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上級辦事兒不是很輕鬆的,根據上級領導脾氣秉性和所辦事情的複雜性,以及自己與上級領導的熟悉程度和感情深淺,有時是不便直接找上去辦事兒的。在這種情況下,可能隻有間接托人辦才更合適。

1.托對方的愛人

社會是十分複雜的。你通過一段時間的工作可能未能與某上級建立成較密切的關係,可是因為特殊的機緣,你卻同他的愛人較熟悉。在這種情況下,為了把事情辦成,你可以選擇他的愛人作為突破口,或許因曲徑通幽,反而別有洞天,辦事兒效果可能更好。

2.托對方的長輩或晚輩

大多數上級都是上有父母下有子女的全福之人。對父母的尊重和對子女的疼愛是人間之常情,上級當然也不例外。所以,有鑒於此。他們可能很重視父母和子女們說的事兒,有時即便是一件不甚好辦的事兒。他們也不好推托和拒絕。所以,如果與某位上級關係較遠或因某種原因見不到他,就不妨試著去找他的父母或子女,設法讓他們從中溝通幫忙,親情的作用有時是不可估量的。

3.托對方的朋友

人人都有朋友,而朋友又有疏密厚薄之別。上級的朋友當然也是如此。要想辦成事,必須找與上級過從甚密、情深意篤的朋友出麵,方能收到奇效。“朋友”二字含著情份、麵子、名聲等許多值得珍貴的東西,設法托到上級的朋友出麵,上級肯定會重視的,也肯定會盡力的。

4.找對方的領導

你的上級既然行走在仕途上,自然會更加重視上下級關係了。如果一件事兒找到上級不予辦理,可能有兩種情況:一是對方對你無成見,無矛盾,隻是因為有所顧忌或有所出格而不好辦或不便辦;一是對方與你有成見有矛盾,為了難為你或特意給你穿小鞋,雖然事情該辦就是偏偏頂著不辦——在這種情況下。找他的上級也許是一種行得通的途徑。如果是前一種原因,事情可辦可不辦或有所出格不該辦,那麼,他的上級領導出麵說說情,他多半會給麵子的。若是後一種原因,讓他的上級說說情恐怕未必能收到成效,有時難免讓他的上級出麵進行工作幹預,以一種強硬的態度讓他把事情給擺平。用這種方法,事情雖然辦成了,卻把上級過分得罪了。所以,在找對方的上級出麵幹預前,一定要“三思而後行”,切不可“因為虱子燒棉襖”,得不償失。

所以,如果在社會生活中遇到了上級領導那裏難辦的事兒時,根據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采用如上一些方法,就一定能變難為易,柳暗花明,最終使事情得到圓滿的解決。

5.利用邊緣人物,疏通對方關節

要想辦成事兒或盡快辦成事兒,最好針對關鍵人物下功夫,突破關鍵人物這道關卡,謀求關鍵人物的讚同和協助,問題往往很容易得到解決。

但是有的事兒,關鍵人物不好找,也可以找關鍵人物親近的邊緣人物。

因此,要想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穩操勝券,除了著眼於主管、領導一類正式組織身份的負責人外,還應該爭取足以影響主管領導的非正式的“權威人物”的同情、支持和幫助。通過當事人或上級主管人的親友故舊,來說服當事人,成功的可能性大得多。

有時候,即使是上級主管和具體辦事兒人員同意解決的問題,也會由於下屬某一環節作梗而擱置下來。負責這一環節的人不論職位大小,也就變成了解決問題所必須疏通的“關鍵人物”。

這時候你切不可因他無權無職,就以為可以隨便應付,否則你的好事兒就可能壞在他的手中。因此,切不可掉以輕心地對待你身邊老態龍鍾的老太太,玩彈珠打水槍的“小皇帝”,或風韻猶存的半老徐娘……這些人不顯山,不露水,但他們都有可能是你走向求人成功的墊腳石或攔路虎,一定要時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抓住每一個可能發揮作用的人物。

俗話說,托人辦事兒,不能“一棵樹上吊死”。盯死主要目標,全力以赴,固然很重要;但是對於目標周圍的那些“邊緣人物”,也要多多花費心思,有時甚至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他們就像一條條地道,可以順利地把你送到成功的彼岸。

