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高歌猛進,向新領域進軍(2 / 3)

在產品設計方麵,喬布斯一直在強調至簡原則,一直在對眾多的好主意說“不”,因為隻有聚焦在關鍵點上,才能生產出獨具個性的產品,才能使產品脫穎而出。喬布斯說:“經驗告訴我們,用戶更容易被簡潔的東西所吸引,如今困擾我們的卻是許多作品在設計上體現出來的恣意和輕率,不僅在消費品領域,在建築和廣告領域也是如此,太多沒有必要的東西隨處可見。”而iPod播放器正是這種至簡理念的產物。

首先,從它的外觀設計來看,純白的外殼,沒有過多的裝飾。負責外觀設計的艾弗說:“從一開始,我們就想要一個看起來無比的自然、無比合理又無比簡單的產品,讓人根本感覺不到他的設計感。”

其次,從它的功能設計來看,喬布斯強調產品操作的簡便性,在他的要求下,iPod的操作軟件和用戶界麵的簡單易用性發揮到了極致。對於這款風格極簡、純白的音樂播放器,喬布斯用了七個非常簡單的詞來概括它的操作:“將它接入,恩,搞定。”技術分析師奧姆·馬利克曾說過:“偉大的設計往往意味著簡約的風格,即使用戶操作一個按鈕,也可以輕鬆從容,輕鬆的幾乎不用思考。”在這一點上,iPod可以說是所有電子產品的完美典範。iPod的主要功能是聽歌,所以,隻要最大限度地滿足這一功能,iPod的任務就算是完成了。喬布斯希望這是一款功能非常專一的產品,除了音樂,應盡量避免添加其他任何與音樂無關的內容。“享受音樂”,這是iPod的設計師在設計時腦海裏唯一呈現的東西。一切的設計都是為了讓用戶更好地享受音樂的美妙,沒有添加任何會分散人們注意力的附加功能。因此,iPod帶來的音樂體驗是無與倫比的,用戶隻要插上耳機。就可以沉浸在美妙的音樂世界中了。喬布斯說:“這是蘋果公司的拿手絕活,使複雜的問題簡單化,並且賦予它更加強大的功能,我們希望更簡單的界麵可以帶領更多的人進入數字音樂革命的過程中去。”

最後,從iPod的硬件設計來看,它沒有大多數產品身上常見的螺絲孔。實際上,它的外觀甚至沒有可見的螺絲。此外,大多數產品的機身都會被貼上一張印有條碼和檢驗章的標簽,而在iPod上,這一切都被巧妙的轉移到了產品背麵的底部。

在iPod音樂播放器的設計上,喬布斯可謂是將簡單的設計哲學發揮到了極致。

在這個世界上,能有幾家公司在一年內完成一種全新品牌的研發項目,創造出具有突破性成就的產品,而且又能讓這種產品的銷量遙遙領先於其他公司的同類產品呢?蘋果公司做到了。

盡管喬布斯在負責麥金塔和NeXT電腦設計的時候,總是不現實地向人們許諾了產品推向市場的時間,但這一次,iPod播放器卻真的在他計劃的時間內被製作出來了。發布會之前,喬布斯要求對這種產品加以保密,它被密封在加固的塑料盒子裏,這樣就比產品實際的尺寸大多了——幾乎和鞋盒子差不多大小,讓人無從揣測。對於一般的機器來說,滾動輪都應該在一台機器的側邊,屏幕在機器的頂部,但在人們看完這些盒子後,沒有人能夠說出機器的控製係統到底在機器的哪個位置。喬布斯之所以這樣做,是想在這種產品正式發布之前,保持對其他公司的一種相對優勢的競爭地位,但這在另一方麵也表現出了他對產品保密性的偏執追求。

