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漢時期,刺史與太守所管轄的州郡都是有實際區域的,是實實在在的行政區劃。漢代所分封的諸侯王國同樣也是有實土的政區。然而,到了三國時期,出現了兩種特殊的行政製度——遙領與虛封,使得行政區劃變得可以沒有實土而僅僅是一種虛幻。

史書上是這樣記載遙領與虛封的:“遙領者,不入版圖之地,而別於國內他處設刺史郡守以轄之也。虛封者,則僅有封爵而無實土之謂也。”用通俗一點兒的話說就是,遙領是用不屬於本國的州郡來設置刺史與太守,而虛封則是受封的諸侯王隻有一個虛的封號,其封域卻在他國的境內。這種製度是在分裂時期的特殊產物。當時,魏、蜀、吳三國各據一方,其中的每一方都期待著有一天能打敗另外兩個對手,自己一統天下。於是在這一願望沒有實現或無望實現時,便隻好用遙領與虛封的方法,在精神上滿足一下自己。下麵我們就來看一下這些方麵的具體實例。

史書上記載,黃權曾任魏國益州刺史,田豫為平州刺史,但是黃權在擔任益州刺史時,益州正是蜀漢的重地,不可能屬於魏國,而田豫作平州刺史時,該地區也還在公孫氏政權控製之下,同樣不可能屬魏。

至於吳、蜀兩國,遙領與虛封的作法尤為盛行。黃龍元年(229),吳蜀兩國相約三分天下,冀、兗、並、涼四州屬蜀,豫、青、徐、幽四州屬吳國,兩國各在其範圍內設置刺史、州牧。但是這些地方當時實際上都是魏國的領地,吳、蜀兩國不可能在這些地方設置名副其實的刺史、州牧,不過是名義上的遙領罷了。另外,吳、蜀兩國還虛封了不少的諸侯王,如蜀有魯王劉永、梁王劉理、北地王劉諶等,吳國有南陽王孫和、魯王孫霸、齊王孫奮,這些所封的地方也都在魏國境內,蜀、吳兩國並不實際占有。

魏、蜀、吳三國為西晉統一之後,產生遙領與虛封製度的政治基礎已不存在了,因此,這一製度便隨之消亡了。此後,在南北朝時期,這一製度又曾複活了一段時間,但其遙領與虛封規模,已遠不如三國時期的興盛了。

263年,魏攻蜀,直抵成都,後主劉禪降魏,蜀漢亡。兩年之後,司馬炎逼魏元帝曹奐禪位,自稱皇帝,建立晉朝,史稱西晉。晉太康元年(280),出兵滅掉了孫吳。至此,三國鼎立的局麵宣告結束,曆史又進入了一個新的統一時期。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