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家敗驕奢逸三字(1 / 1)

原文

餘在外無他慮,總怕子侄習於驕奢逸三字。家敗離不得個奢字,人敗離不得個逸字,討人嫌離不得個驕字。

——《曾國藩家書》

白話

我不在家中,沒有別的顧慮,隻是擔心子侄們養成驕傲、奢侈安逸三個不好的習氣。家庭敗落主要是因為奢侈浪費,人不能有所作為主要是因為圖安逸,好樂,別人不喜歡你主要是因為自己驕橫。

家訓史話

張緒是吳郡(今江蘇蘇州)人,南齊時任特進,金紫光祿大夫。張緒有個兒子叫張充,從小不好學習,不修身厲操,而是整日遊蕩,打獵,尋歡作樂。張緒雖屢加管教,怎奈長期在外為官,顧不上日日監督。

有一次,張緒請假回鄉探視。剛一入西郊,便發現有一隊人正在打獵。為首者乃是一個青年,風度翩翩,身影矯健。身穿緊身獵裝,左手臂上架著一頭鷹,右手牽著一頭獵狗。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張緒的兒子張充。張緒看著自己將進入而立之年的兒子還是這樣不知上進,一味貪圖逸遊,心中十分著急。張充在岸上,遠遠地望著一艘官船駛來,待到船近時,才發現是自己的父親,嚇得趕忙將鷹犬交給旁人,拜倒在岸邊。張緒見兒子如此,知道他對自己的行為有愧,便沒有深深地責怪他,隻是一語雙關地說:“這又架鷹又牽狗,一身二役,是不是太累了?”

張充不無悔愧地說:“兒聽聖人說三十而立。我今年已經29 歲了,到兒30 歲時,一定改弦更張,讓父親放心。”

在父親的鼓勵下,張充果然決心改正,到他30 歲那年,竟變了一個人,讀了很多書,對《老子》、《易經》十分擅長,不久便以清言出名。

古訓今鑒

好逸惡勞是大禍。不僅曾國藩知道驕奢逸的危害,養不教,父之過,這是被人們反複念叨了幾百年的口頭禪。父母既生兒育女,就有對他們進行教育的義務。張緒是封建時代的官僚,他對兒子的教育無疑是封建教育,但他能敏銳地察覺到子女一絲一毫的變化,張緒要求子女不能貪玩,好逸。不同於一般封建家長的嚴格作風,而是加以誘導,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看來治家教子都有學問可言。