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實踐是第一要義(2)(1 / 3)

師資力量的強弱,師資力量強弱是培訓機構實力的一個重要條件。首先是老師的數量和老師的專業化程度、專職老師的比例。一般來說需要指導老師具備三年及以上相關經驗,而專職老師比兼職老師責任感強,並能更大程度地為學員提供服務和谘詢。

一般來說,培訓機構在進行招生時都會提供一次免費的公開課講座,以通過公開課讓學員了解機構的授課模式。這也是學員了解和衡量培訓機構的一個重要依據。在聽課時,要從以下幾方麵對講師進行了解:

能否準時上課。一個好的指導教師會早些到,對上課用的設備進行檢查。

備課是否充分。觀察指導教師對講義的依賴性便可以看出其敬業程度。

組織課堂內容是否井然有序。

是否繼續深造。現在的知識更新很快,講師應不斷充電學習,盡力使自己站在培訓和證書考試的前沿。

他們能否提供業內最新信息。一個好的指導教師應廣泛涉獵業內最新動向,並及時與課堂理論結合起來,使課堂教學形象生動。

權衡一下服務的承諾,培訓機構的一些承諾,如保證畢業後在外企就業、出國深造等等,往往是最讓人拿不準的。事實上,培訓方的承諾能否兌現,是可以事先窺探端倪的。首先,可以充分考慮其合作方的背景。

有一些國際著名公司或名牌大學做依托,至少讓人放心一大半。其次,培訓的執行方,也就是國內主辦方的實力也是承諾培訓效果的關鍵因素。

充分了解課程設置,課程設置不係統,備考方案設計不合理、或者針對性不強,最終會造成學員在學習後效果不佳,有時甚至會出現初始價值被轉移的問題。所以,課程設置及班級人數都是非常有講究的。課程設置要齊全,要有針對性地對不同入學水平學員安排不同的課程。

因此,建議大家在選擇培訓機構時要注意以下幾點:首先要選擇辦學曆史較長的培訓機構。這些機構在社會上已經有相當的知名度和信譽度,所以能長期存在和發展,能夠保證學習質量。其次就是能否提供良好的實踐環境。短期培訓學習的不僅是理論,最重要的是實踐能力,因此是否提供實踐環境也是選擇培訓機構的標準之一。再者,要看師資力量是否強大,技能培訓必須具有實踐經驗豐富的講師,必須有廠商認可的老師。有些機構沒有廠商認可的老師,隻好從社會上請講師,講課質量可想而知。最後,確保培訓教材的正規性。一些培訓機構使用的培訓教材竟然沒有出版社,也沒有定價,書中印刷錯誤很多,這樣勢必影響學習效果。

選擇明確的培訓方向,千帆競發,百舸爭流。如今,許許多多的職場中人為增加自己的競爭力,使自己獲得進一步提升的資本,積極參加培訓。但其中很多人對於該學什麼並沒有方向,更有人辛苦地學了好一段時間,卻發現沒學到點子上。

以下就是其中的幾種類型:

類型一:享受公費培訓型

楊先生畢業於北京某知名的大學,憑著優秀的能力進入一家很大的外資企業上班。在公司的薪資構成中,楊先生每年有幾千元的培訓經費。本來,這也算是一件好事情,可是如何處理這筆錢呢?楊先生真是左右為難了。要說多也不多,要說少也不少,隻是這筆固定的投資,你不能拿去花在別的上麵,隻能用在培訓上,真是不尷不尬的。對他來說,這還成個難題了。

像楊先生這種人,雖然享受公費培訓補貼,但對公費培訓資金如何調配卻沒有方向。他們考慮最多的是如何去把握、如何控製的問題。不花是浪費,可要是如果培訓費用超支了那自己貼錢又覺得吃虧,這樣,可就讓人傷腦筋了。

其實,完全沒有必要為這樣的事情而煩惱,如果你所在的公司能給你這樣一筆培訓費用,說明公司把你當成了培養對象,這是對你的重視,你也就應該感到榮幸,所以一定要重視它。當你拿到培訓資金時,你可以去選擇一些品牌知名度較高、和自己的專業密切相關的長期課程,一方麵可以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另一方麵還可以拓展自己的社交圈。當然,最大的問題是如何把這筆錢用得剛剛好。建議自己提前付一下費用,然後可以把多出來的放到下一年度報銷,不要害怕自己會“虧”,公司既然能給你培訓費,證明很重視你,這才是最珍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