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培養孩子好習慣,爺爺奶奶早知道(2 / 3)

2.常吃營養品,卻忽視一日三餐

有些兒童由於體質差,因而家長經常讓孩子服用各種“口服液”、“滋補品”等。但據有關專家稱,兒童生長發育所需要的熱能、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主要是通過每日三餐獲得的,各種“口服液”、“滋補品”真正對身體有益的成分僅是微量。例如,一瓶氨基酸營養液中的營養成分遠不如一個雞蛋豐富。因此,如果依賴“口服液”、“滋補品”作為兒童的營養來源,忽視兒童一日三餐,無異於舍本逐末。

孩子少吃一點零食無可厚非,但如果零食吃得太多,或者影響到正餐,那麼家長就要及早予以糾正。那麼,怎樣才能糾正呢?

除了飯後吃點水果、下午吃一點點心外,最好是什麼零食都不要吃。特別是在飯前不能吃,更不要在馬路上看到什麼或孩子要什麼就買給他吃,即使讓他餓一點也不要緊。一日三餐飯萊要可口,講究色、香、味,以便引起孩子的食欲。吃點心暫時要固定,最好吃家庭自製的新鮮食品,花樣要不斷翻新。

改掉不良習慣不可能一下子就成功,如果孩子因此在吃飯時不吃,家長千萬不要在孩子麵前表現得很著急,或者不停地問“你喜歡吃什麼?媽媽去買來”,或者怕他吃不飽,把零食塞給他吃。家長要耐心地對他說,隻有好好吃飯,才能長得結實。可以告訴他“某某小朋友不吃零食,看他長得多壯呀!”

為了糾正孩子吃零食的習慣,家長首先不要吃零食,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自己要做到,同時父母要采取一致的行動,不要“各自為政”。特別要請爺爺、奶奶一起配合,糾正孩子吃零食的壞習慣。

帶孫絕招:

播種行為,可以收獲習慣;播種習慣,可以收獲性格;播種性格,可以收獲命運。

——(英)作家 薩克雷

爺爺奶奶要引導孩子養成用眼衛生的習慣

有一個小學五年級的一個班的48名學生,居然有40個是近視眼!其中,超過1/3的學生近視度數在200度以上,一成學生的度數超過400度,有一個甚至已經高達700多度。大多數近視學生是在預備班之後發現眼睛近視,但也有15%的學生早在小學四五年級就已出現近視症狀。

談到造成近視的原因,超過六成的近視學生將之歸咎於長時間看電視、玩電腦及打遊戲機,四成近視學生認為睡眠不足、功課過多,這也是造成近視的一個原因。82.5%的近視學生覺得近視對他們的學習造成了影響,50%的學生認為近視對生活也造成了影響。17.5%的學生認為近視還影響了自己的外表。

在對另外一所小學的五年級學生的調查中,發現近視學生也已占到全班總人數的27%,近視學生中近一半早在1~3年級即已出現近視。在該校醫務室,人們看到了上個學期的體檢記錄,發現實際上的近視比例更高。在該校醫務室已經工作了二十餘年的楊老師說,l989年的時候,全校學生的近視比例是16.6%,l996年一下子超過了30%,最新的統計數字已達到41.98%。

一位小學校長認為,造成現在學生大麵積近視的原因,一方麵與學生迷戀各種電視、電腦遊戲有關,另一方麵和他們缺乏運動也不無關係:運動量的缺乏不僅導致學生身體素質的全麵下降,而且久居室內,視力功能自然會隨之衰退。校長同時對傳統的眼保健操在今天是否仍能起到足夠的預防、保護作用也提出了質疑。也有老師認為,家長對於孩子的視力問題也缺乏應有的重視。楊老師說,現在很多家長拿到學校、家長聯係手冊時隻知道看第一頁的主課成績,而根本不關心後麵的體育成績和健康狀況。醫務室為了防止學生近視,想讓他們每人購買一種能緩解眼睛疲勞的眼藥水,但是要買的學生寥寥無幾。更加令人心憂的是,近兩年來,近視韻初發年齡越來越小。楊老師說,一年級的某班中,已有近半的學生存在近視的症狀,而往年隻有在四五年級的學生中才會發現近視。

老師們認為,患上近視的主要原因仍與長時間看電視、打電腦和遊戲機有關,因為每當暑假過後查視力,學生視力下降總是很厲害。那麼家長怎樣指導孩子培養良好的用眼衛生的習慣呢?教育專家指出爺爺奶奶督促孩子應做到以下幾點:

