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南北朝時期,在所設立的州郡當中,還出現了一種特殊的情況,即兩州為同一刺史,並且兩州同治一地,或兩郡為同一太守,並且兩郡合治一地。這樣的州郡即被稱為雙頭州郡。在當時,雙頭州的設立較少,雙頭郡的建置則較多。

一般認為,雙頭州郡開始出現在東晉時期。在《晉書·毛璩傳》中可以看到這樣的記載,東晉孝武帝太元中,毛璩擔任了譙、梁二郡的內史,安帝時又任宜都、寧蜀二郡的太守,與他同時,文處茂出任了巴西、梓潼二郡的太守。另外,毛璩的弟弟毛瑾也曾任梁、秦二州的刺史、略陽武都太守。可見,雙頭州郡在孝武、安帝時期已經是很普遍的現象了。

之所以會在東晉南北朝時期出現這種情況,並不是出於兼職的考慮,而是因為當時土地荒蕪,民戶稀少,或者是土地已落入敵國手中,卻又不願對政區進行省並,所以采取了硬是將二郡合為一個太守,二州合為一個刺史的做法。不過,這還不足為怪,更令人奇怪的是,在雙頭郡中居然會有兩郡一共隻轄有一縣的情況發生。如果一郡隻轄有一縣,已經是很不正常的事情了,這樣的郡完全已沒有存在的必要了,而這種兩郡才隻轄一縣實在是政區的一種畸形發展。我們在北魏所設立的雙頭郡中,就可以找到這種實例,當時新蔡、南陳留二郡便僅轄有陽(今安徽臨泉西)一縣。

雙頭州郡存在的形式,大致有以下三種:一是僑州郡寄治於實土州郡。如東晉、宋時的青、冀二州,同治在東陽城(今山東青州北);南朝齊、梁的東莞、琅二郡,同治在朐山(今江蘇連雲港舊淘洲)。二是兩個僑州郡同治一地。如宋的清河、廣川二郡,它們是冀州僑郡,同治在盤陽城;青、冀二僑州,一同治於鬱州。三是兩個實土郡同治一地。這種情況隻出現在雙頭郡當中。如宋的汝南、新蔡二郡,同治在汝南郡上蔡縣的懸瓠城(今河南汝南)。

雙頭州郡大多設立於東晉南朝的北部邊地,北朝沿襲的是南朝的舊製。從地理分布上來看,從今天的四川中部、陝西南部,一直到淮水南北及山東西部,都可以找到雙頭州郡的蹤跡。據學者們的研究統計,在東晉南朝一共出現過雙頭州9個,雙頭郡70多個。它們中的大多數變化十分頻繁,如有的雙頭州郡的治所時常發生遷徙,而有的兩州或兩郡又會發生分開或者合並的現象。等到隋朝統一全國,將僑州郡縣全部撤除,雙頭州郡也就隨之不再存在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