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誰說爺爺奶奶帶孩子“弊病多”(2 / 3)

父母要注意孩子內心的需求與感受,體會他們的心聲,尤其是苦惱和心理矛盾,積極鼓勵他們坦誠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父母也需要在溝通中讓孩子明白,不讚同他們的某些行為,並不是因為他們的感受不理解、不認同。父母對孩子的感受是否加以認真理解和評價,將會影響孩子今後的發展。

4、讓孩子清楚的明白你的要求

“好吧,你玩一會兒,就回來做作業。”這“一會兒”是多長時間?孩子有他們的打算,父母有自己的要求,兩者不一致,很容易產生衝突。同樣,父母在孩子言語不詳時也要慎重。如孩子說:“媽媽,這個雙休日,我們幾個同學到盤山去玩玩行嗎?”父母此時不要馬上明確表態,因為,孩子和幾個什麼樣的同學去,具體怎麼安排的,什麼時間回來都不清楚。父母與孩子問產生的許多問題和矛盾,往往是由於言語不詳、語義不清、模棱兩可、似是而非造成的。所以,溝通要想成功、有效,言語就要清楚、具體。

孩子在不明原因的情況下不會對父母的命令有自覺性,父母不說明原因,隻是“我說你做”,會讓他們有強迫服從之感,孩子會認為父母主觀,強加要求於自己。另外,當出現問題時,父母還應有自我批評精神,把屬於自己的問題說清楚,不能把自己的毛病、問題敷衍帶過,卻去指責孩子的不對,那樣孩子會認為父母不可信賴。所以,與孩子交流要時時刻刻抱著信任、友善、尊重的態度,口氣不應有不耐煩、生氣、責備或警告之感。

帶孫絕招:

你知道用什麼方法一定能使你的孩子成為不幸的人嗎?這個方法就是對他百依百順。

——(法)思想家 盧梭

人老有童心——“我和孫子是盟友”

全國城鄉照看孫輩的老人占66.47%,廣州是50%,北京多達70%,社會很多研究青少年教育的工作者和90%育兒專家都反對隔代教育,理由是老人會寵壞孫輩,祖輩對父輩的補償心理給了孫輩出現“隔代親”現象。

特別是第二代獨生子女家庭,四個老人一對夫妻麵對一個孫子的“四、二、一”家庭模式,養成自私、自利、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培養出一個個小公主、小皇帝。祖輩與父輩兩代人之間的觀念分歧、教育衝突日益突出。但也不能完全否定隔代教育,退休後的祖輩有充裕的時間和精力,祖輩都有撫養和教育孩子的經驗,祖輩一般都積累了豐富的社會閱曆和人生感悟,祖輩自身也有一種童心,喜歡與小孩子玩樂,極易形成融洽的關係,利於祖孫兩輩的身心健康。

一位年輕媽媽的自述:

從寶寶出生開始,我的地位在我的父母心中已經大不如前了。要知道我是獨生女,以前全家的中心都是我,老公經常說我身上有獨生子女的壞毛病:任性,自我為中心,不允許別人批評。但寶寶出生後,為了這個小家夥我受的批評可不少。撒尿撒在我身上,大便蹭在小床上,我隻要是條件反射性地大叫一聲,他的姥爺就會說我:小聲點,別把孩子嚇到了。

大年初一下午,趁著孩子睡覺我和老公也睡了一會兒,可是沒等我們睡醒,寶寶就醒了,開始大聲地哭。我和老公躺在床上拍拍他,把搖鈴打開,都不管用,他哭得越來越厲害。我趕緊出去給寶寶衝牛奶。寶寶的姥爺急急地走過來,把我批評了半天,說孩子哭那麼厲害我們也不管。那焦急的表情,我小時候都沒見過。

當天晚上寶寶就被姥爺抱走了,回來的時候寶寶一個勁地對著姥爺笑。到目前為止寶寶衝著他姥爺笑的頻率最高,而且也不哭不鬧了。

親情是由血脈相係的,每一個被愛包圍或施愛於親情的人,都深解其意。隔輩親其實是一種極其深厚的愛,它不求回報,而且很溫暖,會使老人更幸福、更快樂,使孩子更勇敢、更聰敏。

