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2 / 3)

馬達加斯加全島幾乎均位於熱帶區域,在氣候上受風係與海撥高度的影響。東南沿海屬熱帶雨林氣候,終年濕熱,季節變化不明顯,年平均氣溫24℃,年降水量2000-3000毫米。生長著茂密的熱帶植物和森林。中部為熱帶高原氣候,溫和涼爽,土地肥沃。西部為熱帶草原氣候,西南部是全島最炎熱的半荒漠地區,年平均氣溫26.6℃。

島上麵積廣大的草原,為畜牧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養牛業是畜牧業的主要部門,牛的頭數超過全島的人口數,因此馬島又有“牛島”之稱。

斯裏蘭卡島(圖94)

印度南麵的一個較大的島嶼。位於赤道附近,屬於熱帶。島上高地非常多,茶葉栽培盛行,盛產珍珠。島上也擁有很多寶石礦脈。

愛爾蘭島(圖95)

愛爾蘭島,在歐洲的西北部,即北緯50°30′-55°30′,西經5°30′-10°30′的大西洋上。全島被一片蒼翠碧綠的林木所籠罩,所以人們都習慣地稱其為“綠寶石島”。

愛爾蘭島是不列顛群島中麵積較大的島嶼之一,南北長475公裏,東西寬275公裏,全島麵積8.4萬平方公裏。地形南北高中間低,四周群山環繞,為茂密的森林覆蓋,中央低陷部分綠地遍野。西南沿海懸崖陡峭、怪石嶙峋,尤其是石灰岩地區,大自然神奇的妙手,把山石雕琢得秀麗多姿。島上河流縱橫交錯,湖泊多如繁星。

全島屬溫帶海洋性氣候,溫暖濕潤,冬季很少降雪。有泥炭、煤、鉛、鋅和磷灰石等礦藏。經濟以畜牧業為主,種植業次之。

加裏曼丹島(圖96)

世界第三大島。位於東南亞馬來群島中部,西為蘇門答臘島,東為蘇拉威西島,南為爪哇海、爪哇島,北為南中國海。麵積為743,330平方公裏。

地形起伏和緩,雨量豐沛,多分頭入海的大河。森林覆被率80%。經濟開發限於河流下遊及海濱地帶,主要城鎮多在河口內側。地下礦藏有石油、天然氣、煤、金剛石、銅、金等。

該島正位於地球的赤道,氣候炎熱,這裏熱帶動植物應有盡有,如巨猿、長臂猿、象、犀牛,以及各種爬行動物和昆蟲。因此,印尼在這裏建有一座世界上最大的熱帶植物園,園裏收集了各種熱帶植物品種,同時附設了供人參觀的旅遊區。

蘇門答臘島

世界第六大島,印度尼西亞第二大島嶼,僅次於加裏曼丹島(婆羅洲),為世界最大群島——馬來群島所屬的大巽他群島島嶼之一,經濟地位僅次於爪哇島。東北隔馬六甲海峽與馬來半島相望,西瀕印度洋,東臨南海和爪哇島東南與爪哇島遙接,。南北長1790千米,東西最寬處435千米。麵積43.4萬平方千米,包括屬島約47.5萬平方千米,占全國土地麵積的1/4。

常年高溫多雨,各地溫差不大,降雨則有明顯差異。河流眾多,主要有穆西河、巴當哈裏河、因德拉吉裏河、甘巴河等,多能通航。熱帶雨林廣大,覆蓋率60%。

爪哇島(圖97)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島嶼——位於煙波浩渺的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間的印度尼西亞,是一個由18108個大小島嶼組成的“萬島之國”,爪哇島就是這萬島之中的第四大島。

四麵環海的爪哇島,屬熱帶雨林氣候,沒有寒暑季節的更迭,年平均氣溫為25-27℃,雨量充沛。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使島上熱帶植物叢生密布,草木終年常青,咖啡、茶葉、煙草、橡膠、甘蔗、椰子等物產豐富。

爪哇島的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中間間隔盆地,地處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的消亡邊界上,地質活躍,多地震和火山。

台灣島

台灣海峽呈東北向西南走向,北通東海,南接南海,長約200海裏,寬約70至221海裏,平均寬度約108海裏,是海上交通要道,也是國際海上交通要道。它東臨太平洋,東北鄰琉球群島,相隔約600公裏;南界巴士海峽,與菲律賓相隔約300公裏;西隔台灣海峽與福建相望,最窄處為130公裏。

台灣島多山,高山和丘陵麵積占全部麵積的三分之二以上。台灣山係與台灣島的東北——西南走向平行,豎臥於台灣島中部偏東位置,形成本島東部多山脈、中部多丘陵、西部多平原的地形特征。

台灣居民中,漢族約占總人口的98%;少數民族占2%,約38萬人。根據語言、風俗的不同,台灣少數民族分為阿美、泰雅、排灣、布農、卑南、魯凱、曹、雅美和賽夏等9族,分居全省各地。

世界上最大的群島是馬來群島(圖98)

馬來群島稱東南亞島嶼區,也叫南洋群島,世界上最大的島群,它位於亞洲東南部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遼闊的海域上,由印尼17000多個島嶼和菲律賓約7000個島嶼組成,通常包括新幾內亞島,而不包括西北方的安達曼、尼科巴群島及東方的俾斯麥群島。總陸地麵積2,475,249平方公裏,約占世界島嶼麵積的20%。沿赤道延伸6100公裏,南-北最大寬度3500公裏。

