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塑造完美的人生(2)(3 / 3)

3低調的態度

通常這種人總是對世界抱著懷疑、悲觀的態度。他們對什麼都不感興趣,覺得每個人都一無是處,倘若你要遇到這類人,和他有機會聊天的話,我敢保證,不出幾分鍾,你就會感覺格外壓抑,這種低調會讓你悶悶不快,甚至窒息難耐。

我就認識這樣一個人,每次見她都會感到不快,她總會講一些自己的不幸,好像她天生就要遭遇不幸一樣。

她一開始會這樣說:“我剛才逛街,想買件喜歡的衣料,但沒有一個店員主動過來幫助我,她們甚至忽略我的存在。我在那裏等了好幾分鍾,就是不見有人過來。她們不是沒看見我,可能覺得我不像是有錢人吧,我真是氣憤死了。而且我最近身體也不好,還有這倒黴的天氣,雨一直下個不停。我盡管這麼痛苦,但我的家庭卻根本不關心我,我有時覺得活著太沒意思了……”

這隻是舉一個小例子而已。隻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他們做不到的,簡直是無窮無盡。

無論是喜歡談論自己孩子的母親,還是喜歡向別人訴苦的人,隻要他們一開口,就會把整個談話氣氛破壞,他們總是把自己放在主角的位置,而我們所做的惟有期盼這場長篇大論能盡早結束,得到心靈的解脫。

在我們要長篇大論時,對方有時會出現不自然的微笑或是眼神。當我們滔滔不絕時,對方也許已經坐立不安,心神不定。此時,我們就要停止長篇大論,或者立即轉移話題,讓對方有機會講話。

還有一個跡象就是,對方總是不停地看手表。如果你不立即轉移話題,那對方也許已經有些不耐煩了。公開演講時,人們尤其要注意這種所謂的“看表征候”。

講到這裏,你也許會有疑問,這些到底和使我們更加成熟有什麼關係呢?我們完全可以這樣理解:言語的乏味能表現出講話人缺乏想象力和理智性,其次是對人的敏感性,這對一個人是否自身成熟完善有著很大的阻礙。

言語乏味的人不但對自己一點不理解,不願認識自己,也不怎麼喜歡自己。因為他不知道怎樣很好地把自己表現出來,所以在與別人交談時,很難理解和滿足他人的需要。當然,為了彌補他內心的空虛,他們往往將注意力集中在一些細小的事情上,所以溝通起來,他們的言語會與他們自身的精神層次一樣的乏味。

言語的乏味僅僅是人格病態的一種症狀,甚至是人格停止成長的一種可怕表現。

一個人如果想變得更加成熟,讓心智繼續成長,就要在與人談話時不讓人感到乏味。這樣的談論才會變得更有意義,與一個成熟而具有朝氣的人談話,應該說是件很幸福又有意思的事情。

所以,盡可能地讓自己的說話有意思吧,我們一定要不斷努力掌握好說話技巧,否則終有一天會變成一位令人乏味的人。

學會勇於承擔責任

一個人邁向成熟的第一步應該是敢於承擔責任。我們在世上走一遭,就要為生命中的許多事情負責任。

記得一次,我那剛學會走路的小女兒漢娜想將一把小椅子搬到廚房去找東西。我看到後很緊張地趕了過去,但在我趕過去之前,小漢娜就已經從那把椅子上摔了下來。我趕快把她扶了起來,問她有沒摔痛。隻見我的小女兒怒氣衝衝地向那把令她摔下來的椅子狠狠踢了一腳,而且嘴裏麵還不停地嘀咕著:“叫你再摔我,都怪你,摔得我好痛呀!”

其實,你如果常和兒童接觸,就會看到他們時常有類似的舉動。對於年幼的兒童來講,這種做法沒有什麼不對的。他們年幼的思想中認為責怪那些東西或者毫不相幹的人,仿佛就可以減輕傷痛一樣,兒童有這種舉動也實屬正常。

可是,若到了成年以後,還有這種行為發生,那可就太不應該了。

作為一個成熟的人,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應該勇於承擔責任。在麵對大大小小應該由我們承擔的責任麵前,我們應盡力去承擔,而不要像小孩子拿椅子出氣那樣不負責任。

在現實生活中,即便是成年人也會有推卸責任的事發生。其實想想原因是很簡單的,因為責怪別人比自己承擔責任要容易得多。我們中的一些人總是在抱怨別人。責怪父母、同學、朋友、兒女、配偶甚至整個社會。也許,對那些心智不成熟的人,永遠都有理由為自己開脫,他們總是想著找各種各樣的理由去說服自己推卸責任,而不考慮怎樣去承認錯誤,直麵困難,並最終去解決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