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培養孩子好習慣,爺爺奶奶早知道(1 / 3)

第四章 培養孩子好習慣,爺爺奶奶早知道

爺爺奶奶們是不是都遇到過糾正孩子的毛病真是難啊。說,不管用,打,更是舍不得。甚至大發雷霆也沒用。實際上要改變孫子這些小毛病不一定非得采用極端的做法。對小孩子來說,用正麵的方法引導或是對他的優點大加讚賞,就是讓其改正不良習慣的很好辦法。這樣孩子的小毛病改掉了和您也會更親近的。

別讓孩子學會爺爺奶奶的慢手慢腳

李江是個聰明小男孩,虎頭虎腦,由於爸爸媽媽工作忙,所以一直住在爺爺奶奶家。除了眉頭間些許的憂鬱,還真看不出他會有什麼煩惱。然而,由於上初中的關係,爸爸媽媽把他接到了身邊,可是初中兩年多來,他的身體不太好,容易感冒,也沒有什麼業餘愛好,所以把時間全部用在了學習上,學習成績一直都很不錯,但由於做事和作業拖拉,每次都不能按時完成學習任務,不能按時交作業,因此經常受到家長和老師的批評,同學們也都不願意和他交往。他感到很壓抑,也很苦惱,覺得沒有人能夠理解他。

一個學習用功,成績良好的學生,未必就沒有問題。他的問題在於,由於從小養成了做事拖拉的習慣,上學後又把這種習慣延續到學習、作業和校園活動中,因為不能守時、按時地完成任務,不斷地受到老師、家長的批評和同學們的白眼,自信心逐步弱化,感到自卑,逐漸將內心世界封閉起來,形成了人際關係障礙。因此,做事、作業拖拉是原因,自信心受挫甚至產生自卑是心理過程,造成的人際關係障礙是結果。

做事拖拉並不是遺傳,但卻會讓人急死。即使是拖拉的人自己,也會為這種行為感到煩惱。拖拉是以社會所容許的方式來表達:“我不想做,你不能強迫我。”比起對大人說“不,我不想做功課”或“不,我不願幫家裏做家務”,孩子覺得用拖延或健忘的方式不會讓自己陷入大的麻煩。拖拉是一種掛羊頭賣狗肉的做法——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實際上做的是他想做的事情,而不是父母要他做的事情。可以給拖拉另起一個名字,就是“不抵抗”。如果家長不管不問,這可能會成為孩子一生的習慣。拖拉還可能是孩子獲得關注、報複或逃避困難的一種無意識的方式。拖拉的人也許並沒有意識到他們行為背後的目的。

“下午放學到家3點半,做作業4點半,吃晚飯5點半,看電視7點,上網8點,繼續做作業8點半……”從這個學期開始,現代實驗小學四(3)班的孩子們每天都要上交一份額外的作業:記錄每天放學回家後的時間表。班主任老師說,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要讓拖拉的孩子改掉做事磨蹭的壞習慣。

把今天該完成的事情拖延到明天,甚至遙遙無期,直到再也無法拖延時,才臨時抱佛腳。這種行為極具破壞性,也是很危險的惡習,它使人喪失進取心,一旦開始遇事推拖,滋生惰性,就很容易再次拖延,直到成為一種根深蒂固的習慣。

如果你存心拖延逃避,你就能找出成千上萬個理由來為自己辯解為什麼事情無法完成。每當自己要付出勞力時,或要做出抉擇時,總會為自己找一些借口來安慰自已,總想計自己輕鬆些、舒服點。

有些孩子深陷掙紮泥沼,在主動性和惰性間相互拉扯,不知所措,時間也就這樣一分一秒地浪費了。孩子不是天生就知道如何有效率地做每件事情,父母應該教導孩子如何做事情,避免孩子養成拖拖拉拉的習慣。

日常生活上的事,孩子不可能很快地、熟練地掌握技巧,他們需要花很長的時間逐漸學習快速地穿衣服、吃飯、準備上學的東西……

對他們最好的幫助就是爺爺奶奶耐心的等待,並對事情的困難度給予一些正麵評價,如“收拾好床鋪很不容易。”“一個小時要做好這個模型的確很困難”等,這些持正麵肯定盼評價對孩子有潛在的鼓勵效用。

如果孩子成功做完這件事情,他們就會知道有一件很難的事情被自己解決了,因而會產生滿足感;如果孩子沒能順利完成這件事情,也會知道爺爺奶奶了解這件事很難完成,因此而感到被了解的安慰。因此,讓孩子感受到被理解和支持。會加深爺爺奶奶和孩子之間的親密感。

孩子之所以依賴、無助、拖拖拉拉,主要是因為爺爺奶奶完全左右甚至取代孩子自己的思考和判斷,沒有從小開始培養他們對自己負責的能力。怎樣才能改變孩子拖拉的習慣呢?

