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後,秦又陸續從已置的郡中分出一些新郡,這樣,到了秦代末年,除去都城鹹陽附近關中平原為秦內史的轄區外,史書上記載的秦郡共有48個,統轄大約1000個左右的縣級政區。另外,秦在征服的少數民族政權區域內,並未置縣,而是設立了與縣同級的道來進行管理。

從自然地理角度來看,秦郡的劃分,基本上是以山川為界,郡的轄區範圍與自然地理區域之間頗為吻合,這從以下三個方麵可以看出:一是秦時每郡的劃分一般來說即是一個地理單元,例如首都所在的內史,占據了當時最為富庶的關中盆地,或者說是渭河衝積平原;而漢中郡的範圍與漢中盆地大體相當,南陽郡的轄區也即相當於南陽盆地;二是如果自然區域的範圍比較大,就分設為兩郡,像雲中與九原兩郡共同管轄河套衝積平原,巴郡和蜀郡一起統轄四川盆地,都是很好的例證。三是每郡大多以一個肥沃的盆地或者是平原為核心,然後推廣到四周的高原或者是山地,北地、上郡、上黨、太原、河東、代郡、雁門等郡就是這種情況。

從以上秦郡劃分情況來看,可以知道,由於當時的經濟以農業為主,這就需要每郡保證有相當的耕種土地,以使農業生產有一定的堅實基礎。在此基礎之上,行政管理也才能發揮效應。

秦朝郡縣製的全麵實行,標誌著中央集權製國家的形成,中國從此成為皇權專製的中央集權製國家。後世對秦始皇的這一做法,大多盛讚不已,將“罷侯置守”、“廢封建立郡縣”列入中國曆史上所發生的少數幾件最重要的大事之中。雖然秦代並未像秦始皇當初所想像的那樣成為萬世一統的大帝國,而僅僅持續了二世,並在陳勝、吳廣為首掀起的農民起義中,結束了其15年的統治,但秦代所形成的專製主義中央集權製國家,及其所確立的以郡縣製為表現形式的行政區劃,卻並未就此夭折,而是由此而為後世曆代所遵奉,持續了兩千餘年的時間。

秦代雖然確立了郡縣製這一在當時具有進步意義的製度,但由於它的殘暴統治,郡縣製的優越性尚未得以體現,便迎來了各地人民的反抗。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今安徽宿縣東南)帶領戍卒900人,揭竿而起,率先反對秦王朝的統治後,各地的農民紛紛響應,原戰國時期的六國貴族,也在此時加入到了推翻秦朝的隊伍之中。

在反秦的大軍當中,逐漸形成了以項羽、劉邦為首的兩支起義軍。項羽,是楚國貴族之後,從其叔父項梁在吳(今江蘇蘇州)起兵反秦,項梁戰死之後,成為起義軍的統帥,並在钜鹿(今河北平鄉西南)之戰中,大敗秦將章邯,摧毀了秦軍的主力。劉邦,本為沛縣(今江蘇沛縣)的一個小亭長。他在沛縣起兵後,最初屬項梁麾下,後與項羽領導的起義軍一同成為反秦的主要力量。

公元前206年,劉邦率軍攻占了秦都鹹陽,推翻了秦王朝的統治。隨後項羽的大軍也進入了鹹陽,他自封為西楚霸王,又分封了18個諸侯國,劉邦是其中的漢王,占有巴蜀與漢中地區。不久,劉邦與項羽二人便展開了長達三年多的“楚漢戰爭”。在公元前202年,項羽被劉邦的大軍圍困在垓下,兵敗自刎而亡。同年,劉邦稱帝,建立了漢王朝,史稱西漢。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