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培養孩子好習慣,爺爺奶奶早知道(3 / 3)

所以建議爺爺奶奶,切忌給孩子的不良心理暗示,如“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行為,“心肝寶貝小祖宗”的語言等,做遊戲時小孩騎著大人到處爬等都應盡力避免。在對待孩子的教育上,爺爺奶奶的教育方法和為人父母者的教育方法各有利弊。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做父母的一定要多過問孩子的事情,不要把自己孩子的一切都交給長輩。要和長輩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達成共識,哪些要求可以滿足孩子,哪些絕對不能妥協,要有原則。此外,教育孩子時,盡量采取和風細雨的方式,避免簡單粗暴甚至動武,這樣即便是在長輩麵前教育孩子,也容易得到他們的理解和支持。

帶孫絕招:

兒童不是用規則可以教得好的,規則總是會被他們忘掉的。但是習慣一旦培養成功之後,便用不著借助記憶,很容易地自然地就能發生作用了。

——(英)哲學家 約翰·洛克

糾正孩子挖鼻孔、吸允手指的壞毛病

經常挖鼻孔會將手指上的細菌帶到鼻腔內,還會損傷鼻粘膜,引起鼻炎、鼻竇炎等。兒童的鼻腔黏膜有豐富的毛細血管網,挖鼻孔更容易將它們損傷造成鼻出血。經常挖鼻孔還會使鼻毛脫落,減弱阻擋病菌灰塵的作用。其實挖鼻孔不僅對健康不利,看起來也很不文明雅觀。爺爺奶奶應該耐心地糾正這種習慣。

要糾正孩子不良的衛生習慣,爺爺奶奶必須先弄清問題的原因在哪裏,隻有找到了問題的原因,才能“對症下藥”,解決問題。

經常可以見到有些孩子用手挖鼻孔。挖鼻孔經常發生在鼻腔受到刺激或有鼻痂時,也有些孩子卻有事沒事時都喜歡把手指放到鼻孔裏掏挖,形成了習慣。這樣做很不衛生,是一種壞習慣。

我們知道鼻腔是人體呼吸通道,空氣經過鼻腔可以濕潤加溫,鼻毛和黏液還有阻擋、吸附細菌、灰塵的作用。

在嬰孩時期,吮吸手指頭、咬指甲是一種很常見的不良行為。到2~3歲以後,這種現象將大大減少。但有一部分人,有的甚至上大學了,也還保持這一習慣。吸吮手指導致手指發白、腫脹,咬指甲,出現指甲被咬光、流血、發炎、疼痛等狀況,嚴重危害學生的身心健康。

孩子染上吮吸手指頭、咬指甲的習慣,原因或許是多樣的,但起初大都是由於喂養方法不當所致。也有些是把吮吸手指、咬指甲當作釋放能量的方法,以解除自身的緊張和焦慮。一般來說,性格活躍或有許多其他活動的孩子較少有這種習慣。

如果孩子已有這種習慣,就應該注意引導孩子逐步克服它。在沒完全克服不良習慣之前,要保證孩子的手指衛生,經常清洗手指和指甲,以減少手指中的細菌被孩子吸進口腔,要經常保持指甲整潔,不留長指甲。

爺爺奶奶可采取以下方法讓孩子改掉挖鼻孔、吮吸手指頭、咬指甲的壞習慣。

1.對孩子進行有效的行為訓練

因為挖鼻孔、吮吸手指頭、咬指甲大都是一種不自覺的下意識的活動,所以糾正的方法光靠說理,效果不會很好,重要的是要打破孩子的習慣動力定勢。因此較為有效的方法是行為訓練法。

一種有效的行為訓練是對抗反應訓練。當孩子很想挖鼻孔、吮吸手指、咬指甲時,教孩子進行一些對抗式的活動。比如把手放在身體的一側,用力握拳,直到手和臂感到緊為止。其他的對抗反應還有把手指向頭頂、擦汗、編織、洗牌等。孩子在有吮指、咬指欲望時如果能成功地進行對抗反應,爺爺奶奶應及時進行獎勵,以增強孩子的活動意識。

