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爺爺奶奶要注意,您的孫子(女)會學您
“上行下效家風好,爺爺奶奶榜樣很重要。?”隔代家庭中的祖輩家長大多數是退(離)休人員,且年事已高。他們有自己養成幾十年的習慣了,想改還真不那麼容易。但是現在有了小輩在身邊爺爺奶奶們就要注意自己的這些老習慣了,它可常常是孫子孫女效仿的對象了。如今榜樣的價值在家庭教育中是無法估計的,尤其現在社會主義價值變得多元化,榜樣教育更顯重要,傳統的榜樣和榜樣教育仍具有重要意義。
別讓嘮叨抱怨傳染孩子
很多家長有一種誤解,認為教育孩子就是“說”孩子,“訓”孩子。在中國北方,有一個詞語——“數落”,可能就是從“說”孩子產生的。論起“數落”,有的家長可謂達到極致,能夠早晨說,晚上說,見孩子麵就說,孩子已經表現不錯了仍然找茬兒說;做作業前說,做作業時也說,做完作業還說,發了作業更說;考試前說,考試時說,考不好大說,考好了往高標準說。家長不厭其煩, 滔滔不絕,自然難免老調重彈, 囉裏囉嗦。那麼孩子呢?是否洗耳恭聽,認真接受,立即改進呢?多數不是。家長越說越起勁兒,孩子越聽越煩,有的想躲開,有的頂上幾句:“別說了,知道了,知道了。”“煩不煩人啊!”“我改就是了!”效果不會好,然而家長下次照說不誤。
老年人由於年紀大的關係,總是反複同樣的話,這會讓孩子產生一種習慣性的模糊聽覺,明明在聽,卻根本不入心裏去。這是長期重複聽同樣的聲音產生的不在乎。做爺爺奶奶的不要隻怪孩子不聽話,想想自己是否真的太嘮叨了。
奶奶每天都早早地起來為浩浩準備早餐。六點半,牛奶、雞蛋、麵包準時端上桌,奶奶就開始一遍一遍地叫浩浩起床。叫了多少遍之後浩浩起來洗臉刷牙,坐到飯桌前用最快的速度吃早餐。這時,奶奶一邊疊被子一邊不停地嘮叨著:“看看你,老是把哪兒都弄得亂七八糟,讓人跟在你屁股後麵收拾。每天讓你起床都得喊破嗓子才動,早飯都涼了吧?總吃涼飯,還這麼狼吞虎咽的,胃要壞的,天天跟你說也沒用。要是奶奶一叫你你就起來,就不用這麼緊張,也不會老是遲到挨批評了……”浩浩頭也不抬,對奶奶的話充耳不聞。吃完飯,浩浩抓起奶奶早就放到客廳沙發上的書包轉身就往外走。奶奶追在浩浩的身後喊著:“著什麼急呀?就吃這麼幾口,上學的東西都帶齊了嗎?水壺了嗎?……這時浩浩早就跑遠了,根本沒理會奶奶。
嘮叨,是部分學生對自己家長的評價。“我都不懂我隻是考差了一次,為什麼我奶奶可以針對這件事重複說上一百次,吃飯說、喝水說、休息說,連我做作業的時候也說,煩死了。”這是一個初一學生對她奶奶的抱怨。嘮叨的話反複說很多遍,而且幾乎每天都說,這就像一隻嗡嗡叫的蒼蠅盤旋在孩子的耳邊,直聽得孩子耳朵“磨”出老繭,身心也被折磨得急躁不安。嘮叨的內容也大多是指向孩子的弱點缺點,是對孩子沒完沒了的數落和譏諷,讓孩子感到自尊心受到很大的傷害。同時過多的嘮叨還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消極作用很大。其實這些讓家長頭疼的問題根源還是在於家長自己的嘮叨抱怨。
家長對孩子寄予厚望,為了達到自己設定的目標,往往在孩子耳邊不停地叮囑、提醒,但這種做法往往收效甚微,甚至適得其反,使孩子產生厭煩情緒。其實絕大多數孩子很小就能分辨是非善惡,隻是缺少改正缺點的自覺性,家長如果總是盯著孩子的缺點翻來覆去地說,喋喋不休地數落和教訓孩子,孩子就會認為家長對自己不信任,從而產生逆反心理。
很多嘮叨的家長都是缺乏自信、性格軟弱的人,重複話語是對自己的言行不放心的表現。孩子一直生活在這種嘮叨的環境裏很難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品質。所以,嘮叨不但不能達到目的,還會給孩子帶來傷害。
家長沒有耐心,常常會嫌孩子做事拖拉,因為看不順眼而不停地嘮叨。久而久之,孩子也會耳濡目染,漸漸學會嘮叨家長,結果是越學情況越糟。那麼爺爺奶奶應該怎樣避免孩子學會您的嘮叨呢?
