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剛剛建立,漢高祖劉邦便分封了七個異姓功臣為諸侯王。為了以示鄭重,還采用了剖符的方式,即將一片刻字的鐵符,一分為二,由皇帝與被分封的功臣各持一半,作為憑證。鐵符上的文字是:“使黃河如帶,泰山如厲,國以永存,爰及苗裔。”意思是說,國家如同黃河、泰山一樣永存,你們可以將爵位傳給你們的後代。

這七位異姓諸侯王早就擁兵自據,與其說是分封,倒不如說是劉邦對他們形成的割據局麵的承認。燕王臧荼,原本是項羽所封,因其地處東北,遠離都城,劉邦無力直接控製,於是待他歸漢後,隻得繼續封為燕王。韓王信是戰國韓襄王的孫子,一直跟隨劉邦南北征戰,立過不少戰功,所以等他奪取韓地後,劉邦封他為韓王。趙王張耳,原被項羽漢高帝五年(前202)七異姓諸侯王國示意圖分封為常山王,後投奔劉邦,他與韓信一同攻下趙地後,被封為趙王。楚王韓信,在劉邦與項羽的作戰中,聲名顯赫,功績卓著。他先讓劉邦封他為假齊王,劉邦本不願意,但迫於當時形勢,便采納謀士張良之策,不得已而封他為真齊王,後由於劉邦覺韓信勢力太大,在擊敗項羽後,以其是楚人,熟悉當地習俗為由,將其改封為楚王。淮南王英布,本在項羽手下領兵作戰,被封為九江王,後劉邦派人將其說服,改投劉邦,被封為淮南王,讓他與項羽作戰,收複原來的封地。梁王彭越,在秦末聚眾起兵。楚漢戰爭時,率兵三萬多人歸順劉邦,數次攻占梁地,斷項羽糧道。為了換取他出兵會師,劉邦許諾打敗項羽後,將睢陽以北到穀城之間的土地封給他。項羽敗後,彭越便被劉邦封為梁王。長沙王吳芮,原為秦朝的番陽(今江西波陽東北)縣令,秦末率領越人起兵,跟隨項羽人關,被封為衡山王。項羽敗亡後,擁戴劉邦稱帝,被改封為長沙王。

上述七個諸侯王國的封地占據了當時漢朝整個疆域的一半,而且是東部最富庶的地區。而此時由高祖劉邦所親自統轄的漢郡卻隻有15個,出現了諸侯王國與漢郡並存的情況。

如此的政治地理格局,使劉邦心裏很是不快,分封這些異姓王本來就不是他所願意做的事情,又加上這些諸侯王手中握有重兵,不聽中央政權的調遣,實際上對劉邦的統治已構成很大的威脅,因此從分封的那一天起,他便開始考慮用什麼樣的辦法,將這些異姓王一一鏟除,以解心頭之患。

於是在隨後的幾年時間裏,劉邦千方百計地尋找借口,分別以“謀反”的罪名,將長沙王之外的其他六個異姓諸侯王逐一翦除。長沙王吳芮及其後人之所以能夠在這場清除異姓王的過程中得以幸免,主要是因為長沙國地處漢朝南境,人口稀少,吳芮及其後人一向小心謹慎,絕不讓皇帝感到他們已對漢朝構成了威脅。長沙國一直延續至文帝初年,才由於吳氏無人承繼王位而取消。從此,劉邦下令說:“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就是說,如果今後再有不是姓劉的人當了諸侯王,天下的人應當聯合起來一起消滅他。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