2準確記錄孩子的不良行為數量

行為記錄控製法要求孩子在記事卡上把挖鼻孔、吮、咬手指的次數記錄下來,根據孩子的記錄能夠統計出每天吮指咬指的平均次數。在得知平均次數之後,爺爺奶奶就要有目的地促使孩子達到每天減少挖鼻孔、咬指、吮指的次數目標,以逐漸減少咬指、吮指的行為。目標剛開始不宜訂得太高,應由少到多、由低到高,孩子達到一定目標就應給予讚揚和獎勵,以強化孩子的行動。

3.采取適當的懲罰措施

如果孩子挖鼻孔、吮吸手指、咬指甲,可以適當借助懲罰來幫助孩子矯正壞習慣。如可以用橡皮圈套在手腕上,若咬了指甲,吮了手指就把橡皮圈拉起,彈打自己:如果在行為將要發生前用橡皮圈彈打以警告自己則更有效。

良好的習慣都是從小培養的,千萬別奢望孩子長大之後能自己“脫胎換骨”。10歲以後,孩子最具可塑性的時期已過,爺爺奶奶想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就必須從小培養孩子愛講衛生的習慣。

帶孫絕招:

是否真有幸福並非取決於天性,而是取決於人的習慣。

——(羅馬)哲學家 愛比克泰德

爺爺奶奶別忽視孫子的異食癖

異食癖又稱異食症,是指兒童喜歡吃一些不能吃的東西,如泥巴、沙石、鹽粒、毛線頭等,而且對異食感到快樂,不吃就不舒服,很多患異食症的孩子一旦被發現並製止後,還常常偷偷去吃。

其原因主要是心理因素,是一種心理失常的強迫行為,多發生在1歲半至6歲的小孩身上。孩子出生後對客觀世界不了解,隻知道吃,什麼都往嘴裏放。稍大以後,仍喜歡將東西往嘴裏塞,此時若照顧不到,不能及時製止任其發展便養成了習慣,隨便吃任何東西。另外,異食癖還可能造成一些病態的孩子,如寄生蟲、蛔蟲症,嗜吃泥土、耀皮,大便中可見蟲卵,還有鉤蟲病,臉黃,唇、甲均蒼白,消瘦,疲勞乏力,食欲不好腹脹,腹痛。此外有些維生素缺乏也可致異食症,如缺鋅,不僅有嗜食異物行為,還有舌炎、口炎,影響生長發育。缺鐵不僅致缺鐵性貧血,還可有異食、多動、注薏力不集中等行為異常。

異食癖的孩子的表現就是異食,較小的東西吃下去,較大的東西就用舌頭去舔,不聽人勸阻,躲在一邊悄悄吞食。兒童吃下各種東西可引起多種疾病,因而劉異食癖的孩子首先要找出原因,繼之積極治療。

異食癖的糾正主要有下列幾類方法:

1.找出病因對症治療

對症治療對於那些因為缺少微量元素或肚中有寄生蟲的患者特別適用。隻要認真檢查,並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如補充微量元素、驅蟲等,異食癖就會消失。

如某小朋友對牆皮食欲特別濃,每日必吃,多則五六十克,少則二三十克,連續五年,屢治不愈。後來一查是肚中有蛔蟲。當驅蟲ll8條之後,異食癖消失。

2.習慣療法

習慣療法要求爺爺奶奶創造一個好的生活環境,以好的習慣來衝掉壞的習慣。其中,可以采用正強化與對抗相結合的方法。

(1)當孩子表現出異食欲望時,先給予孩子最喜歡的強化物(如食物或玩具)。

(2)隻要孩子接受了這一強化物(對抗不良行為),就給予社會性強化,如表揚、微笑、鼓勵、許願(但許的願一定要實現)。

(3)反複觀察孩子的行為,隻要有異食欲望就采取上述步驟。

這一方法再配合好的生活習慣,經過一個階段的糾正,會有較好的效果。

3.厭惡療法(懲罰法)

