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3 / 3)

地中海——世界上最古老的海(圖70)

地中海被北麵的歐洲大陸,南麵的非洲大陸和東麵的亞洲大陸包圍著。東西共長約4000千米,南北最寬處大約為1800千米,麵積(包括馬爾馬拉海,但不包括黑海)約為2512000平方公裏,是世界最大的陸間海。以亞平寧半島、西西裏島和突尼斯之間突尼斯海峽為界,分東、西兩部分。平均深度1450米,最深處5092米。鹽度較高,最高達39.5‰。地中海有記錄的最深點是希臘南麵的愛奧尼亞海盆,為海平麵下5121公尺。地中海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海,曆史比大西洋還要古老。

地中海西部通過直布羅陀海峽與大西洋相接,東部通過土耳其海峽(達達尼爾海峽和博斯普魯斯海峽、馬爾馬拉海)和黑海相連。西端通過直布羅陀海峽與大西洋溝通,最窄處僅13公裏。

航道相對較淺。東北部以達達尼爾海峽-馬爾馬拉海-博斯普魯斯海峽連接黑海。東南部經19世紀時開通的蘇伊士運河與紅海溝通。

紅海(圖71)

在非洲北部與阿拉伯半島之間,有一片顏色鮮紅的海,這就是紅海。麵積約450000平方公裏。紅海由埃及蘇伊士向東南延伸到曼德海峽,長約2100公裏。曼德海峽連接亞丁灣,然後通往阿拉伯海。紅海最寬處為306公裏。西岸的埃及、蘇丹、衣索比亞和東岸的沙特阿拉伯、也門隔海相對。在北端,紅海分成兩部分︰西北部為水淺的蘇伊士灣,東北部為亞喀巴灣,水深達1676公尺。

黑海(圖72)

歐洲東南部和亞洲小亞細亞半島之間的內海。是世界上最大的內陸海,因水色深暗、多風暴而得名。黑海向西通過博斯普魯斯海峽、馬爾馬拉海、達達尼爾海峽與地中海相通,向北經刻赤海峽與亞速海相連。黑海形似橢圓形。東西最長1150千米,南北最寬611千米,中部最窄263千米,麵積42.2萬平方千米,海岸線長約3400千米。平均水深1315米,最大水深2210米。北岸為烏克蘭,東北岸為俄羅斯,格魯吉亞在其東岸,土耳其在南岸,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和摩爾多瓦在其西岸。

黑海也是地球上唯一的雙層海。黑海是一個麵積大並缺氧的海洋係統。在這個嚴重缺氧的環境中隻有厭氧微生物可以生存。它們的新陳代謝釋放二氧化碳和有毒的硫化氫(H2S)。其他生物實際上隻能生存在200米深度以上的水裏。

北海

大西洋東北部邊緣海。海區南北長965.4千米,東西寬 643.6千米,麵積57.5萬平方千米。位於西歐大陸架上,除靠近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西南端有一平行於岸線的寬約28-37千米,水深200-800 米的海槽外,大部分海區水深不超過100米 ,南部淺於40米,英格蘭北麵外海有很多冰磧物構成的沙洲 、淺灘,其中麵積達650平方千米的多格淺灘水深僅15-30米,是世界著名的淺海之一。

北海是世界上四大漁場之一,鮮魚的產量占世界的一半,附近各國沿海人民均以漁業為主要工業。1958年,北海海底被英國、荷蘭、德國、丹麥和挪威瓜分成幾個油、氣的勘探和開發區。第一個天然氣井和油井已分別於1959年和1969年投產。北海現已探明的石油貯藏量為230億桶,是世界第九個最大油田。

白令海(圖73)

是太平洋沿岸最北的邊緣海,介於(66°31′N,51°22′E)之間,海區呈三角形。北以白令海峽與北冰洋相通,南隔阿留申群島與太平洋相聯。位於太平洋最北端的水域。它將亞洲大陸(西伯利亞東北部)與北美洲大陸(阿拉斯加)分隔開。1728年丹麥船長白令航行到此海域,因而以他的姓氏命名。

阿拉伯海(圖74)

阿拉伯海是印度洋西北部水域。東靠印度,北界巴基斯坦和伊朗,西沿阿拉伯半島和非洲之角,南麵即印度洋。向北由阿曼灣經過荷姆茲海峽連接波斯灣,向西由亞丁灣通過曼德海峽進入紅海。包括亞丁灣和阿曼灣在內麵積386萬平方公裏,,最深處為5203米。平均深度2734公尺。為世界性交通要道。

平均海拔2734米。沿海國家:沿海國家除印度、伊朗和巴基斯坦外,還有阿曼、也門和索馬裏。海中有索科特拉島、庫裏亞穆裏亞群島和拉克代夫群島。

波羅的海--世界上鹽度最低的海(圖75)

