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2 / 3)

歐洲經濟共同體(圖553)

成立於1957年,自成立以來,就致力於區域內的經濟發展,並取得了很大的成就。1993年11月1日在《馬約》生效之日,改名為歐洲聯盟。歐盟成立後,就積極準備實施區域內的統一貨幣,1995年歐洲聯盟在馬德裏首腦會議上,正是決定實施歐洲單一貨幣,定名為歐元。1997年歐盟在阿姆斯特丹首腦會議上,重申建立歐洲貨幣聯盟計劃,決定在1999年1月正是啟動,在歐盟區域內實行單一貨幣――歐元。此後經過4年,1999年歐元正是實施,到2002年各國貨幣完全停止流通,退出曆史舞台。

貿易自由化體係的建立

1947年,美國邀請包括中國在內的23個國家進行了減讓關稅的多邊談判,簽訂了《關稅及貿易總協定》。中國是關貿總協定的創始會員國。1995年1月1日世界貿易組織正式運轉,從而取代了關貿總協定。這標誌著一個以貿易自由化為中心,囊括當今世界經濟各領域的多邊貿易體製建立起來了。這一體製的確立大大促進了國際經濟的發展。

自1986年7月10日,中國政府就提出申請,希望恢複中國在關貿總協定的創始成員國的地位。但是,由於某些西方大國的阻撓,直至2001年12月,中國才結束了曆時十五年的漫長的入世進程,正式成為世界貿易組織的一員。

國防武器

常規武器——槍

步槍(圖554)

步槍是一種單兵肩射的長管槍械,主要用於發射槍彈,殺傷暴露的有生目標,有效射

程一般為400米。短兵相接時,電可用刺刀和槍托進行自刃格鬥,有的還可發射槍榴彈,並具有點、麵殺傷和反裝甲能力。步槍按自動化程度可分為非自動、半自動和全自動三種。按用途可分為普通步槍、騎槍(卡賓槍)、突擊步槍和狙擊步槍等。

狙擊步槍是一種特製的高精度步槍,一般為半自動或手動,多數配有光學瞄準鏡,有的還帶有兩腳架,裝備狙擊手,用於殺傷600-800米以內重要的單個有生目標。

步槍是步兵單人使用的基本武器,不同類型的步槍可以執行不同的戰術使命。但步槍的主要作用是以其火力、槍刺和槍托、殺傷有生目標。因此,在近戰中,解決戰鬥的最後階段,步槍起著重要的作用。

1825年,法國軍官德爾文對螺旋形線膛槍作了改進,設計了一種槍管尾部帶藥室的步槍,並一改過去長期使用的球形彈丸,發明了長圓形彈丸。德爾文的發明對後來步槍和槍彈的發展都具有重大影響,明顯提高了射擊精度和射程,所以恩格斯稱德爾文為“現代步槍之父”。但德爾文步槍仍是從槍口中裝彈的前裝式槍。

手槍(圖555)

手槍是一種單手握持瞄準射擊或本能射擊的短槍管武器,通常為指揮員和特種兵隨身攜帶,用在50米近程內自衛和突然襲擊敵人。

14世紀中葉,意大利的幾個城市都出現了成批製造的一種名為“希奧皮”的短槍,“希奧皮”一詞源於拉丁文,詞意即是手槍。這種槍長僅給17厘米,因此許多人認為它是世界上第一種手槍。

1812年,蘇格蘭牧師A·福賽斯設計製造出擊發火式手槍。這種手槍還屬於由槍口裝彈丸的前裝式手槍,操作不便,發射速度也較慢,難以適應作戰需要。1825年,美國人德林格發明的德林格手槍,采用了雷汞擊發火帽裝置,提高了手槍的射擊性能。