由於馬來群島緯度較低,赤道橫貫中部,炎熱多雨的氣候與肥沃的火山土壤為熱帶經濟作物提供了適宜的生長環境。島上是世界熱帶經濟作物的主要產區。

森林資源重要,提供貴重木材。石油為主要礦產,在蘇門答臘、印尼婆羅洲、汶萊、巴布亞等地開采。印尼新及島、邦加島、勿裏洞島的錫產量約為世界產量10%。

馬來群島的“家族成員”,大大小小共有2萬個以上,總麵積達255萬平方千米,人口眾多。在這2萬多個島嶼中,有名有姓的海島,僅占總數的1/5,其餘都是“無名小卒”。有人居住的島,僅占島嶼總數的1/10,數目也是極少的,絕大部分島嶼無人居住。在整個地球所有的群島中,無論是島嶼的數目,還是麵積、人口,馬來群島都獨占鼇頭,其他任何群島都不能與之相比。

西印度群島(圖99)

西印度群島是北美洲的島群,位於大西洋及其屬海墨西哥灣、加勒比海之間,北隔佛羅裏達海峽與美國佛羅裏達半島相望,東南鄰近委內瑞拉北岸,從西端的古巴島到委內瑞拉北海岸的阿魯巴島,呈自西向東突出的弧形,伸延4700多公裏。麵積約24萬平方公裏。

由1200多個島嶼和暗礁、環礁組成。主要島嶼為牙買加島、古巴島等。其中最大島嶼是古巴島。

群島位於北緯10°-27°之間,地處東北信風帶,盛行暖濕海洋氣團,暖流繞經各島沿海,各島向風的北、東北部與背風的南、西南部的氣候和自然景觀存在著明顯差異。

西印度群島共有居民3000多萬人,為拉丁美洲人口最稠密的地區。但人口分布不均,多集中在大城市和避風港附近。種族構成複雜,黑種人和混血種人約占60%,白種人和亞洲人分別占35%和5%左右,古巴和波多黎各以白種人為多(占70%以上),海地和巴巴多斯黑人占90%,巴哈馬、牙買加、格林納達等國,也多為黑人。其餘多以黑白混血種人為主。

阿留申群島

阿留申群島於白令海與北太平洋之間,自阿拉斯加半島向西伸延至堪察加半島。由超過三百個細小的火山島(當中有57座火山)組成,長1900公裏,總麵積17666平方公裏。

構造上屬北美科迪勒拉山係西帶山脈的組成部分,大部分島嶼為火山島,部分火山仍有間歇活動。群島氣候受阿拉斯加暖流和極地海洋氣團影響,多雨霧和強風。四季溫差小,冬季氣溫高於同緯度大陸東部。

島上因風大無樹,植被以草甸、苔蘚為主。四季溫差小,風大、雨多、霧重。群島上幾乎無樹,為叢生的雜草和許多開花植物所覆蓋。阿留申群島的阿拉斯加國家海洋野生動物保護區位於烏尼馬克島(東)和阿圖島(西)之間,占地11,000平方公裏。保護區透過控製野生動物數量(主要為海獺和海豹),使一向靠狩獵和捕魚為生的阿留申島人免遭饑餓威脅。飼養藍狐為許多人帶來就業機會。

菲律賓群島(圖100)

亞洲南部馬來群島的組成部分。西濱南海,東臨太平洋。群島由7100多個島嶼組成,是菲律賓的國土。 菲律賓群島北隔巴士海峽與中國台灣相望,西臨南海,東濱太平洋,南與印尼和馬來西亞的沙巴州隔海相望,東北隔菲律賓海與馬裏亞納群島相望。這裏雨水豐沛,花草、果木繁盛。出產的香蕉、鳳梨、芒果在國際市場上很有名。因此,菲律賓群島享有“太平洋果盤”、“花園島”之美譽。

夏威夷群島(圖101)

夏威夷群島位於太平洋中部,是波利尼西亞群島中麵積最大的一個二級群島,共有大小島嶼132個,總麵積16650平方公裏,其中隻有8個比較大的島能住人,在1778至1898年間,夏威夷也被稱為“三明治群島”。

在夏威夷群島的8個主要島嶼中,瓦胡島麵積不是最大的島,但它各方麵條件好,開發得也好,所以成為這個群島中的佼佼者。夏威夷的首府火奴魯魯(檀香山)坐落在這個島上,它是幾十萬人口的大城市,有港口碼頭和國際機場。

夏威夷群島是火山島,也是太平洋上有名的火山活動區,因為這些島嶼正位於太平洋底地殼斷裂帶上,夏威夷群島都是由地殼斷裂處噴發出的岩漿形成的,直至現在,一些島上的火山口,還經常發生火山噴發活動。

袖珍群島

世界上最小的群島是位於南太平洋薩摩亞群島北部的托克勞群島。它由3個珊瑚環礁組成,麵積僅有10平方千米,可以稱得上是“袖珍群島”了。

阿拉伯半島(圖102)

位於印度洋板塊。半島南北長約2240公裏,東西寬約1200-1900公裏,總麵積達322萬平方公裏,是世界最大的半島。

阿拉伯半島位於亞洲和非洲之間,它從中東向東南方伸入印度洋。向西它與非洲的邊界是蘇伊士運河、紅海和曼德海峽。向南它伸入阿拉伯海和印度洋。向東它與伊朗隔波斯灣和阿曼灣相望。沙特阿拉伯、也門、阿曼、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卡塔爾和科威特、約旦、伊拉克領土的一部分位於阿拉伯半島上。其中以沙特阿拉伯為最大。

阿拉伯半島常年受副高及信風帶控製,非常幹燥,幾乎整個半島都是 熱帶沙漠氣候區並有麵積較大的無流區,該區有七個無流國。農耕時隻能用地下水。炎熱幹燥的氣候形成了大片沙漠,沙漠麵積約占總麵積的三分之一。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