1、多指導少嘮叨。
嘮叨往往含有責怪、批評的味道,是一種反複單調的刺激;而指導是親切的、言簡意賅的,有利於孩子在心情舒暢的前提下獨立思考。爺爺奶奶沒必要規定孩子應該做什麼,而是應該放手讓孩子去做。孩子做好了要鼓勵,沒做好,要耐心地幫他分析原因,鼓勵他,切忌不停地嘮叨抱怨。
當孩子怠惰、不專心讀書時,爺爺奶奶不妨停止語言的勸誡,讓孩子反省自已的過失,孩子能改正就不要再過多地指責。爺爺奶奶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注意保護和培養孩子的自尊心,對孩子的點滴進步及時加以肯定和鼓勵,對孩子的缺點和錯誤要寬容,並且讓孩子申辯。批評孩子的時候話不宜多。很多家長常常說“我像你這麼大的時候”,“你怎麼就不能學學人家”之類的話,一天甚至嘮叨好幾遍,還白以為“苦口婆心”。要知道很多孩子聽了這些話都“緘默不語,心不在焉”,自信心和自尊受到很大打擊。爺爺奶奶更是要注意這一點。
2、交流勝過嘮叨
因此爺爺奶奶要想避免嘮叨就要多和孩子進行情感的交流。爺爺奶奶和孩子交流的時間最好選在孩子情緒平穩的吃飯時和睡覺前,這樣孩子更易於接受。有了這樣的感情基礎,孩子很容易接受爺爺奶奶的建議和忠告,根本用不著費力不討好地嘮叨。
有些話如果一定要重複地說,可以將嘮叨改為提醒,切實地為孩子提供自由選擇的空間,如對孩子說“記得在晚餐前將你的房間清理幹淨。”給孩子喘息的空間。如果時間快到了,孩子卻什麼都還沒做,爺爺奶奶可以平靜地說出處罰的方式,或按照協商製定罰則的約定要求孩子執行,無需更多的言語。
3、別讓打擾成為嘮叨的另種形式
“叫你做功課要認真,要仔細,你怎麼又做錯了。叫你先做作業再玩,你看現在都10點多了,還沒做完作業,怎麼可能做得仔細……”小華的奶奶嘮叨的起勁,小華呢?像一條蛇一樣趴在桌上邊做作業,邊摸摸這摸摸那,聽到奶奶說得起勁,還做怪臉,於是又引起奶奶一輪新的嘮叨。
很多爺爺奶奶為了減輕孩子沉重的學習壓力,都協助孩子做功課,如爺爺奶奶坐在孩子的身旁看著他寫字,一會兒提醒孩子字要寫得端正,一會兒又說那個字寫錯了;或者孩子專心記數時,一會兒端茶,一會兒給孩子扇扇子……這其實也是爺爺奶奶嘮叨的另一種表現形式,常常導致孩子無法專心讀書。
這幾條要做到是不那麼容易的,需要爺爺奶奶經過一番努力才行。如果一時做不到,爺爺奶奶應該適可而止,少說些,能不說就不說。天天進行說教的家長,絕不是高明的家長,也不會是高水平的家長。家庭教育,必須走出單純說教的誤區,尤其要重視身教和境教。三者很好地結合起來,是教育孩子成功的基礎條件。
帶孫絕招:
知道事情應該是什麼樣,說明你是聰明的人;知道事物實際上是什麼樣,說明你是個有經驗的人;知道怎樣使事物變得更好,說明你是有才能的人。
——(法)哲學家 狄德羅
不做老少“電視迷”
由於爸爸媽媽工作忙,聰聰從小跟著爺爺奶奶一起生活。聰聰開始的時候很淘氣,爸爸媽媽甚至還有點為孩子的調皮頭疼,擔心老人看不了孩子。但在爺爺家住的時間長了,他們發現聰聰不再吵鬧了,而是一有時間就是看電視。原來爺爺奶奶年紀大了,很喜歡在家裏看看電視劇,帶著孫子一起看後發現聰聰也很愛看電視,怕孩子不聽話,也為了孩子安全,就經常讓孩子看電視。時間長了,聰聰就再也不願意出去玩了。為了讓聰聰高興,爺爺奶奶還甘願充當動畫中的角色。和孩子一起模仿著玩兒。