手槍經過了約541年的漫長發展、改進、演變的過程,逐漸具備了現代手槍的結構和原理,現代手槍誕生的標誌是左輪手槍和自動手槍的發明。

現代手槍的基本特點是:變換保險、槍彈上膛、更換彈匣方便,結構緊湊,自動方式簡單。現代軍用手槍主要有自衛手槍和衝鋒手槍。自衛手槍射程一般為50米,彈匣容量8-15發,發射方式為單發,重量在1公斤左右。衝鋒手槍亦叫戰鬥手槍,全自動,一般配有分離式槍托,彈匣容量10-20發,平時可當衝鋒槍使用,有效射程可達100-150米。現代手槍主要有左輪手槍、自動手槍(實際是半自動手槍)、全自動手槍三種類型。

輕機槍(圖556)

輕機槍是相對於重機槍、通用機槍較輕的一種機槍。輕機槍是以兩腳架為依托抵肩射擊的重量較輕的機槍。重量輕、機動性好。可以由一個士兵所操作使用,早期的輕機槍多數為兩人一組,有副射手兼彈藥兵一名。主要為臥姿射擊,可隨部隊行動。輕機槍使用步槍子彈,有簡單的腳架。由於輕機槍一般裝備到步兵分隊或步兵班,部份國家軍隊稱為班用機槍。1950年代後開始,自動步槍與輕機槍形成槍族,部分零部件可以互換。

輕機槍是由十九世紀末和二十世紀初的重管自動步槍發展而來,主要是因為最早的機槍都很笨重,僅適用於陣地戰和防禦作戰,在運動作戰和進攻時使用不方便。各國軍隊迫切需要一種能夠緊隨步兵實施行進間火力支援的輕便機槍。

重機槍

重機槍一般指重量在25公斤以上的機槍。(包含三腳架。)裝有固定槍架,射程較遠,威力較大,可搬運的機槍是步兵支隊的支援火力,主要用於射擊集群的有生力量、火力點、輕型裝甲目標和低空飛機;其槍架具有平射、高射兩種用途,射擊精度較好。平射的有效射程是800-1000米,高射的有效射程是500米。戰鬥射速是300-400發/分。

重機槍發射的子彈像流水一樣,半分鍾內可以連續發射300發,能形成一股強大的火力網。它既可以用來壓倒敵人的火力點,封鎖敵人的行動路線;還能大批殺傷集團目標,支援步兵衝鋒陷陣。重機槍的射程比步槍、衝鋒槍都遠。使用普通槍彈時,在3000米距離仍有一定的殺傷力。用特種彈,射程可達到5000米。它靠大容量彈璉箱供彈,槍架可以調整為平射、高射兩種狀態,在500米高度內,重機槍打擊傘兵非常有效。

高射機槍(圖557)

高射機槍主要用於射擊空中目標的機槍,具有口徑大、初速高、射速快等特點。其有效射程在2000米以內,射角大,高低射界為-30度至+90度,方向射界為360度,射擊速度每分鍾70-l50發。還可以用於摧毀、壓製地(水)麵的敵火力點和輕型裝甲目標、艦船,封鎖交通要道等。

按運動方式分為牽引式、攜行式和運載式(安裝在坦克、裝甲車、步兵戰車)三種。槍身有單管和多管,發射的彈種主要有脫殼穿甲彈、穿甲燃燒彈、穿甲光彈、穿甲燃燒光彈、穿甲燃燒爆炸彈等。

無聲機槍

無聲手槍又叫微聲手槍,它在射擊時並不是一點聲音電沒有,隻不過聲音很小罷了。如果用無聲手槍在室內射擊,室外聽不到聲音。在一定距離上,白天看不見火焰,夜晚看不到火光。

