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1 / 3)

第四章

曼德海峽

曼德海峽 ,阿拉伯和非洲之間的海峽。全稱巴布-埃爾-曼德。位於亞洲阿拉伯半島西南端和非洲大陸之間,連接紅海和亞丁灣、印度洋。蘇伊士運河通航後,為從大西洋進入地中海,穿過蘇伊士運河、紅海通印度洋的海上交通必經之地,戰略地位重要。

海峽寬約26-32公裏,平均深150米,其間分散著一些火山島,丕林島最大,麵積13平方公裏,扼紅海南端的門戶。1875-1936年間曾是重要的加煤站。島北部有機場。該島將海峽分成小峽和大峽,小峽在亞洲一側寬約3.2公裏,水深30米,是曼德海峽中主要航道;大峽在非洲一側寬約25.8公裏,水深 323米,多暗礁和一些小火山島。

孟加拉海灣(圖83)

孟加拉灣,印度洋北部一海灣,西臨印度半島,東臨中南半島,北臨緬甸和孟加拉國,南在斯裏蘭卡至蘇門達臘島一線與印度洋本體相交,經馬六甲海峽與暹羅灣和南海相連,是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重要通道。麵積217萬平方公裏,深度在2000-4000米之間,南半部較深。沿岸國家包括印度、孟加拉國、緬甸、泰國、斯裏蘭卡、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

印度和緬甸的一些主要河流均流入孟加拉灣,主要河流有:恒河、布拉馬普特拉河、伊洛瓦底江、薩爾溫江、克裏希納河等等。

孟加拉灣中著名的島嶼包括斯裏蘭卡島、安達曼群島、尼科巴群島、普吉島等。孟加拉灣沿岸貿易發達,主要港口有:印度的加爾各答、金奈、本地治裏、孟加拉國的吉大港、緬甸的仰光、毛淡棉、泰國的普吉、馬來西亞的檳榔嶼、印度尼西亞的班達亞齊、斯裏蘭卡的賈夫納等等。

墨西哥灣(圖84)

墨西哥灣是北美洲南部大西洋的一海灣,以佛羅裏達半島-古巴-尤卡坦半島一線與外海分割,東西長1609千米,南北寬1287千米,麵154.3萬平方千米。平均深度1512米。最深處4023米,有世界第四大河密西西比河由北岸注入。

北為美國,南、西為墨西哥,東經佛羅裏達海峽與大西洋相連,經尤卡坦海峽與加勒比海相接,是著名的墨西哥灣洋流的起點。大陸沿岸及大陸架富藏石油、天然氣和硫磺等礦產。灣內有新奧爾良、阿瑟、休斯敦、坦皮科等重要港口。

幾內亞灣

幾內亞灣位於非洲西岸,是大西洋的一部分,麵積153.3萬平方千米。赤道與本初子午線在這裏交彙。幾內亞灣有尼日爾河、剛果河、沃爾特河注入,為海灣帶來大量有機沉積物,經過數百萬年形成了石油,令沿岸國家近年備受國際社會重視。沿岸有加納、多哥、貝寧、尼日利亞、喀麥隆、赤道幾內亞等國,沿岸主要港口有洛美、拉各斯、哈爾科特、杜阿拉和馬拉博等。

阿拉斯加灣(圖85)

阿拉斯加灣位於美國阿拉斯加州南緣,西鄰阿拉斯加半島和科迪亞克島,東接斯潘塞角。麵積153.3萬平方千米。平均水深2431米,最大水深5659米,太平洋東北部一個寬闊海灣。沿岸多峽灣和小海灣。陸地上的河流不斷地把斷裂下來的冰山和河穀中的泥沙、碎石帶入海灣中。沿岸主要港口有奇爾庫特港等。大陸沿岸地區多火山,漁業資源較豐富。

波斯灣(圖86)

波斯灣位於阿拉伯半島與伊朗之間,阿拉伯語中稱作阿拉伯灣,通過霍爾木茲海峽與阿曼灣相連,總麵積約23.3萬平方公裏,長990公裏,寬58-338公裏。水域不深,平均深度約50米,最深約90米。它是底格裏斯河與幼發拉底河出海的地方。北至東北至東方與伊朗相鄰,西北為伊拉克和科威特,西到西南方為沙特阿拉伯、巴林、卡塔爾、阿拉伯聯合酋長國、阿曼。

比斯開灣(圖87)

北大西洋東部海灣,介於法國西海岸和西班牙北海岸之間,略呈三角形。比斯開灣位於北大西洋的東北部,東臨法國,南靠西班牙,麵積19.4萬平方公裏,總體積約33.2萬立方公裏,平均深度1715米,最大深度5120米。

比斯開灣海岸線平直,多沙灘。有的沿海沙灘與岩石交替連接,適宜於遊泳和水上運動,被視為黃金海岸,成為西班牙旅遊區之一。該灣東北部淺,大陸架約占整個海灣的一半;另一半即為陡峭的大陸坡和深海盆。在布列塔尼半島海岸大陸架較寬,有160千米,而在西班牙北岸大陸架不到56千米。深海平原的深度約4500米。

京杭大運河(圖88)

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最長的人工河流,也是最古老的運河之一。它和萬裏長城並稱為中國古代的兩項偉大工程,聞名於全世界。

?京杭運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經北京、天津兩市及河北、山東、江蘇、浙江四省,溝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係。全長1794千米。京杭大運可作為南北的交通大動脈,曆史上曾起過巨大作用。運河的通航,促進了沿岸城市的迅速發展。

巴拿馬運河(圖89)