波羅的海是歐洲北部的內海、北冰洋的邊緣海、大西洋的屬海。世界最大的半鹹水水域。在斯堪的那維亞半島與歐洲大陸之間。從北緯54°起向東北展伸,到近北極圈的地方為止。長1600多公裏,平均寬度190公裏,麵積42萬平方公裏。波羅的海位於北緯54°-655°之間的東北歐,呈三岔形,西以斯卡格拉克海峽、厄勒海峽、卡特加特海峽、大貝爾特海峽、小貝爾特海峽、裏加海峽等海峽和北海以及大西洋相通。

波羅的海是世界上鹽度最低的海域,這是因為波羅的海的形成時間還不長,這裏在冰河時期結束時還是一片被冰水淹沒的汪洋,後來冰川向北退去,留下的最低窪的穀地就形成了波羅的海,水質本來就較好;其次波羅的海為海區閉塞,與外海的通道又淺又窄,鹽度高的海水不易進入;加之波羅的海緯度較高,氣溫低,蒸發微弱;這裏又受西風帶的影響,氣候濕潤,雨水較多,四周有維斯瓦河、奧得河、涅曼河、西德維納河和涅瓦河等大小250條河流注入,年平均河川徑流量為437立方公裏,是波羅的海的淡水集水麵積約為其本身集水麵積的4倍。因此波羅的海的海水就很淡了。海水含鹽度隻有0.7-0.8‰,大大低於全世界海水平均含鹽度(3.5%)。

加勒比海

加勒比海以印第安人部族命名,意思是“勇敢者”或是“堂堂正正的人”。是世界上最大的內海。有人曾把它和墨西哥灣並稱為“美洲地中海”,海洋學上稱中美海。

加勒比海東西長約2735公裏,南北寬在805-1287公裏之間,容積為686萬立方公裏,平均水深為2491米。現在所知的最大水深為7680米,位於開曼海溝。為世界上深度最大的陸間海之一。

愛琴海(圖76)

愛琴海是地中海的一部分,位於希臘半島和小亞細亞半島之間,南北長610公裏,東西寬300公裏。愛琴海的東北部經達達尼爾海峽與馬爾馬拉海相連。

愛琴海海岸線非常曲折,港灣眾多,共有大小約2500個島嶼。愛琴海的島嶼可以劃分為七個群島:色雷斯海群島,東愛琴群島, 北部的斯波拉提群島,基克拉澤斯群島,薩羅尼克群島(又稱阿爾戈-薩羅尼克群島), 多德卡尼斯群島和克裏特島。愛琴海的很多島嶼或島鏈實際上陸地上山脈的延伸。一條島鏈延伸到了希奧島,另一條經埃維厄島延伸至薩摩斯島,還有一條從伯羅奔尼撒半島經克裏特島至羅德島,正是這條島鏈將愛琴海和地中海分開。許多島嶼具有良港,不過在古代,航行於愛琴海並不是很安全。許多島嶼是火山島,有大理石和鐵礦。

渤海

渤海是中國的內海。三麵環陸,在遼寧、河北、山東、天津三省一市之間。具體位置在北緯37°07′-41°0′、東經 117°35′-121°10′。遼東半島南端老鐵三角與山東半島北岸 蓬萊遙相對峙,像一雙巨臂把渤海環抱起來,岸線所圍的形態好似一個葫蘆。

渤海通過渤海海峽與黃海相通。渤海海峽口寬59 海裏,有30多個島嶼,其中較大的有南長山島、砣磯島、欽島和皇城島等,總稱廟島群島或廟島列島。 渤海由北部遼東灣、西部渤海灣、南部萊州灣、中央淺海盆地和渤海海峽五部分組成。

南海(圖77)

南海是位於中國大陸南部與菲律賓群島、加裏曼丹島、蘇門答臘島、馬來半島和中南半島之間的太平洋邊緣海。

北接中國廣東、廣西,屬中國海南省管轄。南緣曾母暗沙為中國領海的最南端。東麵和南麵分別隔菲律賓群島和大巽他群島與太平洋、印度洋為鄰,西臨中南半島和馬來半島,為麵積3500000平方公裏的深海盆。平均深度1212米,最深處達5559米。

海峽、海灣與運河

海峽是連通海洋與海洋之間狹窄的天然水道。如台灣海峽、馬六甲海峽、直布羅陀海峽等。其水文特征是水流急,潮速大,上下層或左右兩側海水理化性質不同,流向不同。

海灣是海洋伸入大陸的部分,其深度和寬度向大陸方向逐漸減小的水域。一般以入口處海角之間的連線或灣口處的等深線作為洋或海的分界線。海灣的特點是潮差較大。

英吉利海峽和多佛爾海峽(圖78)

在大不列顛島與歐洲大陸之間,有一條溝通大西洋與北海的水道,那就是著名的英吉利海峽和多佛爾海峽。這兩條海峽,實際上是—條,但曆史上一直分為兩個海峽,以法國塞納河口到英國樸次茅斯為界,西南段為英吉利海峽,東北段為多佛爾海峽。總長約600公裏,最寬處為220公裏,最窄處從英國多佛爾到法國加來西邊灰鼻岬,寬度隻有33公裏。麵積約9萬平方公裏。