無聲手槍的奧妙是在槍管外而有一個附加的套筒,叫做消聲筒。消聲筒前半部分長出槍口,其結構有多種。有的是由十幾個消音管連接而成,消音碗好似無底的小碗裝在消音筒內,當高壓氣體從槍口噴出,遇到第一個消音碗,氣流便在這裏膨脹一次,消耗一部分能量。經過若幹次膨脹後,這高壓氣體到達消音筒的出口時,其壓力、速度和密度,已降到和外界空氣差不多了。有的是在筒內裝有卷緊的消音絲網,槍口噴出的高壓氣體進入消音絲網,大部分能量就地被其消耗掉。有的將筒的前端采用橡皮密封,彈頭由槍口射出,穿過橡皮,橡皮很快收縮,阻止氣體外流。

有的是在消貴筒的出口處安裝有像照相機快門一樣的機械裝置,靠火藥氣體作用自動打開,將子彈放跑後迅速關閉。還有的消聲筒後半部套住的槍管上,開有一些細小的排氣孔,放出槍膛內的一部分火藥氣體,減少槍口處氣體壓力。

激光槍(圖558)

激光武器是一種利用定向發射的激光束直接毀傷目標或使之失效的定向能武器。根據作戰用途的不同,激光武器可分為戰術激光武器和戰略激光武器兩大類。武器係統主要由激光器和跟蹤、瞄準、發射裝置等部分組成,目前通常采用的激光器有化學激光器、固體激光器、CO2激光器等。

戰術激光槍的突出優點是反應時間短,可攔擊突然發現的低空目標。

用激光攔擊多目標時,能迅速變換射擊對象,靈活地對付多個目標。激光槍的缺點是不能全天候作戰,受限於大霧、大雪、大雨,且激光發射係統屬精密光學係統,在戰場上的生存能力有待考驗。

戰神——火炮

迫擊炮(圖559)

迫擊炮是種炮身短、射角大、彈道弧線高,以座鈑承受後坐力,發射帶尾翼彈的曲射火炮。

世界第一門真正的迫擊炮是在1904年9到10月由俄國炮兵大尉戈比亞托·列昂尼德·尼古拉耶維奇發明的。當時,爆發了日俄戰爭,沙皇俄國與日本為爭奪中國的旅順口而展開激戰。俄軍占據著旅順口要塞,日本挖築塹壕逼近到距俄軍陣地隻有幾十米的地方,俄軍難以用一般火炮和機槍殺傷日軍。於是尼古拉耶維奇便試將一種老武的47毫米海軍自炮改裝在帶有輪子的炮架上,以大仰角發射一種長尾形炮彈,有效地殺傷塹壕內的日軍,打退了日軍的多次進攻。這種戰場上應急誕生的火炮,當時被叫做“雷擊炮”,它是世界上最早的追擊炮。

加農炮(圖560)

加農炮,原文即管子的意思。加農炮是種身管較長、彈道平直低伸的野戰炮,它最早起源於14世紀,到l6世紀時,歐洲人便開始把這種身管較長的炮稱之為加農炮,當時身管長為16-22倍口徑。l8世紀,身管長一般為22-26倍口徑。二次大戰前後,口徑在105-

108毫米之間的加農炮得以迅速發展,炮身長一般為30-52倍口徑,初速達880米/秒,最大射程30公裏。本世紀60年代,炮身長為40—70倍口徑,初速達950米/秒,最大射程達35公裏。60年代以後,加農炮基本沒研製新型號,性能仍保持在60年代水平。

加農炮按口徑可分為:小口徑加農炮在75毫米以下:中口徑加農炮為76-130毫米;大口徑加農炮為l30毫米以上。按運動方式可分為:牽引式、自運式、自行式和裝載到坦克、飛機、艦艇上載運式4種。反坦克炮、坦克炮、高射炮、航空炮、艦炮、海岸炮均屬加農炮之類。

榴彈炮(圖561)

榴彈炮,是一種身管較短,彈道比較彎曲,適合於打擊隱蔽目標和地麵目標的野戰炮。榴彈炮按機動方式可分為牽引式和自行式兩種,其中,自行式榴彈炮主要有前蘇聯的74式122毫米自行榴彈炮,美國M109A2式155毫米自行榴彈炮,英國As90式155毫米自行榴彈炮,法國F1式155毫米自行榴彈炮,日本75式155毫米自行榴彈炮,美國Mli0A2式203毫米自行榴彈炮等。

