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婚姻莫圖一時富貴(1 / 1)

原文

凡議婚姻,當擇其婿與婦之性行及家法如何,不可徒慕一時之富貴。蓋婿婦性行良善,後來自有無限好處,不然,雖貴與富無益也。

——(明)姚舜牧《藥言》

白話

在處理婚姻大事時,應當看男方、女方的性情和品行以及家庭對他們的教育怎麼樣,不能隻貪圖一時的富貴。大概夫婦雙方如果都是性情和善、品行端方的人,那麼以後必定會和睦幸福,否則的話,盡管富有錢財、地位顯貴,也沒有什麼好處。

家訓史話

朱買臣打柴讀書,寒暑不輟,到了四十多歲了,仍未得一半職。為此,妻子崔氏常常嘲笑和奚落他。朱買臣卻很有信心,認為自己一定會有出息,勸崔氏道:“我到五十歲肯定會富貴,現在我已經四十出頭了,等我做了,富貴了,一定會報答你的。”可是妻子不相信。朱買臣並沒有因為妻子不滿而改變初衷,依然是砍樵讀書,邊挑柴邊念書,高興時還唱上兩句,自得其樂,引得一群孩子常常跟在他後麵哄笑。妻子很生氣,斥責他道:“你這個書呆子,連小孩子都在取笑你,真氣死我了。嫁給你,也算我倒黴,到哪一天才能出頭啊!”後來,崔氏堅持要離開,逼著朱買臣寫了休書。自從兩人離異後,朱買臣的日子更不好過了,但他仍舊以打柴為生,空閑時仍堅持攻讀。

崔氏離開朱買臣,改嫁給附近一個姓張的木匠。張木匠好酒使氣,動輒對崔氏拳腳相加,崔氏這才想起朱買臣平時對自己的好處,心裏懊悔不已。

朱買臣卻在同鄉嚴助的推薦下,進京麵試,又得到漢武帝的賞識,做了,之後又因功被提升,任會稽太守。朱買臣衣錦歸鄉的消息傳到崔氏耳中,她哀求朱買臣重新收留她,朱買臣答應隻要崔氏能辦到一件事,就收留她。第二天,朱買臣騎馬來到張木匠家門口,令人舀一盆水,潑在馬前地上,對崔氏說:“你能把潑出去的那盆水收回來嗎?”崔氏啞口無言,又氣又羞,就縱身跳進門前的小河自盡了。朱買臣可憐她,命人撩屍予以安葬。成語“馬前潑水”、“覆水難收”,講的都是這個故事。

古訓今鑒

婚姻與富貴兩者在聯係的=得也來越緊密,那麼婚姻與幸福就會隔得越遠。如果圖慕一家一時的富貴榮華,卻不注重人品性格,家庭風氣,那麼婚姻也不會長久,更何談幸福。好的 婚姻是建立在兩個人出發點端正,人品性格正直且互敬互愛基礎之上的。我們不能效法古人做到“舉案齊眉”,但是至少可以相互支持,貧窮的時候一起奮鬥,富貴之後不輕易舍棄對方。用今天的話說,能坐在自行車後麵笑,就是一種幸福。朱買臣的妻子嫌貧愛富,最終“覆水難收”羞愧而死。這樣著名的典故再次印證,婚姻之事不可圖一時的富貴來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