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瞄準方向(3 / 3)

後來,當更多的人都爭先恐後出國時,剛過而立之年的王輝耀卻令人驚訝地放棄了外交官的榮譽,選擇回國創建了自己的事業。從職業經理人到創業者,王輝耀每一步都走得穩健而準確。

同樣作為成功者,原微軟中國區總裁唐駿的人生足跡卻恰好與王輝耀相反。唐駿在而立之年放棄當三家公司的老板,選擇到微軟當一名職業經理人。經過八年的奮鬥,當上微軟中國區的總裁,在職業經理人的崗位上,唐駿迎來了人生的輝煌。

成功可以參考,但無法複製。對於王輝耀與唐駿來說,無論是做職業經理人還是自主創業,這或許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能把握住自己的命運,在三十而立的人生關口上,他們都能夠清晰回答這個問題:自己擁有什麼樣的優勢?自己的人生夢想是什麼?自己要往哪裏去?

成功無定勢,王輝耀與唐駿的成功故事給我們這樣的啟示:隻有看清自己,才能發展未來。

30歲經理人的職業定位

在30歲這個人生分水嶺上,經理人必須分清以下三個方麵:

一、對於成就感的認可範圍及程度。

有些人的工作成就感源於自己為社會所創造的財富,隻要能創造財富,他願意放棄自己原有許多固守的價值觀、生活準則。對生活的期望是不斷創新、不斷實現新的目標;有些人的工作成就感除了滿足一定收入的需求外,更追求工作的意義、個人社會地位、企業責任感等外部因素,對人生的要求是有秩序、安穩、公平與效率。那麼前者適合做一名創業者,而後者則更適合擔當職業經理人。

“打工,是成就別人的成功,創業,才完全屬於自己。”這種對於事業成就感的不同認定,促使許多職業經理人轉變為創業者。甄榮輝放棄貝恩管理顧問公司中國總裁每年千萬元的收入,與人合夥創辦無憂工作網。他認為做職業經理人可能今天幹好了,如果明天不去做就完了,可做合夥人就不同,不幹也沒關係,幹到一定程度可以找專業人士來做,自己就輕鬆了。正是出於這種觀念,許多與甄榮輝一樣想法的職業經理人甘於放棄舒適的生活,而選擇自己創業。

二、對工作壓力的承受深度及廣度。

創業是艱苦的,要忍受較大的心理壓力。有調查顯示,如果普通員工心理承受壓力係數為1的話,那麼一位中層經理的相應係數就為3,一位高級職業經理人的相應係數則為10,而處於創業期老板的相應係數就至少為100!

除了壓力係數不同之外,壓力來源也有所不同。職業經理人所承受的壓力多來自組織內部,如業績要求的壓力、職位升遷的壓力;而創業者所承受的壓力更多來自外部,競爭、銷售、市場,這些壓力更為繁雜、更為瑣碎,這需要創業者有非常良好的心理素質,能夠從容麵對工作以及工作之外的種種壓力。對壓力可能接受的深度與廣度,決定你適合做職業經理人還是自我創業。

三、對於個人才幹的識別。

一名30歲的職業經理人可能在某個大的企業統領著幾十人甚至上百人的隊伍,個人的才幹隻有在秩序化的企業組織中才能得到最有效的運用與發揮。但如果隻有某一項單純的才幹及技能,而不懂得如何創建組織的秩序化、企業運作的效率化,就難以勝任一名創業者的角色。自己的才幹是適合在秩序化的組織進行發揮還是能夠從無序中創建出一個有序的組織?對這個問題的準確回答,有助於經理人在創業與做職業經理人之間作出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