1.教育孩子不要長時間連續的看書

看書是非常用眼用腦的,孩子神經係統發育不成熟,不能長時間地集中注意力,每次閱讀以30分鍾為宜,最多不要超過1節課40分鍾的時間。看一段時間後應起立活動一會兒,或向遠方眺望,使緊張的眼球和大腦得到緩和。

2.書本與眼睛的距離要適當

眼睛離物體越近,要求睫狀肌調節晶狀體的度數越大,當物體與眼球之問的距離小於25厘米時,晶狀體的調節度急勵上升,會使眼睛的屈光狀態向近視方向發展。因此,孩子讀書時眼球與書本之間應保持30厘米左右的距離。

3.閱讀時應保持正確的坐姿

閱讀時坐姿要端正,這可使身體重心穩妥地落在坐骨和靠背的支撐點上,這樣可以減輕維持坐姿肌肉的負擔。乘車、走路、躺臥時都不宜看書。

4.閱讀時光線要充足

光線太暗,字跡不清,就不得不把書本拿到眼睛前麵很近的地方,這就增加了眼睛的調節負擔,造成視力過度緊張而易患近視症。在太陽光直射下看書,光線太強,使人感到刺眼眩目、頭昏腦漲也不好。最好是光線從左上方射來,這樣寫字時手不會遮光。

帶孫絕招:

一個人如果每年根除一種惡習,那麼他用不了多久就成為十全十美的人。

——(英) 思想家 托馬斯

按時作息,孩子的好榜樣

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溫暖的被窩是埋葬青春的墳墓。”此話乍一聽起來,多少有點危言聳聽的意味,但仔細琢磨,還是有些道理的。如果一個孩子老貪睡,早上老是賴在床上不起來,這必定將影響到孩子的精神狀態,孩子在做別的事情時,也很難投入更多的精力。

總的說來,睡眠充足,睡眠質量高的具體表現為:睡醒之後感覺到神清氣爽,精力充沛。當孩子日漸變得貪睡、賴床,爺爺奶奶一定要耐心地弄清楚原因。如果發現孩子每天睡眠的時間很長,但還是顯得無精打采,就應該考慮帶孩子去看看醫生,說不定孩子患上了“周期性嗜睡症”或“發作性睡眠症”。如果醫生診斷孩子沒有任何疾病,但孩子就是貪睡、賴床,爺爺奶奶就得和孩子好好談一談,幫助他糾正貪睡、賴床的壞習慣。讓孩子明白,睡眠時間太長,對身體根本沒有什麼好處。這是因為睡過了頭,大腦常常處於被抑製的狀態,大腦的興奮性反而被降低。因此,我們經常發現,當我們睡了一場懶覺起來,反而感覺到頭昏腦脹精神萎靡不振。

爺爺奶奶該怎樣幫助孩子戰勝貪睡、賴床的壞習慣呢?

(1)給孩子帶個好頭

對孩子影響最大的是作為爺爺奶奶的你,你的行為引導著孩子,所以爺爺奶奶絕不能忽視這點,應該給孩子帶個好頭。

(2)鼓勵孩子早睡早起

為了不使孩子在早晨起床後不愉快,爺爺奶奶可以為他準備一份精美的早餐,或是放一些輕快的歌曲。在叫他起床的時候要盡量和藹,不要不耐煩,更不可強迫他起床,這樣會破壞他一天的情緒。

(3)鼓勵孩子自己按時起床

如果孩子不想賴床了,他就會擔心自己起不來,家長可以為孩子買一個鬧鍾,教會他使用。這樣孩子就能被鬧鍾叫醒,按時起床了,當然不可忘了給他表揚。

(4)讓鬧鍾騷擾孩子睡懶覺

孩子賴床,爺爺奶奶可以將鬧鍾鈴聲設定比起床時間早五六分鍾,給孩子一段緩衝的時間,不至於讓孩子覺得起床是一件受罪的事情。在用這個方法的時候,要注意將鬧鍾放在孩子夠不著的地方,讓他不得不下床製止鬧鍾再響。