蘋果公司曾經是一家保守不住任何秘密的公司,在那裏發生的任何事情都不會保密得很長久,不論是關於哪一位主管即將被解雇,還是關於哪一種新產品的詳細信息。重返蘋果公司後,喬布斯嚴厲地製止了這股風氣,雖然過程相當困難,但徹底改變了蘋果公司原先那種根深蒂固的企業文化。當許多公司正在利用博客與外界溝通,不時地泄漏一些內幕消息,以此來吸引公眾關注的時候,蘋果卻加大了它的保密程度,那些泄漏公司秘密的員工,哪怕是無意的,也會遭到嚴厲的處罰,甚至會被炒魷魚。逐漸的,保密不再僅僅是蘋果的溝通戰略,它已經融入了蘋果的企業文化中了。蘋果公司不允許員工在博客上與外人交談時談論工作內容,也不允許他們對配偶泄漏產品機密。在蘋果公司,還有許多監視攝像頭,員工必須多次刷卡,通過多道安全門,最後再輸入一串密碼才能進入保密項目的工作區。新產品在測試時,也必須用鬥篷遮住蓋住。當鬥篷揭開時,紅色的警告燈會閃閃發亮,提醒在場人員倍加小心,以免泄密。甚至連蘋果公司的許多員工在產品推出前,都不知道此件新產品的存在,曾在蘋果公司擔任了四年工程師的愛德華·艾克曼對iPod的驚奇程度不亞於外界:“公司推出iPod後,我和同事們才知道它的存在。”2005年,艾克曼被蘋果公司辭退了,原因是其向其他公司泄漏蘋果公司新軟件資料,可見,在保密問題上蘋果公司的霸道作風。從此,那種被解雇後向一些記者透露“小道”消息的現象也一去不複返了。雖然這對一些人來說相當嚴酷,但這種策略卻在蘋果公司獲得了很大成功。此外,保密還成為了蘋果公司最有效的營銷手段之一,它巧妙地利用了人們的好奇心,增加了蘋果產品給人們帶來的驚喜和興奮度,正是由於這種極端保密的公司文化,使得蘋果公司的產品成為了萬眾期待的東西,達到花費千百萬美元的廣告也難以達到的宣傳效果。因此,當iPod播放器發布的消息傳出後,這一時刻帶給公眾的是“非同一般的感受”。

在iPod播放器正式發布的時候,喬布斯還給他安上了一個令人向往的“標簽”——隻有著名的音樂界人士才使用這樣的播放器。因此,在iPod的產品發布會上,有好多著名的音樂界人士就被這一“標簽”吸引過去了,他們非常高興地為這種播放器拍攝錄像短片以宣傳這種產品。甚至在蘋果公司裏,參與這個項目研發的人員都對研發這種產品相當有激情。設計組的負責人艾弗說:“在這個產品設計組裏,我真不知道還有哪種產品能像iPod播放器一樣可以激起我們設計人員如此熱烈的情感。”

時間離iPod播放器的發布會的時間越來越近了,但是,這時在商業新聞播報中,播發了一則不好的消息。這則消息讓蘋果公司所有參與iPod項目研發的人員都感到鬱悶。芯片生產巨頭英特爾公司宣布,它將關閉消費電子產品生產部。英特爾公司在這個領域擁有大量優秀的電子工程師和市場開發人員,但該公司負責人卻認為,生產消費電子產品不能給公司帶來多大的利益,而他們這個生產部門研發的產品之一就是便攜式MP3播放器。英特爾公司的這個消極的退出決定給蘋果公司MP3播放器的發布投下了一個很大的陰影。

隨後,又出現了一個更大的陰影,在離iPod播放器的發布會僅有一個月的時候,在美國發生了911事件。美國的一些電視台反反複複地播放著世界貿易中心雙子大廈被摧毀的恐怖鏡頭。

科學技術的泡沫已經破裂了,高科技產業也處於一種搖搖欲墜的狀態之中;英特爾公司已經宣布他們不再生產消費電子產品了;蘋果公司與音樂產業界的其他公司的紛爭也此起彼伏,為了爭奪音樂的知識產權,他們甚至上訴到了法院;美國人仍舊生活在渾渾噩噩的狀態之中,他們還沒有從恐怖分子對他們本土襲擊的驚恐狀態中清醒過來。以上這些就是iPod播放器產品發布前的大體狀況。

在這種極為不利的背景下,2001年10月23日,蘋果公司向世界展示了他們的產品——MP3播放器iPod。喬布斯盡情地運用著他的“迷惑”策略,當他向聚集在位於庫比提諾的蘋果公司總部的人群發表講話的時候,他極富激情地講道:“我們為什麼不向音樂界發展呢?我們都喜歡音樂,做我們喜歡做的事情難道不好嗎?”蘋果公司把它成立以來研發的最成功的一種產品——iPod播放器,推向了市場。事實上,時間將證明這是一種成功到足以改變蘋果公司作為一家計算機公司特色的產品。