習慣療法是想通過有效的強化物建立好的條件聯係,從而消除異食行為:而厭惡療法則是建立厭惡的條件聯係,使孩子放棄異食行為。厭惡療法常用在由不良的條件反射建立的異食行為上,對身體有病或因生理原因導致的異食癖,它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但這種療法對於因不良習慣形成的異食癖相當有效果。

對孩子而言,常用的厭惡手段(懲罰物)可以是各種不良的刺激(如電刺激、嘔吐反應等)。它的程序如下:

(1)當孩子有異食傾向時,即給予厭惡刺激(懲罰物);

(2)異食行為消失,撤掉厭惡刺激;

(3)重複上述步驟。

4.不要在孩子身邊放置異物

由於兒童異食癖是一種不良習慣,除了上述具體病因外,還摻雜著一些心理因素在內。因而治療起來並不那麼容易。這就要求我們施治時一定要持之以恒。治療方麵,對幼兒,兒童首先要控製其周圍環境,如不要把粉筆、顏料或其他易於吞食的小玩具放在小孩周圍。對年紀稍大些的兒童,則可進行認知教育,即用各種各樣的方法告知孩子什麼是可吃的。什麼是不可吃的。另外對於較大的孩子也可采用正強化法進行教育。即當兒童出現某些良好的特定行為之後,給予一定的獎賞,以鼓勵之。使其逐漸放棄異食惡習。

異食癬是一個複雜的變相行為習慣,爺爺奶奶還是應該先谘詢、檢查,然後再在專家建議下自行治療或接受專家治療。

帶孫絕招:

人應該支配習慣,而決不能讓習慣支配自己。

——(俄)作家 奧斯特洛夫斯基

教會孫子正確擤鼻涕的方法

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情景:流鼻涕的孩子用鼻子一吸,把鼻涕吸進鼻孔裏去了,可不一會兒,鼻涕又流出來了,就像兩條小蟲一樣在嘴唇上晃動。也有的孩子常常用兩手指捏住兩側鼻孔,用力將鼻涕擤出。其實,這兩種方法都是錯誤的,也是很危險的。

我們每天用鼻子呼吸,空氣中含有許多灰塵、細菌和病毒等物質,如果被吸人肺中。是非常有害的。鼻腔起了一個清潔、過濾的作用,因而鼻涕中含有大量病毒和細菌。如果用鼻子向裏吸或者把兩側鼻孔都捏住,則會使鼻涕向鼻後孔擠出,到達咽鼓管引發中耳炎或鼻竇炎。另外,如果鼻涕向後吸,會咽入腹中刺激胃黏膜,影響消化功能,孩子會出現惡心、嘔吐等症狀。

當孩子流鼻涕時,應該教孩子正確的擤鼻涕方法:用手指壓住一側鼻孔,用力向外出氣。對側鼻孔的鼻涕便會擤出來,用同樣的方法再擤另外一側。如果孩子的鼻子不通氣,鼻涕不易擤出時,可以滴低濃度的麻黃素滴鼻液,也可以到醫院耳鼻喉科讓醫生用負壓吸引器把鼻涕吸出來。

美國微生物學會最新的研究報告稱,為了解擤鼻涕時鼻部所發生的變化,研究者對14個感冒病人的鼻腔進行染色,並測量了鼻竇中的壓力。結果顯示,咳嗽和打噴嚏都不會使鼻膜黏液跑到鼻竇裏,隻有擤鼻涕時能使鼻涕充滿鼻竇,使之變成病原菌滋生的溫床。

冬季氣候多變,使不少孩子得了鼻炎,爺爺奶奶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平時要讓孩子多飲白開水和果汁,使鼻分泌物軟化,減少呼吸道分泌物的堵塞,如果分泌量過多,可以用熱水、蒸汽霧化熏鼻。

(2)家裏應經常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清新流動。還要保持室內空氣濕度,夜間可在孩子床頭放一盆水。

孩子鼻炎的季節性比較明顯,大多數發生在秋冬季節,主要症狀為連續打噴嚏、鼻癢、鼻塞、流清水樣鼻涕,可伴有頭痛,如不及時控製,可誘發鼻竇炎、咽炎、支氣管炎和頑固性頭痛等並發症,嚴重者可導致記憶力減退,智力發育障礙,影響孩子的學習和生長發育,長期鼻塞和張口呼吸還會影響麵部和胸部的發育等。

