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彭智彬提供一個應答的小技巧。許多人談論事情喜歡“話說從頭”,但這個方式聊天可以,用在麵試可不行。最好從一開始,就把想表達的要點和結論先點出,如“這個事情我分兩方麵來談……”“我的求學曆程分三階段,其中對我影響最大的是……”,之後再陳述細節和理由。回答保持在3分鍾上下,一旦看到主考官眼神遊移有些分神時,便應適可而止。
宜:展現對應征公司的高度熱忱
許多人力資源主管,對於這點都非常重視。亞力山大集團人力資源部經理許燕閣記得,曾經有一位求職者,特別把公司網站的資料列印下來,並且將不清楚的地方逐條標明,麵試尾聲時,將這些疑問逐一提出,讓麵試官深刻感受到“這位應征者真的很有心”。
除此之外,美商宏智業務行銷處處長彭智彬也提及,曾有應征者特別針對用人企業做了一份簡報,闡述他對公司的觀察與建議。凡此種種,都可讓麵試官相信你是有備而來,明確傳達出“你已經準備好”、“能立即做出貢獻”的訊息。
宜:預備墊檔的標準答案,爭取緩衝思考的時間
麵談當中,應對禮儀可別忽視,千萬別打斷對方談話,同時要留意“聆聽”的技巧,主考官在說明公司背景時,不時以點頭給予回應。
此外,當主考官提出一個難度較高的問題時,可別楞在那裏。這時,事前準備的幾個緩衝句,不妨拿出來使用。如“全球化已經是個趨勢,這股浪潮也不可避免地影響到這個產業……”用諸如此類的標準型開場白“墊檔”,可幫你爭取一點緩衝思考的時間。
宜:集體麵試時,表現更要積極搶眼
當碰到多位主考官與多位應征者共同麵試的情況時,更需隨時留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譬如,當其他應征者發言時,你是否專心聆聽?每次主考官提問時,你都最後回答還是搶先回答?凡此種種,可都逃不過主考官們的火眼金睛。
(3)秀出個性
玩過股票的人都知道,當大夥都在追漲時,你如果跟著追,那麼股市中血本無歸的失敗者中肯定少不了你;
生活中有這樣一句話,“第一個把姑娘說成花的人是天才,第二個誇姑娘長得比花還漂亮的人是聰明人,第三個跟著稱讚姑娘美得像花的人是不折不扣的蠢才”。
沒有人願意成為失敗者和蠢才,因此人們總是竭力避免講別人講過的話、做別人做過的事。
遺憾的是,職場上有相當部分求職者出於急於求成的心理,也或許因為一些用人企業總愛給求職者“下套”,在不知不覺中變成了“失敗者”和“蠢才”。
比如,有家公司招管理人員,題目是:用發給的一支氣壓計,測出一幢20層大樓的高度。一時間,應聘者們絞盡腦汁想種種辦法,有的樓上樓下跑來跑去量氣壓,利用物理知識繁瑣地計算;有的爬上屋頂,將氣壓計係上長長的繩子,一次又一次忙亂地測量;有的則到資料堆中埋頭翻閱,希望找到一個更好的方法或公式……有個人卻拿著氣壓計來到大樓管理處,對一位老者說:“大爺,這支氣壓計送給您,請您告訴我大樓的高度。”這位沒花什麼力氣的聰明人入選了。
同樣的考題,同樣的條件,為何聰明人隻有一個?其實,聰明人之所以聰明,就在於他用與眾不同的辦法解決問題。回過頭來看,此人解決問題的方法其實簡單得不得了,可在謎底揭開之前,又有幾個人能想到呢?
職場中千萬不能做大家都在做的事。不少求職者之所以在職場上屢戰屢敗,或好不容易找到一個位置卻成了公司裏最不長進的人,關鍵在於,他們總是和“大家”講一樣的話,做一樣的事。
有人說跟著大家走不易犯錯誤,可對於“求職”這樣一件不要“大家”隻要“個別”的事來說,它所導致的後果可能正好相反。如果你選擇了和“大家”一樣,你就隻能是失敗的“大家”中的一分子,而不是那個成功的“個別”。
求職就是這麼簡單,不做大家都在做的事,你才能成功做好每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