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清白之家,行事布素,教家克儉(1 / 1)

原文

世稱清白之家,匪苟焉而可承者,謂其行己唯事乎布素,教家克尚乎儉約,而交遊一本乎道義。凡聲色貨利、非禮之幹,稍有玷於家聲者,戒勿趨之;凡孝友廉節,當為之事,大有關於家聲者,競則從之。而長幼尊卑聚會時,又互相規誨,各求無忝於賢者之後,是為真清白耳。

——(明)姚舜牧《藥言》

白話

世人所說的清白之家,不是隨隨便便就能承擔這一名聲的,必須行事樸實無華,教育約束家人崇尚簡樸節約,與他人交往完全合乎道義。反是歌舞美色,不義之財,不合禮法的行為,總之凡是稍微有損於家族名聲的事,都堅決不去做;凡是孝敬父母,友愛兄長,清廉守節的事情,對家族的名聲有好處,則搶著去做。全家老少在一起聚會時,又能做到相互規誡教導,各人都想著無愧於賢者後代的聲名,這才是真正的清白之家。

家訓史話

季文子出身於三世為相的家庭,是春秋時代魯國的貴族、著名的外交家,為官30多年。他一生儉樸,以節儉為立身的根本,並且要求家人也過儉樸的生活。他穿衣隻求樸素整潔,除了朝服以外沒有幾件像樣的衣服,每次外出,所乘坐的車馬也極其簡單。

見他如此節儉,有個叫仲孫它的人就勸季文子說:“你身為上卿,德高望重,但聽說你在家裏不準妻妾穿絲綢衣服,也不用糧食喂馬。你自己也不注重容貌服飾,這樣不是顯得太寒酸,讓別國的人笑話您嗎?這樣做也有損於我們國家的體麵,人家會說魯國的上卿過的是一種什麼樣的日子啊。您為什麼不改變一下這種生活方式呢?這於己於國都有好處,何樂而不為呢?”

季文子聽後淡然一笑,對那人嚴肅地說:“我也希望把家裏布置得豪華典雅,但是看看我們國家的百姓,還有許多人吃著粗糙得難以下咽的食物,穿著破舊不堪的衣服,還有人正在受凍挨餓;想到這些,我怎能忍心去為自己添置家產呢?如果平民百姓都粗茶敝衣,而我則妝扮妻妾,精養糧馬,這哪裏還有為官的良心!況且,我聽說一個國家的國強與光榮,隻能通過臣民的高潔品行表現出來,並不是以他們擁有美豔的妻妾和良驥駿馬來評定的既如此,我又怎能接受你的建議呢廣這一番話,說得仲孫它滿臉羞愧之色,同時也使得他內心對季文子更加敬重。此後,他也效仿季文子,十分注重生活的簡樸,妻妾隻穿用普通布做成的衣服,家裏的馬匹也隻是用穀糠、雜草來喂養。

古訓今鑒

治家如同治國,勤儉是治家治國都應該提倡的美德。季文子三代為官相,卻全家清廉簡樸,這是季文子要求的,也是嚴格治家的結果。並不能因為自身富有或者物質豐富就大肆揮霍,節儉不是為了省錢,而是一種不浪費的美德。

所謂清白之家,並不是貧窮的人家,而是高雅而富貴的人家。富貴在德行。這對現今物質消費極大浪費的今天,這樣的家訓箴言如同依舊有它的作用和警示意義。謹記古人治家智慧,對今天治家立業都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