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2 / 3)

湖水較純淨。北岸岸線曲折,多湖灣,背靠高峻的懸崖岩壁;南岸多低沙灘。接納約200條小支流,較大的有尼皮貢河和聖路易斯河等,多從北岸和西岸注入,流域麵積(不包括湖麵積)12.77萬平方公裏。湖水經聖瑪麗斯河傾注休倫湖,兩湖落差約6米,水流湍急。建有蘇聖瑪麗運河,借以繞過急流,暢通兩湖間的航運。湖區森林茂密。

原來裏海不是海(圖55)

最大的鹹水湖——裏海,位於遼闊平坦的中亞西部和歐洲東南端,西麵為高加索山脈。整個海域狹長,南北長約 1200 公裏,東西平均寬度 320 公裏。麵積約 386400 平方公裏,比北美五大淡水湖加在一起還要大出一倍多。裏海湖岸線長 7000 公裏。有 130 多條河注入裏海,其中伏爾加河、烏拉爾河和捷列克河從北麵注入, 3 條河的水量占全部注入水量的 88% 。

裏海中的島嶼多達 50 個,但大部分都很小。海盆大體上為北、中、南三個部分。最淺的為北部平坦的沉積平原,平均深度 4 至 6 米。中部是不規則的海盆,西坡陡峻,東坡平緩,水深約 170 至 788 米。南部凹陷,最深處達 1024 米,整個裏海平均水深 184 米,湖水蓄積量達 7.6 萬立方公裏。海麵年蒸發量達 1000 毫米。

數百年間,裏海的麵積和深度曾多次發生變化。裏海為沿岸各國提供了優越的水運條件,沿岸有許多港口,有些港口與鐵路相連係,火車可以直接開到船上輪渡到對岸。

最低的湖——死海(圖56)

死海位於約旦和巴勒斯坦交界,是世界上最低的湖泊,湖麵海拔負422米,死海的湖岸是地球上已露出陸地的最低點,湖長67公裏,寬18公裏,麵積810平方公裏。

死海也是世界上最深的鹹水湖、最鹹的湖,最深處380米,最深處湖床海拔-800米,湖水鹽度達300g/L,為一般海水的8.6倍。死海的鹽分高達30%,也是地球上鹽分居第二位的水體,隻有吉布提的阿薩勒湖的鹽度超過死海,位於巴勒斯坦、西岸和約旦之間的大裂穀約旦裂穀。

死海是全世界最低的地方,有“世界肚臍”之稱。死海裏高濃度鹽分的水中沒有生物存活,甚至連死海沿岸的陸地上也很少有生物,因此被稱為死海。

最深的湖——貝加爾湖(圖57)

貝加爾湖是世界上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 位於布裏亞特共和國和伊爾庫次克州境內。湖型狹長彎曲,宛如一彎新月,所以又有“月亮湖”之稱。它長636千米,平均寬48千米,最寬79.4千米,麵積3.15萬平方千米,平均深度744米,最深點1620米,湖麵海拔456米。貝加爾湖湖水澄澈清冽,且穩定透明(透明度達40.8m),為世界第二。其總蓄水量23600立方千米。

貝加爾湖容積巨大的秘密在於深度,該湖平均水深730米,最深1620米,兩側還有1000-2000米的懸崖峭壁包圍著。在貝加爾湖周圍,總共有大小336條河流注入湖中,最大的是色楞格河,而從湖中流出的則僅有安加拉河,年均流量僅為1870立方米/秒。湖水注入安加拉河的地方,寬約1000米以上,白浪滔天。

湖上風景秀美、景觀奇特,湖內物種豐富,是一座集豐富自然資源於一身的寶庫。湖中的動植物比世界上任何一個淡水湖裏的都多,其中1083種還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特有品種。最令科學家感興趣的是生物的古老性,其中有很多西伯利亞其它淡水湖已絕跡的物種。該湖還是俄羅斯的主要漁場之一。貝加爾湖就其麵積而言隻居全球第九位,卻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湖泊之一。

最高的湖泊:西藏珠峰北的霍爾泊湖

西藏的珠峰北的霍爾泊湖,是中國也是世界最高的湖,湖麵海拔6166米。

休倫湖

休倫湖是北美洲五大湖之一,位於美國密歇根州和加拿大安大略省之間。休倫湖由早期法國探險者命名,名字來源於居住於附近地區的印地安人休倫族。

休倫湖水麵的海拔高度是176米,湖的平均深度為59米,麵積59600平方公裏,蓄水量3568立方公裏,湖岸線長6159公裏。

密歇根湖

密歇根湖也叫密執安湖,是北美五大湖中麵積居第三位,唯一全部屬於美國的湖泊。湖北部與休倫湖相通,南北長517公裏,最寬處190公裏,湖盆麵積近12萬平方公裏,水域麵積57757平方公裏,湖麵海拔177米,最深處281米,平均水深84米,湖水蓄積量4875立方公裏,湖岸線長2100公裏。有約100條小河注入其中,北端多島嶼,以比弗島為最大。麵積5.8萬平方公裏。最深282米,深度由北向南漸減。湖麵海拔177米,與休倫湖相當,借麥基納克水道相連。與密西西比河則借伊利諾伊—密歇根運河相通。