6.利用“枕邊風”施加影響

幽默大師林語堂斷言:中國一向就是女權社會,女人總是在暗地裏對男人施加影響,左右著男人的心理情緒和處事態度,無形中便決定了事態的發展。一些老謀深算者深諳此道,找人辦事兒時,專門利用女人做些文章,結果事半功倍。

利用“枕邊風”達到求人的目的,這種做法古已有之。翻遍二十五史,故事比比皆是。近代以來,此風愈演愈烈,愈做愈絕。

7.利用兒女私情,讓對方感動

向“小皇帝”、“小公主”獻殷勤,可以達到辦事兒的目的。人常說:要討母親的歡心,莫過於讚揚她的孩子。一些乖巧的人常常利用孩子在辦事兒過程中充當溝通的媒介,一樁看似希望渺茫的事,經過孩子的起承轉合,反倒迎刃而解。

良好的交流可拉近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這是辦事成功的基礎

某單位新分來兩名大學生李義、孫秦。

在進入該單位之前。李義與孫秦分別來自不同城市的兩所大學,素不相識,更談不上什麼交流了。

可是,進入該單位後,李義與孫秦很快就成了好朋友。

原因是,李義與孫秦在一次聊天中,彼此都發現對方有一種懷才不遇的感覺,彼此也都覺得現實生活與大學生的夢想,實在是相去甚遠。

因此,他們經常一起聊天,一起聊過去的學校生活、現在的單位生活。彼此感到了有一種理解和共鳴。

所以,他們的友誼深厚了,他們完全溝通了。

我們和別人相處的關鍵取決於相互間的交流,它決定了我們和他人的關係。在人們進行交流時,思想上的溝通是必不可少而又至關重要的。古人雲:“流水不腐”,隻有當思想上的交流行雲流水一樣暢通無阻時,才會產生共鳴,達成共識,並進而獲得別人的認同和讚美。建立了良好的人際關係,辦起事來就容易多了。

要做到良好的交流,必須把握以下三方麵的因素:

1.理解和共鳴

首要的因素是你是否確立一個共同的語言,能否得到對方的理解,能否產生共鳴,這很重要。

一些管理者和雇員之間的關係往往證實了這一點。

管理者或許對前景、計劃、目標和談話更感興趣,而雇員則可能對獎金、放假、活動更感興趣。

日本的一些公司的做法值得借鑒。

人們可以發現,日本的老板與雇員之間的關係很好,他們常在同一個餐廳就餐,老板呆在工作場地的時間也很長。

同事之間相處也是如此。

在社交中,一群人正在討論他們熟悉的話題,而你卻一竅不通,找不到與他們的共鳴,你就會感到被人疏遠了,感到每個人說的話都深奧難懂,你就會產生一種很不舒服、很孤立的感覺。

2.建立共同點

交流中的第二個因素是建立共同點。

在交流進行順利時,還需要進行合作,尋找共同點,而不是強調思想的分歧。

人們經常發現英國人為了建立某種關係而談論天氣的情況。也許,這也是在尋找一種共同點吧。

我們都曾有過和分別很久的朋友或其他人團聚的經曆。

這種團聚通常包括回憶過去,談論共同的經曆,通過觀察來了解發生的變化。

相反。我們也聽到有人說他們和一個老朋友之間也沒有共同之處,以前的關係已終止了,這時,就需要尋找一些共同點來重建這種關係。

我們每個人之間的各種差異,是由不同的背景、經曆和知識程度所造成的。

因為這個緣故,我們與他人不可避免地會有不同的信念、態度和價值觀。

這意味著,我們不必要也不可能和每個人都觀點一致。

但是,我們必須尋找一些共同的東西,以便更好地進行交流。

我們可以把這個建立在事實、情感、信念或價值觀一致的基礎上。

3.交流和管理

要成為一個好的管理者,融洽的交流是必不可少的。

我們分析了諸如主持會議,在會議上發言;因為工作而和員工麵談,從別人那裏得到合作等活動後,我們意識到,這些都要通過交流而實現。

要成為成功的管理者,就需要在交流中有高超的技巧。

管理者切不可以管理者身份自居。簡單說教,態度粗暴。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