(1)不良的學習和行為習慣來自於家庭的教育方式和行為方式的影響,因此首先要在家庭中糾正。

(2)爺爺奶奶要以身作則,家庭活動要定時、守時、按時完成;對孩子要強調時間觀念,先安排一些簡單的家務、遊戲,並規定時間完成。

(3)每天孩子做作業要求提前l~2分鍾完成,注意鞏固和持續。

(4)要求孩子做一項簡單的體育活動,比如做俯臥撐、仰臥起坐、舉啞鈴,以做10個為起點,每天增加1個,堅持l個月,然後保持或適當增加。

(5)告訴孩子人際關係的黃金法則:要想得到別人的尊重,首先要真誠地付出自己的愛心。用一顆平常心參與到學校的各種活動中,不要在乎別人的眼光。

(6)讓孩子承受拖拉造成的後果,不要替他們做什麼,也別總是提醒他們。

(7)如果孩子忘記按時做某件事,或者做事拖拖拉拉,之後又為最後期限的到來或發生的後果擔心,同情地聽他們訴說,但不要幫他們解決問題。許多孩子隻有自己承擔了事情的後果才能吸取教訓,而父母告誡他們將會發生的後果通常是沒有用的。

(8)看看拖拉是誰的問題。如果是孩子的問題,讓孩子自己去彌補。不要接受任何借口,告訴孩子:“借口多的是,但借口不能讓你更快地完成任務,不如直接去做事,再回來告訴我你做完了。”

(9)給孩子選擇的機會是分離權利的一個方法,比如問孩子:“你5分鍾後去做還是10分鍾後去做?”

(10)爺爺奶奶首先要說到做到——如果你是認真的,要堅持到底。你提出要求,孩子卻說“等等”時,告訴孩子:“這不在選擇範圍內。現在就要去做,做好了叫我,我要檢查。”然後等著孩子開始行動。

(11)同伴多鼓勵。住在朝暉二區的李宸瀚,走路回家也隻需要5分鍾,但他每天上床的時間都在10點以後。而家住德勝東村的湯丹妮,每天回家坐公交車就要花上近一個小時,除了完成自己的作業,湯丹妮還要照顧妹妹,但她卻每晚8點多就上床睡覺了。看著同伴的時間表,一些拖拉的孩子不好意思了,爺爺奶奶留意到,這些孩子的時間表也慢慢開始發生了變化。

“以前做什麼事都磨磨蹭蹭的,常常是吃了晚飯才把作業本拿出來,但現在一回家就進自己房問做作業了。”一個多月來,孩子的變化讓家長們也覺得很欣慰。“孩子的學習習慣必須從小養成,好習慣可以讓人受益終身。”老師認為,孩子的時間觀念必須從小培養,但要讓孩子改掉拖拉的毛病,同伴間的相互鼓勵和比較,有時候比家長、老師的教育更有效。

爺爺奶奶要認識到如果要改正孩子慢手慢腳的毛病,自己首先要給孩子以身作則,隻有這樣孩子才能徹底改掉這樣的壞習慣。

帶孫絕招:

孩子成功教育從好習慣培養開始。

——(中)作家 巴金

讓孫子愛上洗澡

冬冬非常討厭洗澡。每當看到爺爺在浴盆裏放洗澡水時,他就馬上藏起來或哭著說“我不洗澡”。每次給他洗澡爺爺都大費周折。

有些寶寶不愛洗澡,很可能是曾經有過不愉快的洗澡經曆。原因大致有下列幾方麵,爺爺奶奶一定要注意:

1.水溫不適

給寶寶洗澡的溫度要適中,夏天水溫以37~38攝氏度,冬天水溫為39~40攝氏度較適宜。

2.抱得過緊

這樣很容易讓寶寶受驚或被激怒。

3.洗澡水或沫浴露濺到五官這樣會損傷寶寶的眼睛、耳朵等,也會讓寶寶感到很不舒服。

4.玩得高興時被洗澡幹擾

孩子正在興頭上,自然不願意去洗澡。孩子不愛洗澡,不注意清潔衛生,會引起騷癢等小毛病,對身體倒沒有很大的傷害。但長期如此,會導致孩子養成不講究衛生的不良習慣,所以爺爺奶奶要想辦法糾正孩子不愛洗澡的毛病:

1.買一副眼罩

周周也不喜歡洗澡,媽媽給他買了一個護眼罩。周周洗澡,尤其是洗頭的時候帶著它,可以防止水流到他的眼睛裏。

2.洗澡水少放點

浴盆裏的洗澡水太多了,水的浮力讓寶寶在浴盆裏沒有安全感。倒出一些洗澡水,寶寶馬上就覺得很舒服。

3.輕輕鬆鬆洗頭發

洗頭發是個難題,不過也有好辦法。把玩具舉到孩子頭頂讓孩子麵朝上仰頭。如果他不願意,就假裝和他比賽,看誰的頭仰得高。再趁這個機會快速給他洗頭。

4.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把孩子喝果汁的時間定在洗澡的時候,還要明確的告訴他,隻有洗澡的時候才能喝果汁。寶寶會表現得很乖,他把精力都放在享受美味上,而且你還不用為果汁灑在寶寶身上而擔心。

5.好好裁展寶寶的模仿性

先把寶寶抱到浴室,然後讓她看你洗澡,邊洗邊唱:“洗澡了,洗澡了,頭發洗一洗,小臉洗一洗,小手洗一洗,最後再來洗洗我的臭腳丫”寶寶看到你玩的這麼高興,肯定會有洗澡的欲望。隻要有一點機會,就要馬上伸出你的援助之手,幫他脫衣服,給他拿玩具,把她抱到浴盆裏。洗澡問題,就是這麼解決了l

6.裕盆裏放置可愛玩兵

讓寶寶覺得洗澡就像做遊戲一樣快樂,輔助工具就是玩具。你可以買一些特別的玩具,比如大輪船、小鴨子,既能娛樂寶寶還可以讓它了解更多的知識。盡量利用身邊的安全物品充當寶寶的玩具,比如爺爺的刷牙杯子,奶奶用完的雪花膏瓶等等。既省錢,又能發揮寶寶的創造性。

7.洗澡的時候盡量順著孩子

當孩子願意洗澡時,一定要鼓勵孩子。如果孩子在洗澡的時候提出了一些要求,比如水溫由自己來調節,沐浴液自己來抹等,家長應該盡量滿足孩子的心願。

8.鼓勵孩子自己洗澡

盡量鼓勵孩子自己洗澡。當孩子太小時,家長可以坐在孩子身邊,耐心地指導孩子。當孩子的身體協調能力很成熟的時候,家長就可以放心地讓孩子自己洗澡了。

隻要爺爺奶奶堅持培養正確的衛生習慣,孩子一般很快就會養成良好的習慣。重在堅持,平時多跟他說說這方麵的道理,如果做不到,爺爺奶奶可以取消一項孩子的福利以督促他,比如心愛的玩具啊、喜歡的故事啊電視節目什麼的。但孩子能做到的話就要大大表揚他,這樣可以增加他的自覺性。

帶孫絕招:

習慣不加以抑製,不久它就會變成你生活上的必需品了。

——(羅馬) 思想家 奧古斯丁

出去遛彎別忘了帶上孩子

“生命在於運動”,老年人大多喜歡早上起來去溜溜彎,爬爬山。人老了新陳代謝減慢,老年人有時喜歡多走走。經常的體育鍛煉能使人精神飽滿,這樣人才有更多精力去體驗生命中的流光溢彩。

但是爺爺奶奶們,出去遛彎別忘了帶上孩子。因為多種多樣的、長期的運動能夠保證孩子具有健康的體魄、十足的信心、勇往直前的決心和青年人特有的積極向上的朝氣。與孩子一起鍛煉,可以每天與孩子一起晨練,比如跳繩、慢跑或者做做器械什麼的。這樣,一方麵能監督孩子堅持運動,另一方麵還能對孩子的運動姿勢進行指導,把握運動的量,避免過於勞累。

