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3 / 3)

半島上農產品很少,人民主要以牧業為生,多數放養駱駝。當地出產的阿拉伯馬和阿拉伯駱駝在世界上很有名。

印度半島(圖103)

世界第二大半島。以德幹高原為主體,故又名德幹半島。總麵積約為430萬平方公裏,人口約為13億。總麵積約為430萬平方公裏,人口約為13億。 印度次大陸的國家大體位於印度板塊,也有一些位於南亞。當中,印度、印度河以東的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爾和不丹位處大陸地殼上;島國斯裏蘭卡位處大陸架;島國馬爾代夫位處海洋地殼。

南北氣候差異較大,北部屬熱帶草原氣候,西北部為半幹燥草原氣候,南部常年有雨,西南側屬熱帶雨林氣候。

印度半島素有“動物王國”之稱。這裏的動物數量大,分布廣,品種多,有7萬多種。獅子和老虎是印度的國獸,古時候,它們是權和威武的象征,一些帝王就以獅、虎命名。象、牛、猴是印度的聖獸,受到人們的崇敬。

中南半島

中南半島包括越南、老撾、中國雲南、柬埔寨、緬甸、泰國及馬來西亞西部,是世界上國家最多的半島。麵積206.5萬平方千米,占東南亞麵積的46%。海岸線長1.17萬千米,多重要港灣。地勢北高南低,多山地和高原。

中南半島地勢具有三個比較明顯的特征。首先,其地勢大致北高南低,多山地、高原,山川大致南北走向,且山川相間排列,半島地勢猶如掌狀。其次,其地勢久經侵蝕而呈準平原狀,喀斯特地形發育,在第三紀造山運動中,印度馬來地塊亦有隆起和斷裂現象。第三,平原多分布在東南部沿海地區,主要是大河下遊麵積廣大的衝積平原和三角洲。

半島上蘊藏大量有色金屬礦藏,其中鉛、鋅、銀、銻、銅、錫、鎢等礦藏均占有重要地位。幹季及雨季較分明,半島上的各國均為農業國家,產柚木,橡膠、水稻、甘蔗、油棕、椰油、胡椒等,其中橡膠和油棕產量居世界首位。

馬來半島

亦稱克拉半島。東南亞一狹長半島。南北長約1,127公裏,最寬處322公裏。半島上的巴來海角是亞洲大陸最南端。

半島上有馬來西亞、泰國、緬甸3個國家:緬甸的最南部位於半島的西北,中部及東北屬於泰國的南部,餘下的南部又稱西馬來西亞或馬來亞半島。為熱帶雨林氣候,終年多雨。廣布熱帶雨林和季雨林。 礦產以錫、鈣、鐵為主。

朝鮮半島(圖104)

朝鮮半島位於亞洲東部,東北與俄羅斯相連,西北及北部與中國相接,東南隔朝鮮海峽與日本相望。西、南、東分別為黃海、朝鮮海峽、日本海(朝鮮、韓國稱東朝鮮海或東海)環繞。朝鮮半島自北向南延伸,全長1100公裏,麵積為222154平方公裏,幾乎與英國或羅馬尼亞相等。

朝鮮半島由朝鮮和韓國還有3300個大小島嶼組成,陸地部分占半島總麵積的97%。境內多山,山地和高原占半島總麵積的80%,屬溫帶季風氣候,南部海洋性氣候特點明顯,北部向大陸性氣候過渡。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幹燥。年平均氣溫8-12℃,年平均降水量1120毫米。

伊比利亞半島(圖105 )

伊比利亞半島,位於歐洲西南角,東部,東南部臨地中海,西邊是大西洋,北臨比斯開灣。海岸平直,多高原、山地;西和西南部有低地。中部的梅塞塔高原平均海拔600米,占半島麵積的60%。穆拉森山海拔3.478米,為半島最高峰。

歐洲第二大半島,南歐三大半島之一(與意大利等國所在的亞平寧半島、希臘等國所在的巴爾幹半島並稱為南歐三大半島)。麵積約58.4萬平方公裏。包括西班牙、葡萄牙、安道爾和英屬直布羅陀。

夏季陽光輻射值大,是歐洲陽光充沛的地區之一。半島約有1800條河流,最長的河流為塔霍河。有色金屬礦藏較豐富,能源礦藏較貧乏。半島上的西班牙為世界旅遊業發達的國家之一。

索馬裏半島(圖106)

索馬裏半島非洲最東部,向東北突出海中的非洲之角。是非洲東部大半島。呈三角形向東北突出,東瀕印度洋,北臨亞丁灣,頂端為瓜達富伊角。位於亞、非兩大洲交界處,地中海和印度洋間海上航道要衝,地理位置極其重要。

麵積約75萬平方公裏,包括索馬裏全部和埃塞俄比亞一部。大部為砂岩和石灰岩組成的高原,呈階梯狀,從西北向東南自海拔1500-2000米降至200-500米,最高峰為索馬裏北部的蘇拉德山,海拔2408米;東南部印度洋沿岸有寬廣衝積平原。

氣候炎熱幹旱,年降水量在沿海低地不足250毫米,內陸高原為250-500毫米。除朱巴河和謝貝利河外,其餘河流皆屬間歇河。沿海低地屬半荒漠,內陸高原屬熱帶草原和荒漠化熱帶草原。居民多從事遊牧和半遊牧。