由於祖孫之間的血緣關係,老人會本能地對孫輩產生慈愛之心,對孩子的照顧也會更體貼和無微不至。老人照顧起自己的孫子孫女,更能盡心盡力,對於孩子的飲食起居護理得更是沒話說。

在一些家庭裏,爺孫關係因為每日接觸而日漸深厚,老人孩子在日常的耳鬢廝磨中,建立了一種比父子更為深厚的情感。所以,許多老人在孫子身上寄予了太多的希望,比當年培養自己的孩子付出的心力要多得多。

另外,爺爺奶奶自身還有一種童心,很容易與孫子孫女建立融洽的感情,為教育孩子創造了良好的感情基礎,對祖孫兩輩身心健康都有很大的好處。年輕父母工作緊張、生活壓力巨大,爺爺奶奶由於沒有工作的壓力和生活的拖累,在心態上比年輕父母要平和得多,也更有耐心去陪伴和教育孫子孫女。老人曆盡滄桑後的返璞歸真,更是有一種兒童心理,特別喜歡與孩子玩樂,易與孫輩建立融洽的感情,為教育孩子創造了良好的感情基礎。

世界聞名的丹麥童話作家漢斯·克裏斯蒂安·安徒生出生於一個城市的貧民家庭。他創作出的童話故事如《海的女兒》、《賣火柴的小女孩》等受到全世界兒童的熱烈喜愛。他祖父雖以修鞋為生,但卻深知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他常常利用休息時間領著安徒生沿著羊腸小道,攀上高處,給他講歐登王城堡的故事,講他小時候所經曆的遭遇,講窮苦人的故事。祖父明白自己不能給孫子提供什麼好的玩具,看著小安徒生求知若渴的眼睛,他也常常感到很內疚。

有一天,他在做活時剩下了一塊木頭,頓時想到可以給孫子做些小玩意兒啊!他決定給孫子做幾個木偶。祖父把木偶做好了,又對他說:“你去和媽媽要一些沒有用的碎布來,給這幾個小‘演員’縫製幾件衣服。”小安徒生聽了,高興地叫道:“好啊,就去問媽媽!”在媽媽的幫助下,終於給小木偶們各自縫了一套,安徒生細心地替它們穿好。祖父對他說:“它們是不是很像幾個演員?咱倆玩‘演戲’怎樣?”他從院子裏搬來一張桌子當做舞台,用頭巾當幕布,還從書架上找來一本名叫《荷爾堡》的書做劇本,就這樣,祖孫兩人在堂屋裏高興地演起戲來。他們互相練著台詞,不時地爭執該用什麼樣的表情和動作,簡直像兩個專業的演員。祖父滑稽的動作和幽默的語言把小安徒生逗得東倒西歪,實在演不下去了!媽媽這時也放下手裏的活兒,當他們的觀眾。隔壁的鄰居們也被笑聲吸引過來。都笑這祖孫倆真是瘋了!

之後,安徒生又遇到一位對他創作很有幫助的人,一位在醫院裏專門給人收拾東西的老太太約翰妮,她是位和善並且會講很多故事的老人,對這座古城的每一塊石頭、每一棵老樹,都能講出故事來。講完後她總是說:“這一切都是存在的,不是瞎編的。”安徒生認真地聽著這些故事,聽時他常流出眼淚或者大笑起來。日子久了,他聽到了很多的故事,就把這些故事講給小夥伴們聽。自此以後,安徒生就迷上了故事,迷上了演戲。那些虛構的人物和情節對他來說,就像挪威古老神秘的森林一樣吸引著他。為了演好戲,為了了解更多的故事,他瘋狂地喜愛上了看書。這對他以後的童話創作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隨著年齡的增長,他開始意識到機遇是耍靠自己努力尋找的。於是在1819年6月的一天,14歲的安徒牛走到母親的而前,說出自己埋在心中多年的理想,“我要當演員,我要演戲。”他不顧家人好心的勸阻,毅然踏上了通往哥本哈根的漫漫長路,去實現自己的理想。

