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一身精三藝 九十臻高峰(1 / 2)

錢君匋(1907-1998),原名玉棠,學名錦棠,字君匋,以字行。別署禹堂、豫堂,室名無倦苦齋、抱華精舍、新羅山館等。原籍浙江海寧,出生浙江桐鄉屠甸鎮。錢君匋在文學、藝術上多才多藝,是當代著名書畫篆刻家、書籍裝幀家、音樂家和美術教育家。“一身精三藝,九十臻高峰”,這是世人對當代著名篆刻書畫家錢君匋的評價。其實,錢君匋最開始是以詩名世的,後來一個偶然的機會他為《新女性》雜誌設計了一個封麵,不過是偶一為之,卻意外地受到當時文學界的一致好評,後來便一發而不可收,為茅盾的《蝕》、巴金的《家》、《春》以及《小說月報》、《東方雜誌》、《教育雜誌》、《婦女雜誌》等刊物設計封麵無數,在上海獲得了“錢封麵”的雅號。然而,真正讓錢君匋享有盛名的,卻是他的篆刻,以至於到後來,人們一提到錢君匋,便隻知道他的篆刻,而很少有人知道他曾經還是一個頗有建樹的現代派詩人了;而且,他的封麵設計和國畫除了圈內之人,所知者也不是太多了。錢君匋曾經擔任西泠印社副社長、上海文藝出版社編審、上海市政協委員等職。他一生治印兩萬餘方,上溯秦漢璽印,下取晚清諸家精髓。治印風格奇崛、雋永,有吳昌碩的老辣、奔放;又有趙之謙的渾厚、飄逸;還有黃牧甫的清雋、平整。真可謂是疾術駸駸,鶴立印壇,名爍中外,卓然大家,是一位詩、書、畫、印熔於一身的大藝術家,諸方麵都有至高的造詣和貢獻。

1949年5月上海解放,市長陳毅約見錢君匋,錢君匋刻了“陳毅”、“仲弘”兩方印章相贈。其實錢君匋與陳毅很早以前就有過間接的接觸。當時錢君匋在上海開辦了一個萬葉書店,共產黨人樓適夷、蔣錫金把這個書店當成革命的進步“據點”,當時新四軍軍部派人來上海,還把萬葉書店當做一個“聯絡點”,所以錢君匋對革命是早有貢獻的。1943年6月,錢君匋在新四軍軍部的朋友李仲融來上海辦事,便在萬葉書店落腳。當時新四軍軍長陳毅曾請錢君匋刻章一方,於是錢君匋給陳毅刻了一方印章,讓李仲融給陳毅帶回。

幾年之後,上海解放,剛指揮完戰鬥的陳毅立即派人請錢君匋去麵談,還請錢君匋提供一批藝術家的名單。這一次,錢君匋再次將刻好的兩方印章送給了陳毅,一方是“陳毅”,一方是“仲弘”。陳毅細看印章,高興地說:“我沒有研究過這門學問,可以說是個外行了,但覺得你可的很不錯,很有功力。以前通過李仲融同誌請你刻過一方印章,很是感謝。”

陳毅的約見以及對陳毅對錢君匋的讚賞讓錢君匋興奮莫名,有知遇之感,讓錢君匋銘刻一生,感覺新政權對他是器重的。1949年下半年的日子裏,錢君匋是在興奮和激動中度過的。他先是參加了第一次全國文代會,之後又跟著上海出版界去東北老區參觀,途經北京又去拜訪了文化部長沈雁冰。1949年11月3日,從北京回到上海的錢君匋又懷著一種幸福和愉悅的心情給毛澤東刻了白文“毛澤東印”與朱文“潤之”兩方印章,還題寫了邊款,一方寫作:“君匋刻於叢翠堂”,一方寫作:“一九四九年十一月三日赴京倚裝作,潤之先生削正,錢君匋記”,由當時的文化部部長沈雁冰(茅盾)轉呈毛澤東。毛澤東非常喜歡錢君匋治印的風格,後來,毛澤東又通過上海博物館找到錢君匋,請他刻了一方朱文“毛氏藏書”印,這方印章成為毛澤東的珍藏。

1957年“三反五反”期間,好多黨員作家、藝術家和老革命都成了“右派”,比如馮雪峰、宋雲彬、黃源、陳學昭,等等。然而,有“書店老板”身份的“資產階級藝術家”錢君匋先生,卻順利逃過了這一劫難,這事與錢君匋給毛澤東刻治印章有點關係。

這要從一件很偶然的事情說起:在1953年的社會主義改造運動中,錢君匋的萬葉書店與教育書店、上海音樂出版社合並,更名為新音樂出版社,是一個股份製企業,錢君匋出任董事、總編輯。1954年新音樂出版社再次被改造,組建成音樂出版社,遷往北京,49歲的錢君匋也因此被調往北京,出任音樂出版社的副總編輯。然而,錢君匋這位被南方水鄉滋養了近半個世紀的大藝術家並不適應北京幹燥的氣候,加上他的夫人陳學鞶堅決不肯離開上海,所以錢君匋在北京待得並不舒心,一直想回到上海。後來,在文化部長沈雁冰的幫助下,錢君匋終於又有了回到上海的機會,沈雁冰在錢君匋的報告上批示道:“同意錢君匋同誌回上海籌建上海音樂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