體體液的酸堿度與智商水平有密切關係。在體液酸堿度允許的範圍內,酸性偏高者智商較低,堿性偏高者則智商較高。

人體體液的酸堿度主要與平日裏的飲食習慣有關,當長期食用堿性食物時.人就會呈現堿性體質;當長期食用酸性食物時,人就會呈現酸性體質,酸性體質會影響到人的智商的高低,兒童尤甚。這種體質是人體大量攝人高脂肪、高蛋白、高熱量食物的結果,因為這些食品經體內代謝後,產生大量酸性物質,當酸性物質超過自身機體調節能力,或者機體調節酸堿平衡的能力受到影響時,就可能使體液呈現“酸性化”而形成酸性體質。“酸性體質者”經常會感到身體疲乏、記憶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腰酸腿痛等,但到醫院檢查又查不出什麼毛病,如不注意改善體質狀態,任其繼續發展,會出現不同係統的疾病,而當人的體液pH值低於7時,就可能會產生重大疾病了。

隨著人們生括水平的提高,食物的選擇越來越多樣化,而大多數人又都是從口感要求選取食品,從而出現偏向,像精白米、精白麵,大魚、大肉、蝦、蟹、禽、獸等葷菜不斷,殊不知,當我們攝食了大量含氯、硫、氮、磷等物質的酸性食品後,體液便極難維持弱堿性的狀態,而容易產生體液的“酸化”。如果孩子也跟著大人一起,長期如此飲食,就會嚴重影響大腦智力和功能的發育。

當人成為“酸性體質”時,大腦當然也是“酸性腦”。重要的是它能直接影響兒童的腦和神經功能,表現為容易哭鬧、煩躁,並使記憶力和思維能力減弱,嚴重時還可導致精神孤獨症。應該注意讓他們多食用堿性食品,有助於提高他們的智商水平和學習成績。科學家認為,改善這些孩子的飲食結構,多吃堿性食品,這是提高其學習成績的一大措施。因此,為了讓孫子孫女更健康的成長,在這裏我們和爺爺奶奶們有必要弄清楚什麼是堿性和酸性食品,各有哪些食物可供選擇。

1.堿性食品

堿性的要素成分是鈣、鈉、鉀、鎂,它們是人體運動和腦活動所必需的4種元素。凡食物中含鈣、鈉、鉀、鎂等金屬元素的總量較高,在體內經過代謝後,最終產生的灰質呈堿性,這類食物就稱為“堿性食物”。我們常用的堿性食物主要有:

(1)蔬菜類:冬瓜、番茄、南瓜、黃瓜、蘿卜、菠菜、白菜、卷心菜、油菜、芹菜、蓮藕、洋蔥、茄子、馬鈴薯等。

(2)水果類:蘋果、梨、香蕉、桃子、草莓、梅子、李子、柿子、葡萄、柑橘、柚子、檸檬等。

(3)豆及豆製品、蘑菇、竹筍、栗子、茶葉、咖啡、葡萄酒等,特別是海藻類如海帶、紫菜等,所含礦物質遠遠高於蔬菜水果,紅薯是強堿性食物。這些食物中的有機酸參與體內代謝,在人體內氧化後,會產生氧氣、二氧化碳和水排出體外,剩下的金屬離子能使體液的堿度升高。

2.酸性食品

凡食物中含有氯、硫、磷等非金屬元素,且含量較高,在體內代謝後最終產生的灰質呈酸性,這類食物就稱為“酸性食物”。常用的酸性食物有蛋自質豐富的肉、魚、禽、蛋類,穀類以及硬果中的花生、榛子、核桃等。具體而言,如豬肉、牛肉、雞肉、蛋黃、鯉魚、鰻魚、幹魷魚、蝦、大米、麵粉、麵包、大麥、啤酒、蘆筍等。許多人喜歡辣、刺激性食物,其中大多數也屬於酸性食品,它會使血清等體液酸性化,所以讓人極易感冒,皮膚脆弱,抵抗力差,容易感染等。