大不列顛島與歐洲大陸,原是連在一起的。後來,受阿爾卑斯造山運動的影響,海峽附近發生褶皺和斷裂,從此以後,海峽地區不斷下沉,海水也就進入海峽,把不列顛島與歐洲大陸分開,成為現今的海峽。海峽底部主要是砂礫和岩石。海峽西南開口寬闊,呈喇叭形,從大西洋進采的潮水能量,很快集中起來,強大的潮流造成高達6米高的巨浪,也形成了巨大的潮差。法國的聖馬洛灣和鬆姆河口的潮差可達12米高。朗斯河口最大潮差高達13.5米,世界第一大潮汐電站朗斯電站就建在這裏。強大的潮流和巨浪,拍擊和衝刷著岸壁,岩石崩落,海岸後退。據統計,海峽寬度每年約增加1米多。

英吉利海峽和多佛爾海峽是歐洲到美洲、非洲航線的必經之路。它在曆史上,曾經對歐洲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展起過重大作用,俗有“銀色航道之稱”。

馬六甲海峽(圖79 )

馬六甲海峽又譯做麻六甲海峽是位於馬來半島與蘇門答臘島之間的海峽。馬六甲海峽呈東南-西北走向。它的西北端通印度洋的安達曼海,東南端連接南中國海。海峽全長約l080公裏,西北部最寬達370公裏,東南部最窄處隻有37公裏,是連接溝通太平洋與印度洋的國際水道。

西岸是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島,東岸是西馬來西亞和泰國南部,麵積為65000平方公裏。海峽長度為800公裏,狀似漏鬥,其南口寬隻有65公裏,向北漸寬,到印尼的沙璜和泰國的克拉地峽之間的北口已寬達249公裏。馬六甲海峽因在馬來亞海岸上的貿易港口4馬六甲而得名,該城在16和17世紀時是重要的港埠。

直布羅陀海峽(圖80)

直布羅陀海峽是溝通地中海與大西洋的海峽。位於西班牙最南部和非洲西北部之間(西經5度36分,北緯35度57分),長58公裏;最窄處在西班牙的馬羅基角和摩洛哥的西雷斯角之間,寬僅13公裏。海峽東深西淺,最淺處水深301米,最深處水深1181米,平均深度約375米。

直布羅陀海峽是連接地中海和大西洋的重要門戶。位於西班牙伊比利亞半島最南部和非洲西北角之間,北岸為英國的直布羅陀南岸為摩洛哥。全長約90公裏。兩岸山勢雄偉,景色優美。沿岸有直布羅陀、阿耳赫西拉斯和休達等港口。

直布羅陀海峽除了溝通地中海和大西洋外,還是地中海的“生命線”。

台灣海峽(圖81)

台灣海峽簡稱“台海”,亦稱福爾摩沙海峽,是中國福建省與台灣省之間連通南海、東海的海峽。呈北東—南西走向,長約370千米。北窄南寬,北口寬約200千米;南口寬約410千米;最窄處在台灣島白沙岬與福建海壇島之間,約130千米。總麵積約8萬平方千米。

海峽大部水深小於80米,平均水深約60米。西北部較平坦,東南部坡度較大,中間有島嶼和淺灘構成弧形降起帶。東西兩側各有20米和50米水深的兩級階地。東側階地較窄,50米等深線距岸一般為10-20千米;西側階地向外延伸,寬度較大,50米等深線距岸達40-50千米,並在幾處河口外有橫切的峽穀。南口有台灣淺灘,與西南階地相連,由900餘個水下沙丘組成,呈橢圓形散布,東西長約140千米,南北寬約75千米,水深10-20米,最淺處8.6米,灘上有急流,水文情況複雜。

土耳其海峽(圖82)

土耳其海峽(又稱黑海海峽)是連接黑海與地中海的唯一通道,包括博斯普魯斯海峽(又叫伊斯坦布爾海峽)和達達尼爾海峽(又叫恰納卡萊海峽),古往今來皆為兵家必爭之地,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被稱為“天下咽喉”的土耳其海峽,是地中海通往黑海的唯一海峽,故又稱黑海海峽。它包括博斯普魯斯海峽、馬爾馬拉海和達達尼爾海峽三部分,全長345 km,整個海峽呈東北—西南走向,是亞、歐兩洲的分界線。東北端為博斯普魯斯海峽,西南端為達達尼爾海峽,兩海峽之間是土耳其內海馬爾馬拉海。

兩岸主權均屬於土耳其。土耳其海峽是海上交通要道,它溝通黑海和地中海,是羅馬尼亞、保加利亞、烏克蘭、格魯吉亞等國唯一的出海口。冷戰時期,美蘇均將黑海海峽確立為全球最重要的海上咽喉之一。冷戰後,北約仍視黑海海峽為歐亞大陸的戰略要點之一。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