在萬眾矚目下,iPod播放器的帷幕被揭開了。它是白色的,但又不是那種普通的白色,整個機身是那種光亮的,鮮明的、讓人炫目的,能夠吸引人眼球的白色。該播放器有32兆的內存,這要比其他類似產品的存儲量大得多。iPod播放器內置了一個容量達5GB的硬盤,替代了其他產品廣泛使用的閃存,因此,這種播放器可以儲存1000首歌曲。“蘋果公司研發出了新一代的數字化音樂播放器,它能夠把你的全部音樂都放在你的口袋裏,不論你走到哪裏都能欣賞到這裏麵的音樂。”喬布斯稱讚道:“用iPod播放器欣賞音樂難道不是很‘酷’嗎?使用iPod播放器,你再也不必每天都聽同樣的歌曲了。”

在被問及iPod和iTunes之間的兼容性的問題時,喬布斯回答道:“iTunes之中有iPod,而iPod之中也有iTunes。”這種播放器使用最方便,最了不起的一個特色是:它的軟件和硬件的兼容度非常好,用戶隻要把iPod播放器和電腦連接就可以自動地從電腦上下載音樂文件了。接下來,喬布斯又詳細介紹了這種產品的方便使用之處,這一特征是他向研發組的設計人員和工程師們特別強調的。在使用性能上,iPod播放器比其他同類產品提高了一個層次,它再也不需要一本厚厚的產品使用說明書了。

然而此時,一些業界評論人士卻對iPod播放器提出了批評,尤其是針對它那高達399美元的價格,這要比其他富有競爭性的同類產品的價格高出很多。因此,市場一開始對iPod播放器的反應是矛盾的:這種產品的價格要遠遠高於市場上現有MP3的價格,但iPod播放器體積小而容量大的特性也是其他同類播放器不具備的。

因此,iPod播放器剛上市時的銷售量雖然還算鼓舞人心,但並沒有取得很大的突破。喬布斯和其他研發人員一直在研發新版本的iPod播放器,並在2002年3月研發出了可以儲存2000首歌曲的iPod,緊接著在7月又研發出“大眾”版本的iPod播放器。在這之後,iPod播放器的銷售量猛增,而且,新增的這些用戶大都是微軟公司的銷售客戶。2002年的秋季,蘋果公司銷售出去14萬台iPod,在聖誕節期間又銷售出去20萬台。到了2003年的7月,蘋果公司成為計算機公司之中除了戴爾公司以外唯一在產品銷售上盈利的公司。iPod這種小型口袋式音樂播放器的銷售額已經遠遠超過了蘋果公司主打產品——麥金塔電腦的銷售量,iPod播放器和iTunes音樂商店的銷售額達到了蘋果公司總收入的一半。相應地,蘋果公司的各個部門也適當作了一些調整,這些調整是對蘋果公司生產特色的一種改變。蘋果公司單獨創建了一個iPod播放器研發部門,喬恩·羅賓斯坦放棄了原先硬件產品研發負責人的頭銜,專門去負責管理iPod播放器和其他音樂產品的研發和生產。

2004年夏季,當喬布斯開車行駛在紐約麥迪遜大街上的時候,他注意到每個街區都有人耳朵上戴著白色的耳機。回到蘋果公司後,他說:“哦,我的上帝啊,iPod播放器真的開始流行了。”iPod播放器的設計者喬納森·艾弗在倫敦也發現了同樣的事情。“不論走在倫敦的大街上,還是從地鐵裏出來,你始終都會發現有人在擺弄著iPod播放器。”他本人也成了英國文化娛樂界的象征。就因為他參與設計了iPod播放器和一些電腦產品,他在2004年被評為“英國文化娛樂界最有影響力的人物”,挫敗了他的角逐對手伊萬·麥格雷戈和J。K。羅琳。要知道J。K。羅琳可是《哈利·波特》的創作人啊,而現在一位電腦設計者的聲望竟然超過了她。

蘋果公司在電視台製作了一則關於iPod播放器的商業廣告,這則廣告是以U2搖滾樂團最新單曲唱片《暈眩》為基調的。廣告的畫麵背景光彩炫目,伴隨著《暈眩》的音調,幾名搖滾歌手邊唱邊跳,身影時隱時現,讓人感覺到震顫、刺激,同時也讓人感受到了iPod播放器的魅力。雖然為別的公司拍攝這樣的廣告需要收取2000多萬美元的拍攝費用,但參與製作蘋果公司的這則廣告的愛爾蘭搖滾樂團卻沒有收取任何費用,因為這則廣告對他們樂團本身也是一種宣傳,畢竟iPod播放器的名聲太響亮了。蘋果公司通過這則廣告提高了產品的知名度,使他們的iPod播放器有了很好的銷路,而他們的樂團也同時獲得了更加響亮的名聲。愛爾蘭搖滾樂團這種免費為蘋果公司拍攝廣告的做法可能很多人不理解,但那些受“史蒂夫·喬布斯效應”影響的人們卻是知道其中緣由的。之前,喬布斯給自己訂下的一個目標就是能夠“抓住”幾個音樂界的“響亮人物”,特別是那些擁有大量音樂作品的音樂界人士。現在,他憑借超凡的個人魅力和說服力輕易取得了成功。