現在每天隻要爺爺把聰聰從幼兒園接回家,他馬上就會熟練地拿著遙控器看上一個半小時電視。吃完晚飯還會看上一會《喜洋洋和灰太狼》,奶奶催促半天才會去洗澡睡覺。到了周末,聰聰早上起來的第一件事就是拿遙控器開電視。電視常常是從早開到午睡之前,爺爺奶奶對此都很頭疼,但也沒有好的辦法讓他不看電視,因為隻要一阻止,聰聰馬上又哭又鬧,誰也管不了。這下聰聰成了不愛出去玩的小孩,隻會在沙發上看電視的小“沙發土豆”。
很多家長因為忙於工作和家務,無暇陪伴,就把孩子丟給電視。其實,您可以請孩子來分擔一部份家務事。 像白領王曉清很早就注意到:家裏唯一的孩子一放學就趴在電視機前,叫也叫不動;而她又要忙著準備晚餐,沒辦法陪她。後來她想出一個好方法,就是找女兒一起準備晚餐。所以女兒從小學三年級開始,會在一旁洗菜整理菜葉,慢慢的還可以炒菜。她也利用這段時間和女兒聊天談心,了解女兒一整天發生了什麼事。多年後,王曉清開心地說,沒想到是一舉數得,一開始隻是不想讓看女兒太多電視,後來卻教會她做菜,母女倆還因此變得很親近,讓爸爸都有點嫉妒。但她也說,一開始的確有點困難,因為孩子想看電視,會排斥她的提議,但經過她的堅持、鼓勵和讚美,女兒才慢慢接受。
美國的研究發現,孩子一天最少在電視機前待上2小時,周末更多。台灣政治大學傳播學院的研究發現,兒童從放學到晚上十點,看電視時間平均是3小時20分鍾,兒童每天看2小時電視,周末更高達5小時。
孩子看電視時間過長所造成的不良傷害與影響層出不窮,例如,容易變胖、變笨變傻、懶散被動、注意力下降、扼殺想象力。因為電視強烈的聲光畫麵,讓孩子的腦部隻維持在原始區域運作,無法刺激他們思考區域的發展。看太多電視也會增加孩子的霸道行為,因為他們從四方型的銀幕裏看到了太多的言語暴力與攻擊行為。
因此,小兒科醫學會建議:別讓兩歲以下的小孩看電視;至於大小孩,建議隻看優質節目,而且一天不要超過兩小時。那麼爺爺奶奶怎樣幫助孩子戒掉“電視迷”這個稱號呢?
1、先跟孩子約定看電視的規則,包括看的時間和次數。
先說好規則,可以減少爭執和賴皮的發生。比如說,周末就和孩子討論下周可以看哪些節目。其它基本規則——像吃飯時不能看電視,功課沒做好不能看,或是看到幾點就要去做功課,都要事先跟孩子說好,培養他們信守承諾的習慣。
時間到了,或者預定的節目看完了,一定要關掉電視,而不是讓孩子“掛”在電視機前繼續隨意瀏覽。
2、陪孩子一起看電視,解釋、討論相關內容。
爺爺奶奶陪孩子看電視的時候要隨時準備應對孩子的提問並逐步引導。為了幫助孩子理解電視節目的內容。爺爺奶奶最好陪著並作適當講解,看完之後讓孩子重複一遍看到的內容,鍛煉孩子的口頭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在與孩子一起看電視的交流中多鼓勵孩子提問,並認真應答,建立一種平等、合作的夥伴式關係。這樣有助於引發孩子強烈的求知欲和探究精神;同時做家長的還可借機逐步走迸孩子的心靈,洞察其內心,引導他們健康成長.