佛羅裏達半島(圖107)

東瀕大西洋,西臨墨西哥灣,南隔佛羅裏達群島與古巴相望。北與佐治亞州、阿拉巴馬州接壤,麵積15.17萬平方千米,是美國最大的半島。

除南端為熱帶外,其餘屬亞熱帶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20-25℃,年降水量1000-500毫米,夏秋之交常有颶風為害。有河流1000餘條。農業發達,為美國柑橘、蔬菜主要產區。北部多鬆林。西北部盛產磷酸鹽,居北美洲首位。

佛羅裏達半島東麵的卡納維拉爾角,是美國的火箭、航天飛機發射基地,有“航天城”之稱。

拉布拉多半島(圖108)

拉布拉多半島是北美洲最大半島。位於加拿大東部,哈得孫灣與大西洋及聖勞倫斯灣之間。東南以貝爾島海峽與紐芬蘭島相隔。麵積140萬平方千米。人口3.4萬,除白人外,還有印第安人和因紐特人(愛斯基摩人)。

拉布拉多半島湖泊眾多,有“湖泊高原”之稱。河流富水力,多源出中部,常與湖泊、瀑布串連,各自入海。東南部河流為雨水補給,其餘地區河流則為冰川融水補給。

拉布拉多半島除夏季短暫溫涼外,地表均為冰雪覆蓋。北部沿海為苔原-冰沼土,中南部為針葉林-灰化土。大部分為針葉林地帶,東岸和北岸沿海有苔原分布,不宜農耕。

世界重要的海港

世界上最大的海港——鹿特丹(圖109)

鹿特丹是荷蘭第二大城市,世界最大的港口,位於歐洲萊茵河與馬斯河彙合處。鹿特丹是連接歐、美、亞、非、澳五大洲的重要港口,素有“歐洲門戶”之稱。

港區麵積約100平方公裏,碼頭總長42公裏,吃水最深處達22 米,可停泊54.5萬噸的特大油輪。港區基礎設施歸鹿特丹市政府所有,日常港務管理由鹿特丹港務局負責,各類公司承租港區基礎設施發展業務。

鹿特丹港是世界上主要的集裝箱港口之一。1961年,吞吐量首次超過紐約港(1.8億噸),成為世界第一大港。此後一直保持世界第一大港地位。2000年,吞吐量達3.2億噸,創最高記錄。目前,鹿特丹年進港輪船3萬多艘,駛往歐洲各國的內河船隻12萬多艘。鹿特丹港有世界最先進的ECT集裝箱碼頭,年運輸量達640萬標準箱,居世界第四位。

美國紐約港(圖110)

美國最大的海港,世界最大海港之一。位於美國東北部哈得孫河河口,東臨大西洋。瀕臨大西洋的西北側,是美國第一大城市和主要海港之一。它是美國第三大集裝箱港,又是美國出口廢金屬的最大港口。1980年吞吐量達1.6億噸,多年來都在1 億噸以上,每年平均有4000多艘船舶進出。

紐約港是世界上天然深水港之一,有兩條主要航道。一條是哈得孫河口外南麵的恩布婁斯航道,長16公裏,寬610米,維護深 度13.72米,由南方或東方進港的船舶經這條航道進入紐約灣駛往各個港區。另一條是長島海峽和東河,由北方進港的船舶經過 這條航道。哈得孫河入海口的狹水道,水深30多米,東河水道大 部分河段水深在18米以上,最深處近33米。港內淤積量小。紐約港腹地廣大,公路網、鐵路網、內河航道網和航空運輸網四通八達。

新加坡港(圖111)

西臨馬六甲海峽的東南側,南臨新加坡海峽的北側,是亞太地區最大的轉口港,也是世界最大的集裝箱港口之一。又稱獅城、星洲或星島。該港扼太平洋及印度洋之間的航運要道,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它自13世紀開始使是國際貿易港口,已發展成為國際著名的轉口港。新加坡港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及交通的中心。

該港高科技產業發展迅速,它已是世界上電腦磁盤和集成電路的主要生產國,還有煉油業,它是世界三大煉油中心之一。

日本橫濱港(圖112)

橫濱港是日本最大的海港,也是亞洲最大的港口之一,也是世界億噸大港之一,並且是世界十大集裝箱港口之一,。橫濱地理環境北、西、南三麵為丘陵環繞,東麵為太平洋。

橫濱地理環境北、西、南三麵為丘陵環繞,東麵為太平洋。橫濱港北起京濱運河,南至金澤,長約40千米,港內水域麵積7500多萬平方米,港灣伸入陸地,水深8-20米,水深港闊,很少受太平洋風浪影響。港區中部為商港區,與鬧市相連,兩翼為工業港區,背後為兩個工業地帶。

法國馬賽港(圖113)

它是法國最大的商業港口,也是地中海最大的商業港口。馬賽港分老港和新港,老港在城市的港灣,如今成了遊艇的碼頭。新港區在城市的西麵,在歐洲僅次於荷蘭鹿特丹港,是第二大港口。

位於法國該港背山麵海,沒有強勁的潮汐和海流,航道安全、晝夜通航,是一個天然良港。始建於公元前600年由西臘人開拓的一個古老城市,現以發展為地中海的最大商港,也是歐洲第三大港,又是世界大客運港之一。本港不僅是公路、鐵路和航空的樞紐,而且工商業發達。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