在蘋果公司最興旺發達的時候,出現了一個不大也不小的麻煩。英國的蘋果公司和美國的蘋果公司竟然要對簿公堂——英國蘋果唱片公司控告美國蘋果電腦公司侵占他們的商標使用權。英國的蘋果唱片公司專門發行“甲殼蟲樂隊”的作品,由甲殼蟲樂隊四名成員所擁有。該公司於1968年成立,標誌是一個完整的英國產蘋果。時隔八年,喬布斯和沃茲尼亞克在1976年成立了蘋果電腦公司,主要從事個人電腦的製造和銷售,它的蘋果標誌是橫條形色標被人咬了一口。但“公堂”上的法官卻不管這一套,因為他本身就是一個iPod播放器迷。可以想象,判決結果明顯有利於蘋果電腦公司。法官認為,這是公正的判決,但在以後蘋果唱片公司還是一直起訴蘋果電腦公司。

大約在同時,蘋果公司宣布了夏季的財政狀況:利潤升高了37%,iPod播放器的銷售量同比升高了500%。蘋果公司銷售一台iPod播放器所賺取的利潤竟然和銷售一台麥金塔電腦所賺取的利潤差不多,但iPod播放器的生產成本要比麥金塔電腦低得多。有風靡於音樂界的播放器做“開路先鋒”,蘋果公司第四季度的盈利是近十年來最高的。

即使是喬布斯也沒有想到,他會在音樂產業領域發展得如此順利。不論是由於極端的好運,還是純粹由於他對音樂的愛好,或者是由於他那令人稱奇的預見力,總之,史蒂夫·喬布斯已經為蘋果公司發現了一個很大的“金礦”。正如一條新聞所說的:“喬布斯邁著腳步,吹著號角,獨自一人探尋著音樂產業界的輝煌明天。”

喬布斯滿懷信心地想把蘋果公司從一家隻生產電腦的公司轉移到音樂娛樂領域,因為他明白,是音樂領域為蘋果公司贏得了豐厚的利潤,也使蘋果公司的股票價格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現在的問題是,比爾·蓋茨也要加入進來,他也有同樣的目的。微軟公司不但緊緊抓住了他們銷售量巨大的軟件產業,而且他們還把目光對準了音樂娛樂產業,也想從這中間獲得一份豐厚的利潤。

蘋果公司的iPod播放器必須得麵對來自競爭方麵的壓力了,它能支撐得住麼?iPod播放器是非常受大眾歡迎的,但微軟公司的產品也是深受用戶喜愛的,而且微軟公司的規模更大,它希望能夠像以前在計算機領域一樣再次趕超蘋果公司。比爾·蓋茨說:“這樣的事情已經在個人電腦領域發生了,我當時選擇的策略就是非常正確的,事實證明也是非常成功的。”但是,相同的曆史不會再次上演了,消費電子市場與循規蹈矩的商業市場環境有著根本性的不同,微軟公司縱然有比爾·蓋茨的億萬財富也不可能將史蒂夫·喬布斯趕超。

但是,除了微軟之外,當時,還有幾種流行、時尚的可以與iPod相競爭的播放器同時打入了市場,雖然這些播放器沒有蘋果公司的iPod播放器那樣時髦,沒有那樣精美的外形設計,但有一點它們卻占有優勢,那就是價格便宜。而且,從另一方麵看,iPod播放器隻能播放蘋果公司音樂商店裏的音樂,而與之競爭的播放器可選的音樂資源範圍要寬廣得多。因此,蘋果公司是不可能永久的獨占這一“領地”了,2005年年初,iPod播放器銷量下滑的趨勢就出現了,蘋果公司不得不削減播放器的銷售價格。但最大的問題是,用戶願意花多少錢購買iPod播放器呢?隨著社會的發展,在這個世界上,商品之間的差別已變得越來越小,像沃爾瑪這樣的大型零售商也越來越多,相應地,人們選擇商品的範圍也越來越大。在這種情況下,大部分用戶願意花費50美元購買一件出色的產品嗎?蘋果公司的推斷是肯定的,可能用戶們不願意花費上千美元購買一件出色的產品,但要用戶在100美元之內購買一件質量不錯的產品,他們還是相當樂意的,尤其是蘋果公司的iPod播放器已經具備了良好的“用戶反響度和使用體驗”,並且iPod播放器的某些特色也是其他產品始終無法達到的。況且,蘋果公司已經有了多年的軟件、硬件和網上服務係統的運營經驗,這種經驗對於生產出極其出色的音樂播放器是必需的,而世界上沒有哪家公司有這麼多的良好經驗。