青海湖(圖58)

青海湖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中國最大的鹹水湖;中國最大的內陸湖。青海湖擁有多項中國之最。

湖每年12月封凍,冰期6個月,冰厚半公尺以上。湖中有5個小島,以海心山最大。鳥島位於湖的西部,麵積0.11平方公裏,是斑頭雁、魚鷗、鸕鶿等10多種候鳥繁殖生息場所,數量多達100000隻以上。現已建立鳥島自然保護區。湖中盛產青海湖裸鯉。濱湖草原為良好的天然牧場。

維多利亞湖(圖59)

維多利亞湖位於東非高原,大部分在坦桑尼亞和烏幹達兩國境內,一小部分屬於肯尼亞。1860年至1863年英國探險家約翰·漢寧·斯皮克和格蘭特到此處調查尼羅河的源頭時,以英國女王維多利亞的名字命名該湖泊。湖泊介於東非大裂穀及其西支之間,居裂穀間淺寬盆地的北部,湖盆是由於地麵凹陷而形成的,所以維多利亞湖的成因與東非高原上的其它大湖是完全不同的。該湖的麵積69400平方公裏,是非洲最大湖泊,在世界淡水湖中,僅次於北美洲的蘇必利爾湖而居世界第二。

瀑布

瀑布在地質學上叫跌水,即河水在流經斷層、凹陷等地區時垂直地跌落。在河流的時段內,瀑布是一種暫時性的特征,它最終會消失。侵蝕作用的速度取決於特定瀑布的高度、流量、有關岩石的類型與構造,以及其他一些因素。

瀑布形成原因

流動的河水突然而近似垂直跌落的地區。瀑布表示河水流動中的主要阻斷。在大部分情況下,河流總是透過侵蝕和淤積過程來平整流動途中的不平坦之處。經過一段時間以後,河流那長長的縱斷麵(坡度曲線)形成一平滑的弧線∶河源處最陡,河口處最和緩。瀑布中斷了這弧線,它們的存在是對侵蝕過程進展的一個測定。瀑布也稱河落,有時也稱大瀑布,當談及很大的水量時,後者尤為常見。比較低、陡峭度較小的瀑布稱小瀑布,這名稱常用以指沿河一係列小的跌落。有的河段坡度更平緩,然而在河流坡降局部增加處相應出現湍流和白水,這些河段稱急流。

世界上最著名的三個大瀑布是美國和加拿大之間的尼亞加拉瀑布,非洲讚比西河上的維多利亞瀑布和阿根延、巴西及巴拉圭之間的伊瓜蘇瀑布。

尼亞加拉瀑布(圖63)

尼亞加拉瀑布位於加拿大與美國的交界處的尼亞加拉河上,河中的高特島把瀑布分隔成兩部分,較大的部分是霍斯舒瀑布,靠近加拿大一側,高56米,長約670米,較小的為亞美利加瀑布,接鄰美國一側,高58米,寬320米。尼亞加拉瀑布及由它衝出來的尼亞加拉峽穀的形成有著特殊的地質條件,其中頁岩的不斷被水流衝刷,使得瀑布在1842年至1905年間平均每年向上遊方向移動170厘米。美加兩國政府為保護瀑布,曾耗巨資修建了一些控製工程,使瀑布對岩石的侵蝕有所減小。

維多利亞瀑布(圖64)

維多利亞瀑布位於非洲讚比西河的中遊,讚比亞與津巴布韋接壤處。瀑布寬1700餘米,最高處108米,寬度和高度比尼亞加拉瀑布大一倍。年平均流量約934立方米/秒。讚比西河抵瀑布之前,舒緩地流動,而瀑布落下時聲如雷鳴,當地居民稱之為“莫西奧圖尼亞”(意即“霹靂之霧”)。維多利亞瀑布的水瀉入一個峽穀,峽穀寬度從25米至75米不等。

伊瓜蘇瀑布 (圖65)

伊瓜蘇瀑布位於阿根廷和巴西邊界上的伊瓜蘇河。這是一個馬蹄形瀑布,高82米,寬4千米,是尼亞加拉瀑布寬度的4倍,比維多利亞瀑布還要寬很多。懸崖邊緣有許多樹木叢生的岩石島嶼,使伊瓜蘇河由此跌落時分作約275股急流或瀉瀑,高度60至82米不等。11月至3月的雨季中,瀑布最大流量可達12750立方米/秒,年平均約為1756立方米/秒。

世界上落差最大的瀑布(圖66)

安赫爾瀑布,又名丘倫梅魯瀑布,世界十二大瀑布之一。當地的印第安人取名為“出龍”。位於南美洲委內瑞拉玻利瓦爾州的圭亞那高原,卡羅尼河支流丘倫河上。藏身於的委內瑞拉與圭亞那的高原密林深處。安赫爾瀑布是世界上落差最大的瀑布,丘倫河水從平頂高原奧揚特普伊山的陡壁直瀉而下,幾乎未觸及陡崖,落差達979.6米,大約是尼亞加拉瀑布高度的18倍。瀑布分為兩級,先瀉下807米,落在一個岩架上,然後再跌落172米,落在山腳下一個寬152米的大水池內。這個地區的熱帶雨林非常茂密,不可能步行抵達瀑布的底部。雨季時,河流因多雨而變深,人們可以乘船進入。在一年的其他時間裏,隻能從空中觀賞瀑布。