榴彈炮是地麵炮兵的主要炮種之一,早在17世紀歐洲就把這種射角很大的炮稱為榴彈

炮,19世紀開始采用變裝藥,一次大戰時炮身長為15-22倍口徑,最大射程達14;2公裏。二次大戰中,炮身長為20-30倍口徑,最大射程達18公裏,初速為635米/秒,最大射角65”。

火箭炮(圖562)

火箭炮是炮兵裝備的火箭發射裝置,由於通常為多發聯裝,又稱為多管火箭炮。火箭彈靠自身的火箭發動機動力飛抵目標區,其特點是重量輕,射速大,火力猛,富有突然性,適宜對遠距離大麵積目標實施密集射擊。

世界上第一門現代火箭炮是1933年蘇聯研製成功的BMl3型火箭炮。這種自行式火箭炮安裝在載重汽車的底盤上,裝有軌式定向器,可聯裝l6枚132毫米尾翼火箭彈,最大射程約8500米,l939年正式裝備蘇軍,l941 年 8月在斯摩棱斯克的奧爾沙地區首次實戰應用。當時蘇聯的一個火箭炮連以一次齊射,摧毀了納粹德國軍隊的鐵路樞紐和大量軍用列車。

激光炮

激光炮是一種高能激光武器,利用強大的定向發射激光束直接毀傷目標或使之失效。而根據作戰用途,這種新型武器分為戰術激光武器和戰略激光武器兩大類。

激光炮的威力特別大,稱得上是“炮中王”。它主要分折疊式激光炮,固定式激光炮和輕型激光炮三種類型。激光炮在一秒種內能發射1000發“光彈”,光彈就是威力無比的"強光束"。它靠遠警雷達測定敵方導彈或飛機飛行的方位、距離、高度、速度等,經過電子計算機迅速處理後,準確無誤地命中目標。如果敵方同時發射多個真假導彈,激光炮有本事在短時間內把所有來犯的導彈全都摧毀。

利用激光的特性還可以製成武器。低能激光武器如激光槍,重量輕,體積小,可由步兵手持作戰,1500米的距離外使用也能燒瞎敵人眼睛,燒焦皮膚,使衣服、樹木、房屋起火。高能激光武器是激光炮。它能摧毀敵方的導彈,如2.5倍音速動作靈活的“響尾蛇”空對空導彈。1975年原蘇聯用激光武器擊毀了兩顆美國的軍事偵察衛星。

陸地主將——坦克

坦克(圖563)

坦克足具有強大直射火力、高度越野機動性和堅固防護力的履帶式裟甲戰鬥車輛。它是地麵作戰的主要突擊兵器和裝甲兵的基本裝備,主要用於與敵力坦克和其它裝甲車輛作戰,也可以壓製、消滅反坦克武器,摧毀野工事,殲滅有生力量。

坦克的研製是從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的,當時為了突破敵方由壕溝、鐵絲網、機槍火力點等組成的防禦陣地,迫切需要種集火力、機動力和防護力為體的新式武器。於是,英國於1915年開始研製坦克,第二年就投人生產,並參與了l916年9月15日的對德作戰。這種稱為遊民Ⅰ型的坦克靠膛帶行走,能馳騁疆場,越障跨壕,不怕槍彈,無所阻擋,很快就突破德軍防線,從此開辟了陸軍機械化的新時代。從那時起到現在,世界上已經建造了十兒萬輛坦克,成為各國陸軍、海軍陸戰隊和空降兵的主戰武器。