為了不使人體發生“酸性化”,是否要不吃或少吃酸性食物呢?並非如此,隻要注意在平時飲食中,二者適量搭配,就是健康飲食。必須重視主、副食的搭配,注意酸性與堿性食品的平衡,適當控製酸性食品的比例。日常食物選擇中應多吃蔬菜、水果,增加其比例。另外,蛋白質還具有“酸堿兩性”的特點,隻要合理配比,是可以防止人體“酸性化”的發生的。

此外,在選擇日常飲用水時,我們也應該選擇弱堿性的水。對於水來說,水中是否含有礦物質與微量元素是決定其酸堿性的關鍵。大自然中的水,如泉水、湖水等一般都是弱堿性水,因為大自然賦予其豐富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而純淨水,顧名思義,水中除了水分子,什麼都沒有,水性自然呈酸性。現在市場上流行的人工礦物質水由於人為添加了礦物質,破壞了水的酸堿平衡,甚至比純淨水還顯酸性,這一點要引起所有爺爺奶奶的重視。

從現在人們的飲食結構和習慣來看,堿性食物的攝人相對減少,而肉、魚、禽、蛋等動物性食物的攝入日趨增多,這卻是導致有些孩子酸性體質形成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對孩子來講,可以讓他們多食些堿性食物。但孩子的身體尚處於生長發育期,需要各種蛋白質、脂肪和各種維生素、礦物質,而這些必需營養素有的較多的存在於酸性食物中,故也不可偏廢,關鍵還是要做到酸堿性食物的均衡攝人,以免又走向另一極端。所以,爺爺奶奶在給孩子的飲食搭配中要適當調整,做到酸堿均衡,這樣才會保證孩子的堿性體質,從而使全家身體都健康。

帶孫絕招:

吃米帶點糠,老小都安康。

—諺語

爺爺奶奶別想當然的亂給孩子補充維生素

近年來,北美、歐洲和亞洲等地都風行“維生素補充熱”。在美國,約1/2的成年人服用自行購買的維生素,兒童服用各種維生素的比例更高,可占到兒童總數的70%。雖然維生素的缺乏會導致心血管疾病、癌症及骨質疏鬆等慢性疾病。不過營養醫生強調,維生素不是食品,多量服用會導致藥物中毒。

鑒於寵愛孫子(孫女)的心理,爺爺奶奶們喜歡把自己吃的維生素給孩子,覺得都是維生素,沒關係的,孩子正是長身體的時候,補充維生素理所應當啊。

但是,爺爺奶奶卻忽略了每個人的情況是不同的,所需要的維生素也不同,例如成年人與發育中的孩子所需要的維生素就完全不同,父母絕對不可以拿自己服用覺得“很有效”的營養補充品給孩子服用。維生素的補充必須適當,預防疾病時可吃綜合維生素,但如果是為了治療某種疾病,補充綜合維生素達不到希望的效果,但隻補充單一種該疾病所缺乏的維生素也不正確,因為有些維生素必須相輔相成才能發揮效用。醫生指出,隻要飲食正常,並注意到各種營養素的合理搭配,絕大多數人是無需額外補充維生素的。

1.爺爺奶奶要知道維生素補過量,一樣會“藥物中毒”

例如我們熟悉的維生素A,長期服用可發生骨骼脫鈣、關節疼痛、皮膚幹燥、食欲減退、肝脾腫大等中毒症狀;過多補充維生素D,則容易引起高血鈣症,還會伴有厭食、惡心、彌散性肌肉乏力、肌肉疼痛等身體不良反應。有趣的是,這些症狀與缺乏維生素的症狀極為相似,很可能被誤認為是維生素補得還不夠,所以加大服用量從而增大“維生素中毒”的危險。爺爺奶奶要記住,維生素的缺乏和過量症狀是相似的,所以,一定要弄清孩子到底是哪種情況。

另外,如果孩子確實需要補充維生素,也要遵循“間斷補充”的原則,如服5天停兩天,或隔天服用,因為連續性的補充會使寶寶的身體對維生素藥丸產生依賴性,一旦停服,就會出現維生素缺乏的症狀。此外,孩子服用的維生素藥丸好比外來品,時間一長,孩子對食物中維生素的吸收率反而下降。而食物補充永遠是維生素最安全可靠的來源之一。