安赫爾瀑布是世界上最高的瀑布,丘倫河水從平頂高原奧揚特普伊山直流而下,寬150米,總落差979米,以離丘倫河穀地172米的分結晶岩平台為界,瀑布分為兩級,而最長一級瀑布高807米。

也有人說世界最高的瀑布是中國四川眉山市洪雅縣瓦屋山境內的蘭溪瀑布,總落差1040公尺。尚有爭議的世界最大瀑布是寮國湄公河上的孔南瀑布,雖然落差隻有70公尺,但流量估計有11,600立方公尺/秒。

馬嶺河瀑布

中國最大瀑布群。馬嶺河發源於烏蒙山脈,馬嶺河的瀑布飛泉有60餘處,而壁掛崖一帶僅2公裏長的峽穀中,就分布著13條瀑布,形成一片壯觀的瀑布群。最具特色的是珍珠瀑布,4條潔白而輕軟的瀑布從200多米高的崖頂跌落下來,在層層疊疊的岩頁上時隱時現,撞擊出萬千水珠,水珠在陽光照耀下閃閃發光,似有人居高臨下篩落滿崖的浪花。

黃果樹瀑布  (圖67)

黃果樹瀑布是白水河上最雄渾瑰麗的樂章,它將河水的緩遊漫吟和歡躍奔騰奇妙地糅合在一起。從68米高的懸崖之巔跌落的是整整一條河的熱忱,它既有水量豐沛、氣韻萬千的恢宏,又有柔細飄逸、楚楚依人的漫柔,81米寬的瀑麵上水汽飄然,若逢適當的陽光照射還可形成迷人的彩虹。

世界上著名的海

海底地形(圖68、圖69)

海洋地形構造非常複雜,主要由大陸架、大陸坡、海盆和大洋底部的海溝、海底平頂山、大洋中脊及海底火山等組成。

大陸架最接近陸地,是陸地向海洋延伸並被海水淹沒的部分。大陸架的坡度極為平緩,海水很淺,一般隻有幾百米,約占海洋總麵積的75%。

大陸架再往外是相當陡峭的斜坡,它急劇向下可達3000米深,這個斜坡叫“大陸坡”,從大陸坡往下便是廣闊的大洋底部。大陸坡上也常常有深邃的峽穀地形,其規模可達數千米,比陸地上最大的峽穀還要險峻。

大陸坡的頂部是大陸架的邊緣,水深l00米-200米,底部在海底,水深3000米一4000米,其寬度從十幾千米到幾十千米不等。實際上,大陸坡就是海盆的邊坡,如果把海洋比做一個大水盆,大陸坡就是圍繞水盆四周的邊。大陸坡地質結構屬於陸地地殼。

與一般的海底峽穀不同,有些海底峽穀同陸地上的河流相蓮接,比如北美洲東海岸的哈德遜海底蛺穀,其源頭是哈德遜河,河流流人海洋,在海底有個淺平的穀地,進入大陸坡海底,穀地也隨之加深,穀底與海底的高差達1000米,到深海海底時,峽穀消失。

海洋底部也有許多同陸地上一樣宏偉的山脈。20世紀初,德國海洋考察船“流星”號首先發現大西洋中部洋底橫亙著一條南北走向的巨大山係,此山係呈“S”形,與人體的脊椎很相似,由此得名“大西洋中脊”。大西洋中脊向北延伸至北冰洋,在北冰洋中部形成了中央海嶺和羅蒙羅索夫海嶺。巨大的海嶺山係從太平洋北端進入太平洋,由太平洋的東部繼續向南發展,並在太平洋的南部轉向印度洋。由於這條山係明顯偏於太平洋的東側,所以被稱為“東太平洋海嶺”。而進入印度洋的山係由於是沿東西方向穿過印度洋,因此人們稱這條山係為“印度洋中脊”。據測量發現:這條存在於大洋底部的巨大山脈,綿延不絕,首尾相連,總長度達八萬多千米。它的麵積總和差不多是五大洲陸地麵積之和。大洋中脊的發現,是20世紀人類最偉大的地理發現之一。

大洋底部不僅有綿延高聳的山脈,還有深逾萬米的海溝,其中最著名的是馬裏亞納海溝。馬裏亞納海溝南北長2550千米,東西寬七十餘千米,海溝陡崖壁立,深深嵌在馬裏亞納群島東側的洋殼之中。人們通過探測得知:在海洋的江河入海處,有在陸地上難以見到的“V”字形大峽穀,穀深達2000米。4500米,其末端遠離河口並一直延伸到數千米的大洋深處。

深海平原一般分布於深海丘陵的附近,水深為3000米-6000米。它的表麵光滑而平整,麵積較大,可延伸數百千米甚至數千千米,其麵積遠遠超出了陸地平原的麵積。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