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充分明白人與人之間關係的真理——有許多事即使做法不同,但道理是永不能改變的,這種“永不能改變”的道理,自己要常常放在心裏。
③要培養忍耐力——切忌凡事小器。經驗證明“小器”常使自己吃虧。
④能夠利用語氣來表達你自己的願望——不要使人捉摸不定。有些人以為態度模棱兩可是一種技巧,其實是相當拙劣的。真正懂得運用應酬技術的人,都會讓自己的立場迅速公開。
⑤常常保持中立,保持客觀——按照經驗,一個態度中立的人,常常可以爭取更多的朋友。甚至你的“死黨”,你也不必口口聲聲去對他表明,隻要事實上是“死黨”就行。
⑥對事物要有衡量種種價值的尺度,不要隻是堅持某一個看法。
⑦對事情要保密。一個人不能守秘密,會在任何事件上發現很多過失。
⑧不要說得太多,想辦法讓別人多說。
⑨對人親切關心,不可竭力去了解別人的背景和動機。
沒有經過準備而進行一項應酬,常常是不會成功,而且可能會遭受無可挽救的失敗,尤其做推銷員的,更要當心這一點。
尋求生活的快樂
卡耐基曾以兩百美金的賞金,征求一則以“我如何快樂起來”為題,對人們有幫助也能激勵人心的真實故事。這次征文競賽的三位評審先生是:東方航空公司的董事長艾迪·雷肯貝克,林肯紀念大學的校長史都華·麥克柯裏南博士,廣播新聞評論家卡譚波恩。他們收到兩篇非常好的故事,使三位評審委員沒有辦法在其中選出第一名,於是讓兩名應征者平分了獎金。
下麵就是得獎的故事之一,執筆者是住在密蘇裏州春田鎮的波頓先生。
“我九歲的時候失去了母親,十二歲的時候失去了父親,”波頓先生寫道:“我父親死於車禍,母親在十九年前的某一天離開了家,從此我就再也沒有見過她和她帶走的我的兩個小妹妹。直到離家七年之後,她才寫信給我。我父親在母親離家三年後死於車禍,他和一個合夥人在密蘇裏的一個小鎮買下一間咖啡店,合夥人趁他出差的時候把咖啡店賣了,得了現款之後逃跑了。一個朋友打電報給父親,叫他趕快回家,在匆忙之中,父親在堪薩斯州沙林那城車禍喪生。我的兩個姑姑,她們又窮又老又病,把我們五個孩子中的三個帶到她們家裏去,沒有人要我和小弟弟,我們隻好靠鎮上的人來幫忙。我們被人家叫做孤兒,或者被人家當做孤兒來看待,但我們所擔心的事情很快發生了。
我在鎮上一個很窮的人家住了一陣子,可是日子很難過,那一家的男主人失業了,所以他們沒有辦法再養我。後來羅福亭先生和他的太太收留了我,讓我住在他們離鎮子十一裏的農莊裏。羅福亭先生七十歲,他對我說,隻要我不說謊,不偷東西,能聽話做事,我就能一直住在那裏。這三個要求變成了我的聖經,我完全遵照它們生活。我開始上學,其他的孩子都來找我麻煩,拿我的大鼻子取笑,說我是個笨蛋,還說我是個‘小臭孤兒’。我氣得想去打他們,可是收容我的那位農夫羅福亭先生對我說:‘永遠記住,能走開不打架的人,要比留下來打架的人偉大得多。’我一直沒有和人打過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