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種很有價值的方法,我來舉個例子吧。
幾年前,美國最大的一家汽車公司在接洽采購一年中所需要的坐墊布。有三家有名的廠家都做好了樣品,並送到汽車公司去檢驗,該公司的高級職員負責檢驗完後,就發通知給各個廠家,讓他們派代表來做最後一次競爭。
其中有一廠家的代表倫勃先生來到了汽車公司,不幸的是,他剛患了嚴重的咽喉炎。“那天我參加高級職員的會議時,”倫勃先生在我的班上講敘了他的經曆,“我的嗓子已經完全啞了,連聲音都發不出來,我被帶到辦公室,和紡織工程師、采購經理、推銷主任和公司總理洽談,當我想站起來說話時,我卻隻能發出沙啞的聲音。
我們是圍桌而坐的,我不得不寫在紙上解釋:‘諸位,非常抱歉,我嗓子啞了,說不出話了’。”
“那好吧,我替你講吧。”汽車公司總經理說。之後他就替我說話了,他首先把我的產品展示給大家看,並不斷地稱讚產品的優點,在座的人都頗有興趣地討論起來,那位經理始終在替我說話,我隻是做一下示意的手勢或微笑點頭而已。
令我意外和興奮地是,我得到了那筆合同,汽車公司跟我訂了五十萬碼的座墊布,總價值為160萬美元,這可是我有始以來做得最大的一份定貨單啊。
要不是我嗓子啞了,我很可能簽不到那份合同,因為我對整個過程的考慮還有欠缺。通過這次經曆,我發現,讓他人說話有時候很有價值。
法國哲學家羅西法說:“如果你要樹敵,你就表現得勝過你的朋友;但如果你要得到朋友,那你就讓你的朋友勝過你。”事實上,即使是朋友,也寧願對我們談論他們自己的成就,而不願意總聽我們吹噓自己的成就。
當幾位朋友聚在一起談話時,如果隻有一個人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地長談,而其他人隻是呆在那裏聽著,這就不算談話,其實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發表欲。小學生聽到先生提出一個問題時,大家都會爭先恐後地舉起手來,希望老師能叫他回答。即使他對這個問題還是一知半解,不甚了解,他還是要舉起手來躍躍欲試。成人們聽著人家講話時,雖然沒有小學生那樣積極踴躍,但他的喉頭老是癢癢的,恨不得對方快點講完,好讓他來發表一下自己的觀點。
你阻礙別人的發表欲,很容易引起他人的反感,從而不會得到別人的讚同和同情。所以要給別人發言權,還得要設法引起別人的話題,讓人家覺得你是一位讓人喜歡的朋友,這對你是百利而無一害的。如果你甘願人家疏遠你,暗地裏遭受白眼,那你隻需自己多講話,不要給別人發言權,可現實生活中你是不願意這樣幹的,你不願意別人老是避開你或對你有反感。所以你要改變你的態度,你應該學會沉默,讓他人有發言權。
著名記者麥克遜說:“不善於傾聽,這是不受歡迎的原因之一。一般的人,他們隻注意自己應該怎樣地說,而不管人家。須知世界上多半是歡迎專聽人說話的人,很少歡迎專愛說自己話的人。”這幾句是確確實實的。
讓我們謙虛地對待身邊的人和事吧,鼓勵別人說出自己想說的,而不是總是自己一個人說個不停。每個人都希望被尊重、關心和重視,我們為什麼不犧牲一下自己,讓別人得到更多的快樂呢?相信如果你那樣做了,自己也會感到十分快樂的。
所以,在與人相處時,一定要盡量讓對方有說話的機會,給對方以發言權。
不要把自己的觀點強加於別人
你對於自己親自發現的思想,是不是比別人用銀盤子盛著交到你手上的那些思想更有信心呢?如果是這樣,那麼,假如你要把自己的意見硬塞進別人的喉嚨裏,豈不是太差勁了嗎?如果你能提出意見,讓別人自己去得出結論,那樣不是更聰明嗎?
沒有人喜歡推銷或是被人強迫著做某件事情。我們大多數人都喜歡按照自己的意願做事,但我們卻喜歡別人征求我們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