安徒生在劇院牧童合唱隊或士兵隊裏扮演小角色,度過了哥本哈根那漫長的冬天後,他逐漸意識到演戲並非他追求的最終目標。他開始改變追求的目標,他要用自己的語言來支配演員的行動,他要寫作。為了避開一些人鄙視的目光,他外出旅行,到法國、德國或者意大利,廣泛接觸生活存下層的窮苦人民,他為自己沒有能力來幫助他們而感到痛心,於是他就用童話的形式,把人民大眾的疾苦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寫出來。

他熱愛編故事,以每年寫一本書的速度勤奮寫作。他的童話作品每寫出一篇,都會得到世界性的讚譽。他在寫童話故事的同時,還寫小說和戲劇。幾年以後,他用巨大的藝術創作成果證明了自己非凡的成功。他執著追求的夢想也得到了實現,他的童話作品一版再版,各種榮譽紛紛而來。由此可以看出,安徒生的成長與他小時候祖父的教育是分不開的。

教育是三分教,七分等。“等一等”是很有用的,比如我們被蚊子叮了一下,不管它,很快就會沒事了,若總去撓,卻要很長時問才能好。原因就是人體有一定的自我治愈功能,被蚊子叮一下自己很快就會好,施加外力隻會適得其反。教育也是這個道理。停下來,等一等,給孩子傾訴的機會,學會和孩子有相同的興趣愛好,和孩子有效地溝通,不用教育就能解決問題。

帶孫絕招:

對於人,什麼是最寶貴的呢?是生活。因為我們一切的歡樂,我們的一切幸福,我們的一切希望,都隻和生活聯係在一起。

——(俄)哲學家 車爾尼雪夫斯基

老人豐富的人生閱曆是教育孩子的法寶

爺爺奶奶豐富的生活知識和深厚的人生閱曆為教育孩子提供了資本和權威性。他們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積累的豐富的社會閱曆和人生感悟,是促進孩子健康發展和有效處理孩子教育問題的有利條件。這一點對佳佳媽媽深有影響,以下是佳佳媽的觀點:

優點一:老人育兒經驗豐富

雖然現在的育兒書籍花樣繁、種類豐富,我懷孕時也看了不少,但是進入實踐階段,麵對著出生時隻有7斤半的寶寶時,我手忙腳亂、不知所措。這時,姥姥豐富的育兒經驗就顯露出來了。

優點二:堅持使用尿布和把尿。麵對各種品牌的紙尿褲,姥姥堅持使用尿布,理由是柔軟、透氣,沒想到這一用就是半年。從佳佳出生半個月,佳佳姥姥就開始為佳佳把尿,每隔1-2小時把一次尿。

好處:佳佳從來沒有過紅屁股,即使半年以後不用尿布了,每次也都能把出來,很少尿褲子。

優點三:給寶寶穿舊衣服或是手工製作的衣服

佳佳的衣服大部分是向親戚、朋友要的舊衣服,小部分是手工織的毛衣、做的棉襖棉褲,隻有為數不多的幾件是買的。

好處:寶寶生長速度快一件衣服穿不了幾次就小了,這樣避免不必要的浪費,另一方麵舊衣服經過多次洗滌柔軟、舒適,不刺激皮膚。

優點四:寶寶有病及時發現,科學用藥

佳佳姥姥心細,寶寶細小的變化都能及時發現,所以佳佳到現在隻發過兩次燒,每次吃了退燒藥和消炎藥都很快康複

優點五:出現問題溝通及時

舉個例子說明吧,佳佳8個月了還沒長牙,佳佳姥姥說孩子是不是缺鈣啊,我說可能是吧,去醫院一檢查果然是缺鈣,現在補了鈣佳佳已經出了6顆牙,可見及時溝通是多麼重要。

優點六:增強子女和父母的感情,家庭更和睦了。

我們每天除了工作還要照顧孩子,看父母的時間就少之又少了,如果父母身體情況允許,幫著帶孩子,一方麵我們有更多的時間用來工作,另一方麵也增加了我們和父母之間相處和溝通的時間,增強了感情,家庭就更加和睦了。