(3)細心觀察孩子鼻涕的特征,及時做出處理。如果孩子的鼻孔下總掛著兩行鼻涕,時間長了,就可能是有疾病的表現。作為鼻涕,除了清水鼻涕外,還有黃龍鼻涕、白鼻涕和血鼻涕等許多種類。黃龍鼻涕呈現黃綠色,它可能與副鼻竇炎有關,如果孩子缺乏維生素A和維生素B,就會流白鼻涕。鼻涕裏邊帶有血絲,可能與鼻腔疾病、鼻竇疾病、鼻咽部疾病以及全身性疾病有關,家長要及時把孩子送到醫院裏進行檢查,聽取醫生的意見。

擤鼻涕是一種協助排除鼻涕的方法。對大一點的小朋友來說擤鼻涕如同講話一樣簡單,但是對於剛在學習擤鼻涕的小朋友來說卻可能是人生的一種領悟。所以爺爺奶奶一定不要忽視教給孩子正確擤鼻涕的方法。

帶孫絕招:

總以某種固定方式行事,人便能養成習慣。

——(古希臘)哲學家 亞裏士多德

讓孩子多幫奶奶做家務

培養孩子從小做家務的習慣是提高孩子動手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現在的孩子多數缺乏家務勞動概念,這是當今社會中存在的普遍問題。每個家長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對孩子寄予極大的期望,為孩子的成長、成材付出了很大的心血,卻忽視了孩子的勞動教育,致使孩子“四體不勤”,缺乏自理能力,並在幼小的心靈裏種下了不勞而獲的不良思想。在兒童教育中,勞動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因為勞動觀念的培養,勞動技能的掌握,是孩子成材的必要條件。通過勞動,孩子能更好地促進身體發育,發展智力,掌握勞動技能,總結生活經驗,提高自理能力,促進美好家庭關係。教孩子做家務和智力開發、品德教育一樣,必須從小進行培養。

1.重視對孩子的勞動教育

“中國孩子和外國孩子最大的不同在哪裏?”也許提到這個問題,許多的人都會異口同聲地回答:“獨立性、勞動態度……”在教育界,一直有著“中國孩子抱大,美國孩子爬大”,“外國孩子比中國孩子動手能力強”等說法。

據一些抽樣調查表明:70%以上的家長看重的是孩子的學習,而關心孩子勞動的家長僅占不到20%。許多的家長都望子成龍,認為隻要學習好了,將來就能出人頭地,別的什麼活兒也不用孩子來幹。他們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補習班,而且碰到老師開口問的是:“我的孩子學習怎麼樣?”“排在第幾名?”很少有人過問孩子的自理能力、勞動態度……

其實,勞動技術的教育與科學教育同樣重要。因為科學教育培養的是認識能力,而勞動技術教育培養的是創造性實踐能力。後者顯然要以前者為基礎,但卻是前者的綜合與創造性運用,而後者要比前者複雜得多。

實踐表明,勞動技術教育可以讓孩子學會生存、學會生活、學會勞動和創造,同時勞動對於健康人格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孩子勞動的時間越長,其獨立性越強,

也許很多人想不到,日本兒童最熱門的遊戲場所是“廚房”;書店最熱銷的書籍幹家務的風氣呢?這股風氣的興起來自社會各界的推波助瀾,包括幼教界、媒體、社會它不僅讓孩子們明白了勞動的重要性,而且還享受到勞動帶來的樂趣。到了周末,中明白白寫到了法律裏:孩子必須幫助父母做家務。6~10歲的孩子要幫助父母洗餐具,收拾房間,到商店買東西;l0~14歲的孩子要在花園裏勞動,洗餐具,給全家人擦皮鞋;l4~16歲的孩子要擦汽車和在花園裏翻地。