鼓勵孩子在學校參加體育比賽。不要以為整天對孩子說好好學習就行了,留心關注一下學校的活動動向,看最近有沒有什麼賽事,鼓勵他參加,哪怕孩子並不擅長,但是要記住體育精神是“重在參與”,運動細胞也是鍛煉出來的。

青少年們骨子裏都有好動的細胞,爺爺奶奶們要善於去調動,周末天氣好的時候,可以帶他去爬爬山,或者逛逛公園,隻要提前訂好了活動計劃,可以讓孩子提前安排好學習,他會毫不猶豫地答應並保質保量完成的。

“生命在於運動”這是古人總結出來的經驗,它道出了運動與身體健康的密切關係。實踐也告訴我們,體育鍛煉有利於孩子的生長發育。鍛煉可使人體各種器官的功能得到增強;身體強,學習起來效率也高。體育鍛煉還可以幫助孩子形成某些良好的道德和意誌品質。鍛煉身體的好處我們說都說不完,然而現代生活中也許是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也許是運動空間的窄小,每天都能鍛煉身體的人看起來是減少了,這不能不讓人們感到憂慮。為了能負荷得起日後繁重的工作,就必須在年少時期打下一個好的身體基礎,相信沒有哪個人願意看到自己在日後的競爭中因身體的原因而失敗吧?所以,在小時候,就要養成鍛煉身體的習慣,以強其筋骨,健其體魄。

那麼怎樣培養鍛煉身體的習慣呢?

(1)興趣法

爺爺奶奶要讓孩子從小培養鍛煉身體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旦對體育鍛煉發生了興趣,就較易去參加各種體育活動。培養體育鍛煉的興趣,可以從體育遊戲開始,去參觀、欣賞各種體育比賽。

(2)示範法

要教給孩子鍛煉身體的方法。孩子年齡不大,體質幼嫩,又缺乏體育鍛煉經驗,爺爺奶奶要教給孩子體育鍛煉的方法。在開展體育鍛煉的時候,應講明活動要領,還要做好動作示範,加強對孩子的指導與保護,防止發生事故。

(3)合理安排法

要根據年齡和體質來安排活動項目,體質好的、喜歡活動的孩子,可以讓他直接參加一些體育項目的鍛煉;體質較差的、不愛活動的孩子,可以先讓他參加一些體育遊戲,待他有了興趣,再讓他參加跑跳、投擲、球類等體育活動。另外,要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來安排運動量,年齡小的孩子宜多做些較為緩和的、活動性比較強的運動,不宜做用力過大、憋氣、靜力的、負重的練習項目。

(4)持之以恒法

孩子現在正是長身體的時期,生理上新陳代謝旺盛,精力充沛,愛蹦蹦跳跳是他們的特點。但是,也有一些孩子不好動,更少蹦蹦跳跳,有的甚至像比爺爺還老的“小老頭”。出現這種情況有許多原因。例如有些孩子年紀很小時父母就離異,住在爺爺奶奶家。父母都不疼愛孩子,孩子心情受到挫傷,不喜歡活動;有的孩子家庭經濟困難,小小年紀要負擔許多家務,整天愁眉苦臉……解決他們的問題要針對他們各人的情況,“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才行。

例如,就有這樣一個小朋友,在幼兒園裏,整天坐在課室的角落裏,很少活動,不愛和其他小朋友玩耍。經了解,這孩子的奶奶認為自己的孩子從小身體就不好,並且經常在孩子麵前告誡說,在幼兒園裏不要參加太多的活動,以免負擔過重,搞壞身體。孩子是帶著這個包袱入園的,當然出現上述的問題就不奇怪了。為了解決這個孩子的問題,老師專門帶孩子去醫院請醫生檢查身體,在確認孩子身體健康,沒生什麼病的情況下,由醫生直接向孩子和他的奶奶說明情況,再經過老師做工作,這孩子好像變成另外一個人,一改過去的狀態,整天蹦蹦跳跳同其他小朋友在一起。