2.補充維生素的3大誤區

其一,是給喝配方奶的孩子額外補充維生素A和D。配方奶中已經添加了維生素A和D,再補就很容易過量,造成孩子的蓄積性中毒。

其二,為了提高孩子的免疫力而大量補充維生素C。市場上的很多維生素C泡騰片,每片含維生素C在500—2000毫克之間,這早已超過兒童的需求量。而服用太多的維生素C容易造成小朋友尿路結石。

其三,補充維生素迷信“大而全”。缺什麼才補什麼是補充維生素的重要原則之一,表麵上看來,複合維生素很是誘人,小小一片藥丸將維生素家族中的大部分成員一網打盡。可這樣沒有目的地全麵補充,很容易產生維生素之間的失衡:該補的量不足,不需補的反而偏多。

3.孩子補充維生素還得靠食補

(1)含維生素A最多的食物:肝髒,羊肝、牛肝每100克含維生素A約5萬IU,奶類、黃油、奶酷和蛋類維生素A中等含量,牛肉、羊肉、豬肉中維生素A含量較低,植物性食物中富含類胡蘿卜素的蔬菜、水果有南瓜、胡蘿卜、深綠色葉子蔬菜、馬鈴薯、芒果、杏、西紅柿等。棕櫚油中維生素A含量很高,但在我國食用很少。因為肝中鐵的含量也高,維生素A和鐵還可以相互促進吸收和利用。

(2) 含維生素B最多的食物: 小麥胚芽、豬腿肉、大豆、花生、裏肌肉、火腿、黑米、雞肝、胚芽米等。含有豐富維生素B2的食品:七腮鰻、牛肝、雞肝、香菇、小麥胚芽、雞蛋、奶酪等。含有維生素B6、維生素B12、煙酸、泛酸和葉酸等食品:肝、肉類、牛奶、酵母、魚、豆類、蛋黃、堅果類、菠菜、奶酪等。其中的維生素B1在人體內無法貯存,所以應適當的多吃一些。

(3)含維生素C最多的食物:水果中以獼猴桃含量最多,在檸檬、桔子和橙子中含量也非常豐富;蔬菜以辣椒中的含量最豐富,在番茄、甘藍、蘿卜、青菜中含量也十分豐富,野生植物以刺梨中的含量最豐富,每100克中含2800毫克,有“維生素C王”之稱。在烹調蔬菜時,不宜燒煮過度並應避免接觸堿和銅器。維生素C在體內能維持毛細血管正常滲透和結締組織的正常代謝;調節脂肪代謝,促使膽固醇轉化;有抗氧化作用,能保護不飽和脂肪酸,使之不被氧化成為過氧化物,因此維生素C還有保護細胞和抗衰老作用。成人每天需45~75毫克,兒童每天需40~50毫克。所以爺爺奶奶在給孩子食補充維生素C的時候也要注意量的把握。

(4)含維生素D最多的食物:海魚、動物肝髒、蛋黃和瘦肉中。另外像脫脂牛奶、魚肝油、乳酪、堅果和海產品、添加維他命D的營養強化食品。也含有豐富的維生素D。植物性食物幾乎不含有維生素D,維生素D主要來源於動物性食物。維生素D的來源與其他營養素略有不同,除了食物來源之外,還可來源於自身的合成製造,但這需要多曬太陽,接受更多的紫外線照射。

(5)含維生素E最多的食物:以麥胚油中含量最高,麻油、花生油、玉米油、棉杆油等都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 ,另外,菠菜、大蒜、南瓜、毛豆、蠶豆、杏仁、芝麻油、蛋黃、核桃、葵花子、花生、萵筍葉、瘦肉、乳類、麥芽油、堅果、小麥、小米和蘆筍等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

(6)含維生素K最多的食物:酸奶酪、紫花苜蓿、蛋黃、紅花油、大豆油、魚肝油、海藻類、綠葉蔬菜、豬肝、西蘭花、椰菜花、椰菜、稞麥等。除此以外,人體小腸後半部的細菌也可以合成維生素K。

帶孫絕招:

冬吃蘿卜夏吃薑,不用醫生開藥方。

—諺語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