3、常帶孩子出去走走
爺爺奶奶可以帶著孩子出去玩,如去自然博物館看看遠古生物,去科技館感受科技帶給人的魅力等等,還可以去一些遊樂場專門為兒童開設的DIY小屋讓他做一些小東西,從而減少了電視對孩子的不利影響。
每個家長都要花心思考慮一下,如果沒辦法陪小孩,又不想拿電視當保姆,就該找些有趣又有意義的事情讓孩子做。當然,也別把看電視當作處罰或獎賞工具,因為那將增添電視的價值與神奇魅力。
4、和孩子來個君子協定
讓孩子有計劃地收看電視節目,不以看電視為借口,而不參加其他的活動。幫助孩子學會控製看電視的時間。將孩子每天看電視時間控製在l小時以內。規定孩子看電視的條件,明確地對孩子講清楚不完成作業不能看電視。規定孩子不要在看電視時吃零食。
爺爺奶奶還可以用一些獎勵方式作為激勵孩子執行規定的動力。如每天遊泳6圈,每超過2圈,可以換取看電視時間5分鍾;每天畫畫時間1小時,如果超過30分鍾,就可以換取看電視時間5分鍾等等。這樣也激勵了孩子的求知欲望和競爭意識。
想要讓孩子告別“小沙發土豆”首先爺爺奶奶自己要做好表率,才能對孩子有說明力。爺爺奶奶自己先要做到合理安排看電視的時間,盡量不要在孩子寫作業的時候打開電視機。如果和孩子不在同一屋內,也應盡量調低音量,以免分散孩子的注意力,畢竟孩子年齡還小,自控能力較差。
另外爺爺奶奶要時刻關注孩子的日常生活,盡量多與他們交流,要學會幫助孩子在現實生活中獲得成功,逐漸脫離電視幻想中的世界。
帶孫絕招:
不要企圖無所不知,否則你將一無所知。
——(古希臘)哲學家 德謨克利特
不要當著孩子的麵教育自己的子女
老人吝嗇,孫子會沒有愛心
跳跳急急忙忙的跑回家,進門就對奶奶說:“奶奶,今天老師又要我們獻愛心,給南方的同學捐款?”奶奶馬上問:“那你捐錢了?”“沒有,我的零花錢還得留著買糖吃呢!”跳跳得意的說。“真是個聰明的孩子,那些學校的老師,怎麼總讓孩子捐錢,捐來捐去,都不知道錢花哪去了……”跳跳奶奶在沒完沒了的抱怨中做飯去了。因為奶奶表揚了跳跳,跳跳也高興的看電視去了。
可是美國的一位母親卻做出了另外一種選擇:
從幼兒園放學回來,安迪的小臉陰沉著,媽媽過去摸了摸他的額頭,還好,沒有發燒。媽姆問他:“怎麼了?做錯了什麼被老師懲罰了嗎? ”
“不是。我們班的古柏得了癌症,不來上學了。”安迪說。
“他會好的,你們要有信心,不是所有的癌症都不可治,對不對? ”媽媽想不出什麼話讓一個8歲的孩子理解生與死。
安迪猶豫了一會兒,怯怯地望著媽媽:“可是,老師說,他在做化療,頭發郡掉光了。”
“也許,不久又會長出來的……”媽媽的心裏泛起了一陣悲意。
“我們班有幾個同學,明天想去醫院看他。”
沒等安迪說完,媽媽搶著說:“好極了。你們可以在院子裏剪些鮮花帶去。”
安迪忽然吞吞吐吐起來:“我們想……想一起剃個光頭才去。”媽媽愣住了。
安迪終於直視著媽媽,勇敢地說道:“帶我去理發店,好不好?我要剃光頭。”
她不知道說什麼才好,習慣性地打開冰箱,給安迪倒了杯牛奶。
安迪一邊在餐桌上攤開書包裏的東西,一邊再次想說服媽媽:“是我想到的主意。我跟湯姆和路易說,我們也把頭剃光,好叫古柏放心,我們跟他一樣,他就不怕了。”
媽媽看著兒子,異常感動……最終,媽媽決定陪安迪去理發店。
在理發店裏,安迪興奮得手舞足蹈,驕傲地宣講著他削發的目的。不一會兒,湯姆和路易也來了,他們的家長都以此為榮,連理發師也被感動了,對他們說:“今天就不收你們理發的錢了。古柏有你們這樣的同學真棒……”
望著三個小光頭,媽媽忽然問記起了自己的童年和曾經收集的無數小帽子。因為自己小時候頭發稀疏,不男不女,常常覺得羞於見人。最後,還是姨媽想出的好主意:每次帶她出門,就讓她戴頂帽子。收集帽子便因此變成了媽媽的一種嗜好。
回到家裏,媽媽對安迪說:“我有個更好的主意,明天去醫院之前,請同學們來我們家,我要送你們每人一頂帽子,你說好不好?我有一頂最貴的帽子是從前外祖父從法國買回來的,還跟新的一樣,你帶去給古柏,他一定會喜歡的。”