(5)督促孩子起床後活動身體

有些孩子起床後仍然睡迷迷的,爺爺奶奶想讓這樣的孩子清醒過來,應該讓他適當地活動一下,做做運動,比如伸腿、彎腰等。

爺爺奶奶別為了疼愛孫子,忽視了孩子睡懶覺的壞處,爺爺奶奶不要有利用睡眠時間來獲得健康的觀念,這是完全錯誤的。經常睡懶覺而導致睡眠時間過長的人,會變的懶惰,軟弱無力,甚至智力也會隨之下降。睡懶覺的壞處多多:

1. 睡懶覺會打亂人生物鍾節律。正常的人體的內分泌及各種髒器的活動,有一定的晝夜規律。這種生物規律調節著人本身的各種生理活動,使人在白天精力充沛,夜裏睡眠安穩。如果平時生活較規律而到假期睡懶覺,會擾亂體內生物鍾節律,使內分泌激素出現異常。長時間如此,則會精神不振,情緒低落。

2. 睡懶覺會影響胃腸道功能。一般早飯在7點鍾左右,此時晚飯的食物已基本消化完,胃腸會因饑餓而引起收縮。愛睡懶覺的人寧願肚子餓也不願早起吃早飯,時間長了,易發生慢性胃炎、潰瘍病等,也容易發生消化不良。

3. 睡懶覺可影響肌肉的興奮性。經過一夜的休息,早晨肌肉較放鬆。醒後立即起床活動,可使肌肉血液循環加劇,血液供應增加,從而有利於肌肉纖維的增粗。而賴床的人肌肉組織長時間處於鬆緩關態,肌肉修複差,代謝物未及時排除,起床後會感到腿酸軟無力,腰部不適。

4. 總睡懶覺的寶寶在上學以後還可影響其記憶力,降低學習效率。因此,“黎明即起”是一種良好的生活習慣,即使是節假日也要保持正常的生活規律,按時睡覺,按時起床。所以,爺爺奶奶一定要以身作則,幫助和引導孩子養成按時作息的好習慣。

帶孫絕招:

當你開始依照習慣行事,你的進取精神就會因此而喪失。

——(西)哲學家 烏納穆諾

爺爺奶奶培養出的“清潔小衛士”

一個企業家與外商洽談一個合作項目,並很快通過洽談,基本達成意向,準備第二天簽約。洽談休息時,企業家陪外商到廠區參觀,參觀時,這個企業家像在家裏一樣隨便吐了一口痰,隨地吐痰在企業家看來沒什麼大不了的,卻給外商留下了極壞的印象。外商認為,作為企業家不講文明,如此隨便,怎麼能做好大事呢?第二天,外商決定放棄簽約。企業家怎麼想也想不通自己錯在哪裏。

事實上,正是因為企業家不講衛生,他才失去了一個大項目,失去了一個大好的發展機遇。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大多習慣都是一天天,一年年養成的,可以說是日積月累,有的甚至是在很小的時候養成的,再也難以改變,不講衛生的習慣同樣如此。

講衛生習慣是一個國家國民素質的體現。是否講究個人衛生,不但反映出這個國家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反映出這個國家人民的文明程度。對於個人來說,是否講究個人衛生,能反映出一個人的思想覺悟、道德水平和文化素質的高低。

但在日常生活以中,有些孩子衛生意識淡薄,缺乏良好的衛生習慣。如有的直接用髒手拿東西吃;有的指甲很長不知道剪;有的領口、袖口很髒;有的看書、寫字的姿勢不正確。大多數孩子對如何增進身體健康、除害防病等衛生保健知識欠缺。走著走著,便旁若無人地將痰吐在地上;有了果皮等廢棄物,隨手就扔;打噴嚏、咳嗽毫不遮掩……

那麼,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衛生習慣呢?要想做到幹幹淨淨每一天,除了要孩子早晚刷牙洗臉之外,爺爺奶奶還特別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麵:

1.讓孩子認識到不講衛生的危害

一個奶奶最近發現孩子有一些新變化,那就是他比以前愛幹淨了。以前,他可不是這樣的,他不太重視個人衛生,就連飯前洗手、睡前洗漱這樣的小事都要爺爺奶奶盯著做。如果沒人盯著,他就馬虎完事。可是,最近,孩子變了。奶奶問他:“為什麼愛整潔了?”孩子說:“因為老師給我們講了很多講衛生、講環保的故事,而且還讓我們把自己的手放在顯微鏡下麵觀看。這使我們認識到,不愛講衛生、不懂環保的人簡直就是野蠻人。”