其實,在世界的許多國家,讓孩子做家務已經是一個比較普遍的現象。在美國,1小時,在法國是0.5小時,回頭看看中國,孩子每天家務勞動的時間卻連0.2小時都不到。 “做家務事”是每個人最低度的生活能力,也是增進家庭生活的情趣、建立兒童人際關係的基礎。日本人認為,家務事能處理得好的男人,人際關係絕對不會太差,會做家務的人更自信。能做家務事,做好家務事,是需要從小培養、學習的生活。

2.教孩子做家務要從小抓起

趙錫成出生於上海,是美籍華人,現任美國福茂集團董事長。他共有六個女兒,其中長女趙小蘭現任美國勞工部部長,是華裔在美國政府職位最高者,四女兒趙小甫現任通用集團副總裁法律顧問,五女兒趙小婷在哥倫比亞大學攻讀教育學博士學位,小女兒趙安吉畢業於哈佛商學院,現任福茂集團副總裁等。

趙錫成介紹,他一直很注重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能力。盡管家庭經濟條件不錯,但是他並不想讓孩子嬌生慣養,養成不勞而獲的壞習慣。從很小起,他就要求六一個女兒在家裏分擔家務。如,每天早晨,她們要出去檢查遊泳池的設備,撈掉水上的髒東西;到了星期日,則要整理兩英畝的院子,把雜草和蒲公英拔掉。

小女兒趙安吉在未成年時,已經負責處理家裏的賬單,將聖誕卡的郵寄名單輸入電腦,並接聽晚上的電話。有的家長把讓孩子幫自己做家務,僅僅看作是幫自己的忙。因為自己有時間可以把家務做得很好,就不讓孩子做。有的家長讓孩子幫著做,孩子剛開始往往是幫“倒忙”,而不再讓孩子幹。更多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總是舍不得讓他一起參與家務,這樣,孩子會養成以“家務活可以不必幹”的習慣,或者用“不會幹”、“幹不好”為理由來推脫。這種好逸惡勞的習慣一旦養成,對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長都會起到一個消極的影響。

3.引導孩子愉快地做家務

對年幼的孩子來說,學習做家務既是學習,也是遊戲。為了讓孩子感到做家務是件快樂的事,在引導孩子學習家務前,爺爺奶奶不僅需要認識以下一些問題,還得了解如何處理的方法,同時父母也要知道,培養孩子做家務的習慣需要時間和耐心,唯有愉快、自主自發才能達到教育的效果。

①各年齡段的孩子動作技巧、認知程度、體力、耐心均不相同。因此爺爺奶奶對孩子做家務的要求,應視孩子能力範圍而定,不宜超過,以免孩子因挫折而產生抗拒和畏懼。

②要與孩子一起做家務,麵對孩子越幫越忙,把現場搞得一塌糊塗、亂七八糟時,要耐住性子,教孩子改正及正確示範方法。

③“多容忍、少責備”,在指導孩子的時候,口氣要溫和,不宜破口大罵,要有耐心、有步驟地、以遊戲的方式和心態教導孩子學習。

④爺爺奶奶本身對做家務的態度要端正。勿讓孩子從家長的言行、舉止察覺出做家務是件令人討厭的事情。此外,老兩口對家務的分工要妥善安排。免得孩子產生“做家務是女孩的事情”的錯誤觀念,應讓孩子有正確認識,“家”是屬於每個人的。所以屋裏的每一件事,大家都有義務去做。

⑤在滿足孩子好奇與學習的動機時,安全問題也是不容忽視的。不讓孩子自行拿取危險物品,爺爺奶奶要替孩子拿。較大孩子可教其正確使用方法和動作,以確保安全。

⑥無論孩子做得如何,別忘了給予他讚許和鼓勵,讓孩子知道:他所做的事對全家都有很大的幫助,還是家裏不可少的一份子呢!或者是讓他感到他所做的每件“小事”你都注意到了,隻因為他年紀小,能力、耐心都有限,自然不如大人做得純熟,但是沒有關係,熟能生巧,爺爺奶奶知道你很努力了。

隻有這樣才能調動起孩子愛勞動的積極性,從而對培養孩子今後的良好品格有著深遠的影響。

帶孫絕招:

習慣實際上已成為天性的一部分。

——(古希臘)哲學家 亞裏士多德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