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2 / 2)

張岱在文學方麵的貢獻更大。最突出的是《陶庵夢憶》與《西湖夢尋》這兩部散文集。《陶庵夢憶》共一百二十餘篇,都是回憶過去他親身經曆的豪華生活的。伍崇曜在跋文中曾說:“昔孟元老撰《夢華錄》,吳自牧撰《夢粱錄》,均於地老天荒滄桑而後,不勝身世之感,茲編實與之同。雖間涉遊戲三昧,而奇情壯采,議論風生,筆墨橫恣,幾令讀者心目俱眩,亦異才也!”(見《陶庵夢憶·跋二》)關於《西湖夢尋》,《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說:“是編乃於杭州兵燹之後,追記舊遊。以《北路》、《西路》、《南路》、《中路》、《外景》五門,分記其勝。每景首為小序,而雜采古今詩文列於其下。岱所自作尤夥,亦附著焉。其體例全仿劉侗《帝京景物略》,其詩文亦全沿公安、竟陵之派。”張岱共寫了七十二篇回憶西湖景點與名勝古跡的文章,每篇文章下,又采錄了唐宋以來各名家的詩文,包括張岱自己的,數量多寡不一,有個別文章下,一篇都沒有采錄。可以說,這既是研究西湖曆史的一部極翔實的資料書,又是一部遊覽西湖的極好的導遊書。

《張子詩秕》是張岱的詩歌集。張岱對待詩歌創作,態度是極認真的。他在《雁字詩小序》中說:“餘少而學詩,迨壯迨老。三十以前,下筆千言,集如風雨。逾數年而才氣無所用之,逾數年而學問無所用之,再逾數年而性情亦無所用之。目下意色沮喪,終日不成一字。”(見《琅嬛文集》卷之一)至於張岱詩歌的風格,據他自述,是從學習徐渭、公安派袁宏道與竟陵派鍾惺、譚元春入手,而最終則以自己獨特的麵貌出現的。他在《琅嬛詩集序》中寫道:“餘少喜文長,遂學文長詩。因中郎喜文長,而並學喜文長之中郎詩,文長、中郎以前無學也。後喜鍾、譚詩,複欲學鍾、譚詩,而鹿鹿無暇,伯敬、友夏(按,即鍾、譚),雖好之而未及學也……毅儒言予詩酷似文長,以其似文長者姑置之,而選及餘之稍似鍾、譚者。予乃始知自悔,舉向所為似文長者悉燒之,而滌骨刮腸,非鍾、譚則一字不敢置筆。刻苦十年,乃向所為學鍾、譚者又複不似。蓋語出胞胎,即略有改移,亦不過頭麵,而求其骨格,則仍一文長也。餘於是知人之詩文,如天生草木花卉,其色之紅黃,瓣之疏密,如印板一一印出,無纖毫稍錯。世人即以他木接之,雖形狀少異,其大致不能盡改也……古人曰:‘我與我周旋久,則寧學我。’”(見《琅嬛文集》卷之一)

本書是為一般讀者提供的一個選本,精選張岱詩詞文加以解評。《西湖夢尋》中原文所采錄之詩文,附於“新評”之中。為方便讀者使用,末附“張岱年譜簡編”、“張岱著作版本舉要”、“張岱集》名言警句”(正文中用著重號標注)。書中不妥之處,誠望大家不吝賜教。

薑光鬥

2008年6月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