2.讓孩子學會自己洗漱

爺爺奶奶要讓孩子慢慢學會自己洗漱,孩子換洗用具要專用,毛巾要消毒。2歲後逐漸學習用肥皂和水洗手,知道用自己的換洗用具,使用完畢放在固定的地方。

3.勤洗澡洗頭,勤剪指甲

孩子正處於身體發育階段,每天的新陳代謝非常旺盛,因此要經常洗澡洗頭,保持指甲整潔衛生,這樣才能及時清除身體上的細菌和灰塵。

4.保持清潔,勤換衣服和襪子

當孩子穿著的衣服,尤其是領口和袖口幹淨、整潔時,站在他人麵前會很有信心。所以,要讓孩子養成勤換衣服和襪子的習慣,尤其是內衣。不要因為他人看不見就不在意。衣服整潔就好,講衛生比講名牌更重要。

5.監督孩子要愛護環境

爺爺奶奶要讓孩子隨身攜帶紙巾,將吃過的口香糖、要吐的痰等吐在紙巾裏。時刻切記,愛護環境是現代人應有的責任。

6.定期整理書包

孩子最好每月整理、刷洗一次書包。因為書包是孩子每天都要攜帶的。經常清洗可以清除細菌。同時,書包的整潔也關係到個人的衛生麵貌,背上千幹淨淨的書包,會給自己一個好心情。

7.飯前便後要洗手

作為爺爺奶奶應該注意,3歲就應該培養孩子飯前便後洗手的習慣,到5歲時孩子應該已經養成了這一習慣。爺爺奶奶要幫助孩子鞏固這一習慣,並教孩子正確的洗手方法。

正確的洗手方法應先浸濕,再抹上肥皂搓一搓,然後衝洗幹淨,最後用毛巾擦幹。爺爺奶奶可以給孩子做好示範,讓他們模仿。為了讓孩子記住正確方法。爺爺奶奶可以故意在洗手時不抹肥皂,洗完後問孩子錯在哪兒或進行“看誰的手洗得幹淨”的比賽,以此來促使孩子認真洗手。

孩子的自覺性、堅持性和自製力都比成人差,需要不斷地督促、提醒和檢查,這樣才能使孩子良好的衛生習慣得到不斷強化與鞏固,逐步形成自覺行動。有的孩子喜歡吮手指頭或咬指甲,這樣容易得腸道等傳染病,類似這樣的習慣不好。

帶孫絕招:

豐收要靠勞動,強身要靠衛生。

——諺語

培養孩子愛惜糧食的好習慣

當五歲孩子不為浪費糧食而羞恥,反而理直氣壯地說“爺爺就愛吃我的剩飯”時,孩子父親被氣得暈頭轉向,但當他準備“教育”兒子時,卻遭到自己父親的強烈反對。這種典型的“隔代溺愛現象”,如今已成為不少家長頭痛的問題。

一個心理投射遊戲測試,折射出當前孩子們的一些不良心態。測試遊戲的內容是:在一個“動物王國”裏,有獅子、水牛、綿羊、猴子等動物,其中“獅子王”有權利號令其他動物。讓孩子依照自己的意願,把自己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老師同學,都安排在“動物王國”裏,各自擔任一種動物角色。測試結果顯示,水牛、綿羊等聽話的動物,多被孩子安排給了爺爺奶奶,更一致的是——很多個孩子都把獅子王留給了自己。

這個測試包括了忠誠、善良等美德和聰明、自由等個性特征,但“受溺愛孩子”想得更多的卻是:別人聽他的話,為他服務。如不及時正確地引導教育,有此心態的孩子日後往往自私狹隘、自大而脆弱。

《左傳》中說:“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在現在的生活中,有不少人都發現了一個廣泛存在,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那就是現在的孩子,糟蹋、浪費糧食的現象非常嚴重。

一、放眼四周,浪費隨處可見

看看我們四周,浪費糧食的理解隨處可見:幼兒園、家庭、學校,孩子對於新鮮的飯菜、零食,隻要覺得不可口,隨意就扔掉、倒掉,更不必說隔頓的飯菜了。也許孩子並未意識到自己在浪費,也許孩子或者你認為浪費這一點點算不了什麼,雖然說隨著社會物質文明的進步,我國已經基本進入了小康社會,對於大多數家庭來說,吃穿用度已經不再成為難題,然而我們國家真的是富裕到了可以糟蹋、浪費糧食的地步了嗎?——“節約”一詞在人們的心裏已日漸忽視和淡忘了。對於從小生活在“蜜罐”裏的孩子們,他們耳濡目染大人的一言一行,逐漸形成自己的行為及習慣,如果他們把浪費糧食當作理所應當的事情,這樣的下去,孩子們還知道如何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嗎?孩子們還知道糧食來之不易嗎?孩子們還擁有我們前輩們艱苦樸素,勤勞勇敢的精神嗎?