總之,蘋果公司向音樂產業領域的“進軍”獲得了空前的成功,在這一領域也取得了輝煌的“戰果”。喬布斯最終也是非常走運的,他從來就不是一個甘於平凡、默默無聞的人。在蘋果公司成立沒多久,他就因為嫉妒史蒂夫·沃茲尼亞克在研發蘋果Ⅱ電腦上的成功,而下定決心也要研發出自己的電腦以證明自己的才能——先是麥金塔電腦,後來就是NeXT電腦。他甚至憑借皮克斯公司在新興的動畫電影發展史上也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但是即使有如此非比尋常的資曆作為鋪墊,作為一個界外人士,能夠成功地打入這個非音樂產業界人士很難打入的音樂“領地”,而且還能夠按照自己的意願對它加以重塑,這是相當偉大的成就。

進軍移動通訊領域:三位一體的Phone。

到了2005年的時候,iPod播放器的銷量暴漲,當年就售出了2000萬台,數量驚人,是2004年銷量的四倍。該產品對蘋果公司的收入越發重要,占當年收入的45%。同時,iPod還帶動了Mac係列產品的銷售,為蘋果公司塑造出時髦的企業形象。但是喬布斯已經居安思危了,他總在擔心有什麼危機會讓蘋果公司再次陷入困境。最後他得出結論:“能搶我們飯碗的設備是手機。”他向蘋果董事會說明,手機都開始配備攝像頭,數碼相機市場正急劇萎縮。同樣的情況也可能發生在iPod身上,如果手機製造商開始在手機中內置音樂播放器。“每個人都隨身帶著手機,就沒必要買iPod了。”

針對當時這個尚在萌芽中的危機,喬布斯采取的第一個策略就是與另一家公司合作。摩托羅拉公司新任首席執行官埃德·讚德是他的朋友,於是,喬布斯開始商議與摩托羅拉的暢銷手機刀鋒係列合作。該係列手機配有攝像頭,雙方準備在其中內置iPod。於是,摩托羅拉ROKR手機就此誕生了。

但是,這款手機不但沒有iPod迷人的極簡風格,也沒有刀鋒係列便捷的超薄造型,而且,它外觀醜陋,下載困難,隻能容納近百首歌曲。所以,市場效應很不好。究其原因,RAZR係列手機的硬件、軟件和內容並非由同一家公司控製,而是由摩托羅拉公司、蘋果公司及無線運營商辛格勒共同拚湊而成。這是典型的委員會討論之下形成的產品,與喬布斯喜歡的工作方式相悖。《連線》雜誌在其2005年11月的封麵上嘲諷道:“你們管這叫未來的手機?”喬布斯怒不可遏。在一次iPod產品評述會議上,他說:“我受夠了跟摩托羅拉這些愚蠢的公司打交道,我們自己來。”

確定單幹後的喬布斯分析了當時市場上流行的手機,他很不滿意:“它們都很爛,就像以前的便攜式音樂播放器一樣。它們太複雜,有些功能沒人能搞明白,包括通訊簿,簡直就跟拜占廷一樣混亂不堪。”但反過來,這個評估結果也使喬布斯及其團隊十分興奮,因為他們看到了打造一款自己想用的手機的前景,而這是最好的動力。另一個動力是潛在的市場。2005年,全球手機銷量超過8.25億部,消費者從小學生直至上了年紀的老奶奶。由於大多數手機都很爛,因此一款優質時髦的手機將會有很大的市場空間,就如之前便攜式音樂播放器的市場一樣。當時,蘋果還有一個項目處於進行中:秘密打造一款平板電腦。2005年,項目組之間互相交流後,平板電腦的理念融入了手機計劃之中。換言之,iPad的想法實際上先於iPhone出現,並且幫助塑造了iPh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