巴拿馬運河位於中美洲的巴拿馬,橫穿巴拿馬地峽,連接太平洋和大西洋,是重要的航運要道,被譽為世界七大工程奇跡之一和“世界橋梁”。巴拿馬運河由巴拿馬共和國擁有和管理,屬於水閘式運河。其長度,從一側的海岸線到另一側海岸線約為65千米,而由大西洋的深水處至太平洋的深水處約82千米,寬的地方達304米,最窄的地方也有152米。

巴拿馬運河是世界上第二長的運河,僅次於中國京杭大運河。行駛於美國東西海 岸之間的船隻,原先不得不繞道南美洲的合恩角,使用巴拿馬運河後可縮短航程約15000公裏。由北美洲的一側海岸至另一側的南美洲港口也可節省航程多達6500公裏。航行於歐洲與東亞或澳大利亞之間的船隻經由該運河也可減少航程3700公裏。

蘇伊士運河(圖90 )

蘇伊士運河(又譯蘇彝士運河)在埃及貫通蘇伊士地峽,連接地中海與紅海,提供從歐洲至印度洋和西太平洋附近土地的最近的航線。它是世界使用最頻繁的航線之一。是亞洲與非洲的交界線,是亞洲與非洲人民來往的主要通道。

運河北起塞得港南至蘇伊士城,長195公裏(105哩),在塞得港北麵掘道入地中海至蘇伊士的南麵。蘇伊士運河處於埃及西奈半島西側,橫跨蘇伊士地峽,處於地中海側的塞德港和紅海蘇伊士灣側的蘇伊士兩座城市之間,全長約163公裏。

伊利運河(圖91)

美國曆史上著名的運河。它通過哈得遜河將北美五大湖與紐約市連接起來,現在屬於紐約州運河係統。

伊利運河的全長為584公裏,整條運河的為12米寬、1.2米深。整條運河總共有83個水閘,每個水閘有27米乘4.5米,最高可以行駛排水量68公噸的平底駁船。

伊利運河是第一條提供美國東海岸與西部內陸的快速運輸工具,這比當時最常用的以動物拉動的拖車還快許多。伊利運河不隻加快運輸的速度,也將沿岸地區與內陸地區的運輸成本減少了95%。快捷的運河交通使得紐約州西部更便於到達,因此也造成中西部的人口快速成長。

島嶼、群島與半島

全球島嶼總數達5萬個以上,總麵積為約為997萬平方千米,約占全球陸地總麵積的1/15。從地理分布情況看,世界七大洲都有島嶼。其中北美洲島嶼麵積最大,達410萬平方千米,占該洲麵積的20.37%;南極洲島嶼麵積最小,才7萬平方千米,隻占該洲麵積的0.5%。南美洲最大的島是位於南美大陸最南端的火地島,為阿根延和智利兩國所有,麵積48400平方千米;南極洲最大的島嶼是位於別林斯高晉海域的亞曆山大島,麵積43200平方千米。

格陵蘭島——世界上最大的島嶼

世界最大島,麵積2,166,086平方公裏,在北美洲東北,北冰洋和大西洋之間。從北部的皮裏地到南端的法韋爾角相距2574公裏,最寬處約有1290公裏。海岸線全長三萬五千多公裏。丹麥屬地。首府努克。人口約57100(2005)。

格陵蘭島是一個由高聳的山脈、龐大的藍綠色冰山、壯麗的峽灣和貧瘠裸露的岩石組成的地區。格陵蘭島無冰地區的麵積為341700平方千米,但其中北海岸和東海岸的大部分地區,幾乎是人跡罕至的嚴寒荒原。有人居住的區域約為150000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西海岸南部地區。該島南北縱深遼闊,地區間氣候存在重大差異,位於北極圈內的格陵蘭島出現極地特有的極晝和極夜現象。

紐芬蘭島(圖92)

紐芬蘭島意指“新尋獲之地”,是北美大陸東海岸的大西洋島嶼。西控聖勞倫斯灣口,北隔貝爾島海峽與拉布拉多半島相望,西南與布雷頓角島隔以卡伯特海峽,南有法屬聖皮埃爾和密克隆群島。略呈三角形,西北、東南各有一半島伸入海中。麵積11.1萬平方千米,人口466172人(2001年統計)。

紐芬蘭島主體為海拔300米左右的低高原,岩石裸露,湖泊、沼澤星羅棋布。長嶺山脈呈東北-西南走向沿西海岸延伸,海拔600米上下,最高點為西南部海拔814米的劉易斯希爾斯山。除西部狹長的沿海平原外,高原地勢向東北傾斜,主要河流亦從東北流注入大西洋。地勢較低的東部為主要耕作區。海岸十分曲折,多60米以上懸崖和海灣、島嶼。

紐芬蘭島約1/3地區水源充足,發育灰化土,覆蓋杉、鬆為主的針葉林;高原土壤貧瘠,植被稀疏。野生動物多為麋、馴鹿、黑熊等。東南沿岸長800千米、寬320千米、平均深100米的紐芬蘭淺灘,處拉布拉多寒流與北大西洋暖流交彙處,為世界最優良的大漁場之一。盛產鱈、鰈、鯡、鮭等魚類。

馬達加斯加島(圖93)

馬達加斯加島位於非洲大陸的東南海麵上,為僅次於格陵蘭、新幾內亞(也稱伊裏安)和加裏曼丹的世界第四大島,隔莫桑比克海峽與非洲大陸相望,最近距離為386公裏。麵積為62.7萬平方公裏。馬達加斯加島是向西傾斜而多山的陸塊。島的形狀呈狹長形,南北窄、中部寬,全境最寬處達576公裏。海岸線總長3991公裏。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