安迪高興了,摟著媽媽說:“媽媽,我愛你……”
現在獨生子女比較多,在智能、體能發展方麵比較占優勢,但在個性品德方麵卻是個弱勢。一位兒童教育家說:“隻知索取,不知付出;隻知愛己,不知愛人,是當前獨生子女的通病。”他們“自我中心”嚴重,隻知自己接受撫愛和關心的需要,不知別人也有被撫愛和關心的需要。所以當他們一旦走進集體生活,在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方麵就遇到較大的困難,缺少“幫助他人”的責任心和義務感。
仁愛是人類最光輝燦爛的人性,最崇高偉大的品德,教子做人,首先要賦予他一顆仁愛之心。大海靠一滴滴水彙集而成,愛的殿堂靠一沙一石來構建。自小給予孩子同情心和憐憫心的情感,是在他身上培植善良之心。
從前有一個騾夫,趕著一頭騾子和一頭驢在路上走著,騾子和驢都馱著貨物。它們在平地上行走時,驢馱著它的貨物覺得還不費力,但走到陡峭的山路時,驢就覺得馱的貨物沉重得讓它受不了,忍不住求騾子幫它分擔一部分,讓它把剩下的馱回家。可是騾子聽了它的懇求,並沒有理睬它。過了半天的時間,驢實在堅持不住了,倒地死去了。這地方渺無人煙,騾夫沒有別的辦法,隻好把驢馱的貨物一並加到騾子馱的貨物上麵,從驢身上剝下來的皮還放在騾子身上。騾子在重負下呻吟說:“我這真是自作自受。如果我肯答應給驢幫忙,我這會兒用不著再馱上它的貨物外加驢皮了。”
現實生活當中,常常會有些事情給人帶來喜悅或煩惱,帶來幸福或悲傷,帶來順利或困難,帶來成功或失敗,無論處於何種境地,人都需要別人給予相應的理解和幫助。兒童也需要去關心和幫助別人及接受別人的關心和幫助。因此,培養孩子樂於助人的精神就成為了兒童教育中的一個重要課題。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善良的情感是良好行為的肥沃土壤。”他還說:“良好的情感是在童年時期形成的,如果童年蹉跎,那麼,失去的將永遠無法彌補。”
為孩子創造一個愛的環境,對孩子進行愛心教育,培養一個有愛心的孩子,聰明的爺爺奶奶各有各的辦法。愛心教育是讓孩子受益一生的教育,一個充滿愛心的人,會過得更自信更快樂。以下幾個方麵對培養孩子的愛心很有幫助:
(1)悄悄教育法
當幼兒出現不友好行為的時候,爺爺奶奶要當機立斷地製止孩子,可以采取把孩子抱走、轉移注意力、與孩子講道理商量解決辦法等方式中斷幼兒的不適宜行為。然後貼在孩子的耳邊說悄悄話,悄悄話的內容是告訴孩子在哪些地方錯了。為什麼要說悄悄話呢?因為孩子雖小也有自尊心,爺爺奶奶在批評孩子的同時要注意維護孩子的自尊心,保護好孩子的自尊心是孩子健康成長的保證,得到尊重的孩子會更懂得如何尊重他人,關愛他人。
(2)強化友好行為
“人之初,性本善。”爺爺奶奶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觀察孩子的表現,一旦發現孩子的友善行為,就要及時地親吻、擁抱或讚揚孩子,也可以采取獎勵孩子小禮物等方式鼓勵他,受到鼓勵的孩子下次會比較容易再次出現類似行為。
(3)拓展交往範圍,培養表達愛心的能力
爺爺奶奶必須得把孩子帶出去,讓孩子在社區裏活動,讓他自由地與同齡小朋友交往、一起玩耍。要注意觀察孩子在沒有“特權”和“優惠”的情境下,能否識別他人的好意、回應別人的好意,孩子又如何向他人表達自己的喜好。如果孩子的交往出現了不順利的情況,爺爺奶奶要仔細觀察孩子的應變能力怎樣。這些都能反映寶寶“愛心情商”的高低,幫助爺爺奶奶有針對性地培養孩子的愛心。
(4)讓孩子和大自然交朋友
讓孩子學會愛護花草,愛護小動物,做爺爺奶奶的也要以身作則。告訴孩子大自然是人類的好朋友,要讓孩子從小就知道愛護大自然、保護大自然是一種美德。並且可以多帶孩子到植物園、郊外走走,讓孩子領略大自然的美感,讓孩子在輕鬆愉快中培養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