可見,發現了這類問題,要了解情況、分析情況,針對孩子的情況采取措施,才能解決問題。問題也不完全在家庭方麵,有些教師教學方法不當,或禁錮學生過多,或管理過死,或把孩子整得抬不起頭來,都可能使孩子出現同樣的問題,在解決孩子這類問題時,也要同時考慮到學校的因素。除此之外,要使孩子真正活躍起來,還有很多引導的方法,例如根據孩子的興趣愛好來選擇玩具和組織活動,為孩子選擇誌趣性格都較接近的小夥伴,經常帶孩子去觀看其他孩子的活動場麵,以此來激發孩子活動等。

體育鍛煉隻有持之以恒,才會有效果,也隻有持之以恒,才能形成鍛煉的習慣。因此,幫助孩子製定鍛煉計劃,並督促孩子天天堅持,就成為爺爺奶奶不應該忽略的問題了。

帶孫絕招:

思想引導行為;行為養成習慣;習慣造就性格;性格決定命運。

——(美)教育學家 約·凱恩斯

改掉孩子愛吃零食的壞習慣

不少家長對零食可謂諱莫如深,生怕孩子吃了零食後,對主食沒了胃口。然而,對於大多數學齡前兒童,尤其是沒有條件做到少食多餐的兒童,零食作為一種補充,適當吃些並非壞事。家長可以給孩子準備些衛生、營養豐富的零食,如水果、酸奶、天然果汁、燕麥片、少量的巧克力及一些小點心,讓孩子自己挑選。有些家長把孩子帶到商店或超市,讓他們隨便選愛吃的食品,這是不妥的,因為學齡前兒童還不具備識別營養食品的能力。還有些家長擔心孩子吃零食後,影響正餐的食欲,而限製或不讓孩子吃零食。其實,隻要選擇合適的零食,即使正餐進食有所減少,孩子也同樣能攝取足夠的營養。此外,有些家長擔心,吃零食會引起孩子肥胖。事實上,孩子肥胖的主要原因是遺傳因素和活動量過小。當然,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適當控製零食的量也是有必要的。

父母怎樣為孩子選擇零食呢?

1.送擇零食竹種類

零食可選擇各類水果、麵包、全麥餅幹等,但量要少,質要精,花樣要經常變化。還可以選擇一些強化食品,如含鐵、鋅、鈣類食品,但要根據孩子的需要選擇,如患有營養性貧血可選擇含鐵餅幹。

2.掌握好零食的時間及合適的數量

可在每天中、晚飯之間或午睡後,給孩子一些點心或水果,但量不要過多,約占每日總熱量的10%~l5%左右。切勿在飯前吃零食,否則影響正餐進食。

3.少吃高糖、高脂肪、生冷的零食

太甜、太油膩的糕點、糖果、水果罐頭和巧克力不宜經常作為孩子的零食。因為它的含熱量高,油脂多,不易被孩子消化,且經常食用可引起肥胖。冷飲和汽水不宜作為零食,更不能讓孩子多吃,易引起孩子消化功能紊亂。

4.選擇零食要有計劃,有控製,注意衛生

家長不要濫用零食來哄勸孩子。不能孩子喜歡吃什麼就買什麼,當幼兒發脾氣時.不要利用零食來轉移他的一些不合理的要求,這樣會使孩子覺得零食是獎勵品,是非常好的東西,這樣做在無意之間強化了孩子吃零食的習慣,並學會用吃零食來討價還價,不可不防範。選購零食時還要注意清潔衛生、新鮮,未過保質期。

5.不要給孩子買果凍類食品

雖然這些食品色彩豔麗,非常吸引孩子,但果凍中主要成分是果膠、糖、色素,沒有什麼營養價值,況且色素對小兒的健康更是無益。

6.不要買顏色過於鮮豔的食品

因為越是這樣的食品,色素成份越多。還是應該買無添加劑、無色素的本色食品。

7.少給孩子買油炸食品及烘烤食品

如麻花、烤地瓜、烤羊肉串等,既不利於消化,也容易因食物汙染而影響健康。注意食品是否新鮮。

8.少給孩子買過甜的食品

過甜的食品既影響食欲,又破壞牙齒,還是盡量少吃為好。

爺爺奶奶還要避免選擇零食的誤區:

1.用方便麵代替正餐

方便麵以麵粉為主,經過高溫油炸,其中的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均嚴重不足,營養價值較低,還常常存在脂肪氧化問題,經常食用對健康不利。但是,不少兒童大量食用方便麵,一些兒童放著豐盛的飯菜不吃,偏偏喜歡食用方便麵,長此以往會引起營養不良。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