火力、機動力和防護力是現代坦克戰鬥力的三大要素。火力的強弱主要取決於坦克的觀瞄係統、火炮威力和彈藥的威力。現代坦克般采用先進的計算機、紅外、微光、夜視、熱成像等設備對目標進行觀察、瞄準和射擊。坦克炮可以發射穿甲、破甲、碎甲和榴彈等多種類型的炮彈,還可發射炮射導彈。不同類型的穿甲彈對目標的破壞程度有所不同,一般在2000米距離上能夠穿透400毫米厚的裝甲,在1000米距離上可穿透660毫米厚的裝甲,破甲厚度可達700毫米。

裝甲車(圖564)

裝甲車的特性為具有高度的越野機動性能,有一定的防護和火力作用,分為履帶式和輪式兩種,一般裝備一至兩門中小口徑火炮及數挺機槍,一些還裝有反坦克導彈,結構以裝甲車體、武器係統、動力裝置等組成。為了增強防護和方便成員下車戰鬥,多采用前置動力裝置方案。

按照用途來分類,可以分為警用裝甲車和軍用裝甲車,裝甲車一是發展為裝甲輸送車,為步兵和作戰物資提供裝甲保護;二是利用它輕便靈活的特點,發展為某些特殊用途的輕型裝甲車輛,如裝甲指揮車,裝甲偵察車;三是用於鎮壓城市群眾暴動和對付缺乏反裝甲火器的遊擊力量,四是用於救助傷員和提供後勤保障。

海上霸王——戰艦

航空母艦(圖565)

航空母艦是一種以艦載機為主要作戰武器的大型水麵艦隻。它攻防兼備,作戰能力強,能遂行多種戰役戰術任務,很具威懾力,因而倍受世界海軍的器重。現代航空母艦及艦載機已成為高技術密集的軍事係統工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航空母艦大顯身手,它宣告了“大艦巨炮”主義的破滅,一舉取代了戰列艦,確立了自己在艦隊中的霸主地位。航空母艦作戰有三個迥然不同的階段。第一階段,航空母艦及其艦載機是從屬於戰艦的,其基本任務是保護戰鬥艦免遭攻擊,起著艦隊的眼睛和大炮火力延伸的作用。在第二階段,由於日本航空母艦成功地襲擊了珍珠港,使美國海軍損失慘重,但美同卻順應形勢,果斷、快速發展航空母艦,艦隊作戰從屬於航空母艦的要求;珊瑚海海戰、中途島海戰和戰爭中其他一些海空作戰,都是按此原則進行的。第三階段,美國航空母艦在殲滅了日本艦隊之後,又頻頻空襲日本本土,快速航空母艦不僅主宰海洋,同時也成了伸向陸地的手段。

航空母艦作戰包括陸、海、空三個層次。在海上還可分水上和水下,實際上有四個層次。在現代戰爭中,它的作用概括起來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麵:奪取製海權和製空權;襲擊岸上目標(包括戰略目標),主要是攻擊沿海和內陸的城市、交通要道和樞紐、軍事設施;消滅敵潛艇和水麵艦艇,而搜索和消滅敵彈道導彈核潛艇,則是一項極其重要的作戰任務;支援登陸作戰和地麵作戰;封鎖海峽、基地和港口,以及保護自己的海上交通線。保護己方彈道導彈核潛艇,也是航空母艦的一項特殊任務。

驅逐艦(圖566)

驅逐艦是一種多用途的軍艦,19世紀90年代至今的海軍重要的艦種之一,是以導彈,魚雷,艦炮等為主要武器,具有多種作戰能力的中型軍艦。它是海軍艦隊中突擊力較強的艦種之一,用於攻擊潛艇和水麵艦船,艦隊防空,以及護航,偵察巡邏警戒,布雷,襲擊岸上目標等,是現代海軍艦艇中,用途最廣泛、數量最多的艦艇。

驅逐艦能執行防空、反潛、反艦、對地攻擊、護航、偵察、巡邏、警戒、布雷、火力支援以及攻擊岸上目標等作戰任務,有“海上多麵手”稱號。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