二、以少積多,浪費累積結果驚人

我國有13億人口,全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如果每人每天浪費1元,一年全國就浪費了4745億元;如果每人每月浪費500克糧食(這個數字並不誇張),一年全國就浪費了65萬噸糧食;如果每人每月浪費1噸水,一年全國就浪費了156億噸水!積沙成堆,積水成河。如果我們每天都能夠節約一點點的話,就不會出現這些巨大的浪費了!用這些浪費的錢,我們可以資助多少貧困家庭兒童上學?用這些浪費的糧食,我們可以讓多少掙紮在溫飽線上的人可以填飽肚子?用這些浪費的水,我們可以灌溉多少農田?

三、國內外實情,現實絕不容樂觀

糧食問題,是國家安定之本,不容忽視。經濟危機爆發後,實體經濟(特別是農業)在2009年開始遭受重創,價格下降意味著產糧國家喪失生產興趣,2009年世界糧食產量猛跌;另一方麵,如果現在(2009年1月)糧價和國際接軌,那麼農民的收入不但不會增加,還會繼續大大的減少,甚至嚴重虧損!在不久的將來,糧食作為我們生活的必需品,和其它物資比如石油,成為控製所有人的一樣武器!

我國實際人口己經超過13億,每年的淨增長是1200萬人;人均耕地麵積1.2畝,是世界人均值1/4;目前耕地麵積正以每年30多萬畝的速度減少;全國40%的城市人口消耗的糧食依靠進口。在1981-1995年間,全國共減少了耕地8100萬畝,因此減少糧食500億斤。而且現在這個減少速度仍然在不斷加快。亂占耕地、挖沙、土地質量下降、荒漠化等種種現象在蠶食著耕地。

1986年的第五次世界糧食調查的結果是:112個發展中國家(中國等社會主義國家除外)1979-1981年有3.35-4.49億人口處於營養不良狀態。聯合國人口活動基金組織80年代初宣稱,當時世界穀物產量可以養活60億人口。但就在同一時期,全世界人口隻有45億左右,可是卻有4.5億人挨餓。1995年,世界人口增長到57億,挨餓人口數字增加到10億。1972年,由於連續兩年氣候異常造成的世界性糧食歉收,加上前蘇聯大量搶購穀物,出現了世界性糧食危機,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於1973年和1974年,相繼召開了第一次和第二次糧食會議,以喚起世界、特別是第三世界注意糧食及農業生產問題。但是,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世界糧食形勢反而更趨嚴重。據當時預測,在80年代世界糧食仍將趨向短缺。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大會關於世界糧食日的決議,正是在世界糧食供求矛盾日趨尖銳的背景下作出的。

四、“節約糧食,從我做起”,是我們應盡的義務

作為家長的我們,不要說我們的生活好了,我們浪費得起就可以浪費,我們應當認識到——更重要的是讓孩子認識到:浪費是一種可恥的行為。我們家長當中有很多人都曾經受過苦,挨過餓,對於什麼是苦,我們的理解比孩子當然更深一些。對於以前受過的苦,我們不會忘記;如今的溫飽生活的珍惜,我們當然知道珍惜,但是,對於從小就生長在不愁吃穿的家庭的孩子們,如果家長沒有刻意的引導,他們知道什麼是幸福,什麼是苦嗎?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任乃至終生性的教師,在教育孩子的這個問題上,我們作為家長的,首先要有節約糧食的意識,並且在生活中注意給孩子正確的引導。其實做起來很簡單: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飯菜;在餐館用餐時點菜要適量,而不應該擺闊氣,亂點一氣。對於孩子浪費糧食的行為,我們應當嚴格製止及提出要求,不能任由孩子胡來。隻有在現實生活中,作為家長的我們給孩子正確的示範,孩子們才會有一個好的學習榜樣,我們雖然不能再讓孩子們再過以前的苦日子,但是我們完全可以,也有能力及義務讓孩子明白:“浪費糧食可恥,愛惜糧食光榮”,讓孩子從小養成愛惜糧食,珍惜勞動成果的好習慣!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