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想有所作為的人,必須常同他的競爭者接觸,並且總是及時地吸收新的思想,改進自己的工作方法。隻有不斷學習,才能有所發展,獲得更大的成功。
當然,隻有明智的人才會領悟出求新求變的真正價值所在,才會用客觀的態度去觀察他人的優點,反省自身的不足,以求改進。那些總是困在自己小圈子中的人,永遠不會成功,必定要步入失敗的迷宮。他們通常沉浸在自我滿足之中,對自己的不足往往忽略不計。很多人的通病是沒有隨時隨地上進的概念。
我們的心靈是身體中最重要的部位,如果我們經常滋養撫慰它,它便會努力健康地生長下去。但是如果我們總是忽略而淡忘它,那麼它同樣會枯萎。所以我們要使我們的心靈經常受到新思想的填補,隻有這樣,才會健康成長。
我們為了開創更為有力的精神,就一定要拋開那些陳舊的思想與觀念。如果你沒有受到很好的教育,那也無妨,我們還可以通過很多渠道來學習自己所需的更多知識。隻要你有希望,有信心,教育的機會滿地都是。
所以,在現代社會中,我們要永不滿足地學習新的知識,保持新思想,讓自身各方麵都有更為廣闊的進步。
別讓自己看起來乏味
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人,在精神正常的情況下去做一些令人生厭的事。
我們每個人也許都有很多煩惱的事情,但我們卻會認同“乏味”是最令人頭痛的事情。可到現在為止,我們似乎都沒有什麼辦法來消除它,反而總是在逃避。世上更不會有什麼地方能把這些乏味的人或事隔絕起來,它們總是纏著我們不放。
既然不可逃避,那麼就讓我們做好準備預防乏味吧。現在我們來分析一下,究竟是什麼讓人或事如此乏味吧。
以下是令人乏味的幾種常見的狀況:
1說話沒有重點
我看了馬克·吐溫的一篇關於如何漫無邊際地描述一件事的文章,卻沒有看到什麼重點,下麵是這篇文章精彩的一段:
“我同你講過去參觀哈比印地安村的事吧?我們好像是周三上的路,不,又好像是周四,因為我和你說過周三去看醫生的。我的牙齒有了鬆動,如果不看牙醫會發炎的。那個牙醫在給我看牙齒時羅嗦個沒完沒了。有一次和上司提起過他,一說起我的上司,我就急,他做事從來就不上心,做什麼都要我來幫助,大小事都靠我。我對我妻子發了幾次牢騷,說我不想再這樣下去了,而我的妻子說如果我要辭職,就回家去找她母親,這聽起來真是太孩子氣了。”
到最後,我們還是對哈比印第安村一無所知,可見說話沒有重點是多麼令人哭笑不得。
2不停地談論孩子或寵物。
“你家中的孩子怎樣?”見麵時,我們往往會不經意地問候,但是這往往會招來一大堆令人心煩的長篇大論。通常,這些長篇大論都沒有什麼實用價值,但隻要她一開口,便會沒完沒了,一發不可收拾,讓滔滔不絕的話語將你埋蓋起來。一般她們總是這樣說:
“這幾天我的寶貝孩子哈利——就是那個最小最頑皮的孩子,一直都不好好吃飯,昨天他把麥片打翻,一口都不想吃下去。我帶他去看兒科,醫生問我都用了什麼辦法來讓小哈利吃飯。我說我想盡了所有辦法,但他依然是把麥片打翻,弄得滿地都是。醫生建議我給他的麥片加些香蕉,可是你知道哈利根本就不喜歡吃香蕉,當我把香蕉放入他的麥片時,他用小手揮著說我不要吃香蕉。嗬嗬,聽起來怪可愛的。說起可愛,我的小哈利既可愛又聰明,他是我們這個街區最聰明的孩子了。……”
聽起來真是讓人吃不消,這種沒完沒了的孩子話題,真是快要煩死人了。
更讓人受不了的是,通常這種人總能將各種話題轉移到她們所要說的話題上來,無論再怎樣的不相關聯,她們總能很有興趣地將話題轉移到她們的孩子上。
再深一步講,其實這些人都是些心靈尚未成熟的人,因為他們根本不懂得如何為別人著想。
還有一些情況,比如,當你盡情欣賞最新的電影巨片時,坐在你身邊的朋友往往會不厭其煩地把他們剛看過的電影情節,一絲不漏的向你從頭講到尾,這會讓你氣得用水瓶打他的頭。
讓你生厭的話題還很多,不僅僅包括孩子、電影等。對丈夫們或某個好朋友的工作,重新整修家具,甚至有可能包括家裏的寵物狗。
還記得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我在紐約的街頭遇到了一位老朋友,他居然用了將四十分鍾的時間向我描述他家那隻小金絲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