優點七:我們能更安心的工作

老人幫著帶孩子,我們少了後顧之憂,不用時時刻刻想著孩子的吃喝穿戴,就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工作上了。

雖然是這樣,可是“隔代親”確實存在著一些誤區。兩代人的教養方法不一致,導致家庭矛盾上升已經是個老問題了。說句公道話,教養方法不一致也並不都是老人的錯。海海的爺爺奶奶是教師,從小對海海要求很嚴格,一天按時吃飽三頓飯、一頓水果,不再喂零食,還讓海海學著擦桌子、掃地、洗小手絹。海海媽媽背地裏對老公說:“爺爺奶奶真摳門,把孫子當小奴隸了。”現代派的海海媽則認為,隻要兒子張嘴,一切都要滿足他。海海雖然還沒上學,已經會察言觀色,在爺爺奶奶麵前他很理智,在媽媽身邊他就撒嬌耍賴。這說明對隔代教育也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有些爸爸媽媽比較看重孩子的成績,往往會忽視孩子的品德方麵的培養和引導,但爺爺奶奶對孩子的品德都比較注意,這點年輕的爸爸媽媽應該多向老人學習。老人經過幾十年的曆練,經曆了很多事情,這些長期積累的經驗和資曆是對孩子很好的教育資本。

很多爺爺奶奶都是知識分子,對孩子的教育特別有耐心。老人不僅照顧著孩子的起居飲食,還能輔導功課、誦讀經典,讓孩子贏在起點上。

爺爺奶奶經曆了很多事情,保持著上一代人純樸的個性和良好的生活習慣,在現在這個浮躁的社會非常難得。孩子多跟爺爺奶奶接觸,能在潛移默化中學到很多良好的品性。在爺爺奶奶的影響和教育下,孩子很多都能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比如不糟蹋糧食,做事不拖拉等等。

有了爺爺奶奶的這些資本和權威,孩子在愉快、寬鬆的環境下學習與生活,不但身體素質好,在生活自理能力和注意安全等很多方麵都要強於其他孩子。因此隔代教育的優勢顯而易見,爺爺奶奶一樣能帶好孩子。

帶孫絕招: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隻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

——(中)作家 柳青

爺爺奶奶的節儉,讓孩子告別浪費

節儉是一種傳統美德,也是不少老一輩人的生活“基因”。而隨著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浪費也是一種越來越普遍的現象了,吃不完的飯菜隨手倒掉似乎是很正常,無需大驚小怪的事情。但是爺爺奶奶們並沒有把這種優秀的傳統扔掉,他們從不浪費一粒糧食,屋裏沒有人的時候一定要把燈關掉才會出門。

可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漸漸地“大方”起來,尤其是在對子女的培養方麵,大有“千金散盡還複來”的味道。有的父母認為:現在不是生話困難時期了,可不能再讓孩子吃自己吃過的苦了。因此,寧可自己節衣縮食,也要盡量滿足孩子的要求。可是各位父母應該清楚地認識到,不管是困難時期還是物質豐富時期,勤儉節約都是一個人的美德,錢財不是用來揮霍的,資源不是用來浪費協。所以,家長們應該在孩子們還小的時候就教育孩子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這一點從爺爺奶奶教育孩子更能很好的體現出來。

有一位奶奶這樣說道:“我孫女在6歲時,有一天,孩子吃包子,先吃了包子餡,然後趁大人不注意,把她不願意吃的包子皮扔在垃圾筐裏。我發現後很生氣,第一次狠狠地打了我孫女一頓。在這之前,我對她百依百順的,喜愛的不得了。真是捧在手心怕飛了,含在嘴裏怕化了。打完後,我一邊流淚,一邊告訴孩子,不愛惜糧食是多麼令人痛心,我給她講了我們那個時代的所見所聞,告訴她浪費其實也是一種犯罪,做人要養成節儉的好習慣。盡管當時孩子並不完全理解我的心情,也不很明白浪費的嚴重後果,但是她從自己的所作所為引起我的強烈不滿和十分痛苦的表情中,感覺到自己的行為是不對的。在她幼小的心靈中深深刻下了不能浪費的意識,牢牢記住再也不能這樣做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